第三百八十七章 皇帝人選

劉備這一提議,一旁的劉璋先是神情一怔,然後在注意到大家的目光都向自己看來時,連忙是擺手而道:“哎呀,不可不可,我自知能力有限,是當不得如此大任的。依我看,玄德兄也是姓劉,他的膽魄與能力都比我強,他倒是可以勝任的。”

劉璋反而推薦着劉備,這給人的感覺就似是皇帝只是出在他們兩人身上一般。

這一幕,看得一旁得諸侯們都是牙齒直咬。怎麼的,我們這麼遠過來,就是看你們兩人在這裡演戲不成嗎?當誰是大傻子呢?

“夠了。”在看到兩人如此惺惺做態之時,董卓一聲怒喝而起道:“這是從諸侯會議,並非你們劉姓之人的會議,有什麼事情回家說去。”

“董賊,你在說什麼?你又算是什麼東西。當初若非你亂政的話,天下何止如此的混亂,說到底,你纔是罪魁禍首。”突然站起來的是劉備,他一怒之下氣指着董卓說着。

要說劉備也是極爲能隱忍之人。但是這一次皇帝駕崩,的確是給了他很大的刺激。

儘管這個皇帝在時,他未能沾到多少光,可也因此讓別人無法光明正大的對他做一些什麼,因爲他姓劉,僅此一點便是足夠了。

更有甚者,他還曾私下的聯繫到了董妃之父董承等幾位朝中大臣,只是等着合適的機會,就將皇帝接出,送到他那裡去。如此一來,他就擁有了有如曹操這般的機會與權勢。

可未曾想到,一切都還是在準備之中,可皇帝就死了,這讓他感覺到多年的期盼都不會有結果了,如何不惱呢?

更重要的是,皇帝一死,以後別人就不會在給他這個所謂皇叔的面子,他的地位也就變得岌岌可危起來,當逢此時,本就有一腔怒火無處而發,現在董卓跳了出來,他正好等於找了一個出氣筒,這便怒聲而斥着。

董卓也沒有想到,在這樣的場合之中,劉備竟然和他翻小腸,當即是白眼一番道:“我堂堂太師不與一個編草鞋之身的人去爭論。”

說完這些的董卓還不由指袖一番,但那樣子着實是氣壞了劉備。

若是說之前他指責董卓是在翻小腸的話,那現在此人說的這些,又如何不是呢?儘管他的確是做草鞋爲生的,但這是曾經,而非是現在。

人人都不希望不光彩的一面被人提及,現在董卓就偏偏提出了,劉備如何不惱。儘管他想壓抑自己的脾氣,可是現在確也做不到了。“董賊,你誤國害國,罪當誅九族。”

“劉備,你想當皇帝就是癡心妄想。”董卓也不含糊的回擊着。

“夠了。”眼見兩人就要如市井之人對罵上了,曹操不由猛一拍桌子,而這一聲響,方纔是使得整個會場中重新的安靜了下來。

今日之事,主要是討論一下皇帝死後之事,如果能找到新立之人自是最好,找不到就看看是不是有什麼其它的方法可以解決。但只是這樣的爭吵是絕對不會有什麼結果的,弄一個不好,有些諸侯看不下去了,在轉身離開,那想商量什麼都不可能了。

要知道,將這些諸侯召在一起,是一件多少困難的事情,如果不是這一次皇帝駕崩,怕也是做不到的。

出聲喝制了這場沒有結果的爭吵,曹操就是想將話題轉回來,至少他要達到自己的目地纔可以,如此他便在喊聲之後道:“皇帝剛剛駕崩,想必並不希望看到我們亂成一團的樣子吧。好了,還是言歸正轉,我提出了阿華爲太子,你們可都同意否?”

“不同意?”袁紹依然是第一個出言反對着。

接下來,劉備、劉璋、董卓甚至是連馬騰都表示出了不同意。

而唯一沒有發表意見的只有張超與孫堅。

這兩人不話說,可不是代表同意了,而是他們知道這一項決議是不可通過了,畢竟一共就八個諸侯,現在就有五人明確的表示出了反對,那結果己出,還何需多言呢?

眼見提議被否決,曹操的臉色自然不好看。他在強行壓制住了怒火之後又問向衆人道:“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大家說說,接下來要怎麼辦呢?”

“反正阿華是一定不行。”袁紹又是第一個出言而道。

對於這個事事與自己對着幹之人,曹操真是有些哭笑不得,他似乎就認準了自己一般,只要是他提出的,就萬沒有同意的道理。爲此,對此人,他只能選擇於無視了。

而在袁紹之後,劉備與劉璋也是發表了自己的意見,那就是一定要是劉姓纔可以。

聽到兩人還是堅持這個意見,其它諸侯不由都是在心中冷笑着,顯然這兩人是想借此機會,當上新皇的,這個如意算盤打的倒是挺好的。

面對着這兩人所打的如意算盤,其它諸侯都在暗中竊笑,但只有曹操臉上閃過了一道讓人不爲所查的笑意,接下來就見他突然說道:“即是如此,我也同意讓劉姓人繼承皇位,畢竟漢室是劉家的,這一點是不容質疑的。”

突然間,曹操改變了態度,這引得其它諸侯都是一愣,難道說他私下裡與劉備結盟了嗎?若是如此的話,那事情就有些不好玩了,有了劉備就等於拉上了劉璋,在加上曹操自己就是三票了,那再獲得一票就是一半之數,兩票的話,便是可以掌控局面了。

思及此處,這些諸侯們望向別人時,眼中都出了一絲的警惕之意,顯然他們都在觀察着,到底何人是曹操的幫兇。

此時,其它諸侯都在互相的猜忌着,而一直提議劉姓人接皇帝的劉備與劉璋則都是一愣,他們也想不到曹操會突然的讓步,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他們可不會天真的以爲,這真是曹操想推薦他們。

會議現場,大家皆是因爲曹操這句同意劉姓人當皇帝之言而被驚愣住了。

張超同樣有些不名道理,但他確可以肯定的認爲,曹操不會與劉備合謀到一起,因爲這歷史中就是對頭的他們,可從來沒有真正的結盟過,更不要說這般重要的大事呢?

可即是如此,曹操在玩什麼花樣,他到底想要如何?

張超有些吃不準,但他相信,用不了多久,曹操就會自己說出來的。

果然,在衆人皆還暗自心驚,考慮着這一切到底是怎麼回事的時候,曹操便又道:“之前我提議阿華,的確是有些莽撞了,只是考慮到先帝對於此人十分的喜歡而以,但確忘記了血統之說。但也要虧得衆位的提醒,即是如此,我便提議由劉和來繼任新皇之位吧。此人年輕懂事,且還學富五車,爲人寬厚仁義,想必實在是不二人選呀。”

說着說着,曹操的臉色還是十分滿意之態,似乎真的對此人推崇至極一般。

而隨着劉和這個名字一出,頓時現場就安靜了許多。

要說劉和之個人,可能歷史中並不出名,但是他的父親劉虞確是極有名氣。

歷史之中,他是寧死不當皇帝的三國人氣王,境界超曹操,劉備太多。

劉虞,字伯安。漢室宗親,漢光武帝劉秀之子東海恭王劉強之後。曾紐幽州刺史、甘陵國相,宗正等職。後爲幽州牧,大司馬,封襄賁侯。

在漢末後期的時候,是有一個極有影響力的劉姓之人,只是後來被公孫瓚所殺。但確留有一子劉和,實在劉姓至親。

劉和此人在年輕一輩中也小有一些的名氣,只是因爲劉虞亡故,他也就消失在衆人視線之中,可未曾想到,確是一直被曹操給保護了起來。這般說來,此人似是早就有這方面的思想準備了。

也就難怪曹操一提及此人之名,其它諸侯都會默默不語了。

在大家心驚於曹操早有一手準備之時,他也開口道:“劉和的身份不用多說了,而他正是劉姓之人,想必符合大家之期盼吧。如今天下還處於紛亂之中,是真的需要一位力挽狂瀾之帝王呀,依我之見,此人是可以的。”

劉和的確是姓劉的,且還是劉虞之後,這一點是人人清楚的。此觀點一出,倒是讓大家不好說一些什麼了,甚至便是連劉備與劉璋都是一時無語。

似是對於眼前這個情況很滿意,曹操即笑道:“這麼看來,大家對於劉和繼任新皇之事是沒有什麼異義了,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事情就這樣定了,在皇帝出靈之後七日,就是新皇繼任大典,到時候還希望誰也不要離開,錯過了這個重要的時刻。”

曹操一語以定,說完這些之後,即便揮了揮手,意思是讓大家可以回去休息了,而他也欲要一步起身而離開。

但就是此時,劉備確又突然道了一聲:“慢着。”

“哦,玄德兄還有何事情不成?”眼看着劉備出聲,曹操用着充滿疑問的口氣問着。剛纔可是你說要立劉氏之人,那我立了劉和,你還有什麼意見呢?

第二百四十三章 文丑分兵第八百二十八章 張超再現第五百七十八章 整頓龍騎軍第三章 鬼才郭嘉第八百一十三章 國師的請求第七百六十二章 張飛的魯莽第三百二十七章 高麗局勢第六百二十一章 新兵的不靠譜第四百六十五章 圍點打援第四百七十三章 退至鄭縣第二百八十四章 酒下先鋒軍第六百七十章 曹仁中計第六十一章 人中呂布第四百二十七章 袁紹的末路第八百零七章 撲空第八百五十八章 一步登天第三十八章 馬市第四百章 大勢以去第五百六十一章 米特爾的迷茫第六百四十五章 張合身先士卒第四百章 大勢以去第一百四十五章 攻佔馬邑第二百二十六章 王匡求援第一百一十七章 富貴險中求第五百三十章 親自遊說第二百七十八章 諸葛亮出山第七百一十一章 梟雄末路第六十五章 仁德二公子第二十二章 趙雲爲將第五百一十一章 馬超對呂布第六百四十九章 曹丕自刎第二百二十章 寒冷天氣的劫營方法第八百八十六章 諸葛中計(中)第三百六十八章 武勇太史慈第四百五十八章 我要涼州第二百一十七章 袁紹的決定第六百三十四章 高幹被圍殺第九百二十二章 大戰啓第九百一十九章 特使司馬懿第一百四十章 解救甄宓第六百六十五章 曹孟德兵敗第五百一十一章 馬超對呂布第四百一十一章 無路可走第九百零三章 計斬來使第三百六十九章 兵敗如山倒第四百九十五章 關羽中計第五十章 稱病不赴任第三百四十章 退路第九十六章 徐榮投牛輔俘第三百八十四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第八百八十章 糊塗的樑齊第二百一十八章 座等還價第三百零九章 三誘關羽(下)第七百六十二章 張飛的魯莽第六百九十章 孫策兵敗被圍第一百九十九章 辨別真假第三百一十三章 趙睿兵敗第六百七十八章 黃蓋戰死呂蒙敗第二百四十九章 二喬入晉陽第五百章 攻下長安城第四百零三章 戰文丑第二百八十三章 袁術耳根軟第二十七章 座地分錢第一百一十八章 二戰朝歌第六十八章 酒桶二將第二百三十八章 蹋頓之降第六百零八章 將計就計第三百零四章 曹操計得逞第五百九十一章 出風頭的伊萬第一百零七章 會袁紹第四百一十九章 等待許久的呂布第九百二十九章 調兵應對第一百五十章 劫營第五百六十三章 于飛龍的末日第四百四十章 使臣逢紀第七百八十章 趙雲的不易第八百四十三章 三猛公子第八百三十四章 孫權的主意第七百八十八章 需要理由第一百章 曹操大笑的後果第十四章 槍桿子裡出政權第六百二十五章 張遼的霸氣第五百七十一章 走進埋伏圈第八百六十八章 關羽戰于禁第四百五十一章 急於立功的魏將軍第一百六十七章 周倉和裴元紹第六百七十三章 曹仁的絕望第三百四十四章 不逃而戰第七百九十三章 寒冬的訓練第四百八十六章 張繡的緊張第五百零六章 斬殺張繡第五百五十四章 趙力的英勇第六百八十八章 搶戰先機第五百二十章 馬騰的悲傷第七百五十八章 呂布擒關羽第二百五十二章 說服沮授第四百六十九章 張飛至第七百七十五章 烏特金的請求第三百九十一章 不歡而散第四百六十一章 攻下新豐城
第二百四十三章 文丑分兵第八百二十八章 張超再現第五百七十八章 整頓龍騎軍第三章 鬼才郭嘉第八百一十三章 國師的請求第七百六十二章 張飛的魯莽第三百二十七章 高麗局勢第六百二十一章 新兵的不靠譜第四百六十五章 圍點打援第四百七十三章 退至鄭縣第二百八十四章 酒下先鋒軍第六百七十章 曹仁中計第六十一章 人中呂布第四百二十七章 袁紹的末路第八百零七章 撲空第八百五十八章 一步登天第三十八章 馬市第四百章 大勢以去第五百六十一章 米特爾的迷茫第六百四十五章 張合身先士卒第四百章 大勢以去第一百四十五章 攻佔馬邑第二百二十六章 王匡求援第一百一十七章 富貴險中求第五百三十章 親自遊說第二百七十八章 諸葛亮出山第七百一十一章 梟雄末路第六十五章 仁德二公子第二十二章 趙雲爲將第五百一十一章 馬超對呂布第六百四十九章 曹丕自刎第二百二十章 寒冷天氣的劫營方法第八百八十六章 諸葛中計(中)第三百六十八章 武勇太史慈第四百五十八章 我要涼州第二百一十七章 袁紹的決定第六百三十四章 高幹被圍殺第九百二十二章 大戰啓第九百一十九章 特使司馬懿第一百四十章 解救甄宓第六百六十五章 曹孟德兵敗第五百一十一章 馬超對呂布第四百一十一章 無路可走第九百零三章 計斬來使第三百六十九章 兵敗如山倒第四百九十五章 關羽中計第五十章 稱病不赴任第三百四十章 退路第九十六章 徐榮投牛輔俘第三百八十四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第八百八十章 糊塗的樑齊第二百一十八章 座等還價第三百零九章 三誘關羽(下)第七百六十二章 張飛的魯莽第六百九十章 孫策兵敗被圍第一百九十九章 辨別真假第三百一十三章 趙睿兵敗第六百七十八章 黃蓋戰死呂蒙敗第二百四十九章 二喬入晉陽第五百章 攻下長安城第四百零三章 戰文丑第二百八十三章 袁術耳根軟第二十七章 座地分錢第一百一十八章 二戰朝歌第六十八章 酒桶二將第二百三十八章 蹋頓之降第六百零八章 將計就計第三百零四章 曹操計得逞第五百九十一章 出風頭的伊萬第一百零七章 會袁紹第四百一十九章 等待許久的呂布第九百二十九章 調兵應對第一百五十章 劫營第五百六十三章 于飛龍的末日第四百四十章 使臣逢紀第七百八十章 趙雲的不易第八百四十三章 三猛公子第八百三十四章 孫權的主意第七百八十八章 需要理由第一百章 曹操大笑的後果第十四章 槍桿子裡出政權第六百二十五章 張遼的霸氣第五百七十一章 走進埋伏圈第八百六十八章 關羽戰于禁第四百五十一章 急於立功的魏將軍第一百六十七章 周倉和裴元紹第六百七十三章 曹仁的絕望第三百四十四章 不逃而戰第七百九十三章 寒冬的訓練第四百八十六章 張繡的緊張第五百零六章 斬殺張繡第五百五十四章 趙力的英勇第六百八十八章 搶戰先機第五百二十章 馬騰的悲傷第七百五十八章 呂布擒關羽第二百五十二章 說服沮授第四百六十九章 張飛至第七百七十五章 烏特金的請求第三百九十一章 不歡而散第四百六十一章 攻下新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