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五章 準備閱兵

如此可見,張超對於遷都之事的看重與小心謹慎的態度。

決定遷都了,由晉陽城前往洛陽城的官道上開始變得熱鬧了起來,每一天都可以看到大批的人與物在其中行走,也好在之前在修路的時候就考慮過這一點,所以雖然繁忙,但還不至於出現什麼混亂的場面。

張超將遷都的聖旨下達之後,就開始招募新兵,進行訓練。

隨着地盤的越來越大,需要用來守衛國土的軍隊自然也是越來越多。雖然軍隊太過龐大,國費的開支也會隨之加大,可是沒有辦法。在當時通訊落後的時代,想要守住國土,不讓別人生出窺伺之心,那擁有一支強大的軍隊就是必須之事了。

張超並沒有去想在增加什麼軍團,畢竟如今的天朝軍隊數量也算是不少了,所以,徵兵爲的就是鞏固原軍團的實力而己。像是之前一軍團、六軍團等打的都僅僅只是剩下了一個番號而己,很多原本一萬人的整裝師如今所剩之人不到一千,是急需要補充的,不然一旦發生不可知的事情,那就會變得危險起來。

國家遷都,招募新兵,提供糧草與軍備支持北方正在進行的大戰,這都是天朝必須要做的事情。

對於這三件大事,張超將權力完全交到了郭嘉與魯肅兩位的手中。做爲朝中一品大員的存在,他們本就是爲張超分擔所用。

只是因爲涉及到的事情太多,張超就算是想完全放權也不能,時不時還有很多事情需要他親自出面才能夠解決,以至於他想在皇宮中多陪陪夫人與孩子的時間都不是很多。

時間就這樣在忙碌之中渡過,轉眼大半年過去,時間到了二一六年八月,天朝十四年,北方之戰終於接近尾聲。在趙雲軍團長帶着數個天朝軍團近兩年的打擊之下,羅斯國終於支撐不住,兵敗大羅斯城前,繼任國王阿納託利戰死。

阿納託利的死亡,預示着羅斯國在無法集權於一人,內憂之外在加上天朝這個外患,很多聰明人開始考慮後路。而此刻趙雲又聽取了軍師法正的建議,用金錢開道,收買人心,一時間不少人動了投誠之心,戰爭的天平更加的傾斜了起來。

實際上,當趙雲軍團長將大敗羅斯國的消息傳來時,做爲皇上的張超一點也不意外。只有他自己知道,在對羅斯國開戰之後,天朝付出了什麼樣的代價。

所投的兵力數量與軍隊自不必說了,單就說在糧草和軍資方面,天朝的國庫就拿出了至少一千五百萬兩白銀,這幾乎是國庫儲備的五分之三了。倘若不是因爲先拿下了小倭國,從那裡掠奪了不少的金銀,怕是國庫裡都要沒有銀子了。

投入了這麼多的金錢,這一仗再打不勝,那趙雲就不是有功,而是有罪了。好在戰爭終還是結束了,且傳來的消息,說是僅從大羅斯城國庫中拿到的銀兩就近一千兩百萬,這也是因爲羅斯國連年開戰的原因,若不然只會更多。

況且這不過是剛剛開始,接下來在其它的附近城市庫房內還是有不少的好東西的,相信補足之前的花費一定沒有問題,弄好了,還可以賺上不少的吧。

北方的戰事終了,雖然接下來趙雲還會帶着一些軍團繼續平定戰事,並還會擴大戰果,攻取下烏克蘭與哈薩克等附近國家,但這些人終不像是羅斯國這般底蘊強大,在加上烏克蘭本早就反水,投靠了天朝,那接下來這些戰爭的結果似己是註定,只要不出什麼大問題的話,那勝利者終是他們。

大羅斯城攻下之後,太史慈的三軍團、徐晃的五軍團分別撤了回來,如此一來,張超終於可以將目光放在西域這片土地上。

近一年的時間,一軍團、六軍團的兵力己經補足。在張超十幾二十年前就強調以人爲本的國策之下,天朝現在最不缺少的就是人口了。在加上這些年征戰四方,不僅開拓了大片的土地,同時也掠奪了不少的人口,在這樣的基礎上,不過就是徵幾十萬新兵而己,真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

一年前,張超差一點就被堵在西域之中無法東歸。虧得郭嘉帶着張家重騎與陷陣營死死守住防線,這才讓他們重新殺了回來。而事到如今,陷陣營的建制還沒有完全恢復呢,現在即然北方戰事到了後期,他也是應該騰出手來解決西域的問題了。

爲此,當三軍團和五軍團剛回到晉陽城之後,就直接被張超派往了玉門關外,同時前去的還有己經完成了滿編建制的一軍團的六軍團。

事實上,早在兩個月前,太子張天就己經對西域動手了,首先的攻擊目標就是烏孫國。

事情的起因依然還是由小宛國國主湯金起的事,他有意的去惹怒鄰國烏孫,在邊境上有意圖的發起摩擦,終引得烏孫國主元朗大怒,出兵將小宛國派出挑釁的三千兵馬全殲。

以這件事情爲由,湯金國主向天朝太子求援,以被欺負爲名,要天朝幫其主持公道。

早就做好了戰鬥準備的張天,等的就是這個時刻,當下就命令先鋒軍團長呂布帶兵前往,當下五十萬大軍進入到了小宛國國土之中。

被天朝突然而至的大軍所嚇到,烏孫國主元朗急派大臣前往談判,並願意爲此付出十萬匹烏孫健馬的代價。

只是呂布看中的可是烏孫國內所有的戰馬,又豈會因爲這十萬匹而停止進攻的步伐呢?

談判註定是沒有什麼結果的,呂布也帶着先鋒軍團在小宛國的兵馬配合之下向着烏孫國發起了攻擊。

烏孫國雖然也算是西域強國之一,但經歷了之前的戰爭後,全國現在的總兵馬也不過二十餘萬而己,又怎麼可能會是先鋒軍團的對手。無奈之下,只得向附近國家求援。

元朗的求援引得了大宛國主裴都的重視,脣亡齒寒之下,他派兵十五萬欲抄先鋒軍團的後路。

十五萬大軍是派了出去,但誰曾想先鋒軍團早有準備,在軍師龐統的籌劃之下,先鋒軍團的主力根本就沒有真正向烏孫國出兵,等的就是大宛國派兵呢。

當大宛國十五萬大軍入了包圍圈之後,先鋒軍團主力盡出,一場漂亮的殲滅戰下,大宛國逃回去的連三萬人都不到。

這一戰,當即震驚了其它的西域國家。原本也不想看着天朝強大起來的西域各國變得老實了很多。他們可不想學大宛國一樣,偷雞不成蝕把米,反軍隊反葬送在那裡。

各有各的心思之下,天朝大軍在攻打起烏孫國來,就沒有了那麼多的掣肘,一月時間,攻佔了烏孫國三分之二的領土。

這也等於是開啓了重徵西域的新篇章。

將征戰西域的事情交給了太子張天負責,張超就將精力放在了遷都和閱兵的事情上來。

遷都的事情己經開始進行了,需要張超本人操心的事情並不多。相比之下,倒是閱兵的事情更讓他不得不費心盡力。

關於“閱兵”的最早記載,要追溯到很多年前的塗山會盟了。

《淮南子·原道訓》中就說,從前,夏部落的首領鯀建造了很高的城牆來保衛自己,大家都想離開他,其他部落對夏虎視眈眈。後來禹當了首領,拆毀城牆,填平護城河,把財產分給大家,毀掉了兵器,用道德來教導人民。於是大家都各盡其職,別的部落也願意來歸附。禹在塗山邀請諸侯會盟。

據說,在大會上,禹手下的人手持用羽毛裝飾的兵器,和着樂曲載歌載舞,表示對南方部落首領的隆重歡迎。而前來會盟的氏族部落首領都帶着玉器和絲綢一類的貴重物品,表示對禹的臣服。

塗山會盟中,儘管禹沒有發一兵一卒,但他的武力展示足以威懾諸侯,從而“化干戈爲玉帛“。禹的行爲,實際上也就是“閱兵“的雛形。

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在孟津舉行大規模的“觀兵“,同時宣稱伐紂,要替天行道。此後,武王親率大軍,東渡孟津,與商朝軍隊決戰於牧野,重挫殷紂王主力部隊,奠定了周朝立國的基礎。

從這可以看出,此時,“觀兵”作爲一種檢閱部隊、震懾百姓或敵人的軍事手段,已經開始被有意識地,有計劃地使用。而所謂的“觀兵”其實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閱兵”。閱兵是一種體現國力的方式,更是一種震懾宵小的心理壓力的一種手段。

張超正是想用這樣的方式來告訴、告誡那些還蠢蠢欲動的假想敵們,天朝如今是何等的強大,想動心思前最好衡量一下你們自身的實力。

說起來,天朝閱兵並非是第一次了,曾經在張超剛成立天朝的時候就舉辦過一次,那一次產生的影響也是極大的,也因此引來了華夏其它勢力們的警惕和敵對。

後來,因爲一直處於征戰之中,天朝在也沒有時間舉行閱兵式了。而這一次,藉着遷都之機,又正逢天朝成立十五週年時,進行一次大而廣範圍內的閱兵,可謂正是時機了。

第六百八十八章 搶戰先機第七百七十五章 烏特金的請求第一百一十一章 黑山軍第三百五十九章 羅斯進犯第七百九十一章 強攻阿丹爾城第五百一十一章 馬超對呂布第一百五十一章 張遼威名震黑山(加更)第一百零一章 呂布殺李榷第三百一十九章 兵進陳留城第二百一十章 漁翁得利第二百九十一章 錦帆賊甘寧第一百一十九章 挑將第三百七十八章 獻帝駕崩第一百三十二章 石橫要反第二百七十七章 天下有變第六百七十五章 呂蒙入海西第九百一十章 戰況突變第二章 英雄醉第四百六十五章 圍點打援第三百五十三章 趙雲危險第三十四章 才女蔡文姬第二百四十三章 文丑分兵第八百三十二章 戰敗羅斯國第六百六十一章 張撤曹追第九百三十九章 曹昂動手第六百七十章 曹仁中計第二百一十九章 軻比能出現第七百三十九章 張智見魏延第八十五章 張飛怎麼了劉備第七百四十六章 鄧艾之策第九百五十三章 放火燒林第六百七十三章 曹仁的絕望第三百三十章 趙雲殺出第九百二十二章 大戰啓第九百五十四章 半夜突圍第二百一十一章 顏良第四百五十八章 我要涼州第四十二章 王允第九百七十章 呂布佈局第一百四十六章 伏兵在前第九十一章 一人之威第八百四十七章 遊說孫權第六百一十七章 樑縣血戰第一百四十二章 貪生怕死的張超第四百一十三章 說服荀諶第三百零二章 兩雄相遇第二十四章 準備火攻第六百三十二章 夏侯淵戰死第一百八十三章 勇將泄歸泥(加更章節)第五百一十八章 那一炸第一百零六章 在要好處第一百五十八章 強勢追擊第六百一十九章 又一炸第七百七十章 典韋醉酒第二百八十一章 說客雷薄第七百二十章 聖明的皇上第二十六章 財寶到手第六十二章 黑衣重騎對涼州騎兵第六百一十八章 陷陣營的威猛第四百三十三章 兵進鉅鹿第八百七十三章 大火燒山第九百四十章 兩面皆敵第一百一十九章 挑將第五百八十九章 二皇子的怒火第六百二十七章 步騭的選擇第五百七十四章 馬超質疑第五百四十四章 迅雷之勢第六百一十九章 又一炸第一百八十五章 連勝第一百七十章 主動留下第四百五十章 強悍的馬超第三十一章 赴洛陽第二百八十四章 酒下先鋒軍第二百六十九章 趁你病要你命第二百三十八章 蹋頓之降第三百七十三章 無糧第七百七十一章 攻連克斯城第五百六十八章 官大一階壓死人第九百五十二章 真實身份第六百三十七章 高地之戰第五百六十二章 天眼之強第八百二十二章 張超遇襲第一百七十七章 黃忠戰羣英第三百八十六章 會哭的劉備第六百零三章 馬超消失了第四百四十三章 各懷心思第一百零二章 我要幷州第一百七十九章 步度根的猶豫(加更節)第四百四十三章 各懷心思第六百零九章 平叛第一百八十五章 連勝第九十七章 呂布主公第九百六十八章 圍殺第三百一十章 反擊荊州軍第一章 重立於世第三百五十九章 羅斯進犯第一百一十七章 富貴險中求第二百九十八章 力保張成第三百七十九章 離開高麗第二百六十六章 慘重的堅守
第六百八十八章 搶戰先機第七百七十五章 烏特金的請求第一百一十一章 黑山軍第三百五十九章 羅斯進犯第七百九十一章 強攻阿丹爾城第五百一十一章 馬超對呂布第一百五十一章 張遼威名震黑山(加更)第一百零一章 呂布殺李榷第三百一十九章 兵進陳留城第二百一十章 漁翁得利第二百九十一章 錦帆賊甘寧第一百一十九章 挑將第三百七十八章 獻帝駕崩第一百三十二章 石橫要反第二百七十七章 天下有變第六百七十五章 呂蒙入海西第九百一十章 戰況突變第二章 英雄醉第四百六十五章 圍點打援第三百五十三章 趙雲危險第三十四章 才女蔡文姬第二百四十三章 文丑分兵第八百三十二章 戰敗羅斯國第六百六十一章 張撤曹追第九百三十九章 曹昂動手第六百七十章 曹仁中計第二百一十九章 軻比能出現第七百三十九章 張智見魏延第八十五章 張飛怎麼了劉備第七百四十六章 鄧艾之策第九百五十三章 放火燒林第六百七十三章 曹仁的絕望第三百三十章 趙雲殺出第九百二十二章 大戰啓第九百五十四章 半夜突圍第二百一十一章 顏良第四百五十八章 我要涼州第四十二章 王允第九百七十章 呂布佈局第一百四十六章 伏兵在前第九十一章 一人之威第八百四十七章 遊說孫權第六百一十七章 樑縣血戰第一百四十二章 貪生怕死的張超第四百一十三章 說服荀諶第三百零二章 兩雄相遇第二十四章 準備火攻第六百三十二章 夏侯淵戰死第一百八十三章 勇將泄歸泥(加更章節)第五百一十八章 那一炸第一百零六章 在要好處第一百五十八章 強勢追擊第六百一十九章 又一炸第七百七十章 典韋醉酒第二百八十一章 說客雷薄第七百二十章 聖明的皇上第二十六章 財寶到手第六十二章 黑衣重騎對涼州騎兵第六百一十八章 陷陣營的威猛第四百三十三章 兵進鉅鹿第八百七十三章 大火燒山第九百四十章 兩面皆敵第一百一十九章 挑將第五百八十九章 二皇子的怒火第六百二十七章 步騭的選擇第五百七十四章 馬超質疑第五百四十四章 迅雷之勢第六百一十九章 又一炸第一百八十五章 連勝第一百七十章 主動留下第四百五十章 強悍的馬超第三十一章 赴洛陽第二百八十四章 酒下先鋒軍第二百六十九章 趁你病要你命第二百三十八章 蹋頓之降第三百七十三章 無糧第七百七十一章 攻連克斯城第五百六十八章 官大一階壓死人第九百五十二章 真實身份第六百三十七章 高地之戰第五百六十二章 天眼之強第八百二十二章 張超遇襲第一百七十七章 黃忠戰羣英第三百八十六章 會哭的劉備第六百零三章 馬超消失了第四百四十三章 各懷心思第一百零二章 我要幷州第一百七十九章 步度根的猶豫(加更節)第四百四十三章 各懷心思第六百零九章 平叛第一百八十五章 連勝第九十七章 呂布主公第九百六十八章 圍殺第三百一十章 反擊荊州軍第一章 重立於世第三百五十九章 羅斯進犯第一百一十七章 富貴險中求第二百九十八章 力保張成第三百七十九章 離開高麗第二百六十六章 慘重的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