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三章 漕運



衆人欣喜的時候,只有少數幾個人保持了足夠的冷靜。

張氏兄弟幾人,林文遠和曲瑞幾個大將都是知曉足夠多的內情,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現在雖然已經踏出了堅實的前幾步,但距離到達目標還遠的很呢。

但張守仁的目標,是不是真的能達到?

對這個問題,暫且仍然沒有任何的答案……

整個登州鎮的軍人在谷城和太平鎮一帶接受封賞,並且陷入狂歡的時候,山東一帶的局勢,在很多人眼中卻是越發的險惡起來。

兗州西北部在李青山起事之初就全部落入其掌握之中,從梁山爲核,然後是東平州、東阿縣、平陰縣、陽谷、壽張等縣全部落入李青山掌握之中。

各地報急的奏本雪片一般飛往京師,但在當時,湖廣戰事也在最緊要的關頭,對李青山這樣響馬出身的土寇,朝廷上下還是從心底裡不怎麼瞧的起……剿賊十年了,象陝北出來的流賊纔是心腹大患,其中又以張獻忠和李自成爲首,下一等是羅汝才和革左五營,再下等是過天星等有名號的陝寇,再下一等,才輪着各地紛紛出現的亂黨賊料。

山東緊鄰京師,也是白蓮教的基地之一,在崇禎早年有名的聞香教叛亂時,亂兵最多達數十萬之多,山東當時的總兵官王可大幾乎無法剿滅,後來還是魯軍爲主,少量精兵馳援,所謂幾十萬香衆都是些拿着叉靶的農民,遠程攻擊手段就是扔石塊,這樣的賊寇當然經不起官兵一剿,瞬間被剿滅了。

李青山在梁山一帶活動多年,名聲不小,朝中都知道他是一個響馬頭子,對這樣的人造起反來,潛意識裡就不當回事,等發現李青山已經佔了兗州北部五六個州縣,方圓千里之地和幾十萬百姓落入其手中,而最危險的就是漕運明顯要被隔絕了!

蘇、鬆、杭、嘉等江南產米各州府的糧食是往淮安交割,兌給運軍之後,再由瓜州和淮安的運軍沿運河北上,每年最少有二百萬到三百萬石的糧食和各種貢物沿運河北上,漕運是整個北中國的生命線,象北京和沿邊各軍鎮如果沒有江南漕米的支持,不要說支撐幾十萬邊軍與異族做戰了,就連北京城那幾十萬的吃皇家飯的都肯定養不起的。

北直隸這幾年年年欠收,糧價最高時也沒有超過五錢,就是有南糧北上之功。

而同時期的瀋陽糧價最高時怕有十幾兩一石,便宜的時候也得三四兩一石,糧價是大明京城的幾十倍,這還得是晉商不停供應走私糧食的結果,要是靠清國自己那點人口種地,種種旱災加雪災,什麼大清國八旗貴胃,早就到閻王那裡去點卯去了。

漕運路線在山東最要緊的就是兩個州,一個是東平州,是一個要緊的碼頭和集散地,另外一個是臨清州,是北方庫藏轉運中心,山東鎮的糧餉就是各地先發送到臨清倉,再從臨清倉調撥,整個北方軍鎮和京師用糧,臨清州也是轉運中心,這個城池

每常最少也囤積着幾十萬石的糧食……上次在東虜入境的時候,被搶的光光,損失之慘重就不提了。

現在李青山佔了東平州,漕運的一個點已經被掐住了,南上的運軍和客船都留在東平州以南的地方,等官兵平亂賊寇之後才能繼續北上,好在臨清州還有不少前期轉運的糧草,朝廷在通州也有不少囤糧,一時半會的還沒有缺糧的危險……但就怕拖的太久了。

危機初至的時候,朝廷顧忌到漕運不可久斷,而且李青山是響馬土寇,不算什麼真正的威脅,兵部定下了招撫的原則,下令山東巡撫倪寵親自與李青山接洽,商量招撫事宜。

如此拖了一個多月時間,最近倪寵的奏本已經送到通政司,李青山拒絕招撫,將倪寵派去的使者也給宰了。

“既然李青山不肯就撫,那就只有調兵去討伐了。”說話的是新上任不久的兵部尚書陳新甲,四川長壽人,萬曆年中舉,在萬曆和天啓年間一直是沉淪下僚,沒有什麼機會升官,至崇禎元年時轉遷爲刑部員外,後升郎中,再爲寧前道兵備僉事,後升左僉都御史,巡撫宣府,開始正式進入大明官場的高層。

他的升官是和楊嗣昌的賞識分不開的,在寧前和宣府時,楊嗣昌逐漸掌握實權,後來援引新甲入朝爲兵部侍郎,算是楊嗣昌在兵部最得力的助手之一,後楊嗣昌引薦傅宗龍爲本兵大司馬,但傅宗龍爲人亢直,多次當衆頂撞崇禎,言及天下事便是民間困苦,崇禎雖然之,但心中對傅宗龍十分厭煩。

崇禎十二年時,薊遼總督洪承疇奏保劉肇基爲團練總兵官,傅宗龍亦附議,後高起潛奏劉某畏怯不稱職,崇禎因此事大怒,將傅宗龍下詔獄,至今已經關押半年多的時間了。

陳新甲上任之後,論操守自不如傅宗龍,但奏對稱旨,反應敏捷,而且是凡事以帝意爲已意,崇禎交辦事情無不竭力去辦,所以很快就固寵成功,成爲崇禎十分信賴的兵部尚書。

他爲人精明幹練,也是敢擔責任,此時屈指在桌上輕擊幾下,便痛下決心道:“朝廷總不至於在一個響馬面前鬧的沒辦法。”

在陳新甲下首的是兵部左侍郎,到侍郎這一級也是堂官,算是本兵的副手。

當下欠了欠身,對陳新甲說道:“既然要調兵,下官以爲是就近調兵的好。”

右侍郎道:“那麼着令山東巡撫率本部標兵出兵吧。”

左侍郎失笑道:“倪巡撫到巡撫任上不過年餘,初至於其撫標不足千人,現在亦不過步兵兩千,騎不足千,這些人鎮守濟南尚有困難,若逆賊沿河而下,兵薄臨清又如何?所以山東撫標不僅不能南下,還需移鎮臨清,以策萬全。”

“既然這麼說,濟南也不能有失啊。”

“所以這樣的兵力是肯定不夠的。”左侍郎微笑道:“還要請大司馬做決斷纔是了。”

在兩個侍郎議論的時候,陳新

甲一直皺着眉頭不肯出聲。他是四川籍貫的官僚,和朝中的各個黨派都沒有過深的關係,論黨的話,他就是徹頭徹尾的楊嗣昌黨,舍此之外,就是抱住了崇禎皇帝的大腿。

眼前兩個侍郎,左侍郎是東林黨那邊的人,右侍郎是北直隸人,肯定不願看着東林坐大,所以與左侍郎有隱隱相爭之勢。

到這時,陳新甲才覺得有點兒頭痛了。

當年張守仁疾馳奔赴濟南,保得省城無失,而當時的山東鎮總兵丘磊在援助濟南途中被伏擊大敗,麾下兵馬被清兵殺傷大半,剩下的也跑光了。山東鎮由是空虛,陷入一種空虛狀態。

當時倪寵也是空頭巡撫,無兵可調,張守仁能把勢力伸入濟南,染指東昌,鞏固青州,也正是那個時候的事情了。

事隔不過一年多,山東鎮總兵官一直空着,朝廷任命總兵總得調老成宿將,麾下有一些兵馬的纔好用他,現在因爲錦州之圍,朝廷拼了命的往關寧一帶調兵和準備糧餉,哪有功夫管山東這樣的內鎮的事?

兵部倒是提了幾個大將的名,包括虎大威等總兵官在內,但人家明知道山東鎮的情形,誰也不願來趟這個渾水,所以幾次提名之後都是無人肯來上任,而一心想到濟南的又被濟南城中的巡撫等文官極力反對……那便是劉澤清了。

要說劉澤清在曹州一帶雖然搶掠南北通衢的客商,勒索富戶,搶掠百姓,藉此來養活自己的兩萬多人的軍隊,但真正叫山東官員拒絕他的,還是他濃厚的東林背景!

東林的基本盤在南方,在朝中的力量歸朝中,從整個中國來看,南中國,除開雲貴四川這樣的地方之後,幾乎就是東林所控制了。

在北方,因爲東林勢大,文官層面無法拒絕北人染指,但北方將門卻始終控制着九邊重鎮和山東登萊等地方軍鎮,在這樣的情形下,劉澤清這個異類靠着巴結東林復社鞏固自己的勢力,結交士紳和兗州世家,一步步到如今的地位,但山東鎮總兵,卻是無論如何不能給他!

在歷史上劉澤清數次被調離曹州,但他總以各種理由不上任,而他最想要的山東鎮總兵,朝廷卻是始終沒有給。

一直到清兵入關,整個山東崩盤,大家一起南逃時,劉澤清先逃至淮安和揚州一帶,控制地方,擴大兵力,然後搶了丘磊的軍需,並且假傳朝廷旨意,逼着丘磊自殺,到這時,他才成爲山東軍系的老大。

在此時此刻,兩個侍郎所爭執的內涵所在,也就不言自明瞭。

陳新甲沉吟再三,終是拍桌道:“主辱臣死,今日在文華殿時,皇上還問起漕運與李青山之事,當時學生便以近期內調兵剿滅爲復,皇上當時首肯,並沒有說別的話,但聖顏帶有隱憂之色,學生見時,心中着實不是滋味……就這樣決定吧,調總兵官劉澤清,率其麾下步騎,爲援剿總兵官,俟其剿滅賊寇之後,咱們再談他的爵賞!”

(本章完)

第二百二十四章 婚事第七百三十二章 府前第六百五十五章 剿撫第十九章 收穫第五百五十章 義子第一百三十三章 追擊第七百九十四章 海上第八百一十四章 苦戰第四百四十二章 天街第九十一章 中心第四百章 赴約第一百五十八章 相臣度量第五百一十八章 態度第五百九十七章 巡撫第六百八十五章 入城第五十二章 火銃立威第一百九十七章 教官第三百九十三章 知恩第三百九十三章 知恩第五百九十章 入奏第四百七十四章 祭奠第六百一十章 軍需第三百三十五章 說王第六百零九章 書信第七百六十二章 軍港第二百七十八章 亂象第三百三十二章 申軍法第五百二十二章 敲打第五百五十六章 共鳴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家升官第六百八十三章 昔年第四百零四章 計劃第三百一十九章 再戰第一百七十一章 軍人秉性第二百二十五章 回堡第二百八十二章 恩愛第一百二十七章 火器對火器第六百六十五章 妄想第二百一十六章 被埋了第六百三十六章 旗亭第七百三十一章 黑獄第二百八十四章 軍營生活第二百五十六章 考覈第二百五十九章 槍術第六百二十四章 勾結第七百五十章 天家第四百八十八章 內宅第七百零七章 收穫第三百五十二章 德王第六百八十二章 離開第一百七十九章 肉和蛋第六十五章 東主們第四百一十三章 妙子第三百六十五章 破局第四百六十七章 巨寇第六百五十章 耀眼第五百一十六章 收撿第七百七十九章 新編第三百一十二章 揉捏第二十七章 風波第二百七十三章 巡營第二百七十三章 巡營第二百九十九章 計算第四百七十四章 祭奠上架公告第四百二十八章 抵達第五百九十三章 齊會第四百五十章 商人們第二百九十四章 成功第二十三章 小心思第九十五章 火銃對弓箭第五百一十九章 狂言第七百二十六章 奏疏第四百零一章 異變第六百五十五章 剿撫第六十四章 不能忍第一百五十三章 儀金第三十六章 助手第一百八十二章 學生和山長第一百九十六章 騎兵第二百二十三章 生鐵熟鐵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工程第四百九十章 雨夜第五百二十八章 說強第三十八章 鹽政第七百八十三章 吐露第二十二章 難民感謝您的支持第四百四十八章 各方第三百二十七章 前進!第三百八十二章 報捷第五百一十一章 入城第六百六十一章 會館第二百一十九章 屯田第三百一十章 機鋒第六百三十一章 找死第一百四十一章 軍人間的敘話第六百零八章 國殤第五百五十九章 司禮第五百七十一章 血路
第二百二十四章 婚事第七百三十二章 府前第六百五十五章 剿撫第十九章 收穫第五百五十章 義子第一百三十三章 追擊第七百九十四章 海上第八百一十四章 苦戰第四百四十二章 天街第九十一章 中心第四百章 赴約第一百五十八章 相臣度量第五百一十八章 態度第五百九十七章 巡撫第六百八十五章 入城第五十二章 火銃立威第一百九十七章 教官第三百九十三章 知恩第三百九十三章 知恩第五百九十章 入奏第四百七十四章 祭奠第六百一十章 軍需第三百三十五章 說王第六百零九章 書信第七百六十二章 軍港第二百七十八章 亂象第三百三十二章 申軍法第五百二十二章 敲打第五百五十六章 共鳴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家升官第六百八十三章 昔年第四百零四章 計劃第三百一十九章 再戰第一百七十一章 軍人秉性第二百二十五章 回堡第二百八十二章 恩愛第一百二十七章 火器對火器第六百六十五章 妄想第二百一十六章 被埋了第六百三十六章 旗亭第七百三十一章 黑獄第二百八十四章 軍營生活第二百五十六章 考覈第二百五十九章 槍術第六百二十四章 勾結第七百五十章 天家第四百八十八章 內宅第七百零七章 收穫第三百五十二章 德王第六百八十二章 離開第一百七十九章 肉和蛋第六十五章 東主們第四百一十三章 妙子第三百六十五章 破局第四百六十七章 巨寇第六百五十章 耀眼第五百一十六章 收撿第七百七十九章 新編第三百一十二章 揉捏第二十七章 風波第二百七十三章 巡營第二百七十三章 巡營第二百九十九章 計算第四百七十四章 祭奠上架公告第四百二十八章 抵達第五百九十三章 齊會第四百五十章 商人們第二百九十四章 成功第二十三章 小心思第九十五章 火銃對弓箭第五百一十九章 狂言第七百二十六章 奏疏第四百零一章 異變第六百五十五章 剿撫第六十四章 不能忍第一百五十三章 儀金第三十六章 助手第一百八十二章 學生和山長第一百九十六章 騎兵第二百二十三章 生鐵熟鐵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工程第四百九十章 雨夜第五百二十八章 說強第三十八章 鹽政第七百八十三章 吐露第二十二章 難民感謝您的支持第四百四十八章 各方第三百二十七章 前進!第三百八十二章 報捷第五百一十一章 入城第六百六十一章 會館第二百一十九章 屯田第三百一十章 機鋒第六百三十一章 找死第一百四十一章 軍人間的敘話第六百零八章 國殤第五百五十九章 司禮第五百七十一章 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