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鹽政



“蘇萬年,你販過私鹽,說說這裡頭的行當是怎麼弄的,利益有多大。”

張守仁沒有直接回答問題,而是把球先踢給了一直沉默着的蘇萬年。

“這個……”

蘇萬年有點不擅言詞,但也並沒有推辭。今晚的氣氛很好,大家圍攏在張守仁這個上司身邊,原本就是打算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事實上收到邀約後,大家都知道是大人要商量將來的路子怎麼走,這事關係到一個剛有點生命力的小團體的未來。嘗過了好日子的甜頭,沒有人想要回到過去,所以無論如何,都要商量出一個好的前途來不可。

略微一猶豫,蘇萬年便是侃侃而談,把鹽利之事,向着衆人和盤托出。

大家熬海煮鹽,其實賺的是最低層次的鹽利。

鹽燒煮好了,送到浮山鹽場,鹽場的鹽就是官鹽,由鹽大使收倉發賣,一石鹽一百二十斤,從軍戶們手裡收取最多給三錢銀子,而摻了三十斤左右的沙子再賣時,一石鹽就是賣到三兩左右。

這就是十倍以上的暴利了,不過官鹽粗劣,價又高,所以一般不是窮掉底的人也不吃它。膠萊地面近海,一般百姓就是吃的海鹽粗鹽,價格比官鹽要略低,一擔是二兩五,鹽的質量也要高一些。

至於賣私鹽的,都是各地的豪強和有背景的商人,他們的私鹽自然就是從小販子手裡收來的,甚至是直接來自巡檢司,按蘇萬年所說,最底層的私鹽就是小鹽商,一石鹽是一兩左右的價格往手裡收,他們再往上,然後大鹽商層層吃下來,最後到老百姓手裡,就是二兩左右的價格。

鹽大使對私鹽沒有什麼辦法,私鹽命脈是控制在那些大世家,豪商,地主,還有駐在膠州城的鹽政巡檢手中了。

整個膠萊地面的私鹽販子,不論大小,都是走的巡檢馮三寶的路子,給馮三爺上貢足了,自然就有販賣私鹽的路子可走,要是沒有,那就對不起了,一旦被巡檢司的鹽丁遇上,輕則毒打一通,沒收私鹽,重則連命也會丟掉,走私鹽的路一般就是荒僻小道,殺了人往河溝裡一拋,或是乾脆挖坑埋了,誰能知道?

原本販賣私鹽就是殺頭的罪名,苦主就算知道是誰幹的,卻是到哪兒打這種官司?

這麼多年下來,這馮三寶最少養了三四百的鹽丁,其中真的不少兇悍之徒,捨得拿命出來拼,論起實力,不要說浮山所這樣的千戶所了,就算是把駐在即墨的即墨營給拉上,當面對打,能不能是鹽丁的對手,也是難講的很。

整個膠萊地方,加上青州,登州,四府幾十個縣,幾十萬

戶幾百萬人,一年總得有二十萬石左右的私鹽流通,加上馮三寶在鹽場勾結鹽大使低價收的官鹽,一年的利益肯定是在十萬兩以上,甚至更多。

崇禎年間的鹽稅一年不過幾十萬兩,反正不超百萬,一個小小的巡檢一年就能撈這麼多,不要說普通百姓了,就是皇帝知道了,怕也要吃上一驚吧。

今年已經是崇禎十一年,去年皇帝在平臺幾次召見大臣,問及天下事時,第一件事就是問餉錢的事。

可惜那些儒臣說起大道理是一套一套的,真正治國的方略卻根本拿不出來。

這一年也是著名的大臣楊嗣昌乾脆提議加派田賦,反正把危機轉嫁給老百姓是最安全的。因爲百姓除了造反也沒有別的招數,至於造反……反正造反的人已經夠多了。至於災害地區的民生,誰來管他?反正張守仁在翻看去年的邸報時,全身都是發寒,某地數百萬人受災,朝廷的賑濟就是崇禎從內庫中發給三千兩白銀賑濟……這不是賑濟,這是在激怒百姓,使得更多的人站在朝廷的對立面去。

於是在崇禎十年,除了丟掉朝鮮和皮島外,朝廷更加進一步的丟掉人心,再一次加派使得西北處處烽火,河南這個中原腹心之地也十分不穩,願意造反的比願意種地的人更多,對於忍耐力極強的中國人來說,這就是到了要更迭王朝的時候了。

這些大事,在場的軍戶們十之七八不知道,最少在山東這裡,日子過的還算平靜,大家想的只是升官發財,不是造反。

登萊之亂已經過去好幾年,地方也平靜了好幾年,最爲殘破的登州也所有恢復,登州的十二營又重建了,兵丁又有九千多人,實力也恢復了,巡撫,總兵,兵備道,又是駐節在登州,只是在援助朝鮮和皮島失敗後,登州的戰略地位是更進一步的下降了。

曹州有總兵劉澤清,也是一個混世魔王,連張守仁這樣的歷史小白都聽說過他的大名。這人就守在曹州,勢力範圍也在曹州附近的州府,看着自己的地盤很少出去,朝廷調兵他十次有九次都不聽,囂張跋扈,但因爲朝廷要藉助他的兩萬兵看守山東,再加上怕這人造反,所以事事隱忍。

這也是崇禎的毛病,對這類的武將步步退讓,生生把明朝的祖制壞的一乾二淨,結果成就了明末軍閥橫行的狀態,到了南明,武將乾脆就廢立皇帝了。

幾個總兵,加上巡撫在濟南坐鎮,李闖和流賊到不了山東,山東地界還算太平,從眼前這夥軍戶的表情也能看的出來,一聽說販賣私鹽都能弄這麼多銀子,所有人都張口結舌,孫良棟的下巴都掉落了下來。

呆了半響過後,張世福才搖頭道:“咱們販私鹽,賣給誰去?誰來收,又怎麼擺平馮三寶放在即墨這邊的人?”

“賣給誰,我倒知道。”蘇萬年道:“浮山鹽場就有坐地的私鹽商行,只要有鹽就收,當然,是你有本事把鹽送到人家手裡。”

大的私鹽販子是早就有自己的線路,走的是哪條水道,販賣到哪裡,都有規矩,鹽只要到了他們手中,自然就是不幹巡檢司的事,或者說,不幹眼前這些人的事了。

“幹了,就他孃的賣私鹽!”

孫良棟和錢文路兩人一起站起來,叫道:“私鹽利這麼大,憑什麼咱們就幹不得?咱們的鹽,鹽場收才三錢,咱們賣給私鹽販子,一石一兩,整整多賺了三倍還多,憑什麼不幹?”

張世祿和林文遠要冷靜的多,兩人和曲瑞湊做一堆,商量了一會後,也是道:“咱們是窮怕了,再窮下去,不如拼一把的好。”

連這幾個向來穩重的人也是如此,其餘的人當然也沒有意見。張世強是向來以張守仁的意見爲意見,此時也是眼巴巴的看向張守仁,眼神中的熱切,不問就知。

“剛剛世祿說的對,我們浮山這裡,稱的上是窮山惡水。”

張守仁看向衆人,眼神堅定,既不狂熱,也不冷淡,但其中卻是蘊藏着極強的自信和強悍的人格力量。

他對未來當然也思索過,也想過閒時翻過的一些穿越小說,但根據自己腦海中對膠萊這裡情形的瞭解,還有明朝政權運作的軌道痕跡,發覺很多作法,要麼不切實際,要麼紙上談兵,要麼就是自尋死路。

腳踏實地,在自己所在的這一方土地上先做出點成就來,這纔是最爲重要的。

而浮山這裡,靠着大海,但因爲遼東戰事,海盜太多,海運貿易並不發達,甚至是萎靡的,想靠海貿什麼的致富發家,還是免談爲好。

靠山吃山也是吃不着,山裡沒有礦藏,除了樹就是樹。這個年頭,樹是最不缺乏的自然資源,就算有那功夫伐出木頭,也是沒有什麼利益價值。

土地貧瘠,想靠種地屯田來養兵,也是癡人說夢,絕無可能。

別的不說,開溝挖渠,光是一個張家堡最少要大幾百的銀子,有時引渠不到的地方,還得挖深井,又是一筆龐大的費用。

沒有這些投入,想要田地高產,絕無可能!

引水,糞肥,這幾樣都遠不及江南,想和江南比地產收入,簡直就是笑話。

“只能是這樣了。”看向衆人,張守仁沉聲道:“從海上打主意,咱們,販私鹽!”

(本章完)

第三百一十六章 碰撞第二百八十一章 回家第三百三十七章 慰問第二百一十章 接印第二百五十五章 集合第五百二十二章 敲打第六百五十三章 調令第七百四十五章 超出第六百三十章 調兵第一百七十六章 內當家第二百四十一章 田間第八十五章 敬畏第六百章 文武第六百八十七章 太保第一百六十九章 豪傑盡來投第七十一章 海上鹽田第七百三十七章 先聲第七百九十四章 海上第三百六十一章 使者第七百九十九章 沿海第六十九章 浮山主第六百三十一章 找死第三百四十六章 死戰第二百五十九章 槍術第五百五十八章 圍困第七百五十二章 寧遠第三百九十六章 封賞第六百三十章 調兵第三百八十一章 大捷!第六百一十五章 建議第一百九十二章 新營地第一百一十章 定銀第二百八十五章 成型第二百五十二章 不仁第六十八章 新堡新丁第三百九十四章 孔府第八十章 魯軍第五百七十章 後方第五百七十九章 狙殺第三百章 軍議第八百零二章 各旗第七百三十章 追逃第二百三十七章 重炮第六百四十六章 無奈第十四章 槍術第七百六十八章 霸氣第八百一十七章 父子第四百六十四章 老將第六百四十三章 質變第五百九十七章 巡撫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利四方第六百零八章 國殤第七百一十九章 深入第四百六十四章 老將第二百八十一章 回家第六百一十二章 京營第三百二十九章 割頭兵第七百八十九章 浮躁第四百八十九章 剷平第三百三十一章 艱勞第一百七十五章 大辦學堂第五百七十八章 逃竄第六百一十五章 建議第五百五十一章 山谷中的戰鬥第三百八十六章 另一個戰場第四百四十章 兵部第五百八十六章 狂喜第七百零二章 拯救第三百章 軍議第二百二十七章 歸來第十五章 突如其來第五百零六章 暴亂第十二章 兵器第六十章 收益第七百一十三章 途中第四百二十章 衆督臣第五百一十六章 收撿第七十一章 海上鹽田第三百一十一章 嶽託第六十九章 浮山主第五百一十一章 入城第一百七十四章 話家常第七百七十三章 易轉第七百八十二章 前夕第二百四十九章 濟南第七百二十六章 奏疏第三百七十章 慘烈的代價第三百四十三章 殺伐第四百六十章 鬼胎第四百六十七章 巨寇第一百一十章 定銀第四百八十四章 種子第二百二十五章 回堡第二百零六章 挖坑第三百零六章 敵襲第二百九十九章 計算第六百二十一章 心機第七百二十五 深夜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局第二百五十五章 集合
第三百一十六章 碰撞第二百八十一章 回家第三百三十七章 慰問第二百一十章 接印第二百五十五章 集合第五百二十二章 敲打第六百五十三章 調令第七百四十五章 超出第六百三十章 調兵第一百七十六章 內當家第二百四十一章 田間第八十五章 敬畏第六百章 文武第六百八十七章 太保第一百六十九章 豪傑盡來投第七十一章 海上鹽田第七百三十七章 先聲第七百九十四章 海上第三百六十一章 使者第七百九十九章 沿海第六十九章 浮山主第六百三十一章 找死第三百四十六章 死戰第二百五十九章 槍術第五百五十八章 圍困第七百五十二章 寧遠第三百九十六章 封賞第六百三十章 調兵第三百八十一章 大捷!第六百一十五章 建議第一百九十二章 新營地第一百一十章 定銀第二百八十五章 成型第二百五十二章 不仁第六十八章 新堡新丁第三百九十四章 孔府第八十章 魯軍第五百七十章 後方第五百七十九章 狙殺第三百章 軍議第八百零二章 各旗第七百三十章 追逃第二百三十七章 重炮第六百四十六章 無奈第十四章 槍術第七百六十八章 霸氣第八百一十七章 父子第四百六十四章 老將第六百四十三章 質變第五百九十七章 巡撫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利四方第六百零八章 國殤第七百一十九章 深入第四百六十四章 老將第二百八十一章 回家第六百一十二章 京營第三百二十九章 割頭兵第七百八十九章 浮躁第四百八十九章 剷平第三百三十一章 艱勞第一百七十五章 大辦學堂第五百七十八章 逃竄第六百一十五章 建議第五百五十一章 山谷中的戰鬥第三百八十六章 另一個戰場第四百四十章 兵部第五百八十六章 狂喜第七百零二章 拯救第三百章 軍議第二百二十七章 歸來第十五章 突如其來第五百零六章 暴亂第十二章 兵器第六十章 收益第七百一十三章 途中第四百二十章 衆督臣第五百一十六章 收撿第七十一章 海上鹽田第三百一十一章 嶽託第六十九章 浮山主第五百一十一章 入城第一百七十四章 話家常第七百七十三章 易轉第七百八十二章 前夕第二百四十九章 濟南第七百二十六章 奏疏第三百七十章 慘烈的代價第三百四十三章 殺伐第四百六十章 鬼胎第四百六十七章 巨寇第一百一十章 定銀第四百八十四章 種子第二百二十五章 回堡第二百零六章 挖坑第三百零六章 敵襲第二百九十九章 計算第六百二十一章 心機第七百二十五 深夜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局第二百五十五章 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