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六章 奏疏



“奇怪,楊嗣昌爲何遲遲不能建功?難道真的是如那羣‘烏鴉’所說,此人有大功之後,希圖入閣爲首輔,對朕不肯召回他心懷不滿,所以不肯出力?”

崇禎對人的猜忌之心,在大明列帝中恐怕能直追他的兩位開國之初的祖宗,在他之前,首輔乾的長的幾近二十年,乾的短了也有個三五年,只有他,十七年間,歷任五十七位首輔,走馬燈一樣的換帝國首相,政策完全沒有延續性不說,大學士也根本建立不了自己的勢力,權術手腕根本無從施展。

這樣換首輔,確實沒有誰能建立自己的黨羽,皇帝的大權不虞旁落,但崇禎倒是忘了一點,大學士是替他調和內外廷之間的重要人物,地位不固,無有黨羽,就算是真有本事想施展抱負的,又何談展布呢?

至於他所說的“烏鴉”也是明末政治生態中十分獨特的一羣。

除了少數給事中和科道官中的佼佼者外,被皇帝稱爲烏鴉的言官已經墮落到沒有底線的地步了,買折買參還是小事,淪爲政爭的工具才十分要命,動輒上言,一窩蜂般的對大臣進行隨意的攻訐,喜危言聳聽,喜妄言大政,明朝的言官在末年時已經基本上失去了監督皇權和朝臣的原本用意,而是基於利益,立場,成見或意氣之爭的一個個小集團,蜂擁而出,自視甚高而隨意妄言,有時荒誕之處,連皇帝也受不了,所謂烏鴉之稱,也是崇禎對這些言官無可奈何的一種表述。

不過,烏鴉有時候,也確實有烏鴉的用處……使用的妙,足可使政局爲之改變……

最近攻楊嗣昌的言官不多,但都是十分有份量的人物,其中戶科給事中吳昌時就是佼佼者。他的奏疏,誅心之至,直接打動了崇禎的內心。

楊嗣昌在白羊寨大捷後,驕矜自詡,並且因爲沒有被召還回朝而心懷怨望,在吳昌時看來,嗣昌官宦世家子,自視極高,立功之後未得首輔見賞,怨望之情,雖未溢於言表,然而從這一年湖廣戰局的拖沓無力來說,也是十分明顯的事情了……

以言官的身份,做這樣的誅心之論,雖毫無實據,但厲害之處就在於對皇帝心理的把握。

皇帝,太多疑了……

以楊嗣昌的身份,越是受寵,則皇帝相疑相忌越甚……

在這個夏末的凌晨,在屋角的自鳴鐘噹噹的報時聲響之中,崇禎皇帝眼神中的狐疑之色,也是越來越濃郁。

半響過後,他才取起另外一封奏疏來。

這一封,卻仍然是一封言兵事奏疏,是由兵科給事中奏上,議論的也是最近正火熱的遼東戰場。洪承疇到遼東後,沿寧遠到山海關擺成了一條線,藉口軍伍未集,已經是崇禎十三年的九月,到現在爲止,錦州已經被圍了大半年的時間,從祖大壽派使者求救也好幾個月了,結果朝廷花費巨資調集重兵,援兵仍然停留在寧遠不動,朝野之間自然無比失望。

以這個兵科給事中爲代表而言,就是主張

最少要先派兵防備塔山到杏山、松山等諸堡,加以經營穩固,以爲將來援助錦州的後鎮。

wWW ▪Tтkan ▪C〇

這些言論,崇禎看來也是十分有道理,只是洪承疇態度十分強硬,表示絕不會在軍伍齊集之前冒險,在遼東,前車之鑑太多了。

兩種言論都十分有理,而崇禎無疑是傾向於給事中這樣的論調,他在心中暗暗想道:“洪某人不當家不知柴米貴,朝廷花費巨資支撐調度大軍,從延綏到宣大薊遼左協密雲,九邊精銳是出,雖則現在還有一些兵馬未曾趕到,但以洪某手中的兵力,最少也該控制塔山杏山等地纔是……”

想到這裡,便提起硃筆,批覆道:“是否可如擬所行,着交付廷議,有司知道。”

心中有成見,批覆時自然也有一些傾向性,只是崇禎自以爲無人懂得自己的心思,批覆下去時,毫無猶豫之感。

連續看了兩篇長篇大論的奏疏,而且事涉軍務,崇禎看的十分仔細,不免有一些頭暈,長嘆口氣後,再看外頭天氣尚未放出曙光,於是就從薄薄的那一堆中,取了一封出來觀閱。

一看之下,氣就不打一處來。

又是言及山東提督軍務總兵官張守仁的奏疏,上個月時,他已經快要下定決心,免除孫良棟淮安副總兵一職,同時允准曲瑞不再任保定總兵,這樣算是進一步退一步,免生事端爲佳。

結果就在八月下旬,海州到通、泰一帶,長達數百里的海岸線上,突然出現大股海匪!

殺人放火,將通、泰、海、淮一府三州之地,攪的雞飛狗跳,請兵的奏摺如飛雪一般,落於兵部內閣及崇禎的案頭。

天下雖然大亂,但最南及湖廣,最東及鳳陽一帶,徐淮海通泰這一帶地屬南直,是朝廷在南方的統治核心地區。

國初時,淮安地位之高,並不在中都鳳陽之下,因爲很簡單的道理,淮安不僅是漕運的中心點和產鹽地,也是一個民風剽悍,戰略地位特別要緊的地方……國初時候,國都不是在北京,而是南京,守江必守淮,這是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的道理!

現在淮安雖不能和國初比,但也是漕運中心,造船和倉儲中心,明清易代之後,淮安的地位並不曾下降,和明朝把鳳陽巡撫和漕運總督放在淮安一樣,清代的南河總督等大員,也是駐節在淮安的清江浦。

這樣的要緊地方,向來防備森嚴,流寇鬧騰最厲害的時候也不曾在淮安討過什麼便宜,東虜入寇到目前爲止也沒有抵達徐淮地界,總之,這裡和江南閩浙一樣,都是朝廷感覺十分要緊的地方,也是十分太平安穩的地界。

過千海匪的出現,來的太過詭異,一下子就是叫人嗅出其中的陰謀味道!

北方已經沒有大股海盜,這是張守仁的功績,報到兵部的海盜首級都有好幾千級了,說北方有海盜,那是笑話。

南方當然還有,不過只是小股的小盜,大股的如劉香等大盜已經被當年的海防遊擊

鄭芝龍全部擊破,說有海盜大搖大擺從南方海域逃到淮泗一帶,不在海上做生意尋買賣,卻是上岸搶掠大戶,騷擾鹽場……再蠢的人,也能發覺出這其中的不對來!

說到底,張守仁也沒有做太多的隱瞞功夫……現在已經和三年前截然不同,和半年前都完全不同了,現在他的態度就是這樣,用海匪的手法算是給朝廷一個交代,不然的話,你們能咬了老子的鳥?

武夫耍起流氓來比文官們犀利的多了,反正就是這麼出招,有本事朝廷不要理,由着海匪慢慢侵吞蠶食……這樣就算是換一種法子兼併,朝廷要真不理,張守仁就敢真的這麼幹!

無可奈何之下,孫良棟只能如期南下,浮山軍一至,海匪立刻銷聲匿跡,不過破壞的鹽場是數以百計,整個淮揚鹽業受到了重創,幾乎損失了一半左右的產能。

淮揚鹽業每年要給大明供給超過五億斤的鹽,主要供給河南和山東,南直隸,以及湖廣一帶也是吃的淮鹽。

要是真的產能不足一半,那樂子可就大了去了。

這本奏疏,說的便是此事。

山東方面似乎早就有所準備,隨大軍南下的就是大股的商人,現在淮安城中已經成立商會,重招股本,購買鹽引窩本,已經將海州淮安和泰州一帶的窩本吃下來不少,同時,從山東運了最少千萬斤的鹽南下,淮鹽失去的產能,暫且是由浮山鹽頂上。

這浮山鹽,崇禎都聽說過,質量好,使用手法先進,吃起來與上佳的井鹽差不多,價格也便宜,早就佔領了大半個山東和小半個河北與河南的市場,現在大舉進軍淮揚,卻是將淮揚鹽商的市場攪和了大半,真的吃下來,湖廣南直的市場也是浮山所有了。

明朝的鹽稅收取比起清朝就只能用“失敗”這兩個字來形容,管理鬆散,鹽引制度十分稀爛,當然清朝也是經過林則徐等名臣的整理,改革改良了鹽法之後收入才倍增,所以現在崇禎對鹽稅可能流失感覺也不大,一年幾百萬的牙行收入朝廷都見不着一根毛,茶稅最少一年才八兩銀子,八大鈔關一年的收入才幾十萬兩,不及清朝的零頭,財政收入現在是兩千多萬兩,按銀子和銅錢的比值,大明現在一年的財政收入抵得上南宋一年收入的五分之一……

都已經失敗成這樣,也不必在乎淮揚鹽稅的流失,但叫崇禎大爲皺眉的是另外一件事。

這奏疏除了攻訐浮山鹽商搶掠淮揚鹽商窩本的巧取豪奪的手段之外,還着重提起商會之事。

無視牙行,商會自行決斷給官府的雜派攤派,並且養有商團團丁,遇到盜匪火警,可以自行處理。

對商稅的流失這個官員是置之不理,只是振振有詞的道:“設若如此,豈不是國中有國,城中有城,安有是理?”

“說的對!”

崇禎拍案大怒,提筆批道:“商會如此不法,地方官每不問,是何道理?着有司知道,儘速查拿滑奸!”

(本章完)

第八十七章 總兵官第二十五章 兵備道第二十八章 軍法第五百六十四章 臨陣第三百四十六章 死戰第五百五十四章 空營第十一章 露一手第四百六十四章 老將第五百五十七章 夜襲第四百零六章 新規第七百零六章 家事第十二章 兵器第六百七十七章 階層第五百三十八章 黑豆第七百章 轟動第七百二十二章 出關第七百七十章 戰場第五百零六章 暴亂第二百四十九章 濟南第四百六十一章 將門第六百二十五章 奧妙第六十七章 物資第五百四十九章 欺騙第一百一十六章 相府第七百二十二章 出關第五百四十四章 再會第二百八十七章 瘋子第六十二章第六百零六章 寧遠第三百二十四章 對射第六百三十章 調兵第四百七十四章 祭奠第五百二十三章 判斷第四百六十九章 變革第六百二十七章 土壤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工程第三百八十一章 大捷!第四百五十一章 驕兵第一百八十章 出行第十六章 開始第六百四十三章 質變第二百三十一章 許國第四百四十八章 各方第七百三十三章 淮安第二百五十五章 集合第一百六十一章 大明礦業第一百九十三章 世族第五百五十章 義子第五百四十三章 襄陽第三十七章 夜宴第六百四十章 官兵第九十一章 中心第八十六章 拉練第三百四十章 商會第二百六十六章 奇想第七百章 轟動第一百一十四章 遊擊將軍第六百章 文武第七百九十五章 演習第七百九十七章 水陸第三百三十章 入城第七百七十一章 殺洪第二百零八章 成軍第六百四十四章 中心第二百零二章 非常戰場第四百一十一章 預備第八百一十三章 先衝第八十章 魯軍第一百一十八章 簡單任務第五百四十一章 神速第二百六十八章 賺城第五百八十八章 做人第七十六章 黑室第四百三十五章 政客第三十四章 過年第七百三十一章 黑獄第一百五十六章 烏龍第八百一十六章 大炮上架公告第一百三十四章 炮戰第二百五十三章 震怒第三十一章 人心第五百零三章 展望第六百五十六章 沙盤第六百五十四章 送行第六百二十八章 漢道第四百九十六章 江南第三十四章 過年第六百二十九章 過境第三百八十一章 大捷!第二百一十三章 勉勵第二百五十六章 考覈第六百二十六章 轉道第六百三十五章 關卡第七十一章 海上鹽田第二百七十二章 帥帳第七百二十九章 行路第六十一章 擴軍第六百九十三章 調兵
第八十七章 總兵官第二十五章 兵備道第二十八章 軍法第五百六十四章 臨陣第三百四十六章 死戰第五百五十四章 空營第十一章 露一手第四百六十四章 老將第五百五十七章 夜襲第四百零六章 新規第七百零六章 家事第十二章 兵器第六百七十七章 階層第五百三十八章 黑豆第七百章 轟動第七百二十二章 出關第七百七十章 戰場第五百零六章 暴亂第二百四十九章 濟南第四百六十一章 將門第六百二十五章 奧妙第六十七章 物資第五百四十九章 欺騙第一百一十六章 相府第七百二十二章 出關第五百四十四章 再會第二百八十七章 瘋子第六十二章第六百零六章 寧遠第三百二十四章 對射第六百三十章 調兵第四百七十四章 祭奠第五百二十三章 判斷第四百六十九章 變革第六百二十七章 土壤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工程第三百八十一章 大捷!第四百五十一章 驕兵第一百八十章 出行第十六章 開始第六百四十三章 質變第二百三十一章 許國第四百四十八章 各方第七百三十三章 淮安第二百五十五章 集合第一百六十一章 大明礦業第一百九十三章 世族第五百五十章 義子第五百四十三章 襄陽第三十七章 夜宴第六百四十章 官兵第九十一章 中心第八十六章 拉練第三百四十章 商會第二百六十六章 奇想第七百章 轟動第一百一十四章 遊擊將軍第六百章 文武第七百九十五章 演習第七百九十七章 水陸第三百三十章 入城第七百七十一章 殺洪第二百零八章 成軍第六百四十四章 中心第二百零二章 非常戰場第四百一十一章 預備第八百一十三章 先衝第八十章 魯軍第一百一十八章 簡單任務第五百四十一章 神速第二百六十八章 賺城第五百八十八章 做人第七十六章 黑室第四百三十五章 政客第三十四章 過年第七百三十一章 黑獄第一百五十六章 烏龍第八百一十六章 大炮上架公告第一百三十四章 炮戰第二百五十三章 震怒第三十一章 人心第五百零三章 展望第六百五十六章 沙盤第六百五十四章 送行第六百二十八章 漢道第四百九十六章 江南第三十四章 過年第六百二十九章 過境第三百八十一章 大捷!第二百一十三章 勉勵第二百五十六章 考覈第六百二十六章 轉道第六百三十五章 關卡第七十一章 海上鹽田第二百七十二章 帥帳第七百二十九章 行路第六十一章 擴軍第六百九十三章 調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