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北庭

古代中國,相對於世界其他地區,和平的時間更長久,因此積累了更多的物質財富和制度經驗,在文化軟實力方面更加突出。如此,在外交活動中,常常處於從容不迫、有理有利的良好狀態中。而外交是國際多重關係的綜合展現,經濟利益、軍事實力和文化狀態,任何方面都不能在外交活動中缺席,任何一方缺席都會損害國家的整體利益。

中國信奉物極必反的原理,所以不片面追求本國利益最大化,因爲暫時的利益最大化,最有可能損壞長期與整體的利益。而一國的實力是捍衛利益基點的保障,但過分訴諸實力則會留下仗勢欺人的印象,長遠地看則會損壞自身的更大利益。但利益是國家不能放棄的追求,而見利思義纔是中國人的根本信條,道德訴求給文化軟實力的展現保留了最大空間。

說到底,國家之間的分歧,最根本的解決之道還是文化,按照中國的傳統,叫做“以文化之”。?武力是最後手段,不得已才能動用,不能經常性使用武力,但更不能沒有武力。經常性的外交手段是貿易、是經濟,而最受歡迎的交流方式還是文化,但見效也最慢,這需要幾代人,甚至上百年的經營。

而宋遼兩國文化和治國理念的想通,考慮問題的角度相似,便使得兩國間有了對話的可能,且易於消除彼此間的分歧,解決雙方的矛盾,而共同的敵人也使兩國結盟成爲可能。但要實現這些還需要一個契機。那樣才能使雙方心平氣和的坐下來談一談。去年高昌跳出來逞英雄一下讓趙檉看到了西進的機會,他決定以背盟爲由先滅了其。以取得西進的立足點,而這便不可避免的與其保護者自居的西遼發生衝突。

雖然趙檉更信奉實力決定一切。但基於禮儀之邦的傳統和現實利益所求,他對西遼選擇了‘先禮後兵,有限反擊’的處理方式,當然也不排斥不打不相識的名言,有時候打一仗比廢半天話要有效的多,打服了他再講道理他才能聽得進去。因此趙檉明確的告訴了高寵兩人該打的時候絕不要客氣,吃虧的事情咱們不做,賠本的買賣更不幹……

高寵和趙禮對皇帝劃的圈是心領神會——教訓西遼、幹掉高昌。兩人據此制定了下一步的作戰計劃,他們決定以絕對優勢兵力先掃清天山以北各州。然後在揮兵天山以南。現在西夏那邊大宋已經遣使問罪,據最新消息察哥已經開始整軍準備按計劃協同作戰,這樣他們承受的壓力會得到緩解。

定好了大綱,可高寵和趙禮兩人還是因爲誰領兵對付西遼產生了爭執。很明顯分兵後兩軍旱澇不均,是‘以弱打強’的戰法,可兩人都想留下迎戰西遼。

趙禮雖然也是‘北府十將’之一,但是他自成軍後並沒有獨領一軍作戰的經歷,更多的是作爲參謀協助皇帝處理軍務和在後方主持軍事訓練,後來又受命開辦軍校。爲軍中培養軍事人才,一直沒有親歷戰場衝鋒陷陣的機會。所以說他更多的是做得‘紙上談兵’的事情,缺乏實戰經驗。

基於此高寵便想讓趙禮領大軍去打北庭,高昌軍實力羸弱。如果真得有強悍的戰鬥力,加上足夠的兵員,將不會屈居別人之下。處於屈辱的附庸地位。而宋軍的戰鬥力自不必言,手下的將領也都是經驗豐富的老鳥。只要告訴他們要達到什麼戰術目的,並不需要主將操什麼心。讓趙禮領這一路即便有什麼失誤。也絕不會出現什麼大的紕漏。

而迎戰西遼的這一路宋軍堪稱雜牌,不僅來自不同的部族,且互不統屬。留下的宋軍主力也只是兩個步兵旅,可要對抗的卻是以騎兵爲主的西遼軍。而西遼軍的戰鬥力自不必多言,他們能掃蕩中亞地區,征服數國就是最好的證明。以一支缺乏協同的軍隊迎戰一支經驗豐富、戰鬥力強悍的軍隊,臨陣之時稍有差池就會導致不可挽回的失敗,也可能毀掉整個西征。

趙禮卻拒絕了高寵的一片好意,堅持留在鹽泊城迎戰西遼軍,兩人一番爭執後也不知道誰說服了誰,反正趙禮留下了,高寵領大軍前去攻打北庭。與此同時他們通過商隊的消息轉送渠道將經過及部署傳回國內,上奏皇帝,告個平安……

北庭在唐玄宗先天元年始設,,轄境在伊州以西,故稱伊西。治所在北庭都護府,節度使例兼北庭都護,故通稱北庭,亦稱伊西北庭。統轄伊、西、庭三州以及北庭都護府境內諸軍鎮、守拙。並在庭州設瀚海軍、在伊州設伊吾軍,在西州設天山軍,統兵兩萬人,東至星星峽,西至月弓城,北至昆堅,南至西州大沙海。橫跨萬里,建立了戍堡、守捉、城、軍等四級防禦體。

另外,北庭漢人衆多,早在唐初,隨着唐軍征服西域,大量具有冒險精神的漢人便追隨着軍隊來到安西,他們首先便落腳於北庭,然後慢慢向安西各地擴散,但北庭,尤其是富饒的庭州,它始終是漢人最集中之地,經過百年發展,雖安西歸屬幾經起伏,但大量的漢人還是牢牢地在北庭紮根了,開元后,隨着軍戶制的最終確立,北庭和安西又迎了一波新的漢人移民潮。

此時,北庭的漢人已有數萬人之多,他們帶來了先進的農耕技術,帶動了北庭的農業大發展,同時,這裡也是嶺西胡商的貨物中轉之地,商業成就了這裡的繁華。此後唐朝沒落,回鶻西遷至此建立了王朝歷經四百餘年,他們從事畜牧業,在天上北麓的牧場上養馬,又與中原建立了絹馬貿易。

高寵率軍再次進入了沙漠,經過又一輪風沙的洗禮後到達天上北麓的北庭境內,眼前的景象讓他有一種走錯了路的感覺。自進入大漠後他見慣了荒蕪的戈壁,漫漫無際的黃沙和連綿不斷的雪山,而這裡卻有着另一番景象,無垠的草原,流淌着清澈雪水的河流,奔騰的馬羣,還有縱橫的阡陌,如同再次回到了江南。可是這裡的漢人卻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樣簞壺相迎。

朝代的更迭,民族的遷徙和商業的繁榮,使北庭成爲了一個多民族混居的城市。而漢人們也在漫長的歲月中逐漸忘記了自己的家鄉,改變了自己信仰和風俗,甚至自己的語言。除了相貌上還保留着漢人的痕跡外,也只是在閒談時纔會想起自己的祖上是來自中原,此刻對來自故國的‘親人們’充滿了帶着疑惑的敵意。

地理環境決定了這裡不可能像中原那樣城邑相連,北庭更像是沙漠中一塊超級綠洲,使得人口相對的集中在北庭城周圍,也少了一城一地的爭奪。面對滾滾而來的宋朝大軍他們不敢接戰,退入城中據守。高寵揮兵圍城,在城外五里紮下了大營,卻沒有立刻遣兵攻打。

雖然在皇帝下令西征的那一刻便決定了高昌面過的命運,但高寵還是儘量給和平留下了空間。他先向城中射書約其大伯克(高昌地方官員稱呼)出城談判,希望能以不流血的方式解決問題。而他也沒有放棄談判不成的便武力解決的準備,派出斥候打探消息,收集城防的資料。

北庭城建在一片沖積形成的平原上,東臨東河壩,西接西河壩,以唐朝的北庭大都護府的原庭州擴建而成,城址平面佈局略呈長方形,南北長約三裡,東西約二里,城池佈局受唐長安城影響,分爲內外兩城。

外城規模較大,城牆周長近十里。外城之北有低矮的羊馬城,北門還有甕城,城外有天然河流環繞成護城河,城牆以土夯築,北高南低,高三丈,寬二丈五尺,內外城牆都有馬面、敵臺、角樓和城門,如此佈置顯然是爲了防禦北方來的敵人。內城爲全城的中心所在,位於外城中部略偏東北部,城牆周長約六裡,官署多居其中,爲高昌國主的夏宮所在,爲高昌國天山以北的政治經濟中心。

面對宋朝大軍北庭城中是一片恐慌,當初國主以斷絕商道,重投西遼相威脅提條件,按照以往的經驗大宋都會妥協。被大宋拒絕後,他們以爲兩國相距萬里,當時其又遣兵援助高麗,不可能再對他們動武,因此起初就沒有準備打仗。而當得知大宋決定出兵討伐時,他們又以重金換得西夏背約,買通了阻卜人沿途堵截,覺着大宋會知難而退。

但是高昌方面沒想到宋軍連戰連勝,阻卜人都被趕的背井離鄉。這下他們才慌了手腳,又請出了舊主西遼,可此時也得到了宋軍大敗乃蠻人後冒着風雪進入阿爾泰山的消息。這下他們都放心了,因爲還沒有人能在這個時候成功穿越,剛剛繃緊的神經又放鬆下來,想着宋軍要埋骨荒山了。所以當宋軍到達城下時,他們都慌了神,也便產生了不同意見……(未完待續。。)

第520章 挑撥離間第219章 巧取豪奪第522章 跑哪去了第467章 策反第94章 小題大作第399章 兆頭第178章 彼此彼此第94章 擴張第23章 共商第112章 這是命第135章 無冕之王第254章 捫心自問第186章 不宣而戰第120章 酒樓論兵第59章 公主第229章 被耍了第130章 勸行第86章 不簡單第130章 離奇第283章 混戰第47章 ‘盜’也有道第320章 密謀第238章 猛人再現第48章 對策第392章 時機難得第271章 望眼欲穿第105章 紛亂第105章 紛亂第78章 逗悶子第110章 打不打?第127章 人老成精第42章 過年(三)第10章 頑童愛武裝第80章 計較第98章 親軍第198章 破城第24章 知府請客第265章 和而不同第403章 ‘菲達伊’第55章 根據地第337章 漫漫西征路(二)第455章 挑逗第527章 釜底抽薪第239章 歸於無名第73章 頂牛第273章 猶豫鑄錯第65章 收割機第2章 忠心第220章 捷報頻傳第123章 隱蔽待機第68章 認個殺手當姐姐第432章 節外生枝第52章 協議第169章 錢緊啊第12章 新家第125章 閉門‘留客’第186章 不宣而戰第204章 買賣經第528章 和戰雙開第356章 埋伏第496章 峰迴路轉第33章 變數第265章 和而不同第57章 買房置地第22章 幽怨第68章 驢脣馬觜第95章 感情第53章 他沒出現第154章 驚人第26章 掃興第105章 養馬第195章 全勝第173章 費盡心機第167章 患得患失第2章 前生今世第263章 百年海軍第109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45章 欽差第227章 亂中取勝第256章 嗣子風波第51章 不能不走第340章 漫漫西征路(五)第260章 預警第86章 紮營第252章 陰謀第58章 不易第209章 錢是我的第176章 念念不忘第69章 選擇戰爭第125章 望風而逃第212章 勝算幾何第70章 逼婚第100章 我是蛇第125章 望風而逃第91章 關係第18章 冷竈第76章 收魂大法第177章 各懷鬼胎第476章 開動腦筋第77章 接受
第520章 挑撥離間第219章 巧取豪奪第522章 跑哪去了第467章 策反第94章 小題大作第399章 兆頭第178章 彼此彼此第94章 擴張第23章 共商第112章 這是命第135章 無冕之王第254章 捫心自問第186章 不宣而戰第120章 酒樓論兵第59章 公主第229章 被耍了第130章 勸行第86章 不簡單第130章 離奇第283章 混戰第47章 ‘盜’也有道第320章 密謀第238章 猛人再現第48章 對策第392章 時機難得第271章 望眼欲穿第105章 紛亂第105章 紛亂第78章 逗悶子第110章 打不打?第127章 人老成精第42章 過年(三)第10章 頑童愛武裝第80章 計較第98章 親軍第198章 破城第24章 知府請客第265章 和而不同第403章 ‘菲達伊’第55章 根據地第337章 漫漫西征路(二)第455章 挑逗第527章 釜底抽薪第239章 歸於無名第73章 頂牛第273章 猶豫鑄錯第65章 收割機第2章 忠心第220章 捷報頻傳第123章 隱蔽待機第68章 認個殺手當姐姐第432章 節外生枝第52章 協議第169章 錢緊啊第12章 新家第125章 閉門‘留客’第186章 不宣而戰第204章 買賣經第528章 和戰雙開第356章 埋伏第496章 峰迴路轉第33章 變數第265章 和而不同第57章 買房置地第22章 幽怨第68章 驢脣馬觜第95章 感情第53章 他沒出現第154章 驚人第26章 掃興第105章 養馬第195章 全勝第173章 費盡心機第167章 患得患失第2章 前生今世第263章 百年海軍第109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45章 欽差第227章 亂中取勝第256章 嗣子風波第51章 不能不走第340章 漫漫西征路(五)第260章 預警第86章 紮營第252章 陰謀第58章 不易第209章 錢是我的第176章 念念不忘第69章 選擇戰爭第125章 望風而逃第212章 勝算幾何第70章 逼婚第100章 我是蛇第125章 望風而逃第91章 關係第18章 冷竈第76章 收魂大法第177章 各懷鬼胎第476章 開動腦筋第77章 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