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兆頭

建一座像西京這等規模的大城花費可都是天文數字,往往要集舉國之力調集以十萬人計的民夫參與營造,皇帝卻以沒有動用國家的大筆資金,而是全靠自己籌集竟然生生的重建了此城,雖然前後耗費了十餘年的時間,但是這也不是每個人都能辦到的,因此大家都想知道其中的奧妙!

許宏見兩位大人都十分感興趣邊走邊說,將事前後說了一遍,李綱兩人聽了都覺得皇帝太‘精明’了,不愧是做買賣出身的,將其中門道都琢磨透了,但是重建西京的這種事也就是皇帝能辦成,其他人還真不行。他們雖覺皇帝做事荒唐,甚至有些惡俗、卑鄙,爲士人不齒,卻不能不佩服他的‘智慧’。

其實趙檉採用的是現在政府和開商常用的一招,就是借雞下蛋,搞資金運作,而他不僅是帝國的皇帝,而且還是四大堂的董事長,可謂佔盡了天時地利,要什麼有什麼,稱其爲大宋官商勾結的典範也不爲過。而趙檉這麼做除了真的缺錢外,還有的便是不想大張旗鼓的搞得人心惶惶,事還未開鑼,便有人蹦出來將鑼給砸了。

趙檉先以皇帝的名義下旨修葺西京,西京爲大宋四京之一,現在毀於戰火可以說順理成章,沒有人會說三道四。於是順利的通過朝議,戶部也從有限的資金中擠出百萬貫作爲重建資金,這點錢誰都知道根本不夠,也就是修修皇城中的一兩座大殿,可以作爲皇帝出行的行宮。

朝臣們根本沒有想到,趙檉卻用這筆錢招募流民,當時女真人剛退,無數人流離失所。人們爲口飯都可能鋌而走險,而有口飯吃誰又願意去做賊。他成功的吸引來衆多的人口,用以工代賑的方式重新修整道路,疏通運河。改造了碼頭。平整土地,大搞基礎建設。

俗話說沒有不開張的油鹽店。趙檉做好了巢自然會吸引來金鳳凰,何況洛陽周邊地區也是大平原,土地肥沃,過去人口稠密。糧食產量極爲豐富,而且地處中原的最中心,四通八達,交通最爲便利,自隋煬帝時修建了京杭大運河後交通就更加方便了,只是這些年來荒廢已久,中心地位被汴京取代。

這個時候戰亂剛剛結束。人心思危,而洛陽的地形雖然不如長安險峻,但是也比較險要,東有虎牢關。西有函谷關,北面有黃河天險加上邙山之固,南面羣山連綿加上伊水環繞,在“冷兵器”時代,這都是天然的屏障、不用修築的長城。可開封自古爲四戰之地,周圍又沒有山嶺險阻,遇強兵入侵時便露了餡,讓女真人兩度兵臨城下。此時有傳稱新皇帝要遷都於洛陽,所以纔會大規模整修道路和運河,且事實擺在那不由人不信。

運河和道路通暢也自然讓這裡很快形成了物資中轉之地,自的形成市場。而趙檉馬上又再度出手,他從四大堂的錢櫃中貸款四百萬貫按照事先的規劃開始搞房地產,‘物流一條街’、‘瓷器一條街’、‘絲綢一條街’、‘餐飲一條街’……等等專業市場先後建了起來,順理成章的形成了裡坊,不同的是他吸取了東京建市的經驗,不修築坊牆,開放辦市場,開門做生意。

當然皇帝搞房地產成本要低得多,天下都是趙檉的,土地基本是白送的,但是趙檉並未因此有絲毫馬虎,裡坊、市場配套設施齊全,服務周到,並沒有擺出皇商的架子,而是完全按照市場規律辦事。良好的經商環境,豐富的商品,便利的交通很快打響了名號,各地商人慕名而來,紛紛入場。一時間天下舟船所集,常萬餘艘,填河路,商旅貿易,車馬填塞。運河開通後,洛陽城內達的水運網絡與大運河連通,洛陽儼然成爲各地物資的集散地和國內貿易大市場。

市場培育起來後房產價格也是節節攀高,趙檉便藉機開位置更好的沿河商鋪、倉庫及住宅區,形成城市黃金圈,這纔是真正開始了掙大錢的時候。經過數年的經營,趙檉自然是賺的鉢滿盆滿,重新繁榮起來的洛陽也吸引更多的人到此經商,開廠、置地,人口逐年攀升,官府從中獲得大量的商稅收入,有錢建造城牆,休整城防。

而賺了大錢的趙檉不但還清了貸款,還有了足夠充足的資金,這纔開始轉戰洛水之南。以開放房地產獲得的利潤營建自己的安樂窩。內城的房地產價格自然要高出外城數倍之多,也可以保證重建皇城所需的後續資金支持,前後用了十多年的時間,基本完成了洛陽城的恢復和建設工程,同時建起了皇城中的大小宮殿,恢復到了隋唐時期的規模,洛陽城獲得了重生……

行至橫亙在洛水天津橋上,李綱兩人已能看清北岸形,在許宏的介紹下獲知皇城和宮城的佈局正如史載唐時洛陽的形,且皇帝實在夠懶,連各處名字都不願重新起過,仍沿用舊時名稱。

宮城修建於郭城西北隅高地,前臨洛河,後依邙阜,宮城之東爲皇子居所,皇城繞宮城東西南三面修築。宮城北部有曜儀、圓壁二城。皇城之東又有東城,東城之北有儲存糧食的含嘉倉城等衆小城圍護,其西與涵山帶水、區域遼闊的東都苑毗鄰,宮廷防禦措施竟遠勝汴京嚴密。郭城內由垂直交叉的道路劃分成若干方形或長方形裡坊。北通皇城正門的定鼎門大街寬四十五丈,是全城最寬的街道,其餘連接城門的街道寬十五丈以上。

從城市佈局及形象上可以看出洛陽城與汴京地位實際已然相當,嚴密的防禦措施也與其作爲東方重鎮的客觀需求相符。在城池近旁設有大型糧倉,可確保糧食及其它生活必須品充足無虞,有此兩項,即在很大程度上保證該城在較爲嚴峻的政治、軍事形勢下立於不敗之地。在此間的裡坊區內,錯落有致分佈着各級官府、貴族官僚宅邸及一般民居、寺觀,商市,且皆傍漕渠,正是日後經濟、文化繁榮的地區。

“許大人,陛下在此盤恆數月不歸京,你可知何意?”陳遘一行人下了橋進入宮城,他皺了皺眉問道。

“呵呵,陳相,陛下行事一向出人意料,下官實在難以猜透,陛下對李相十分倚重可看出什麼端倪?”許宏笑笑說道,將問題又拋給了李綱。

“這個……我也一時難以明瞭,不過陛下耗費心力重建西京想來不是隨便爲之,其中定有深意!”李綱看看兩人略一沉吟說道,從他們的目光中已然知道他們的想法,只是誰也不肯點明罷了。

“嗯,陛下深謀遠慮,確實不是我們做臣子所能想得到的。陳大人以爲如今的洛陽比之汴京如何啊?”陳遘卻不死心,換了個角度問道。

“下官以爲如今大宋疆土所達:地東極海,西至焉耆,南盡林州南境,北接女真界。東西、南北已達萬里。洛陽西接關中盆地,東連華北平原,自古就被稱爲天下之中,若就黃河、長江兩大水域來說,從洛陽出,北通幽、燕,西接秦、隴,東達海、岱,南至江淮,距離大體相等。因此,以洛陽爲都可以居中而攝天下。”許宏想了想說道。

“有理!汴京乃是立國之初所在,位於兩河之間,如今疆土拓展失去了居中而攝天下的作用,從形式上卻不如洛陽了。”李綱點頭道。

“太祖開國平定南北之時,也曾有意將都城遷到此處,最後終因羣臣反對,且突然駕崩而不了了之,不知陛下此時所想是否與太祖之初的提議相合呢?”陳遘知道遷都之事是牽一而動全身的大事,因此十分謹慎,他知道許宏是皇帝的潛邸之臣,向來十分器重,兩度以其爲西京留守定有深意,便依舊旁敲側擊地問道。

“下官以爲太祖所不無道理,洛陽北枕黃河,隔河遙峙太行、王屋等山,又有北面的邙山作天然屏障;南有險峻的伊闕,再南遙峙熊耳、少室諸山;西控崤、函之險;東扼虎牢、黑石等關;中有土壤肥沃的伊、洛平原,糧食足以自給。故洛陽是控以三河,固以四塞的形勢要地,這種險要的地理位置比之汴京更具有制內御外的優越條件,想也是太祖當初所看重洛陽的緣由吧!”許宏知道眼前的兩人,一個是前宰相深受皇帝信任,另一個也是協助陛下打理天下事務的副相,他也想探明二人的態度。

“許大人說得不錯,洛陽城是山河拱戴,形勢甲於天下。秦以後又有有東漢、曹魏、西晉等王朝建都於此,號稱九朝古都。也許正因爲如此,太祖纔有了遷都洛陽之念!”李綱點頭說道,他深知太祖的出點乃是基於國家安全的考慮……

(一秒記住小說界)

第230章 事變第一百二十八章 易守難攻第190章 戰涿州(四)第211章 各打算盤第29章 話頭第105章 各自盤算第77章 接受第100章 宣誓就職第143章 護送第395章 敲詐第49章 隱於市第120章 酒樓論兵第97章 仇恨第121章 戰原州(六)第75章 集訓第141章 歸京路(七)第467章 策反第47章 實力第53章 他沒出現第94章 小題大作第375章 威壓第282章 遭遇戰第62章 聯夏第23章 共商第247章 咱倆談談第462章 機不可失第320章 密謀第92章 如此君臣第243章 攻似雷霆(二)第170章 慧眼第73章 歷史之責第27章 反擊第210章 不能放過第134章 孤注一擲第131章 回鍋肉第265章 和而不同第148章 挑兵第34章 御狀第137章 圍獵會議第58章 思索第2章 較勁第95章 媚骨難消第225章 夜襲第191章 察哥的噩夢第301章 圍捕第141章 擴軍之議第133章 種豆得瓜第229章 被耍了第258章 ‘強盜’理論第538章 天涯末路第146章 無可挽回第264章 如坐鍼氈第100章 我是蛇第6章 青山不改第208章 攻守有策第428章 遊刃有餘第193章 鴻雁南歸第138章 婁室殞命第214章 寶座難移第33章 托出第366章 調整第283章 混戰第11章 王爺要種地第172章 兩手抓第112章 以打代練第157章 長袖善舞第190章 戰涿州(四)第79章 多事之秋第264章 鎩羽第155章 亂象已生第237章 看個夠第358章 拖字訣第96章 社團第186章 好夢難圓第139章 歸京路(五)第383章 城堡第16章 逃吧第362章 皇帝的‘報復’第143章 望京門(二)第29章 話頭第359章 面子工程第134章 月亮惹的禍第68章 散財第461章 敵變我變第88章 都不耽誤第90章 不同政見者第190章 戰涿州(四)第74章 再擴大第22章 幽怨第122章 做好事第65章 收割機第87章 這就是大宋的禁軍第323章 技高一籌第210章 不能放過第166章 斜也死了第63章 蔡九第34章 相契第10章 惡人第249章 權力交替
第230章 事變第一百二十八章 易守難攻第190章 戰涿州(四)第211章 各打算盤第29章 話頭第105章 各自盤算第77章 接受第100章 宣誓就職第143章 護送第395章 敲詐第49章 隱於市第120章 酒樓論兵第97章 仇恨第121章 戰原州(六)第75章 集訓第141章 歸京路(七)第467章 策反第47章 實力第53章 他沒出現第94章 小題大作第375章 威壓第282章 遭遇戰第62章 聯夏第23章 共商第247章 咱倆談談第462章 機不可失第320章 密謀第92章 如此君臣第243章 攻似雷霆(二)第170章 慧眼第73章 歷史之責第27章 反擊第210章 不能放過第134章 孤注一擲第131章 回鍋肉第265章 和而不同第148章 挑兵第34章 御狀第137章 圍獵會議第58章 思索第2章 較勁第95章 媚骨難消第225章 夜襲第191章 察哥的噩夢第301章 圍捕第141章 擴軍之議第133章 種豆得瓜第229章 被耍了第258章 ‘強盜’理論第538章 天涯末路第146章 無可挽回第264章 如坐鍼氈第100章 我是蛇第6章 青山不改第208章 攻守有策第428章 遊刃有餘第193章 鴻雁南歸第138章 婁室殞命第214章 寶座難移第33章 托出第366章 調整第283章 混戰第11章 王爺要種地第172章 兩手抓第112章 以打代練第157章 長袖善舞第190章 戰涿州(四)第79章 多事之秋第264章 鎩羽第155章 亂象已生第237章 看個夠第358章 拖字訣第96章 社團第186章 好夢難圓第139章 歸京路(五)第383章 城堡第16章 逃吧第362章 皇帝的‘報復’第143章 望京門(二)第29章 話頭第359章 面子工程第134章 月亮惹的禍第68章 散財第461章 敵變我變第88章 都不耽誤第90章 不同政見者第190章 戰涿州(四)第74章 再擴大第22章 幽怨第122章 做好事第65章 收割機第87章 這就是大宋的禁軍第323章 技高一籌第210章 不能放過第166章 斜也死了第63章 蔡九第34章 相契第10章 惡人第249章 權力交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