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漢軍武備

人,永遠不知道自己的野心在什麼位置。

當燕北只有一十八騎追隨者時,他想要爲兄復仇,他想要與弟弟燕東綢繆好子孫後代的出身,除此之外,再無所求。

但當他的兄弟們輕而易舉爲他募集到七百餘黃巾舊部,一躍成爲中山國的軍侯,而且是勢力最強的軍侯……沒有一絲意外,他想要擁有更多。

他要擁有更多。

“都尉,兵來了城裡有沒有糧?”燕北笑着將馬繮繩丟給王政府上的奴僕,滿臉笑容地推開門,這才現王政並不大的屋子裡站了不少人,一名衣着華貴的中年男人正坐在王政的屋子裡,倒是他的都尉跪坐在一旁聽着訓話,這才收斂了面容插手應諾,訕訕地倒退出去,“勿怪屬下無禮。”

王政府上總共沒幾個人,那幾個奴僕誰不認識燕北?這個整天挎着刀劍出入縣中的隊率,哪有奴僕敢攔着他,燕北自然也不會將這些事情怪罪在奴僕身上。

只是反思自己,對王政這個足夠寬容的都尉……他這個做屬下的,恐怕確實是有些不敬了。

方纔雖然只是匆匆望了一眼,但燕北記住了正在對王政訓話老者的模樣,如果他沒猜錯的話,恐怕那個一身上位者威勢的老者,應當就是中山太守,同時也是燕北心中的頭號野心之徒……張純。

張純在燕北心中是絕對的野心之徒,單單從他心底裡明瞭的那些信息來看,此人先前歷任縣尊,後更是位臨中山太守,正經的官秩兩千石封疆大吏,掌一郡數百里軍政大權,已然是地位然。然其生活並不奢華,豢養死士親信武夫,更與外族勾結籌謀大事,不惜送出千金重禮至烏桓。

燕北便在心底裡斷定了,此人要舉兵造反。

否則漢地太守之然身份,即便是烏桓大人,亦可一封手信而招之,還需送禮?

“方纔那勇武之士爲何人?”張純的眼底閃爍着兇光,面上對王政說話卻還是滿面笑容的慈祥面孔,對跪坐於下的王政點頭讚道:“卻不想王都尉麾下還有這般勇士嗎?”

“回大人,此人喚名燕北,乃幽地人士,前月方來中山投奔屬下,屬下觀其勇武,便命其暫做隊率募兵。”王政說着,又陪着笑臉對張純說道:“其人雖不識禮數,然本事卻並不差,屬下命其募兵二百,如今歸來應已做好。”

在漢時,‘大人’這個稱呼並非官職高的意思,而是相當於家中長輩,或外面受人尊敬的長輩才能使用。而王政這樣稱呼張純,則是爲了顯示尊敬,畢竟自他爲吏時便跟隨張純,算是張純的親信門客。

他本要燕北募兵四百,不過此時爲了給燕北邀功,內心裡給燕北免了一半的兵員,自然是想着讓燕北在張純及其親信潘興等人面前露個臉,給他這個長官好好長長臉。

“哦?旬月之間以隊率之身募兵二百,倒不是廢物。”張純有些奚落,事實上他正在與王政商議着起兵反叛的事情,這種事他不需要與每個人都打好招呼,但中山國說到底還是大了些,對於這幾個親信他自然都是需要事先通個氣,這種事情被燕北撞破,張純便起了殺心。

不過考慮到將來要做的大事還需要勇武之輩爲其拼命,便對潘興說道:“既是王都尉的親信,且將他叫來,問一問他事情做的如何。”

潘興是個高大的冀州漢子,長一雙渾圓眼,皮膚帶着面朝黃土背朝天的顏色,身形也是腰帶比肩膀寬的模樣,再加上一身都尉紅甲,挎着環刀走起路來使得地動山搖,倒是一副猛將姿態,與王當有一拼。

得了命令,潘興挎着刀轉身而去,走出屋子見到正立在門外的燕北,歪了外腦袋,甚至連一個字都不想說。

倒是倨傲!

燕北自然不與他鬥氣,昂挺胸地走了進去立在當中,將目光望向跪坐堂下的王政。

王政急忙說道:“燕二郎,座上乃中山府君,還不快快行禮?”

府君是人們對太守、國相的尊稱。

燕北一聽此言心中瞭然,當下臉上做出驚疑不定受寵若驚的表情偷偷看了一眼張純,這才急忙躬身拱手,行禮道:“屬下隊率燕北,拜見府君!”

他的聲音洪亮,容貌更是威武,遠遠過中人之姿的王政,就算比起潘興的威猛也不讓分毫。

“免禮,且坐下吧。”張純對潘興給了個眼神,隨後問道:“我聽王都尉說……你領命募兵二百,情況如何?”

潘興得了眼神示意,當下攥着刀柄向後不着痕跡地跨了一步,正立在燕北身後。

在這個位置,他只需要抽刀斬下,燕北一顆好大頭顱便立即落地。

張純心裡打的算盤很好,王政是個老好人,貿然對他說起兵反叛恐怕還要費上一番口舌,但他膽子並不大,若這叫燕北的小小隊率沒做好募兵的事情,找個由頭將他斬了,驚駭之下王政哪裡還顧得上反不反叛……只要一開始沒有反對的聲音,等烏桓大軍南下,必雲從響應,也輪不到誰說不行了。

燕北感覺到身後的潘興,接着低頭行禮時用餘光掃眼望了一眼潘興的影子,擡起頭時便已面色如常地說道:“回稟府君,屬下受命募兵,怎知應募者不絕,募至七百餘人,屬下本想沙汰至二百,卻畏府君用人之際,只得率先回來問詢王都尉……”

“什麼?你募到……七百餘人?”

張純也有些坐不住了,整個中山國的郡國兵有多少人?不過兩千!儘管這一個月自都尉至軍侯都受命募兵,也就才堪堪五千部下,燕北這麼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隊率,一個人便徵募了七百餘人?

張純都感到有些坐不住,更何況潘興與王政,這其中尤其以王政最爲驚訝,當初將使命交給燕北的時候,可沒想到他能募集到這麼多人啊!

“回府君,正是七百餘。不過府君啊……能不能先給屬下一道手令,領些軍糧?”張純的喜於形色自然落入燕北眼中,他可清楚自己身後還有個膀大腰圓的壯漢握着刀打算把自己幹掉呢,連忙拱手道:“昨日七百軍卒的晌食便用盡了屬下今年的冬糧,那些軍卒眼下還餓着呢。”

“好!好!好!”張純接連說出三個好字,接着當即拍手對王政說道:“王都尉,你且帶着燕隊率,不,燕二郎,從現在起你便是中山的軍侯了!請王都尉帶你前往庫府領出軍糧,再去武庫領取軍備……三日之後,傳令中山所有軍侯、都尉,於城外西門議事!”

燕北自然是一副感激涕零,聽着身後潘興讓步的聲音,他自己當然清楚這是在鬼門關外走了一遭。

“二郎你可是好運氣,好本事!”王政在路上還笑着讚歎,“也不知是怎麼了,這兩個月隨便立些功勳就能升遷,你是不知道,我在中山國可做了整整八年的軍侯,這才升任了都尉,你倒好,從不聞一名到軍侯只用了不足一月。”

燕北笑笑,一路上自然是隨着王政去說。

可他心裡,可清楚的跟明鏡兒一樣。

中山國如今的官位,重要嗎?這東西一點兒含金量沒有,全仗張純一張口,全天下哪個郡能有三個都尉?眨眼間膨脹到平時郡國兵近三倍數量的駐軍?

這肯定是要打仗,只有王政看不出來!

同時在心底裡,儘管是初次見面,燕北對張純和潘興這兩個人,可算是恨上了!

哪裡有人一見面一言不合便要取人性命的?燕北甚至都不知自己做錯了什麼,難道僅因個不識禮數,就該死了嗎?

無論如何,軍侯的官職算是拿到手裡了,在和平時期也算與縣尉同級,官秩六百石的官員。

只可惜,自己這官職是個準備造反的老頭子給的,否則若是在燕北的幽州遼東老家做上這官秩六百石的曲長,不知是多麼威風……六百石,可就與一州刺史平級了。

燕北先讓王義領着部下入駐盧奴城西大營,隨後帶着姜晉與王當等五十名士卒前往城中武庫,他們要領取一個曲的軍備。

五百套軍卒紅衣布甲,二百套兩當皮甲,二百柄制式環刀,四百個燒鐵矛頭,一百張腰張弩及成套的弩箭。

託張純的福,燕北還在城池的武庫中走了一遭,可算是給自己長了見識,那麼多的軍備足矣武裝上萬軍隊,而這還只是一座郡中大城的儲備。

怪不得當年攻打縣城,城破之時守軍總是先將武庫與庫府點燃……這東西若落到叛軍手裡,眨眼便能武裝起不亞於漢軍的軍隊。

值得一提的是,燕北的軍侯配備可完全不同與士卒了。

二十五煉的鍛打環刀就不說了。配的鑲皮甲外面還套一件鐵葉扎甲,將胸腹與下襬大腿等要害部位全部護住,厚重的鐵葉子足矣阻擋尋常刀劍,端是一件保命的寶貝。

取了軍備,燕北帶着一夥弟兄歡天喜地的步入城西大營。

軍械糧草具備,燕北的心裡可算是有底了!

第一百四十五章 滔天巨浪第二十二章 尊漢攘夷第一百一十二章 天下板蕩第一百章 艦隊回還第八十四章 弔詭神奇第八十四章 意氣之爭第一百一十四章 二克王侯第四十三章 圍困邯鄲第八十一章 以正天下第九十一章 躍馬魯地第三十七章 劍指黑山第三百零九章 斷路第一百零九章 高句麗犬第九十三章 定計哄騙第四十三章 徵人未還第三百零五章 武士爵第一百二十九章 附亂應死第八十八章 李氏家兵第六十八章 不必再見第六十一章 等待時機第一百零二章 羊入虎口第四十九章 匈奴皆反第三百三十八章 不甘第一百一十章 諸王聯軍第四十四章 韓馥立功第八十九章 廣平夜話第八十四章 密雲不雨第六十七章 再議廢帝『再求訂閱』第二十六章 邊境得勝第六十九章 一劍光寒第九十七章 總有相和第七十五章 舊部陳佐第九十五章 宗室器物第七十五章 呂氏有女第七十七章 策應友軍第四章 大河滔滔第二十二章 烏桓突襲第八十章 將帥不和第七十四章 守其必攻第八十八章 平定天下第六十四章 唯死而已第六十七章 戰火將燃第一百三十九章 譙縣之戰 二第二百七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二百八十六章 奪第二百八十九章 輜重線第二百八十八章 守第十三章 收刀下馬第一百零六章 漢室興第二百八十五章 刀俎第五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一百一十九章 谷中舞第二百零八章 陌路第四十六章 從長計議第三百零三章 四面混戰第一百四十九章 常山火第六十章 鮮卑英雄第三十四章 子義遷居第六十六章 袁紹出奔第一百零一章 中平四年第六十三章 獵人獵物第三十三章 緊隨其後第八十章 四患五政第一百零三章 汶縣大敗第一百零八章 整軍修路第十七章 重操舊業第一百零五章 送瘟神第七十八章 鳴鏑刺耳第五章 明珠蒙塵第九十六章 橫掃六州第二十一章 潘興設宴第三十九章 州府議事第八章 不懼一戰第九十一章 青石橋之戰 四第九十八章 關防要政第三十二章 一箭生死第二百九十五章 漢鬼第二章 孫文臺死第四十章 野性難馴第三十一章 山雨欲來第三十一章 一言而決第二百九十九章 漠南紛爭第十四章 活在路上第五十三章 將帥成長第二百零八章 陌路第六十章 異姓兄弟『求訂閱』第一百章 先鋒血戰第三百一十三章 孟德勿憂第三十章 皮肉之苦第一百零四章 龍蛇蟄地第七十四章 豫州刺史第一百六十二章 諸侯必須死第一百三十二章 東部鮮卑第三十五章 洛陽大火第四十二章 流離之人第一百九十一章 夜亂第四十三章 膽大包天第二十七章 狗奴倭兵第二百四十七章 用兵第六十九章 熊熊烈火
第一百四十五章 滔天巨浪第二十二章 尊漢攘夷第一百一十二章 天下板蕩第一百章 艦隊回還第八十四章 弔詭神奇第八十四章 意氣之爭第一百一十四章 二克王侯第四十三章 圍困邯鄲第八十一章 以正天下第九十一章 躍馬魯地第三十七章 劍指黑山第三百零九章 斷路第一百零九章 高句麗犬第九十三章 定計哄騙第四十三章 徵人未還第三百零五章 武士爵第一百二十九章 附亂應死第八十八章 李氏家兵第六十八章 不必再見第六十一章 等待時機第一百零二章 羊入虎口第四十九章 匈奴皆反第三百三十八章 不甘第一百一十章 諸王聯軍第四十四章 韓馥立功第八十九章 廣平夜話第八十四章 密雲不雨第六十七章 再議廢帝『再求訂閱』第二十六章 邊境得勝第六十九章 一劍光寒第九十七章 總有相和第七十五章 舊部陳佐第九十五章 宗室器物第七十五章 呂氏有女第七十七章 策應友軍第四章 大河滔滔第二十二章 烏桓突襲第八十章 將帥不和第七十四章 守其必攻第八十八章 平定天下第六十四章 唯死而已第六十七章 戰火將燃第一百三十九章 譙縣之戰 二第二百七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二百八十六章 奪第二百八十九章 輜重線第二百八十八章 守第十三章 收刀下馬第一百零六章 漢室興第二百八十五章 刀俎第五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一百一十九章 谷中舞第二百零八章 陌路第四十六章 從長計議第三百零三章 四面混戰第一百四十九章 常山火第六十章 鮮卑英雄第三十四章 子義遷居第六十六章 袁紹出奔第一百零一章 中平四年第六十三章 獵人獵物第三十三章 緊隨其後第八十章 四患五政第一百零三章 汶縣大敗第一百零八章 整軍修路第十七章 重操舊業第一百零五章 送瘟神第七十八章 鳴鏑刺耳第五章 明珠蒙塵第九十六章 橫掃六州第二十一章 潘興設宴第三十九章 州府議事第八章 不懼一戰第九十一章 青石橋之戰 四第九十八章 關防要政第三十二章 一箭生死第二百九十五章 漢鬼第二章 孫文臺死第四十章 野性難馴第三十一章 山雨欲來第三十一章 一言而決第二百九十九章 漠南紛爭第十四章 活在路上第五十三章 將帥成長第二百零八章 陌路第六十章 異姓兄弟『求訂閱』第一百章 先鋒血戰第三百一十三章 孟德勿憂第三十章 皮肉之苦第一百零四章 龍蛇蟄地第七十四章 豫州刺史第一百六十二章 諸侯必須死第一百三十二章 東部鮮卑第三十五章 洛陽大火第四十二章 流離之人第一百九十一章 夜亂第四十三章 膽大包天第二十七章 狗奴倭兵第二百四十七章 用兵第六十九章 熊熊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