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新年伊始

與往年相較而言,興平元年對燕氏要輕鬆的多。這一年沒有太多戰事,除了鮮卑人在彌加的率領下陳兵邊境,被燕氏兄弟分別於幽州東西擊敗之外,幾乎再沒有大的戰事了。

北面的鮮卑人在一戰之後蟄伏,步度根與軻比能分別向鄴城遣使進獻;東面高句麗邊境已然風平浪靜,不過在監國王義傳回的書信中,北方扶餘國中似乎正爲了收復失地是否要向高句麗發兵而爭論;至於河南之地,更爲平靜,袁紹無力北進,又被田豫與管氏兄弟扼死通往南方的道路,宛如甕中之鱉。

有能力威脅河北的曹操,卻又受困於南方袁術與徐州劉備接連不斷的挑戰,使內部不安。這種時候,就算燕北接連拒絕他的要求,亦不敢再向北方增加強敵。非但不以爲忤,反而不斷與燕北彌合關係。

西面的幷州,戰事不斷。被燕氏驅趕出河內的張楊雖然不敢再對河內郡有所覬覦,但在度遼將軍傳回的戰報中,往來襲擊的小股流兵中滿是張楊等幷州諸侯的影子。很長一段時間裡,姜晉的度遼部都只能扼守在雁門郡與定襄郡中依靠長城據守。往來爭奪長城的戰鬥始終不曾停止。

在長城的另一邊,定襄郡與雁門郡之外,則是他們的敵人,屠各諸胡與幷州豪強組成的聯軍。數年前殺死南匈奴羌渠單于、兩年前合兵殺死幷州刺史,這些人從來沒有變過。

如果不是在幷州南部有匈奴單于呼廚泉與右賢王去卑帶兵牽制的話,姜晉的度遼部恐怕已經敗退回冀州很久,根本不會做出在幷州越冬的想法。

因爲漫長的冬季已經到了。

東起東道城,西至雁門,燕北實際控制下的土地在十月末尾進入備冬,各地鰥寡孤獨得到來自州府、郡縣送與的衣物,各地駐防軍士修築營寨、城池,迎接如期而至的漫天飛雪。

新年到來之前,因朝廷詔令正式凌駕於冀州牧之上總領幽冀二州軍政事務的前將軍燕北發佈興平元年最後一道手令。手令的內容,是治下包括中部、東部鮮卑,臣服的高句麗、三韓七十二國在內,燕氏實際控制下廣袤萬里土地上所有百姓依照距離、能力,在來年二至六月,徵發徭役、運轉木石。

東夷高句麗、三韓諸國,徵發六千力夫自遼東郡登船至渤海;中部鮮卑、東部鮮卑,徵發六千力夫自居庸關入塞,由陸路運輸巨木、石料至鄴城;烏桓五部,徵發力夫六千自幽州至鄴城;黑山白波,徵發六千力夫至鄴城。

除此之外,幽州各地運轉木石,運送輜重糧草向冀。冀州百姓則因尚在免除力役徭役的時間當中,不必貢獻自己的力量。

興平二年,鄴城要大興土木。

鄴城是天下雄城不假,但根本無法比擬現在的西都長安,更不必說與過去輝煌巍峨的洛陽相提並論。

百官公卿和李傕郭汜爲首的涼州諸侯已向洛陽遷都,爲此燕北在下雪之前專程前往洛陽舊都,探查了洛陽的格局與模樣……數年之前他曾夜宿皇宮舊址,那時的洛陽便已是滿目瘡痍。而現在,關中更像董卓在天下留下一道屬於他的疤痕,透出無盡的荒涼。

關中的混亂於各地連年大戰,讓洛陽諸關之內的土地成爲野地,茂盛的草木之下沒有絲毫人氣,到處是不怕人的走獸,過去巍峨的宮牆與城闕早已爬滿綠色植被……洛陽做不了都城,也不可能做都城。

燕北像一頭蟄伏在黑暗中的猛獸,用銅鈴般閃爍在黑夜裡的雙眼盯着關中,似乎就連出生沒多久的次子都無法讓他提起興趣。天下間再沒有比這件事還重要的了,幷州沒有、曹操沒有、袁紹也沒有。只有這件事值得他如此上心——遷都!

不是洛都,是鄴都!

歸附外夷徵發徭役,來年便在鄴城大興土木,將這座冀州雄城擴建爲天下北都,依照過去洛陽的格局建造鄴都,接下來要做的事幾乎沒有什麼其餘可供考慮……出兵奉迎皇帝!

趁這個冬季,方從幽州募足校尉部員額的校尉徐晃自鄴城踏雪南下,自河內郡渡過黃河,直襲曹操治下最西端的虎牢關,奪取關防;而楊奉部則率軍自河津南下,進駐洛陽東面的偃師、成皋,乃至滎陽城外都能看見點點星火,徹底封鎖虎牢關所襲外泄的消息。

而在滎陽之上登城向西望去,所能看見的旗幟,只有白波亂軍的旗號……燕北蓄意爲曹操創造出一種假象,襲取虎牢只是白波亂軍的自行成事,想不到他幽冀二州身上。但在更遠的虎牢關之內,洛陽以東已盡懸燕氏宗彝章紋。

儘管天下近半之地仍舊不知朝廷由西向東遷去對將來的局勢會造成什麼樣的變動,甚至處在風暴正中的李傕郭汜還因與樊稠交惡而相互進攻忙着剷除異己,但這樣的消息早已在幽冀上層人物之間傳開。

他們都知道,他們的主公,前將軍、幽州牧、總幽冀二州軍政的襄平侯燕北已經做好了發兵向洛,取得執掌朝廷最高權力的一切準備!

原本應當駐軍河北隨高覽鎮守魏郡的太史慈策馬至鄴,向燕北請求加入來年奉迎皇帝移駕至鄴都的遠征……燕北欣然應允,調傷愈的張頜至高覽麾下,召集舊部守備魏郡。大舉操練將軍部,準備攜將軍本部發動向西南渡過黃河的遠征。

新年伊始,燕北給自己庶生次子起名爲熹。這一年他二十八歲,他和弟弟沒有死於戰亂與飢餓,他有萬戶食邑的尊貴,是幽冀二州東夷北虜的主人,姿容貌美儀態得體的妻子與千嬌百媚的侍妾,他還有兩個兒子與成千上萬忠心耿耿願爲他奉上忠誠以換取晉身之資的豪傑勇士爲之效死。

他成爲這個時代舉足輕重的大人物,這毫無疑問。

而這一切正像他次子的名字一般,屬於他的大業,剛剛開始。8)

第八十四章 讓他一馬第四十二章 私信王芬第二百零三章 浪戰第十七章 重操舊業第七十六章 君欲何爲第四章 立輯校寺第三十九章 佈下城防第七十章 狼窩虎穴第一百二十二章 最後一戰第二百四十七章 用兵第二白七十二章 怕不怕第二百九十二章 圍攻第六十五章 洛陽之議第一百四十九章 常山火第一百八十三章 驢騾第二百六十章 脊樑骨第七十四章 豫州刺史第三百一十九章 龍虯第四十章 總領鉅鹿第八十三章 酒癡徐邈第一百一十九章 谷中舞第八章 應有之義第三十一章 大河水戰第一百一十七章 公孫陽樂第二百九十章 煙塵第四十六章 兵者權謀第二百二十五章 廣陵第四十章 總領鉅鹿第六十八章 明修棧道第二百零五章 驢陣第九十二章 濮陽疑陣第十一章 孫堅北上第二百九十四章 早打完了第十六章 好生之德第二百零七章 依靠第六十八章 明修棧道第二章 籌備兵馬第八十三章 酒癡徐邈第三百三十四章 跳起來第十一章 姑且一試第一百零五章 再來再殺第七十三章 殺敵破軍第二十六章 甄氏一族第八十一章 以正天下第四十六章 速派援軍第九十二章 郭圖來訪第二百零四章 始祖第八十七章 曹操相邀第一百六十八章 不治爲好第三十九章 發兵幷州第一百一十一章 誰伏擊誰第四十四章 討伐冀州第一百章 幽州風雪第二十五章 託付甄氏第六十三章 重建宗廟第五十二章 定東道城第四十章 瘋犬與狼第三百二十三章 王朝第十五章 一條活路第八十二章 袁氏董氏一百三十七章 時運在我第八十二章 鳩佔遼東第七十章 洛陽郎官第三十八章 獻於將軍第二章 義正言辭第七十二章 夜襲拔寨『訂閱最帥了』第一章 初平三年第三十八章 長安兵亂第六十二章 莫提吾名第一百一十五章 破敵之策第五十六章 閻柔閻志第三十五章 陳留,典韋!第十六章 留你一命第一百五十一章 就在今夜第一百六十章 幽州水師第八十五章 雨季到來第一百一十九章 谷中舞第八十一章 水能載舟第三百零三章 四面混戰第一百一十八章 夜襲營寨第四十六章 速派援軍第六十四章 兵災疫病第二百三十五章 汝南之戰 三第二十八章 引軍北指第八十八章 滎陽演武第二百五十五章 出擊第二百八十二章 南奔第二十七章 刀與駿馬第一百三十五章 優柔寡斷第二章 巧取豪奪第二十四章 風聲鶴唳第七十六章 涿縣廢墟第一百章 良山大勝第十六章 人心易變第三百二十八章 士農工商第十八章 浮沉風雨第一百零四章 兵伏安市第五十三章 蒲陰休整第一百五十六章 何不速降
第八十四章 讓他一馬第四十二章 私信王芬第二百零三章 浪戰第十七章 重操舊業第七十六章 君欲何爲第四章 立輯校寺第三十九章 佈下城防第七十章 狼窩虎穴第一百二十二章 最後一戰第二百四十七章 用兵第二白七十二章 怕不怕第二百九十二章 圍攻第六十五章 洛陽之議第一百四十九章 常山火第一百八十三章 驢騾第二百六十章 脊樑骨第七十四章 豫州刺史第三百一十九章 龍虯第四十章 總領鉅鹿第八十三章 酒癡徐邈第一百一十九章 谷中舞第八章 應有之義第三十一章 大河水戰第一百一十七章 公孫陽樂第二百九十章 煙塵第四十六章 兵者權謀第二百二十五章 廣陵第四十章 總領鉅鹿第六十八章 明修棧道第二百零五章 驢陣第九十二章 濮陽疑陣第十一章 孫堅北上第二百九十四章 早打完了第十六章 好生之德第二百零七章 依靠第六十八章 明修棧道第二章 籌備兵馬第八十三章 酒癡徐邈第三百三十四章 跳起來第十一章 姑且一試第一百零五章 再來再殺第七十三章 殺敵破軍第二十六章 甄氏一族第八十一章 以正天下第四十六章 速派援軍第九十二章 郭圖來訪第二百零四章 始祖第八十七章 曹操相邀第一百六十八章 不治爲好第三十九章 發兵幷州第一百一十一章 誰伏擊誰第四十四章 討伐冀州第一百章 幽州風雪第二十五章 託付甄氏第六十三章 重建宗廟第五十二章 定東道城第四十章 瘋犬與狼第三百二十三章 王朝第十五章 一條活路第八十二章 袁氏董氏一百三十七章 時運在我第八十二章 鳩佔遼東第七十章 洛陽郎官第三十八章 獻於將軍第二章 義正言辭第七十二章 夜襲拔寨『訂閱最帥了』第一章 初平三年第三十八章 長安兵亂第六十二章 莫提吾名第一百一十五章 破敵之策第五十六章 閻柔閻志第三十五章 陳留,典韋!第十六章 留你一命第一百五十一章 就在今夜第一百六十章 幽州水師第八十五章 雨季到來第一百一十九章 谷中舞第八十一章 水能載舟第三百零三章 四面混戰第一百一十八章 夜襲營寨第四十六章 速派援軍第六十四章 兵災疫病第二百三十五章 汝南之戰 三第二十八章 引軍北指第八十八章 滎陽演武第二百五十五章 出擊第二百八十二章 南奔第二十七章 刀與駿馬第一百三十五章 優柔寡斷第二章 巧取豪奪第二十四章 風聲鶴唳第七十六章 涿縣廢墟第一百章 良山大勝第十六章 人心易變第三百二十八章 士農工商第十八章 浮沉風雨第一百零四章 兵伏安市第五十三章 蒲陰休整第一百五十六章 何不速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