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 草料錢

燕北傳信與劉備停戰,他爲的當然不是停戰,而是想要讓劉備給出一個不進攻士燮的承諾。到底交州也臣服與趙王宮,他不能眼看着士燮將要跌入險境而不聞不問。

士燮險麼,燕北覺得是真險。

當燕北意識到曹操進入交州之後,他便發現西南的局勢變得極爲詭異。劉備北面被馬超進攻、南面被士燮進攻;同樣的情況,士燮北面與劉備交戰、南面爲曹操銜尾;曹操更慘,西面與士燮交戰、東面與士武作戰、北面還要防備着張頜……總之,三方勢力擠在西南,全是顧頭不顧腚的悲慘狀態。

如果士燮不是被曹操與劉備夾在中間,燕北是很樂觀其成的,倘若士燮與曹劉二人其中任一易地而處,燕氏的兵馬都能給予士燮充足的援助,偏偏他被憋在最裡頭,非但救不得,燕氏若執意進攻,最終的結果只能是士燮被曹劉吞併,並強迫曹劉聯合到一起來對抗他。

這是燕北所不願見到的。

作爲苦苦強撐到最後的兩個不臣服於燕氏的諸侯,不論從哪個方面去看,二者皆爲人傑,若讓他們聯合一起,沒準會生出變故來。

如今既然與劉備達成和議,那麼士燮、張遼、張頜三軍便能對曹操達成合圍之勢,想來曹氏離敗北不久了。先前一直讓曹操走南闖北,蓋因沒能將其完全包圍殲滅,不過這一次曹氏顯然不再有如此好運。

比起西南讓燕北感到擔憂,西域發生的事就讓燕北感覺有些好笑了。

義出征之時,他是知道義心裡究竟有多想一雪前恥,帶着兵馬火急火燎地向西攻去。燕北能想象出待其抵達西域,將如何與貴霜血戰一場,但他沒等來義的戰報,反倒等來義的求援信。

義求援,求的不是兵力援助,而是想讓涼州刺史部徵發些民夫,在關外修繕過去通西域的商路,其實也就是修路。

至於原因,將軍在書信中寫得很清楚,貴霜的兵先前在邊境線上與宋建對峙,宋建有些露慫,不敢與貴霜軍直接對抗,被其國中騎兵衣甲鮮明的模樣嚇住,無甚動作。不過等到義的兵馬趕到邊境,又一不小心將貴霜的軍隊嚇住,嚇得他們躲進城中不敢出門。

西域諸國城池不似中原以土木爲基,他們的城磐大多是以石爲基,並充分利用鐵懸門,尋常的撞木等物很難擊破城門。西域又缺水缺木,火攻水攻皆不得用。要想擊破城池,只有兩個辦法,要麼拿命堆,要麼用石。

但石運不過去,因爲西域的道路年久失修,有些地方還斷斷續續完全被荒漠掩蓋,根本無法運送石。他們的石在玉門關外屯着,義是看在眼裡饞在心上,因此向陳羣提出這個近乎荒謬的要求……在西域修路?

他孃的國中還有那麼多地方沒有可供騎兵通行的道路,燕北究竟要多鬼迷心竅纔會去西域修路?

而且燕北挺納悶的,按說宋建的兵也不少,那也算坐擁數千上萬兵馬的諸侯,就算沒有因爲燕氏對貴霜震懾而發動大軍,至少要派出幾千人的軍隊,宋建沒把貴霜人嚇住,怎麼義一去就把人嚇回城裡去了呢?

燕北的疑問在涼州刺史陳羣送來的書信中得到解答,義是召集了四萬軍隊西出玉門關不錯的,但當他發兵走到西域時,他的兵力就不是這麼多了。涼州刺史部在後面給他送了三萬民夫運籌輜重,輜重隊裡包括趙雲當時帶走的驢子。除此之外,義的軍隊非但沒有在西域的行軍中造成損失,兵力還增加了三萬,變成威風赫赫的七萬大軍。

說實話這有些超出義所能指揮的兵力了。

三萬軍隊是烏孫、大宛等國派出的從攻軍,就像老大哥娶妻湊份子一樣,西域諸國過去向貴霜、漢趙、鮮卑步度根三方勢力輪番進貢,但去歲鮮卑爲燕氏所擊,勢力大不如前,而義遠征西域又極爲威風……關鍵在於,西域諸國比旁人更清楚貴霜國中的內亂,他們甚至不甚清楚漢朝是如何崩潰並在短短十餘年間重新由燕氏復興,但他們知道在貴霜國中已經分裂爲數部,甚至顯現出無力平叛之態。

這種時候,他們並非必須站出來支持燕氏,但卻又不能不站出來。

漢人非常可怕啊!在從前通西域的商賈手裡流傳到西域諸國的一些書籍中記載着一個恐怖的故事,名字叫假道伐虢。意思就是說他們本來出師有名要打貴霜,但路上一不小心就把烏孫國大宛國滅掉了。

中原的史書流傳到西域,基本上可以當做西域母親晚上瞧見孩子哭鬧時嚇小孩的啓蒙教育書冊。假道滅虢只是其中之一,還有像什麼同室操戈、臥薪嚐膽……媽呀,多嚇人啊!

當一個仍舊陷入混亂的貴霜與已經重回強盛的趙國放在一起,西域諸國的明智之士知道他們該選擇哪一邊。

站隊從來不是一件有意思的事,當他們選擇兩不相幫,雖然有可能兩邊都得罪,但因爲勢弱反倒不會被人視作仇敵,但如果做出選擇,那麼便必須將拋棄的另一邊徹底擊垮,否則當貴霜這個龐然大物反應過來,他們誰都不是貴霜的對手。

爲了一起將貴霜埋葬,西域諸國可謂不留餘力。

七萬兵馬,尤其在七萬兵馬中四萬都裝備着制式兵甲身材高大的燕氏軍隊而言,貴霜軍沒有半點繼續留在邊境的想法,他們只能選擇撤回城郭。

貴霜的兵制類似春秋戰國,由各地裝備精良戰力高超的貴族統帥其麾下戰力低下數量龐大的農兵構成基層戰鬥力量,這樣的力量足夠震懾西域諸國,但是要想震懾義?

義在貴霜邊境已經打過一仗了,但是戰報僅僅送到陳羣那裡就被攔下,打算與後續戰報一起送往趙王宮。義的騎兵與貴霜兩千多步騎野戰,一陣強弩射翻當先十幾名騎兵,隨後的大量步卒居然潰散乃至衝翻己方陣形。

別說眼高於頂的義了,就算涼州刺史陳羣都覺得這樣的戰報不必急着送往趙王宮還不夠傳令騎從馬兒的草料錢呢!

第七十章 狼窩虎穴第五十二章 恨念求謝第八十八章 滎陽演武第二十九章 裁撤五校第八十七章 吏民之苦第四十六章 速派援軍第八十七章 田產變法第三百章 大快人心第一百零四章 龍蛇蟄地第六十四章 絕戶鮮卑第一百九十四章 暴怒第二百七十八章 某是甘寧第九十四章 莫被聽去第八十八章 青石橋之戰 一第一百二十二章 最後一戰第四章 大河滔滔第八十四章 誰敢阻我第二十四章 風聲鶴唳第四十九章 萬分危急第二百七十八章 某是甘寧第六十八章 南聯黑山第二十七章 兌下離上第二百一十一章 次室亭之戰第五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一百一十六章 事真事假第二百四十一章 汝南之戰 終第七十五章 徙民遼東第五十四章 破軍之策第四十二章 率先動手第九十三章 減稅兩年第二百七十四章 差一點第六十三章 萬餘甲兵第九十二章 刀不如袁第六十一章 守備軍都第三十八章 長安兵亂第二十四章 風聲鶴唳第二百四十一章 汝南之戰 終第一百一十五章 破敵之策第八章 張頜休走第三百零九章 斷路第一百一十八章 飲若鳩酒第五章 價高者得第一百零三章 牆頭架弩第一百八十章 毫無益處第五十八章 虎傷人意第八十八章 溫婉美人第一百四十七章 一個不留第一百四十二章 譙縣之戰 五第二百三十二章 升帳議事第八十章 邊郡學風第八十四章 密雲不雨第八十八章 平定天下第十六章 徐榮華雄第六十六章 田豫北走第七十八章 三家抗袁第二百五十七章 伏波第八十四章 誰敢阻我第七十二章 吾有虎將第四十四章 討伐冀州第二百八十二章 南奔第八十九章 公路來使第三百一十三章 孟德勿憂第一百零六章 鐵鄔改建第十九章 烏桓骨進第六十七章 鮮卑素利第一百七十二章 御史臺第一章 非我即敵第一百零五章 分兵合進第三十八章 平鄉圍城第八十八章 青石橋之戰 一第五十一章 好爲人師第三百一十一章 何去何從第二十七章 兌下離上第一百零九章 臥榻之側第二十五章 蹋頓讓位第三十八章 長安兵亂第六十五章 漢騎夜襲第三十六章 一夫當關第十七章 張頜躍馬第七十九章 中平六年第二十四章 風聲鶴唳第二百五十三章 本事第二百一十三章 石閣第八十七章 田產變法第八十六章 夜戰五阮第七十一章 一飲一啄第一百八十一章 智與力第七十四章 天人交戰第四十八章 七成把握第三十一章 不見人惡第三十七章 屠紇升骨第一百零九章 三足鼎立第二百六十五章 三路兵馬第八十五章 北守南攻第二百一十四章 專事第十四章 值得慶賀第八十八章 滎陽演武第一百一十七章 公孫陽樂第八十五章 北守南攻第八十九章 範縣之戰
第七十章 狼窩虎穴第五十二章 恨念求謝第八十八章 滎陽演武第二十九章 裁撤五校第八十七章 吏民之苦第四十六章 速派援軍第八十七章 田產變法第三百章 大快人心第一百零四章 龍蛇蟄地第六十四章 絕戶鮮卑第一百九十四章 暴怒第二百七十八章 某是甘寧第九十四章 莫被聽去第八十八章 青石橋之戰 一第一百二十二章 最後一戰第四章 大河滔滔第八十四章 誰敢阻我第二十四章 風聲鶴唳第四十九章 萬分危急第二百七十八章 某是甘寧第六十八章 南聯黑山第二十七章 兌下離上第二百一十一章 次室亭之戰第五十一章 大局已定第一百一十六章 事真事假第二百四十一章 汝南之戰 終第七十五章 徙民遼東第五十四章 破軍之策第四十二章 率先動手第九十三章 減稅兩年第二百七十四章 差一點第六十三章 萬餘甲兵第九十二章 刀不如袁第六十一章 守備軍都第三十八章 長安兵亂第二十四章 風聲鶴唳第二百四十一章 汝南之戰 終第一百一十五章 破敵之策第八章 張頜休走第三百零九章 斷路第一百一十八章 飲若鳩酒第五章 價高者得第一百零三章 牆頭架弩第一百八十章 毫無益處第五十八章 虎傷人意第八十八章 溫婉美人第一百四十七章 一個不留第一百四十二章 譙縣之戰 五第二百三十二章 升帳議事第八十章 邊郡學風第八十四章 密雲不雨第八十八章 平定天下第十六章 徐榮華雄第六十六章 田豫北走第七十八章 三家抗袁第二百五十七章 伏波第八十四章 誰敢阻我第七十二章 吾有虎將第四十四章 討伐冀州第二百八十二章 南奔第八十九章 公路來使第三百一十三章 孟德勿憂第一百零六章 鐵鄔改建第十九章 烏桓骨進第六十七章 鮮卑素利第一百七十二章 御史臺第一章 非我即敵第一百零五章 分兵合進第三十八章 平鄉圍城第八十八章 青石橋之戰 一第五十一章 好爲人師第三百一十一章 何去何從第二十七章 兌下離上第一百零九章 臥榻之側第二十五章 蹋頓讓位第三十八章 長安兵亂第六十五章 漢騎夜襲第三十六章 一夫當關第十七章 張頜躍馬第七十九章 中平六年第二十四章 風聲鶴唳第二百五十三章 本事第二百一十三章 石閣第八十七章 田產變法第八十六章 夜戰五阮第七十一章 一飲一啄第一百八十一章 智與力第七十四章 天人交戰第四十八章 七成把握第三十一章 不見人惡第三十七章 屠紇升骨第一百零九章 三足鼎立第二百六十五章 三路兵馬第八十五章 北守南攻第二百一十四章 專事第十四章 值得慶賀第八十八章 滎陽演武第一百一十七章 公孫陽樂第八十五章 北守南攻第八十九章 範縣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