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南方戰雲

天才壹秒記住『→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出身低微的統治者或許都有無可避免的相似,譬如說燕北的實用便讓鄴都的鐘繇想到一個人,大漢的祖先,高皇帝劉邦。同樣的不管傳統,甚至無視敵我,全盤接收下秦王朝給天下帶來的遺產,這與燕北在太學的那番論調多麼相似——只要有用的,就是將來的好傳統!

其實細細思慮,也不難理解。項羽是楚國勳貴,自有楚國之傳統歸儀;秦王更是如此,自襄公到始皇帝秦川君主三十一代,那得有多大的氣魄,多深的底蘊,老秦人才不管別人的傳統,就連商君變法都遭到極大的彈壓,最後死無葬身之地。

法不易變,可若是好的變法,對國家的好處也是無邊。泱泱六國,說沒就沒,書同文車同軌,纔有了周之後真正的大一統王朝。

高皇帝劉邦就不一樣,在實用主義者眼中,漢王沒有什麼底蘊,但秦王有,所以便有了漢承秦制。

其實這世上哪裡有什麼傳統呢?有用的,自然會被後人留下,成爲新的傳統。而這些有用的傳統多了,便會使國家越發強大,能讓國家強大、百姓安樂的才叫傳統。

否則不叫傳統,叫陋習。

而對大一統王朝而言,國家強大起來就足夠了,強大的國家有自信的子民,而自信的子民不需要虛無縹緲的傳統來支撐他們的底氣,他們會用雙手與智慧去創造將來的傳統。

就像西漢時的風氣,那時候百姓不喜歡舊東西……布幣、刀幣、圜錢、蟻鼻錢,舊錢、舊衣、舊國甚至舊情,人們都不喜歡。

沒有人覺得那是不好的。

是遵循古制還是銳意變法,這本身在任何時期都充滿着矛盾。一方面變法意味着進步,而另一方面,亦會傷害舊法與新法中間的利益既得與未得者。

用後來人的眼光去看,不過是輕飄飄一句時代陣痛,可誰又瞭解活在當時人的苦衷呢?

燕北一句有用的纔是今後的傳統,等於認同了今文遠比古文強,在這種事情上他的一錘定音甚至遠超皇帝。那麼多士人,苦學了不知多少年古文經義,到頭來被貶低地一無是處。何況還有朝廷的那些官吏與舊貴族,原本在既有體制下雖然朝廷風雨飄搖,終歸能保有微乎其微的體面在身,可燕北滿心的實用……他們在這個經歷巨大變革的時代裡,起到的作用似乎看起來還不如一個十幾歲操刀上陣的娃娃。

可他們就沒用了?當然不是,他們有用,甚至燕北的本意並非是看不上他們,只是他沒有辦法沒有渠道能讓天下人知曉他頭腦裡想的是什麼。

不過,至少他讓天底下農夫知道他想的是什麼了。

雖然燕北領兵西走幷州聲勢浩大,但鄴都朝廷也並未因西征匈奴而停止運轉。田豐帶着一車數十斤重的書簡拜見大司農孔融,當他再回到大司馬府上時,大司農的屬吏已經傳文幽冀,命各郡縣選拔畝產最高的農夫,向朝廷上貢郡中規制不同的農具,快馬送至京中。

同時冀州牧府亦在魏郡劃出百頃田地,以供各地農夫耕種桑、漆、果樹與麥、粟、樑田。而在渤海北部的章武,州府同樣劃出幾座鐵山,由幽州鐵官張雷公徵召北方精工巧匠數千,讓他們各自以各自的手法來冶煉鋼鐵、鍛造兵甲。

這都是燕北在臨走前囑咐田豐要分派下去的使命,如今正是農忙之時,朝廷需要有更好的鍛兵之法,也需要更好的耕田之法。燕北在遼東建鐵鄔時便得到足夠的好處,最大的經驗便是一事不煩二主,耕田這種事情指望幾乎不下地的士人去做,那是做不好的。打鐵這種事不讓用刀的武士與打刀的鐵匠去做,也是不可以的。

在這對強權而言是最好的時代,而對弱者是最壞的時代裡,短短月餘,冀州各郡出色的上百個出色農夫便被奔馳的騎手帶回魏郡,幽州的農夫則正在趕來的路上;二州的匠人則更爲容易,因爲鐵匠的地位其實在某種程度上要比農夫高不了多少,唯一的差別無非是許多農夫是佃戶,而鐵匠是匠奴罷了。

而幽冀的達官貴人,勳貴大氏便是再多不捨,也不敢因這點小事忤逆朝廷乃至忤逆燕北的號令。

忤逆朝廷沒什麼可怕的,但忤逆燕北……輪不到燕北,一個區區軍侯就能帶着兵一把火燒光鄔堡,很大程度上能相安無事便是對他們而言最大的恩賜了。

時至今日,豪強、大族、甚至士族,於朝廷於燕北,如果不希望得到身死族滅的下場,都只有臣服一條路。

因爲燕北就是最強大的士,燕氏是最強大的宗族,甚至把持着士族過去引以爲傲的晉身之資上升渠道,何況士族也好、名士也好、乃至軍功貴族,聚攏在燕氏身邊的,無疑不是北方鳳毛麟角之輩。

下級貴族除了親附,腦子壞掉纔會自取滅亡。

正是江南草長鶯飛的好時節,黃河北岸處處春意盎然,田野裡穿着犢鼻褲的農夫忙的不亦樂乎,朝廷拿出升三級爵位與賞金的好處來讓他們使出看家本事在魏郡無比肥沃的土地上耕種,他們自然樂意在田間地頭大展身手。至於那些緊隨其後的刀筆吏嚴格記錄下他們的每個動作與口述的經驗又有什麼關係呢?

欣欣向榮的景象甚至讓朝中百官恍然間以爲回到二十年前的關中大地,只是一顆從關中送來裝在匣子裡血淋淋的人頭提醒着人們,此時仍舊是無比可悲的亂世。

董承的首級終究被南陽張繡裝在木匣中送抵朝廷,如今已經張繡已經成爲加將軍號的南陽太守,他的示好更令朝廷尤其大司馬府的一干長史振奮不已,他們十分清楚大司馬對南陽的覬覦……南陽有天下最好的鐵礦與匠人,這是遼東、渤海乃至武安都不能媲美的,大約唯獨的缺憾便是離京都稍遠。

只是張繡突然的示好也令田豐感到疑惑,不過這僅持續短短十餘日,一封來自關中的書信便爲他解答了所有疑慮。

征服豫州的曹操,進一步將手伸向荊州,以潁川爲前線大營,向南陽發難!手機用戶請瀏覽m.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第四十八章 用兵一時第七十章 洛水之會第一百三十一章 又壞又蠢第一百零一章 決計私鑄第二十三章 爭奪滎陽第六章 殺郭公則第五十九章 亂世將至第四十章 猛士佳人第九十六章 黑山之亂第一百零二章 兵臨關下第二百二十八章 廣陵太守第四十三章 突入遼山第一百四十八章 寺衆郎第二百一十九章 好世道第二章 孫文臺死第一百八十七章 入益州第一百一十七章 烏合之衆第四十二章 流離之人第五十八章 荒野夜戰第二百八十九章 輜重線第二十一章 所謂謠言第八十一章 顏良文丑第三十八章 獻於將軍第二百四十一章 汝南之戰 終第一百一十一章 誰伏擊誰第六十八章 少牢之禮第八十一章 以正天下第九十七章 西州泯滅第九章 某善將將第三十三章 平皋之戰第二十一章 鄴都修太學第九十章 痛打落水狗第五十七章 幽東四郡第八十一章 逼民赴死第三十四章 太學通議第五十八章 塞內遊獵第二十章 並立於世第七十六章 攻其必守第二百四十二章 傷寒第五十三章 舍北求南第三十九章 平鄉之戰第一百三十二章 東部鮮卑第九十二章 進退之道第三十二章 何以爲士第九十八章 無題第十六章 留你一命第二百四十八章 樂觀第一百一十三章 混亂開篇第四十七章 平漢將軍第六章 時過境遷第二十七章 南北告急第二章 巧取豪奪第七十二章 陽鄉接戰第二百一十二章 昌豨第二百八十章 包圍第一百零五章 泣涕橫流第一百三十六章 三月破敵第七十六章 攻其必守第二百六十三章 增兵第一百二十四章 劍下留人第二百三十一章 記下來第九十四章 黑雲壓城第三十八章 平鄉圍城第十二章 西遷東奔第八十八章 早去早回第四十一章 調兵遣責第八十九章 公路來使第八章 將軍麴義第四十三章 徵人未還第九十二章 郭圖來訪第三章 時戰時和第三十章 男兒碰撞第一百零八章 整軍修路第三百三十五章 感同身受第八十六章 三利三害第二百六十四章 迷之雞湯第一百八十五章 關變第四十一章 投鼠忌器第三十四章 一片天第三百二十一章 瘧疾第九十六章 黑山之亂第九十五章 馳北道第六十七章 一律格殺第一百五十三章 寨門廝殺第七十章 量才而用第四十三章 突入遼山第七十四章 將兵進涿第七十四章 豫州刺史第一百零三章 枯草復青第二十六章 董卓進京第二十八章 天大喜事第一百六十章 幽州水師第五十章 傷敵無數第三十八章 長安兵亂第一百六十一章 合則無敵第六十五章 連成一片 七夕快樂第一百一十八章 飲若鳩酒第三十八章 長安兵亂第七十三章 奢靡之人第十三章 潁川陳羣
第四十八章 用兵一時第七十章 洛水之會第一百三十一章 又壞又蠢第一百零一章 決計私鑄第二十三章 爭奪滎陽第六章 殺郭公則第五十九章 亂世將至第四十章 猛士佳人第九十六章 黑山之亂第一百零二章 兵臨關下第二百二十八章 廣陵太守第四十三章 突入遼山第一百四十八章 寺衆郎第二百一十九章 好世道第二章 孫文臺死第一百八十七章 入益州第一百一十七章 烏合之衆第四十二章 流離之人第五十八章 荒野夜戰第二百八十九章 輜重線第二十一章 所謂謠言第八十一章 顏良文丑第三十八章 獻於將軍第二百四十一章 汝南之戰 終第一百一十一章 誰伏擊誰第六十八章 少牢之禮第八十一章 以正天下第九十七章 西州泯滅第九章 某善將將第三十三章 平皋之戰第二十一章 鄴都修太學第九十章 痛打落水狗第五十七章 幽東四郡第八十一章 逼民赴死第三十四章 太學通議第五十八章 塞內遊獵第二十章 並立於世第七十六章 攻其必守第二百四十二章 傷寒第五十三章 舍北求南第三十九章 平鄉之戰第一百三十二章 東部鮮卑第九十二章 進退之道第三十二章 何以爲士第九十八章 無題第十六章 留你一命第二百四十八章 樂觀第一百一十三章 混亂開篇第四十七章 平漢將軍第六章 時過境遷第二十七章 南北告急第二章 巧取豪奪第七十二章 陽鄉接戰第二百一十二章 昌豨第二百八十章 包圍第一百零五章 泣涕橫流第一百三十六章 三月破敵第七十六章 攻其必守第二百六十三章 增兵第一百二十四章 劍下留人第二百三十一章 記下來第九十四章 黑雲壓城第三十八章 平鄉圍城第十二章 西遷東奔第八十八章 早去早回第四十一章 調兵遣責第八十九章 公路來使第八章 將軍麴義第四十三章 徵人未還第九十二章 郭圖來訪第三章 時戰時和第三十章 男兒碰撞第一百零八章 整軍修路第三百三十五章 感同身受第八十六章 三利三害第二百六十四章 迷之雞湯第一百八十五章 關變第四十一章 投鼠忌器第三十四章 一片天第三百二十一章 瘧疾第九十六章 黑山之亂第九十五章 馳北道第六十七章 一律格殺第一百五十三章 寨門廝殺第七十章 量才而用第四十三章 突入遼山第七十四章 將兵進涿第七十四章 豫州刺史第一百零三章 枯草復青第二十六章 董卓進京第二十八章 天大喜事第一百六十章 幽州水師第五十章 傷敵無數第三十八章 長安兵亂第一百六十一章 合則無敵第六十五章 連成一片 七夕快樂第一百一十八章 飲若鳩酒第三十八章 長安兵亂第七十三章 奢靡之人第十三章 潁川陳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