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鹿死誰手

顯然鍾會有秀其書法和文采的癖好,一封書信,洋洋灑灑數千言,筆力遒勁,古樸醇厚。鍾會的書法得自家傳,其父鍾繇就是一代書法大家,鍾繇在書法方面頗有造詣,是楷書的創始人,後世稱之爲“楷書鼻祖”,與晉代王羲之並稱爲“鐘王”。鍾會的書法青出於藍,在魏晉時期,堪稱是大家,世人稱其父子爲“大小鐘”。

鍾會的書法不錯,文采亦是飛揚,驪六駢四,文藻華美,引經據典,洋洋灑灑。還好陸抗比姜維有耐心,從頭至尾將鍾會的書信讀了一遍。廢話挺多,中心意思只有一個,那就是魏吳雙方罷兵休好,共分益州之地。

陸抗淡然地一笑,別人是先禮後兵,鍾會是先兵後禮,攻城之前沒下書,估計是鍾會對自己的實力有極大的信心,認爲拿下涪城輕而易舉,但一戰之後,他感覺到仗不是那麼好打,便提出議和。議和倒也罷了,鍾會提出來的是雙方共取成都,顯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成都在涪城之南,共取成都平分益州豈不先得讓吳方讓出涪城,這點伎倆又如何能忽悠得了陸抗?

“取筆墨來。”陸抗吩咐了一聲,自有下人取過筆墨來,陸抗也沒有另外拿紙,就在鍾會書信最後的空白之處,刷刷刷寫了一行字,折了回來,塞到原來的信封之中,遞給魏國來使,道:“煩請轉交鍾鎮西,我意已在信中言明。”

魏國來使躬身稱諾,告辭而去。

衆將納悶,留平問道:“這仗方打了一日,鍾會便來下書,此爲何意?”

陸抗呵呵一笑道:“鍾會自恃兵力雄厚。以爲可以輕取涪城,鏖戰一日,方知我東吳誠不好欺,乃下書誑騙,欲讓我軍拱手讓出涪城,雙方共取成都。”

留平啐了一口。道:“呸!這魏人甚是奸詐,如此下三濫的招數也能使出,共取成都是假,乘機謀奪涪城纔是真。”

陸抗淡然地道:“鍾會以爲我一軍取不得成都,我偏要讓他看看,我取得取不得!”

正說話間,中軍來報,東吳的援兵已經至水路而來。

陸抗騰地站了起來,撫掌大笑道:“來得正好。我計成矣!”

衆將不解其意,陸抗含笑道:“我十萬大軍入川,攻佔一處,便得留守一處,取涪城之後,不過僅餘五六萬人而已,再若分兵而進,能攻成都者不過三兩萬人。蜀國防禦成都者兵力有限,但僅憑兩三萬人。卻是無論如何也拿不下成都的。所以我才向陛下請救援兵相助,如今五萬援兵趕到,來得正當其時,將魏人擋在涪城以北,我軍直取成都,大事可定。”

衆將恍然而悟。皆稱陸抗妙計。陸抗遂令援兵之中三萬守備兵入城換防,兩萬野戰兵直接到城南立營,等候大軍集結。陸抗以三萬守備兵加上原來的一萬軍隊共守涪城,其餘的五萬大軍則準備與城南的兩萬援軍匯合,以七萬之衆。南攻成都。

涪城險要,以四萬守軍固守城池,擋住魏軍十萬大軍一段時間應該是不成問題,陸抗只要拿下成都,解決掉蜀國之後,回頭再來對付鍾會,則是輕而易舉。

魏國使者離開涪城,返回了魏軍大營,回見鍾會。

鍾會道:“陸抗可曾看過我的書信?”

使者稟道:“回都督,陸抗是當着卑職的面看完了書信的。”

“陸抗可有回信?”

使者將書信呈上道:“陸抗在原書之後寫下了回覆,請都督查見。”

鍾會微咦了一聲,接信在手,打開一看,在他洋灑幾千言之後,陸抗只附了八個字:“鹿死誰手,各憑本事。”

鍾會哈哈大笑,道:“陸抗的筆力剛勁有餘,缺乏醇厚,聽說陸抗師從顧雍,而顧雍可是蔡伯喈的得意門生,書法造詣非凡,看來陸抗只學到一些皮毛而已。”

衆將是面面相覷,鍾會不談陸抗回信的內容,卻只論書法,似乎有些風馬牛不相及。

鍾會正色地道:“人如其字,字如其人,一個人的品行完全可以從字跡上表現出來,陸抗剛直有餘,卻是缺乏圓滑。陸抗在我書信後留言鹿手誰手,看來其爭雄之志不減啊,只可惜他卻不知剛而易折,柔則長存的道理,本督斷定陸抗將來必敗,死無葬身之地。”

這時,斥侯官進來稟報道:“啓稟都督,涪水渡口發現大量吳軍戰船,東吳援兵已趕到涪城。”

衆將皆驚,現在陸抗拒守涪城,這仗都不好打,如果吳軍援兵趕到,那就更難打了。

“吳軍援兵有多少人?可否全部進入涪城?”鍾會沉聲喝問道。

“吳軍援兵大約有五萬人,不過並未全部進入涪城,其中三萬進城,兩萬駐紮在於城南,另立一營。”

“駐紮城南?這陸抗到底想玩什麼把戲?”田續嘟囔了一句,頗爲不解。

不光是田續,在場幾乎所有的魏將都有些莫名其妙,吳軍的防線在涪城,按理說援兵趕到,就算是不全部入城,至於也應當佈署在城東城西一線,向涪城守軍遙相呼應纔對,現在陸抗乾脆把這兩萬人放到了背後,真心搞不懂陸抗的布兵之道。

鍾會沉吟片刻,突地眼中閃過一道寒芒,失聲道:“不好,陸抗此番調兵遣將,定然有拒我軍於城北,吳軍大隊人馬偷襲成都的企圖。”

衆將悚然一驚,現在涪城就如同是擋在魏軍面前的一道山峰,無法逾越,想要打通前往成都的道路,就必然先得拿下涪城,可現在吳軍集結了大量的軍隊於涪城,此刻的兵力,已同魏軍相差無幾,拿下涪城的難度陡然倍增。攻不下涪城,也只有眼睜睜地看陸抗分兵去取成都。

成都纔是最關鍵的,得成都者得益州,坐視吳人攻取成都而無能爲力,豈不讓一干魏將鬱悶死。

這時監軍衛瓘呵呵一笑道:“此去成都,又不僅是涪城一條道,由此向西,便是汶山郡,取道汶山,可以直抵雒城,都督可率兵走汶山道,直取成都,這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汶山道是成都西面的一條古道,沿着岷江河谷,從江油折向西行,途經汶江、汶山,可以直抵雒城,距離成都只是一步之遙,不過因其路途遙遠而且道路艱難,所以從劍閣到成都,幾乎無人走這條路,現在魏軍被阻涪城之下,想要迂迴攻打成都,汶山道卻不吝是一個最好的選擇。

鍾會大喜,留丘建王買率兵三萬在涪水以北紮營,與涪城的魏軍相峙,自己親率八萬大軍,轉道汶山,直取成都。(……)

第1249章 草原殖民第374章 街亭之戰(三)第986章 決戰高梁邑(下)第868章 忻口之戰(下)第91章 插翅也難飛第875章 問計崔遊第1199章 三王殞落(二)第4章 手足之誼第1224章 敗逃第955章 出手第571章 罄竹難書第194章 艾先生的高見第528章 情到深處人孤獨第696章 統一五部的計劃第662章 黃河難渡第307章 過草地(二)第1048章 詐降計第192章 出兵第91章 插翅也難飛第579章 枉做小人第1142章 不共戴天第233章 退兵梓潼第1126章 以靜制動第147章 激戰(上)第759章 所向披靡第135章 阿堅的羊皮地第951章 不可有失的補給線第352章 西羌王子第316章 赤梟第534章 難以決斷第181章 爭議第803章 寒山要塞攻堅戰(中)第636章 雙喜臨門第960章 策反胡烈第327章 隴西急報第817章 三光戰術第1216章 對壘第1121章 牽連甚廣第619章 精心準備第1070章 直指洛陽第237章 涪城之戰(三)第42章 突破口第517章 舞陽侯司馬攸第1227章 喪心病狂第1324章 先滅援兵第1277章 三韓歸附第512章 爲誰風露立中宵第941章 雙雄戰文鴦第642章 反客爲主第220章 忠良之後第615章 兵分兩路第682章 通風報信第518章 青松歸來第436章 子午道第264章 戰雒城(中)第1331章 進軍荊南第636章 雙喜臨門第269章 成都大火第836章 忿恨第645章 又見圍點打援的妙手第738章 日搶三關(三)第730章 進軍富平第1280章 搶灘登陸第182章 一如劉備舊事第580章 反擊第301章 大雪崩第1278章 倭國第1073章 改旗易幟第1116章 蛛絲馬跡第807章 直取高都第1136章 動手第403章 五丈原之戰(四)第516章 逃婚的宜陽公主第362章 幕後的真兇第738章 日搶三關(三)第129章 摔杯爲號第77章 萬無一失第1202章 三王殞落(五)第1197章 周處軼事第397章 圍城打援第368章 佈防第1306章 周處除四害第764章 偷渡(下)第407章 遊擊校尉第402章 五丈原之戰(三)第285章 先生下過跳棋嗎第241章 鹿死誰手第1132章 啓駕出宮第424章 挖掘地道第1066章 強渡黃河(四)第36章 又見張樂第305章 嚮導第113章 臣有本奏第212章 閻宇的野心第189章 羅憲的遺命第773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643章 沒骨能第480章 雲收雨住第33章 那一抹刀光第1205章 三王殞落(八)
第1249章 草原殖民第374章 街亭之戰(三)第986章 決戰高梁邑(下)第868章 忻口之戰(下)第91章 插翅也難飛第875章 問計崔遊第1199章 三王殞落(二)第4章 手足之誼第1224章 敗逃第955章 出手第571章 罄竹難書第194章 艾先生的高見第528章 情到深處人孤獨第696章 統一五部的計劃第662章 黃河難渡第307章 過草地(二)第1048章 詐降計第192章 出兵第91章 插翅也難飛第579章 枉做小人第1142章 不共戴天第233章 退兵梓潼第1126章 以靜制動第147章 激戰(上)第759章 所向披靡第135章 阿堅的羊皮地第951章 不可有失的補給線第352章 西羌王子第316章 赤梟第534章 難以決斷第181章 爭議第803章 寒山要塞攻堅戰(中)第636章 雙喜臨門第960章 策反胡烈第327章 隴西急報第817章 三光戰術第1216章 對壘第1121章 牽連甚廣第619章 精心準備第1070章 直指洛陽第237章 涪城之戰(三)第42章 突破口第517章 舞陽侯司馬攸第1227章 喪心病狂第1324章 先滅援兵第1277章 三韓歸附第512章 爲誰風露立中宵第941章 雙雄戰文鴦第642章 反客爲主第220章 忠良之後第615章 兵分兩路第682章 通風報信第518章 青松歸來第436章 子午道第264章 戰雒城(中)第1331章 進軍荊南第636章 雙喜臨門第269章 成都大火第836章 忿恨第645章 又見圍點打援的妙手第738章 日搶三關(三)第730章 進軍富平第1280章 搶灘登陸第182章 一如劉備舊事第580章 反擊第301章 大雪崩第1278章 倭國第1073章 改旗易幟第1116章 蛛絲馬跡第807章 直取高都第1136章 動手第403章 五丈原之戰(四)第516章 逃婚的宜陽公主第362章 幕後的真兇第738章 日搶三關(三)第129章 摔杯爲號第77章 萬無一失第1202章 三王殞落(五)第1197章 周處軼事第397章 圍城打援第368章 佈防第1306章 周處除四害第764章 偷渡(下)第407章 遊擊校尉第402章 五丈原之戰(三)第285章 先生下過跳棋嗎第241章 鹿死誰手第1132章 啓駕出宮第424章 挖掘地道第1066章 強渡黃河(四)第36章 又見張樂第305章 嚮導第113章 臣有本奏第212章 閻宇的野心第189章 羅憲的遺命第773章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643章 沒骨能第480章 雲收雨住第33章 那一抹刀光第1205章 三王殞落(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