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洪翔之所以如此急着率衆趕去長安,目的其實很簡單,那就是趁着長安那邊的敵我雙方還不知潼關這邊發生的事情,輕鬆進入長安城,抄底長安的產業地契。
這次洪翔率軍接連攻佔函谷關和潼關,不但收編了近兩萬叛軍騎兵,而且所獲糧餉軍械更是豐厚。有了這些東西,到長安之後便可肆無忌憚地瘋狂收購地契,絲毫不必爲錢財之事擔心。
更妙的是,收購完不久之後,函谷關與潼關被朝廷大軍收復之事便會傳開,那時候長安與洛陽的地契價格必然觸底反彈,至於能反彈到何等地步,就要看隨後與叛軍交戰的效果如何了。
只要能夠成功擊退叛軍,僅憑洪翔收購的那些地契,富可敵國便不再是夢想了。有了如此龐大的財力,到時候回到封地濟南郡發展,必可事半功倍。假以時日,洪翔軍必可橫掃羣雄,成爲大漢十三州最強大的存在。
“公達,這裡就交給你和子龍了,你們路上注意安全,儘快抵達長安就行。我和鬆兒先行一步,咱們長安城裡再見。”
洪翔本欲自己先趕赴長安洽談收購之事,可趙鬆兒以自己是洪翔商會駐長安的負責人爲由,非要跟着洪翔一起去。無奈之下,洪翔只好讓趙鬆兒坐上夜照玉獅子,與衆人交代一番後,這才風馳電掣地向長安城奔去。
遠大前程,在此一舉。
長安城,取意“長治久安”,乃歷史中有名的大城。漢高祖劉邦的手下張良,曾用“金城千里”來概括關中的優勢勸說劉邦定都關中,於是漢高祖劉邦下詔命相國蕭何主持營造都城長安,由此開啓了大漢帝國的宏大基業。
經歷了那麼多年的風風雨雨,長安城雖然已經不再是大漢帝國的都城,但是其獨有的地理優勢依然存在,許多有識之士還是喜歡定居於此。可惜的是,西北叛軍此次發兵數十萬圍攻長安,令長安城的人氣瞬間降到了冰點。
洪翔和趙鬆兒仗着馬快,一路小心翼翼地一口氣趕到長安城下,利用手中的天子權杖總算是喊開了緊閉多時的長安城大門,從而進入到了城中。
長安太守蓋勳聞訊趕到,親自見了天子權杖和洪翔隨後拿出的聖旨後,激動地道:“長安城危在旦夕,洪翔大人能夠率兵前來,實在是長安之幸,大漢之幸啊。”
洪翔望着眼前這個國字臉、絡腮鬍的中年男人,從其眼中的無盡滄桑以及下巴上全白了的鬍鬚可以看出其眼下揹負的壓力有多麼大,搖了搖頭,輕嘆道:“辛苦你了。”
千言萬語一句話,這幾個字一出口,瞬間引起了蓋勳的極大好感,一番感懷之後,問道:“洪大人既然已經抵達長安,那麼是否要立刻召見孫堅和董卓等幾位將軍呢?”
“這事不急。”洪翔笑道,“不知太守大人可能幫在下一點小忙呢?”
蓋勳立刻拍着胸脯道:“但有所命,無有不允。”
洪翔於是將衛仲道所主持的衛家商會走私人口、暗中通敵等事情說出,氣得蓋勳吹鬍子瞪眼,立刻就要帶人去抄了衛家。
洪翔道:“這事我會親自帶人去辦,只需要太守大人派人從旁協助就好。”
“這沒問題,我立刻派人隨你去。”蓋勳略一沉吟,命手下喚來一文質彬彬的年輕男子,對洪翔介紹道:“此人乃衛覲,字伯儒,乃衛仲道的哥哥,衛家當代家主。”
洪翔雙眸微眯,打量起眼前這個年輕人,只見其樣貌雖然略顯文弱,但氣質確實不凡,文雅中帶着幾分剛強,一看就不是俗子。
此時衛覲也在打量着洪翔。他聽蓋勳派去喚他的人說了,洪翔此次要抓捕衛仲道,更可能會抄了衛家。這對於他這個衛家家主來說,無異於晴天霹靂。但是他很快便冷靜下來,開始思索太守大人命自己協同洪翔辦理此事的用意。
很顯然,蓋勳讓他協助洪翔,自然是希望他能夠藉此與衛仲道撇清關係,讓洪翔不好對他下手,這也算是蓋勳對他的一種愛護吧。
“太守大人,不知您喚我前來,有何事情?”衛覲還是決定暫時裝作什麼也不知。
蓋勳尷尬地咳嗽兩聲,指着洪翔道:“這位是朝廷派來主持西北軍務的平西中郎將洪翔洪大人。”
衛覲聞言立刻大禮參見。
洪翔笑道:“不必客氣。”說完,瞥了一眼旁邊略顯尷尬的蓋勳。
蓋勳自然知道洪翔心中定然不滿,人家要人去抄衛家,結果自己把衛家家主找來幫忙,這不是添亂麼。可是若不如此,衛覲必然受到牽連。如此一個博學多才而又剛正不阿的年輕人若是就此隕落,這可不是蓋勳希望看到的。
“伯儒啊,聽洪大人說,你弟弟衛仲道私下販賣人口,而且還暗中勾結西北叛軍,令我大漢陷入眼下這般危局,你可有何話要說?”蓋勳問道。
衛覲昂然道:“只要洪大人能夠拿得出憑證,一切悉聽尊便。包括我在內,隨便處置便是,絕無二話。”
洪翔觀察着衛覲的神色,發現對方說話時毫無畏懼之色,顯然確實是個坦蕩之人,於是道:“好。證據很快會拿給你看的,不過在此之前,你需要幫我辦一件事。”
“何事?”衛覲問道。
“助我捉拿衛仲道和其同黨,並查抄長安城中所有屬於衛家的產業。”洪翔凝視着衛覲,緩緩說道。
衛家的產業基本都集中在洛陽和長安兩地,之前洪翔已經查抄了洛陽那邊的,現在只要再把長安這邊的查抄完畢,基本上衛家也就徹底垮臺了。
衛覲毫無畏懼地與洪翔對視着,從洪翔眼中看到的同樣是坦蕩,半晌過後終於點頭道:“既然洪大人如此說了,下官怎敢不從。”
……
長安衛家商會總部。
衛仲道此刻還並未得到洪翔前來的消息,故而心思都用在了處理蔡琰退婚一事上。
自從洪翔那邊派人傳來衛家商會販賣人口的消息,蔡琰的父親蔡邕這個之前一直支持這樁婚事的老頭子居然立刻翻臉,表示自己的女兒不能嫁給一個人販子。
衛仲道當然不會承認此事,立刻親自前去澄清此事,並且拍着胸脯說用不了多久朝廷就會恢復自家的聲譽,婚事先不急,可以延緩幾日再說。
那時候的蔡琰心如止水,對自己未來的丈夫是誰根本毫不在意,只是聽到衛仲道很可能涉及販賣女童之事時,心中對其的厭惡之感瞬間增加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但是,即便如此又如何呢?
蔡琰苦笑着對自己說,這個世道女子的命運就是如此,只要父親大人不發話,自己即便是不願嫁給衛仲道,又能怎樣?
腦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現起一個高大魁梧的年輕男子身影,那正是策馬持弓的洪翔。
“如此驚天動地的偉男子,恐怕我蔡文姬此生是無緣了。”
蔡琰既然並未表示要解除婚約,而衛仲道又信誓旦旦地表示自己定會澄清此事,蔡邕這個做父親的自然也不好太過堅持,於是便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只要不能澄清走私人口之事,這婚事就得無限期拖延。
就在這時,洪翔商會的人私下找到了蔡琰,並將一封書信給了她。看了此信後,蔡琰立刻找到父親蔡邕,態度明確地堅決表示道:“這婚,我不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