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整裝出發開地圖

……

“好好,向左一點,對就這樣,放下,好!”

東海臨時港中,工業部和海洋部的人正在用一個簡易木製滑輪起重機,把一門比虎蹲炮大了一圈的火炮吊裝到起點號上。

這門火炮便是最新的東海01B式輕型火炮“虎威”,是鋼鐵對策暨武器裝備研發小組乃至整個工業部最新科技的結晶。

它口徑60mm,全長910mm,炮彈重900g,換算成英制差不多是2磅。射程及威力相比虎蹲炮大大提升,可以較爲準確地擊中200-300m內的中體積目標,即使在500m的距離上對輕甲目標仍然有一定的殺傷力。

比起虎蹲炮,這是一門真正的遠程武器。當然,它的重量也是虎蹲炮的好幾倍,達到了150kg,人力已經不可能搬動,只能依靠機械移動了。

爲了製造這門火炮,工業部一連攻關了好幾個難題,並引入了技術援助——季國風去即墨把羅老頭挖過來了。

上次爲了報答羅家鐵鋪通風報信的功勞,東海商社免費送了他們二百斤鋼材,季國風也作爲管委會的代表去感謝了一番。結果羅老頭湊過來,吞吞吐吐地問能不能把他孫子收作學徒。他孫子叫羅秉生,就是羅家鐵鋪裡年紀最大的那個年輕人,看來他們家對東海鍊鋼秘術頗有興趣。

季國風玩味地看着他,最後提出條件:收學徒可以,但羅大爺您也得跟着來幫忙。

羅老頭沒怎麼思考就同意了,反正他兒子羅從人早就獨當一面了,而且他自己也對東海人的技術很感興趣,巴不得去看看呢。

季國風也不怕技術泄露什麼的。他和羅家簽訂了爲期七年的長期合同,七年過後技術早就不知道升級到哪裡去了,到時候大工業的威力完全不是他們這些小作坊能比的。反而羅家這種傳統鐵匠掌握的低技術條件下的一些操作技巧,對現在的東海商社應當會有不少幫助。

果不其然,羅老頭來到東海不久之後就貢獻出了一套模具加熱技術。

當時,武備組準備製造新型火炮,設計重量遠超虎蹲炮的水平,別的先不說,如何準備這麼多的鐵水就是最大的問題。以他們目前的那點瓶瓶罐罐,一次最多隻能融化50kg的鐵水,想要更大的規模,就要對燃料、容器、爐竈和通風進行全面升級,一時半會兒是搞不定的。

而妥協一些的辦法呢,就是分別準備多鍋鐵水,次第注入模具中。但這樣的話冷卻速度就是個大問題。如果前面進去的鐵水冷卻堵住流道,整門炮就廢了。即使表面上鑄造成功了,由於前後冷卻速度的不同,也會在炮身內部形成各種裂紋和缺陷,嚴重影響質量。武備組試着這麼鑄造了一門,果然第一次試炮的時候就炸裂了,還好試炮人員心裡都有數,躲得遠遠的,沒傷到人。

後來季國風讓羅老頭參與這個項目,羅老頭簡單一看,就提出一個解決方案:在模具外部加熱,使之保持高溫,以減慢鐵水冷卻速度,便於鑄造。

這個方法並不新鮮,古代常用來鑄造一些超大型鑄件,比如鎮河鐵牛什麼的。原理也很簡單易懂,之前也有東海人想到過,但是如何在砂模上實現他們就不會了,因爲後世用不到,學校自然也就不會教啊。

在羅老頭的幫助下,他們才逐漸搞定了這個難題,成功鑄造出了新式火炮。而且這樣的鑄造法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減慢了炮身的冷卻速度,使得金屬能形成更穩定完善的晶相,火炮質量大大提升,測試下來,三倍正常裝藥也能承受的住。

起點號去膠州轉了一圈,魏萬程又去找到了那個牙人趙仲界,在他的指點下采購了一批貨物,準備在“開地圖”行動中沿途出售,然後又回東海搭載火炮,準備正式出航。

這門虎威炮是海洋部早就看上的寶貝,這次行動又有不少風險,所以軟磨硬泡要了過來裝在了起點號上。

由於現在只成功做出一門,滿足不了戰艦雙面都有火炮的需求,所以木工組爲這門火炮製作了一輛雙輪炮車,又在甲板兩側分別做了兩處炮位,作戰時可以推着炮車在兩邊移動,哪裡有敵人就往哪邊搬。反正整門炮加上炮車全重也不到二百公斤,移動起來還算方便。

除了這門最新的虎威炮,東海商社總共還有五門虎蹲炮,這次全給第一艦隊裝備上了。起點號搭載了一門最新的虎威炮以及三門虎蹲炮,由韓鬆帶領,試一號搭載了兩門虎蹲炮,由王廣金帶領。

沒什麼好說的,商品入艙,食水充足,武備強悍,管委會給他們組織了一個歡送會,第二天便拔錨出發了。

……

“又一節了?好的,辛苦了。”

試一號上,船長王廣金聽到水手報告,點點頭,看了看手錶,在一個本子上記錄下時間,然後心算了一下,不由得皺了眉頭。

“還是隻有6.5節啊,明明是側後風,唉,看起來這船型也只能做到這種程度了。”

雖然目前東海商社還沒有大幅度修改船型設計的能力,不過根據後世經驗做一些小改進還是辦得到的,比如說這個計算航速的線輪。

古代航海,一大問題就是如何計算船的航速和里程。試想一下,一旦你在海上迷路了,如果你知道航行了多少里程,就能根據地圖勉強猜一個位置出來,但如果什麼都不知道,那可就真抓瞎了。

一開始這確實是一個難題,後來有個水手想出了一個辦法:在繩子上綁一個木桶扔海上,然後看繩子拉出去多長不就知道行駛的里程了?同時爲了方便計算繩長,就每隔一段距離系一個節,數一下節數就能知道里程,再計算一下時間,就知道船速了。這個方法非常簡單易行,很快在歐洲的海船上推廣開來,這也是將海里/小時這個速度單位稱之爲“節”的原因。

東海人就在船上加了兩個這樣的線輪,交替記錄里程。不過精確的計時工具只有股東們有,所以他們得輪流在線輪旁邊看着。現在試一號的航速只有6.5節,這還是在風向不錯、載貨不多的情況下,難怪王廣金很不滿意了。

這時候,旁邊的起點號上響起一聲號響,王廣金趕緊拿起望遠鏡看過去,見到對面艦艉樓上一個穿越者用手臂做了一個姿勢,然後豎起一個信號板來,上面布着紅綠相間的許多格子。

“開始,紅綠綠綠,紅紅空空,綠紅空空,全空,完畢。這是什麼……jin?”

王廣金看着起點號上打出來的信號,一邊讀出來讓旁邊人記錄,一邊試着解讀起來。

這是東海商社第一次有多艘船編隊航行,而現在又沒有無線電,所以兩艘船之間的交流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了。海洋部大多數二把刀們以前都沒受過正規海上訓練,不會什麼旗語,學起來也很麻煩,所以他們乾脆做了一個信號板,上面是4x4排布的可以旋轉的木板陣列,一面紅色一面綠色,用紅色表示點,綠色表示劃,橫置表示空,一次可以表示四個莫爾斯碼,足以構成大多數漢語拼音了,再把少數過長的簡化一下,就成了一個方便的交流工具。

這套方案雖然信息冗餘有點多,但是對於穿越者們非常直觀,拿着一張碼錶就能輕鬆上手,熟悉了之後甚至一眼看過去就能認出來。不過對於土著水手來說可就苦了,既要學習那些紅紅綠綠的排列,又得學習股東們那些奇怪的數字和符號,還要學習拼音的規則。這還沒完,股東們習慣的都是基於普通話的拼音,所以他們實際上還要學習普通話,也是沒誰了。

不過水手裡也有幾個聰明的,比如一個叫趙虎子的,原先是東海地區北邊的漁民子弟,被東海商社僱傭過來做了水手。他以前並不識字,學了東家們的“拼音”之後,觸類旁通,驚喜地發現自己能把想說的話寫下來變成“文字”了,忍不住和周圍人分享起來,居然帶動了一番學習拼音的風潮。這也引起了海洋部長張船長的注意,把他作爲重點苗子培養起來,現在他已經是試一號上的水手長了,管理所有土著水手,順便負責教授他們拼音。

信號很快打完,王廣金也用手臂擺出個姿勢表示收到。這次的信息是“jin kou dao le”,王廣金想了一會兒,應該是“金口到了”的意思。

金口,是即墨北方一個沿海港口。後世這裡名聲不顯,因爲金口附近的海灣已經完全填成農田了。但是在清朝時期,金口港可是山東地區最大的港口之一,這裡有一個巨大的海灣深入大陸內部,又有內河一直聯通到即墨和萊陽等地,既有交通便利又有優良的避風條件,是非常優秀的港口。

金口港要到明末清初纔開發出來,現在也只是一片尋常的海岸,甚至連金口這個名字都還沒有。

起點號在港灣入口處停下,吃水較淺的試一號進去探索了一下,小心地引領起點號進入港灣內,一直向西慢慢行駛到內陸岸邊。

王廣金掏出臨摹的地圖一看,嚇了一跳,又反覆確認了一下,才確定沒看錯。這裡的地形和後世的差別非常大,現在他們所處的地方是一個長寬接近十公里的巨大的口袋型的海灣,西邊、南邊、東南邊都是陸地,只在東北邊有個開口。而後世的地圖上,這裡根本沒有什麼海灣,只有一大片平地……要說什麼滄海桑田,便是如此了吧。

站在船樓上放眼望去,北邊有一條大河浩浩蕩蕩向南流入海灣,近海處都是荒灘,西南邊有數條小一點的河流,附近沒什麼開發的痕跡。他又拿着地圖比劃了一下,確認北邊的大河應該是五龍河,一直通向萊陽縣,而西南邊的幾條小河和後世的位置差別有點大,沒辨認出來,但應該能通向即墨縣腹地。

海灣東南邊的半島從地圖上看應該是後世的田橫鎮,但現在看來也大不一樣。此時這裡是一個錘頭狀的大半島,幾乎已經要獨立成島,只通過很狹窄的一段陸橋同大陸相連,從船上能直接看到路橋南邊的鰲山灣。

島上有少量居民,據他們所說,此地名爲“巉(chan2)山”。這裡數百年前應該也是一個獨立的大島,後來周邊海域漸漸淤積,才連上了大陸成了半島。

隨後兩船開近,韓鬆和王廣金交流了了一下,決定分頭測量一下水深。

經過一番折騰,他們發現海灣西邊和南邊都是淺灘,大船難以停泊,倒是東南邊水深條件不錯,因爲這裡岸上有一道山脈隆起,圈出了幾個不錯的深水港。

韓鬆對這裡很是眼熱,畢竟青島暫時開發不了,金口灣是作爲海軍基地的一處優良備選。西邊有大片沖積平原,可以開墾成農業基地,同時水路四通八達,又有着巨大的商業潛力;東邊有巉山島,樹木叢生,良港衆多,又擋住了東南海風,條件簡直不能更好了。只要在陸橋附近建設一處棱堡,便能輕易控制周邊區域,這裡又沒有討厭的膠州水師,韓鬆恨不得馬上就回去寫報告把這裡佔下來。

不過隨着之後他們繼續向東行駛,這種興奮漸漸麻木了,因爲沿線的優良港灣太多了,尤其東北方的乳山縣所在的乳山灣。

進入乳山灣需要通過一道寬不過一里的狹窄海口,海口兩側是高山,若是放置一些遠程武器,戰時再把海口一攔,簡直是真正的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船隊進入這道關卡的時候,韓鬆口水都要流出來了,甚至動起了拿下乳山的念頭,恨恨地看着兩側的高山,盤算着如何才能攻佔這裡。

倒也不是不可能。此地雖險,但畢竟沒有火炮,只能用些投石機牀弩之類的東西防守,並不能構成真正的封鎖。而且姜萬戶家就在這裡,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起衝突了呢?

沒錯,乳山縣是姜家的大本營。姜房就是乳山人,姜思明繼承萬戶職位後,把他的弟弟姜思聰請封爲寧海州刺史。寧海州州治本應是北邊沿海的牟平縣,姜思聰卻常年駐在南邊的乳山縣。傳統中國人都有濃厚的鄉土情節,姜家人也不例外,他們雖然在外面橫行無忌,在家鄉卻是造福鄉莘的大善人,乳山託他們的庇護,在這幾十年的亂世中一直秩序穩定,是個世外桃源般的好地方。

乳山灣入口處也有稅關,稅吏見東海人的文書是即墨程知縣開具的,王廣金又很識相地給了紅包,也就沒爲難,只收了通行費,沒抽取貨物,對蓋着油布的虎威炮也沒在意。

東海商社在當地呆了好幾天,收集了不少情報,同時也發售了部分香料和檀木,由於乳山比較富裕,銷量還不錯。

離開乳山之後,第一艦隊繼續向東,準備繞過山東半島東頭,前往渤海沿岸區域。

這段航程看上去平平無奇,但在這個時代其實是有相當風險的。此地是渤海與黃海交界處,海況多變,風浪強勁,暗礁衆多,稍有不慎就會出事故。就連陳一成這級別的海商也很少往這走,只有真正的大海商纔敢跑這條航線。後世元明清硬生生開鑿了大運河往北京運糧,有相當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爲這段海區的航海風險。

也正是因此,這一路上雖然仍有衆多的優良港灣,但並沒有海港或者城市,連沿海農田也很少,只有間或幾個小漁村。當然,這也是因爲當地的自然條件不好,全是山地,少有平原,自然也沒多少人了。實際上直到21世紀,這裡的人口密度也不怎麼高。

不過東海人藝高人膽大,並不將這段航線放在眼裡。

他們有海上定位技術作爲憑恃,並沒有走暗礁密佈的近海,而是直接走外海繞了過去,簡單粗暴規避了近岸航行的風險。

不過爲了安全起見,他們晚上並沒有行船,第一天晚上停泊在半島頭部東南方的石島灣,第二天一鼓作氣繞過成山頭,到達了後世威海市附近,停泊了一晚之後,開始偵察附近的情況。

威海港是一個凹型的港灣,開口朝向東北,開口處有一島即劉公島控扼住灣口,作爲軍港的條件非常優良。不過韓鬆看了之後卻有些皺眉,無他,實在是因爲這裡太荒涼了,連漁船都沒見到幾條。

威海此時還是一片荒涼的無名海灣,很長時間內連官府都懶得管,直到後來明朝爲了備倭,纔在這裡設立威海衛,有了正式建制。不過之後也沒多少居民,真正發展起來還是要等到清末作爲北洋水師駐地的時候。

所以這裡港口條件雖好,短時間內也無法被東海商社利用,除非他們能移民個幾千人過來。

簡單測量了一下水文,繪製了地圖之後,第一艦隊便拔錨繼續西行了。

之後,他們到達了寧海州的州治所在,牟平縣。

第一艦隊在此休整了五天,期間王廣金在牟平做些生意,韓鬆帶着試一號又去探查了一下後世的煙臺港。

如同威海一樣,煙臺這個名字在此時也是不存在的。煙臺港外的芝罘(zhifu)島此時尚未與陸地相連,甚至隔得還挺遠。大陸上的夾河仍然存在,與東邊的乳子山一道圍出了一片三角地帶,倒是很適合防禦。這一帶地形平坦,有不少小村子,估計差不多也有數百人口了。韓鬆評估着這裡的條件,默默在本子上記了一筆。

此後他們結束了在牟平的休整,開始前往此行第一個真正的大城市——登州。

第905章 亂第37章 渤海沿岸關於穿越者國度的遠景規劃第818章 探險第279章 突襲平灤第539章 出海第98章 奪取膠州 中第508章 投資第267章 天命之地第786章 西宋現狀第9章 龍王寨第785章 詹先生第841章 旅途就是人生第244章 新財政 一第257章 捕鯨第346章 出山第288章 認捐第287章 賞賜第294章 無邊無際第345章 千里路第117章 山河防線 六 高密第49章 曲線第896章 與你何干第878章 吊死威尼斯總督第89章 光榮與夢想第131章 攻取乳山 上第7章 即墨城第553章 沙漠風暴 一 古裡營第696章 親善第841章 旅途就是人生第587章 乃顏第176章 東海法系(加更)第489章 不忘初心第813章 新航路 二 香蕉島(加更)第413章 東進:等待第637章 壟斷第589章 當獵人變成獵物第738章 最後的騎兵(加更)第576章 黑龍江上 三 真·隕星第258章 交易第62章 北地貿易 三第666章 臨安事變 八 昨日重現第477章 新星級(加更)第679章 臨安條約第715章 十萬青年十萬兵第523章 煤鐵複合體 上第180章 兵役制度 二第488章 後方第672章 天無二日第240章 六藝學院第250章 大巡禮 三 檢閱(感謝林宇的打賞)第583章 東進還是南下第295章 失守第193章 過江第588章 圍點打援第745章 一鍵通關第84章 新的建設 er….等等,有麻煩了?第600章 進擊的滕國 二第206章 出賣 四第439章 南下:龍牙門第308章 攻取利津第599章 進擊的滕國 一第895章 天日昭昭第437章 南下:真臘第387章 露天甲板第618章 共克時堅 七 自力更生第853章 鑿空 九 賽藍城第73章 巴格達(第十更)第314章 北清河船場第879章 莫臥兒大元 上第135章 封凍!第342章 正向溪堂歡笑第647章 陷入泥潭了?(加更1/2)第489章 不忘初心第273章 將而必誅第626章 魔都第559章 沙漠風暴 七 文明之歌第439章 南下:龍牙門第645章 香港第539章 出海第539章 出海第639章 關門第43章 慶元府第601章 進擊的滕國 三後1章  落日第95章 七艦戰歌 上第245章 新財政 二第221章 合謀第909章 一路向南(大結局)第554章 沙漠風暴 二 訓練第223章 入長江第412章 東進:高麗外交第199章 真·全取膠東第651章 騎兵爸爸還是你爸爸第568章 通商 三第487章 烏合對烏合,大保原合戰第505章 大燈塔第398章 書同文、車同軌、行郡縣、編戶齊民第140章 分兵第264章 呼之欲出
第905章 亂第37章 渤海沿岸關於穿越者國度的遠景規劃第818章 探險第279章 突襲平灤第539章 出海第98章 奪取膠州 中第508章 投資第267章 天命之地第786章 西宋現狀第9章 龍王寨第785章 詹先生第841章 旅途就是人生第244章 新財政 一第257章 捕鯨第346章 出山第288章 認捐第287章 賞賜第294章 無邊無際第345章 千里路第117章 山河防線 六 高密第49章 曲線第896章 與你何干第878章 吊死威尼斯總督第89章 光榮與夢想第131章 攻取乳山 上第7章 即墨城第553章 沙漠風暴 一 古裡營第696章 親善第841章 旅途就是人生第587章 乃顏第176章 東海法系(加更)第489章 不忘初心第813章 新航路 二 香蕉島(加更)第413章 東進:等待第637章 壟斷第589章 當獵人變成獵物第738章 最後的騎兵(加更)第576章 黑龍江上 三 真·隕星第258章 交易第62章 北地貿易 三第666章 臨安事變 八 昨日重現第477章 新星級(加更)第679章 臨安條約第715章 十萬青年十萬兵第523章 煤鐵複合體 上第180章 兵役制度 二第488章 後方第672章 天無二日第240章 六藝學院第250章 大巡禮 三 檢閱(感謝林宇的打賞)第583章 東進還是南下第295章 失守第193章 過江第588章 圍點打援第745章 一鍵通關第84章 新的建設 er….等等,有麻煩了?第600章 進擊的滕國 二第206章 出賣 四第439章 南下:龍牙門第308章 攻取利津第599章 進擊的滕國 一第895章 天日昭昭第437章 南下:真臘第387章 露天甲板第618章 共克時堅 七 自力更生第853章 鑿空 九 賽藍城第73章 巴格達(第十更)第314章 北清河船場第879章 莫臥兒大元 上第135章 封凍!第342章 正向溪堂歡笑第647章 陷入泥潭了?(加更1/2)第489章 不忘初心第273章 將而必誅第626章 魔都第559章 沙漠風暴 七 文明之歌第439章 南下:龍牙門第645章 香港第539章 出海第539章 出海第639章 關門第43章 慶元府第601章 進擊的滕國 三後1章  落日第95章 七艦戰歌 上第245章 新財政 二第221章 合謀第909章 一路向南(大結局)第554章 沙漠風暴 二 訓練第223章 入長江第412章 東進:高麗外交第199章 真·全取膠東第651章 騎兵爸爸還是你爸爸第568章 通商 三第487章 烏合對烏合,大保原合戰第505章 大燈塔第398章 書同文、車同軌、行郡縣、編戶齊民第140章 分兵第264章 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