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中東歐紀行之五:波德拉謝之戰(1)

波德拉謝,維斯瓦河在波蘭東南部最大的支流維普日河北岸的一座小型城

堡,這座城堡也是隸屬於拉齊維烏家族的,不過眼下這座城堡對立陶宛大蓋特曼、維爾紐斯高官拉齊維烏.亞努什派過來接洽的使者並不買賬,他將城堡關了起來,將城堡周圍所有的農戶全部放進城堡,連同他自己手下的三百騎士一起準備死守城堡。

結果是註定的,由於俄羅斯人主要是步軍,每日行進的路程肯定不長,而途中的每一處城堡就是他們的歇息之處——既然來到了外國,此時的歐洲,以戰養戰是正常選擇,何況他們這一路走來可是將謝德爾採到波德拉謝之間道路上的村莊禍害了個遍,就像德意志三十年戰爭新舊教徒之間的戰爭那樣。

實際上,就算沒有俄羅斯人入侵,在原本的歷史上,瑞典人也會將整個波蘭洗劫一遍,在這個時代,由於大夏國的橫空出世,瑞典人、俄羅斯人不過是將本來就計劃好的洗劫提前上演罷了。

大洪水,波蘭歷史上最慘淡的一幕,也是波蘭王國在歐洲衰落的開始,不過眼下有了尼堪的介入,他們的命運會不會有所改變?

小小的波德拉謝城堡在俄羅斯人的火炮以及農奴長槍兵不計代價的攻擊下,兩個小時便陷落了,之後,一幕由搶劫、屠殺、強姦交織的把戲正常上演了,其實,如果這座城堡的領主就算投降了,城堡裡的居民也逃不過俄羅斯人的洗劫,無非是死人多少罷了。

在戰場上,在劫掠中,歐洲人普遍信仰的“萬能的、仁慈的主”在此時是不會出現的,當然了,對於施暴的一方,也是有冠冕堂皇的解釋的,誰叫你們是異教徒呢?

波德拉謝必須陷落,因爲大軍裡的沙皇在晚上是不會在野外宿營的,必須在城堡裡歇息。

拿下波德拉謝之後,沙皇讓自己的兩千近衛軍騎兵在城堡裡駐守,哈巴羅夫的兩千多漁獵民騎兵在城外駐守,並擔任在夜間警戒的職責,前面的長槍兵以及後面的新軍就沒有這麼好的待遇了。

後面的新軍大多數是平民和貴族子弟,自然找到沿途的村莊歇息,而前面的長槍兵就沒有這麼好運,他們只能蜷縮在野外休息。

村舍?那是留給長槍兵裡端着火繩槍的自由民的。

在隊伍的最前面,是哈巴羅夫的堂弟米哈伊洛夫率領的一千騎兵,他們運氣不錯,在維普日河北岸附近找到了一處莊園,他們就在莊園裡歇息。

與出身農戶的哈巴羅夫不同,米哈伊洛夫卻是阿爾漢格爾斯克的漁獵民,並長期混跡北極圈附近,長年與那裡的土人打交道,若不是哈巴羅夫的發跡,他現在還在俄羅斯的北疆的永久凍土帶的冰天雪地裡與涅涅茨人“打成一片”,還時不時碰上北極熊,運氣不佳的話,喪生北極熊之口也大有可能。

他能在這樣的環境下生存下來,肯定是一位優秀的漁獵民,起碼的機敏還是有的,這也是哈巴羅夫擔任阿西諾的督軍之後讓他在戰時擔任前鋒,在平素擔任偵察兵的重要原因。

自從哈巴羅夫以自己非凡的魅力聚攏了整整一個旅的漁獵民騎兵後,哈巴羅夫此時的形象幾乎能與俄羅斯的歷史上第一個突入西伯利亞的葉兒馬克相提並論——雖然葉兒馬克的戰績是哈巴羅夫不能比的。

米哈伊洛夫在莊園駐紮下來後,也沒有讓全部騎兵都歇着,他在莊園的周圍五里地範圍佈置了幾處暗哨(來源於對北極熊的警惕以及在西伯利亞時對瀚海軍偵騎的反偵察習慣),莊園裡也有一百騎兵值守,這樣的佈置,對於並沒有參與與大夏國的戰事的米哈伊洛夫來說已經是萬無一失了。

於是,米哈伊洛夫抱着莊園小貴族的妻女進入了夢想。

半夜時分,趙良棟親自帶着的三百偵騎將米哈伊洛夫佈置在莊園附近以森林、草垛子、農舍爲依託的暗哨全部清除,並弄清楚了莊園以及前面道路上的佈置——這些漁獵民出身的騎兵,不像貴族出身的近衛軍以及新軍,對於沙皇的忠誠並沒有那麼強烈,出身灰衣衛的趙良棟略施手段後他們就招供了。

在得到前面的消息後,趙良棟犯躊躇了。

敵人以波德拉謝爲中心散佈在長約幾十裡的道路上,按照皇上的計劃,是要給敵人以“重大打擊”的,可是就以這六千騎兵,在如此廣闊的地面上擊敗敵人自然沒有問題,但要做到重大打擊則不可能。

思索一番後,他讓一部分人繼續盯着莊園,自己快馬加鞭回到了尼堪的大隊。

尼堪得知後也陷入了沉思。

擊敗這支軍隊自然不在話下,不過一來他的主要目標沙皇此時正在城堡裡休息,以騎兵來攻打城堡自然不大可能,二來敵人全部蜷縮在莊園、村舍裡,想要一個個去攻打不用說太過麻煩。

要不要等到敵人第二天天亮之後敵人動起來再說?

波德拉謝到維普日河匯入維斯瓦河之處還有百餘里,沿途有大片的森林可以埋伏,屆時在敵人行軍時突然殺出,還專門對着敵人的騎兵進行打擊,無論是在平地上還是在密林裡,瀚海軍都有勝算,只要抓住了阿列克謝,就可以逼迫他的步軍投降,屆時,自己在安西、克里米亞的礦場和道路上就不缺乏苦力了。

不過,那樣一來,就給了敵人無論是騎兵還是步軍結陣的時間,因爲瀚海軍無論怎麼佈置,軍力只有六千多,對於長達幾十裡的敵人無論如何也照顧不過來,一旦敵人的步軍結成陣勢——此時的俄羅斯人已經從波蘭人、瑞典人那裡學到了以長槍兵護衛,火槍兵居中射擊的對付騎兵的戰術,瀚海軍的騎兵想要輕鬆擊敗對方就要煞費思量了。

“這裡離盧布林有多遠?”

最後尼堪問艾利克斯。

“不遠,大約一百五十里”

尼堪點點頭,盧布林離烏克蘭也不遠,暗忖:“自己帶着兩個軍團進入波蘭後,在波蘭、烏克蘭邊境處放置了葉布舒軍團,原來是因爲糧草耗費太大並沒有將他帶上,如今看來也顧不得這許多了”

他看向張文俊,“立即派出灰衣衛,跟着艾利克斯的人去葉布舒那裡,讓他帶着軍團立即北上,目標:科茨克!”

科茨克正是米哈伊洛夫佔據的那處莊園的名字,離波德拉謝有三十多裡,是俄羅斯大軍最突前的位置。

尼堪這樣吩咐也不是沒有原因,“按照此時歐洲人的德性,每攻破一個莊園或者城堡之後,一定會大肆燒殺淫掠一番,想要在第二日繼續行軍,最快也要等到下午,那時,按照瀚海軍騎兵腳程,應該趕到了,若是自己沒有猜錯的話,阿列克謝的騎兵正好纔來到科茨克!而那時,按照規矩,處於前鋒位置的米哈伊洛夫應該抵達了維斯瓦河河口!”

河口附近有一座波蘭人修建的橋樑,只要將橋樑破壞,俄羅斯人就會前進不得!

不過現在問題來了,眼下正是夜晚,自己要不要繼續讓穆佔帶領一千五百騎繞到敵人的最後方(此時已經得知敵人的尾部位置,在翼騎兵的帶領下可以繞過去),就在晚上對敵人後面的新軍進行攻擊?

尼堪很快下定了決心。

“隊伍不分散了,直接進抵波德拉謝!”

尼堪打的主意是,眼下道路上的敵軍都在歇息,自己的騎兵完全可以大搖大擺開到波德拉謝城堡下面,首先對城外的哈巴羅夫騎兵進行打擊,因爲按照趙良棟審訊俘虜獲得的消息,哈巴羅夫的騎兵倒是頗有遊牧部族的習慣,或者是爲了向城裡的阿列克謝表達忠心,他們在城外紮起了帳篷,而且還沒有打下用於防衛的柵欄!

當然了,從科茨克到波德拉謝,有的道路就是從村莊穿過的,想要完全沒有遮攔地通過也是不可能的,不過,此時村莊周圍的農田都凍得生硬,馬匹若是小心一些的話,還是可以通過的。

“走!”

尼堪帶着大隊出發了,六千騎打着火把奔馳在前往波德拉謝的道路上,經過科茨克時,他們並沒有避過米哈伊洛夫,而是留了一千騎斷後,剩下的人依舊以急行軍的速度奔馳着。

米哈伊洛夫很快就得知有騎兵從南面過來了,由於他這一處莊園是農田的中間,並沒有在道路上,加上自己的幾處暗哨全部被瀚海軍抹掉了,當瀚海軍騎兵以宏大的陣勢從莊園前面的道路上通過時,來得及前來阻攔的只有值守的那一百騎,不過在斷後的瀚海軍騎兵打擊下,能成功返回莊園的漁獵民騎兵不到一半。

半個小時後,米哈伊洛夫出動了,眼下的他完全失去了方寸。

敵人突然出現,作爲前鋒的他竟然懵然不知,而敵人出現後他不能將情報及時報給哈巴羅夫以及沙皇陛下,事後若是追究起來,他只有一個下場——被扒個精光後投入冰冷的莫斯科河,與沙皇的那些大大臣不同,投入莫斯科河後肯定有人將他們救起來,對於他們這些原本就很卑賤的漁獵民,投入冰窟窿後只有死路一條!

不過,通往波德拉謝的道路只有一條,道路的兩側不是密林便是農田,你就算想要繞道也快不起來,因爲你不可能快過正在道路上的瀚海軍,那時,恐怕敵人已經打到波德拉謝城下了。

米哈伊洛夫派出了三百騎,讓他們不管馬匹了,拼死繞道前往波德拉謝,自己帶着剩餘的騎兵準備追上瀚海軍,準備纏住他們,爲哈巴羅夫爭取時間。

實際上,在夜晚,只有在道路上奔馳最快,繞道森林、農田不用說也快不起來,故此,對於米哈伊洛夫來說,唯一有效的便是在道路上纏住瀚海軍,若是能吸引更多的敵人停下來與他決戰,他的目的就達到了。

尼堪安排斷後的騎兵指揮使是巴圖,從車臣汗部回到西拉木倫河流域的蘇尼特部落騰吉斯的兒子,也是梨樹城騎兵學校畢業的學生之一,與圖裡琛、孫德忠、孫思克、祖澤洪、穆佔住一屋的那個。

眼下,圖裡琛、孫思克都已經成了旅指揮使,穆佔是神武軍的副將,祖澤洪成了大夏國駐普魯士大公國總領事館的武官併兼任德意志諸國、波蘭-立陶宛王國、波羅的海東岸廣袤地區的灰衣衛頭目,地位也不可小覷,而那位本來最笨的孫德忠,雖然也還是一個團指揮使,不過前不久皇上已經準備讓他擔任新成的以漢軍騎爲主的右神武軍的旅指揮使,雖然尚未上任,不過基本上已經定下來了。

只有他巴圖,還是一個團指揮使。

其實,上述幾位,大多都是二十二三歲,這樣的年紀,升到團指揮使已經相當了不起了,不過巴圖不這麼看,同宿舍的人混的都比他強,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故此,當尼堪安排擔任斷後的任務時,他毫不猶豫地答應下來了。

因爲,他知道,大軍抵達波德拉謝後肯定是有大戰的,不過在那之前,就必須擊潰路上唯一的一支騎兵隊伍——米哈伊洛夫的漁獵民騎兵!

“嗚……”

寒風中,夜色裡,道路上,農田裡,積雪都泛着白光,巴圖讓身邊的警衛吹響了銅號,作爲團指揮使,他身邊有一個班的警衛,主要用來傳遞消息、吹號、擊鼓、舉旗等任務,此時,正是需要一起吹號的時候。

大夏國特製的用黃銅打製的軍號在波蘭的土地上吹響了,吹着的是一種有着濃烈尼布楚索倫風格的軍號。

巴圖拔出了自己的三連發短銃,用拇指按下了保險,右手的虎槍往後一拉。

“噠噠噠……”

三百飛龍騎突前,猛虎騎在兩側,朝前面的漁獵民騎兵衝了過去!

第二十一章 湖西縣,現場辦案第五十四章 新瀛洲的老農民第四十一章 中東歐紀行之六:華沙的奏鳴奏鳴第十八章 挺進中原之一:最後的革左五營(2)代差的無奈第八章 雙料家臣(三)烏斯克斯部落的斯蘭第十七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2)先遣隊②第九章 換了人間之二:降官們(1)人字第一號第二十七章 孤星傳之六:怛邏斯之戰(5)第四章 黑龍江(上)第五十三章 尾聲(下)第七十六章 尾聲第三十八章 半島之殤(2)雅爾塔的前世今生(下)第八十一章 巴巴里之五:摩洛哥(3)第五十七章 皮薩切克之六:德克薩斯小分隊(8)連鎖反應下的條約第四十四章 千里轉場(1)從託木城到陳湯城(上)第二十三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2)先遣隊⑧第二十七章 尼布楚大會(上)第十八章 龍戰於野(一)五大渠魁第四十八章 玄武青龍決之十一:大對決(3)第五十九章 俄勒岡城的宴會(5)第七章 西行漫記(六)孫傳廊與孫傳庭第二十五章 挺進中原之二:愛恨仇殺(3)第十七章 支奴幹(四)聯姻第五十三章 尾聲(下)第十二章 奧拉號上的人們(二)瑪莎蘭第三十二章 木.野狐.禪之十:李成樑後人第八十章最後一戰(4):最後的輝特部(下)第四十七章 厄斯克門,命運的咽喉第三十五章 怛邏斯第四十六章 山海關之十二:新一片石之戰(7)第十二章 摩爾多瓦之戰(上)第五十八章 暴風驟雨Ⅱ之一:理想國(上)第二十七章 日落紫禁城之二:殉道者與掠奪者(下)第七章 秋之行(7)暗流涌(中)第十八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三:扎波羅熱(4)第二十一章 北絲綢之路的商隊(下)黑森林第八章 西伯利亞的臨潢府之八:交易大會(上)第十八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2)先遣隊③第十三章 這個冬天很關鍵Ⅱ第七十一章 川藏決戰(2)四川總督(中)第三十八章 山海關之四:驚豔一戰第六十六 謀劃之三:金南省第二十八章 兩京皇宮(下)第二十六章 立陶宛省(1)奇怪的教堂、奇怪的懺悔(下)第三十五章 大對決(六)決戰時刻第八十二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3)失敗者聯盟第七章 東方已曉(一)爲了春耕的戰爭第五十六章 尾聲(2)移民第十一章 玉龍傑赤(下)第三十章 秋高馬肥(中)第三十一章 白山黑水(三)博洛與嶽樂第二十九章 風雨欲來(二)金陵春夢(上)第六十八章 川藏風雲(12)又一隻黃雀第四十二章 中東歐紀行之六:華沙的奏鳴變奏第三十一章 喀啦契丹(二)喋血記第五十八章 皮薩切克之六:德克薩斯小分隊(9)尾聲第十五章 支奴幹(二)潰退的安卡第三十六章 皮薩切克之三:大夏式殖民(2)道②第二十四章 挺進中原之二:愛恨仇殺(2)第二章 邊荒傳說(下)第七十九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1)珍珠港鏈(上)第二十九章 暴風驟雨之一:土地啊土地(7)第七十八章 川藏決戰(6)宿衛營(下)第三十二章 代號“加里波利”之三:博斯普魯斯!(上)第八章 秋之行(8)暗流涌(下)第十五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1)追尋陛下的腳步第五章 霜狼騎兵(1)第三十九章 東方初曉(下)第七章 秋之行(7)暗流涌(中)第八章 北緯42度(二)北冥之鯤第三章 撥雲見日(上)第二十八章 兩京皇宮(下)第二十八章 大夏馳道及新臨潢府第十一章 克孜勒(一)靜靜的圖蘭草原第五十七章 收官(7):三城記(下)第七十五章 最後一戰(1):阿亞古茲(上)第二十九章 大掃蕩第十七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三:扎波羅熱(3)第七十一章 川藏決戰(2)四川總督(中)第二十四章 立陶宛省(1)奇怪的教堂、奇怪的懺悔(上)第四章 鎮江堡的故事之三:風吹過第六十三章 風光舊曾諳(3)魚與蚌①第三十四章 破局(下)第三十一章 少年天皇之二:四島省(中)第九十五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11)尾聲③第三十一章 中東歐紀行之四:奇葩國度(1)第十一章 一路向東(1)哈薩克諸部之克烈與乃蠻第十章 西伯利亞的臨潢府之十:交易大會(下)第五章 西遼河劇變第五章 秋之行(5)風浪起(下)第五十三章 尾聲(下)第七十六章 世紀謀劃之八:穿梭在熱帶雨林中的大夏小分隊(上)第七章 雙料家臣(二)出羽國,奧羽山,秋田古道第十四章 土爾扈特(下)第三十九章 半島之殤(3)地峽的“浮橋”第八十七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8)柳川憶興和立花次郎第四十三章 半島之殤(4)克里米亞汗宮(下)第三十五章 夕照旅順灣(二)石明雄與宋國輔第二十一章 隴右往事之三:到底誰是黃雀?第二十一章 冰火島(一)遠方來客
第二十一章 湖西縣,現場辦案第五十四章 新瀛洲的老農民第四十一章 中東歐紀行之六:華沙的奏鳴奏鳴第十八章 挺進中原之一:最後的革左五營(2)代差的無奈第八章 雙料家臣(三)烏斯克斯部落的斯蘭第十七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2)先遣隊②第九章 換了人間之二:降官們(1)人字第一號第二十七章 孤星傳之六:怛邏斯之戰(5)第四章 黑龍江(上)第五十三章 尾聲(下)第七十六章 尾聲第三十八章 半島之殤(2)雅爾塔的前世今生(下)第八十一章 巴巴里之五:摩洛哥(3)第五十七章 皮薩切克之六:德克薩斯小分隊(8)連鎖反應下的條約第四十四章 千里轉場(1)從託木城到陳湯城(上)第二十三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2)先遣隊⑧第二十七章 尼布楚大會(上)第十八章 龍戰於野(一)五大渠魁第四十八章 玄武青龍決之十一:大對決(3)第五十九章 俄勒岡城的宴會(5)第七章 西行漫記(六)孫傳廊與孫傳庭第二十五章 挺進中原之二:愛恨仇殺(3)第十七章 支奴幹(四)聯姻第五十三章 尾聲(下)第十二章 奧拉號上的人們(二)瑪莎蘭第三十二章 木.野狐.禪之十:李成樑後人第八十章最後一戰(4):最後的輝特部(下)第四十七章 厄斯克門,命運的咽喉第三十五章 怛邏斯第四十六章 山海關之十二:新一片石之戰(7)第十二章 摩爾多瓦之戰(上)第五十八章 暴風驟雨Ⅱ之一:理想國(上)第二十七章 日落紫禁城之二:殉道者與掠奪者(下)第七章 秋之行(7)暗流涌(中)第十八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三:扎波羅熱(4)第二十一章 北絲綢之路的商隊(下)黑森林第八章 西伯利亞的臨潢府之八:交易大會(上)第十八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2)先遣隊③第十三章 這個冬天很關鍵Ⅱ第七十一章 川藏決戰(2)四川總督(中)第三十八章 山海關之四:驚豔一戰第六十六 謀劃之三:金南省第二十八章 兩京皇宮(下)第二十六章 立陶宛省(1)奇怪的教堂、奇怪的懺悔(下)第三十五章 大對決(六)決戰時刻第八十二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3)失敗者聯盟第七章 東方已曉(一)爲了春耕的戰爭第五十六章 尾聲(2)移民第十一章 玉龍傑赤(下)第三十章 秋高馬肥(中)第三十一章 白山黑水(三)博洛與嶽樂第二十九章 風雨欲來(二)金陵春夢(上)第六十八章 川藏風雲(12)又一隻黃雀第四十二章 中東歐紀行之六:華沙的奏鳴變奏第三十一章 喀啦契丹(二)喋血記第五十八章 皮薩切克之六:德克薩斯小分隊(9)尾聲第十五章 支奴幹(二)潰退的安卡第三十六章 皮薩切克之三:大夏式殖民(2)道②第二十四章 挺進中原之二:愛恨仇殺(2)第二章 邊荒傳說(下)第七十九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1)珍珠港鏈(上)第二十九章 暴風驟雨之一:土地啊土地(7)第七十八章 川藏決戰(6)宿衛營(下)第三十二章 代號“加里波利”之三:博斯普魯斯!(上)第八章 秋之行(8)暗流涌(下)第十五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歷程(1)追尋陛下的腳步第五章 霜狼騎兵(1)第三十九章 東方初曉(下)第七章 秋之行(7)暗流涌(中)第八章 北緯42度(二)北冥之鯤第三章 撥雲見日(上)第二十八章 兩京皇宮(下)第二十八章 大夏馳道及新臨潢府第十一章 克孜勒(一)靜靜的圖蘭草原第五十七章 收官(7):三城記(下)第七十五章 最後一戰(1):阿亞古茲(上)第二十九章 大掃蕩第十七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三:扎波羅熱(3)第七十一章 川藏決戰(2)四川總督(中)第二十四章 立陶宛省(1)奇怪的教堂、奇怪的懺悔(上)第四章 鎮江堡的故事之三:風吹過第六十三章 風光舊曾諳(3)魚與蚌①第三十四章 破局(下)第三十一章 少年天皇之二:四島省(中)第九十五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11)尾聲③第三十一章 中東歐紀行之四:奇葩國度(1)第十一章 一路向東(1)哈薩克諸部之克烈與乃蠻第十章 西伯利亞的臨潢府之十:交易大會(下)第五章 西遼河劇變第五章 秋之行(5)風浪起(下)第五十三章 尾聲(下)第七十六章 世紀謀劃之八:穿梭在熱帶雨林中的大夏小分隊(上)第七章 雙料家臣(二)出羽國,奧羽山,秋田古道第十四章 土爾扈特(下)第三十九章 半島之殤(3)地峽的“浮橋”第八十七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8)柳川憶興和立花次郎第四十三章 半島之殤(4)克里米亞汗宮(下)第三十五章 夕照旅順灣(二)石明雄與宋國輔第二十一章 隴右往事之三:到底誰是黃雀?第二十一章 冰火島(一)遠方來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