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少年天皇之七:扶桑城

一切都在尼堪的算計之中。

他能以區區一個軍團就大大方方以皇帝之尊來到四國島,最大的依仗就是裝備了蒸汽機的戰艦,無論是機動性還是戰力都遠勝幕府旗下的戰船。

其實,以瀨戶內海的規模,以及遍佈於其中的大大小小島嶼,離四國島最近處只有幾里路,若是有一支強大的艦隊,完全可以依託島嶼,慢慢抵近四國島,然後利用人海戰術向葉鐸這支孤軍拼死進攻。

若是能達成這樣的局面,幕府完全可以將主戰場放在反正已經打爛了的四國島,將自己的本土保持完整。

不過尼堪一開始便想到了這一點,三支艦隊抵達後,立即對瀨戶內海北邊進行了一輪細緻的清剿。

從最東邊的大阪一直到最西邊的山口,三支艦隊分工合作,一個月後,幕府殘餘的艦隊不是逃到江戶附近,便是逃到了本州島北邊的日本海。

島嶼作戰,掌握制海權異常重要,沒有這一點,幕府就算掌握百萬大軍也只能徒呼奈何。

就像後世的我國,就算臺灣海峽只要兩百多裡,但你沒有制海權,也只能望洋興嘆。

於是,幕府只能做大夏國登陸作戰的準備,並將重點放到了京都、江戶兩地,還是打着以“重點戰役”來取得突破的主意。

其實,他們有如此多並如此分散的武士階層,完全可以在廣袤的本州島上展開游擊戰爭,不過那樣一來,各藩國勢必會做大,最後就算將瀚海軍驅逐出去,又一個戰國時代來臨將是可以預料的事,若是僥倖成功將瀚海軍驅逐出去了,新的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又可能出現了。

可惜,幕府並沒有雄才大略的人物,並沒有意識到他眼下的敵人是一個龐然大物,是一個當下的他們不能力敵,只能以“時間換空間”的大敵,就像後世我國面臨的他們那樣。

當然了,還是戰國末期,並深處封建思維的他們不可能想到這一點。

雄才大略的人物,那都是不世出的天才,豈能輕易而出?

眼見得敵人正在一步步走入自己設置好的圈套,尼堪也沒在四國島待多久。

他讓葉鐸一個軍團獨自鎮守四國島,並在大戰尚未展開之時,在四國島設置了四國府,準備將此地完全納入大夏國政務院的管轄範圍。

十月初,四國島的多鐸部早就南下了,而大夏國也利用俘獲的德川賴宣等人換回了柳川靜雲以及盛利行的職員。

他帶着神武軍來到了九州熊本城,不久前被豪格改成“新赫圖阿拉”之地,作爲豪格抵達九州之後唯一建造起來的城池,由馬國柱主持建成,方圓八里,採用了傳統的包磚、夯土、城門樓、女牆、馬面牆、敵樓等方式,也就是說,這是一座典型中原風格的城池。

巴彥,現年三十五歲,是李永芳的第五子,也是阿巴泰外孫,是碩塞留下來與瀚海軍交接的人物,當然了,也是願意留下不走的人物。

巴彥的大哥李延庚、三哥剛阿泰都在大夏,這也是巴彥願意留下來的原因,加上他又娶了清國皇室的女兒,身份尊貴,留下來統領同樣不願意再走、也裝不下的一些滿漢旗丁倒也合適。

碩塞走了,他們帶走了大小船隻近一千艘,每艘船隻塞進去了近千人,包括了約莫五萬人馬,以及同樣數目的家眷數量。

這裡面,大夏國的助力自然不小,碩塞自己只有五百多艘船隻,大夏支援了幾乎同等數目的船隻,當然了,都是動員前來的民間商船,需要支付運費的,瀚海軍派了兩艘雨燕號導航。

留在九州沒走的還有近萬戶,這也是實在沒有這麼大的運力導致,否則,以碩塞的心思,肯定是要一股腦全部運走的。

豪格一家,依舊被圈禁在種子島,眼下九州又換了主人,不過由於豪格身份特殊,尼堪依舊讓碩塞的人馬看管着。

在碩塞的人馬離開後,原本就跟在尼堪船隊後面的兩個軍團也到了。

領頭的是阿克墩,他這兩個軍團將是以後鎮守九州島的主力,它也將是包括九州、四島省、四國島三地的總督轄區的第一任總督。

先是熊本城,後是新赫圖阿拉,九州島最大的城池門樓上的牌匾又換了。

扶桑,是該城的新名字。

與這樣的名字一同傳開的還有一個傳說。

“幾萬年之前,大地一片混沌,有一個強大的部落,叫扶桑部落,扶桑部落的酋長叫夸父,生有一兒一女,兒子叫做索倫,女兒叫做天照,後來天照成了日本列島的始祖,兒子卻留在北境,而尼堪,就是索倫的後裔”

對於此時的日本農戶,如何分得清什麼是扶桑,什麼是索倫,什麼是天照,當尼堪將熊本城改成扶桑城後,在不長的時間裡,九州的日本農戶就認同了這一觀點。

不過,對於九州的日本農戶,尼堪並沒有讓他們安安穩穩在此地種地的想法。

當運送阿克墩大軍的船隊抵達後,第一批強制遷徙的日本農戶就要出發了。

他們的目的地也很明確,林中、安西、美洲。

而運送碩塞部的船隻回來後,第二批移民又要開動,按照尼堪的規劃,九州的農戶在三年內要遷徙一半到內地以及上述各地,當地只留下一半。

而從內地會遷過來幾乎同等數目的農戶。

騰籠換鳥,這樣的方式在大夏一直沒有停歇過,比如耐寒的朝鮮北部的居民已經大量遷移到庫頁島以及更北的楚科奇、勘察加。

這也是大夏國目前花錢最多的地方。

扶桑城。

待在以前豪格的“皇宮”裡,尼堪正在對隨同阿克墩一同前來的雅丹、王文慧說話。

“以往,我國每年的國家開支都在一千五百萬兩左右,嗯,三千萬枚銀幣,從下一年度開始恐怕又要增大開支了”

考慮到尼堪最看重的孫秀節的身體,眼下,他趁着自己還年富力強,讓與自己年紀差不多的雅丹、羅承志、沈默三人輪番出任政務院總理一職,而讓孫秀節長期擔任副總理以及都察院都御史一職。

讓他擔任副總理,是爲了方便他隨時給這三位提點提點。

眼下就是雅丹擔任政務院總理的當口,而王文慧還是擔任通政使兼按察使,原本他已經卸任按察司的指揮使,先後由噶裡和張文俊繼任,不過最後尼堪還是覺得王文慧用起來順手,便讓他繼續兼着。

王文慧,算是除了理藩院總理、樞密院樞密使、政務院總理之外大夏國高官序列裡另外一股力量的代表人物。

平衡之道,就算是穿越而來的尼堪也未能免俗。

政務院擬旨,通政使蓋章,故此,這兩人聯袂而來。

以往,大夏國的財政開支都在一千五百萬兩白銀左右,但由於大夏國已經按照一比三的比例頒發了紙幣,正式稱呼叫大夏銀票,大宗交易已經改爲大夏銀票了,而針對民間的貸款業務也漸漸改成了大夏銀票,大夏的國庫依舊充盈的很。

大夏國先後兩次截獲了李自成、張獻忠在北京、成都的存銀,張獻忠那批先不說,因爲全部用到了地廣人稀的四川一地的移民、種地(種子、農舍、牲畜,免賦五年)、長江一線水師的打造,截獲的李自成那一批,總額本有八千萬之巨,不過用的也很快。

由於地盤擴展的太快,又有從未停歇過的大量移民,三千萬兩白銀很快就沒了。

這下尼堪就知曉掌管一個龐大帝國的難處了。

於是按照後世銀行的做法,以白銀作爲抵押物,以一比三的比例開始發行紙幣,五千萬兩白銀,便可發行一億五千萬兩,加上國庫每年的結餘,能夠用的錢財還是足夠的。

去年,大夏國的財政收入達到了一個高峰,有兩千萬兩之巨,這裡面除了折算的田賦,主要來源於商稅以及關稅。

加上存留的李自成白銀,按照目前移民的規模和頻次,還能支撐大約二十年。

二十年,以官方爲主的移民應該告一段落了,那時,橫貫西伯利亞以及大夏國內地的鐵路,以及橫穿太平洋的蒸汽航線早就成熟了,那時,就應該由官方牽頭的強制性的移民變成以政策吸引爲主、民間自發爲主的移民。

“將一比三的發行紙幣規模變成一比五”

當此話從尼堪嘴裡說出後,雅丹大吃一驚,他趕緊說道:“陛下,眼下一比三得來的銀錢已經足夠用了,就算再擴兵、再修路、再移民都夠用了,再發下去就怕它不值錢了!”

尼堪卻搖搖頭。

“我等施行一比三的紙幣發行後,物價可有大幅上漲?”

雅丹說道:“那倒沒有,我國國泰民安,商人地位又高,以微臣所瞭解的,他們並不像以前大明豪商那樣,將得來的銀子全部窖藏起來捨不得花,而是拼命擴大生意規模,盈利得來的大多數錢有都花出去了”

“而我大夏自從有了蒸汽機,好多東西的價格不但沒有上升,反而下降了許多,眼下,除了生絲、瓷器這兩項依舊是江南佔優,剩下的幾乎所有商品都是我大夏大大佔優”

“同時,我大夏製作的新品層出不窮,百姓豐衣足食,自然也有了購買更多物品的慾望,留在家裡的錢財自然也有一些,不過不像以前那樣捨不得花”

“這就對了”,尼堪繼續說道,“不要說了,朕盤數過,就算按照一比五的比例發行紙幣,物價也最多上漲一成,一成,與大夏國面臨的較爲急迫的出項比較起來就微不足道了,就這樣安排下去吧”

“多出來的錢財,大量招募修路的,大量建造船隻,讓鐵路儘早連通,讓往來大洋的船隻多起來!”

一旁的阿克墩插道:“陛下,蕭阿林將軍帶領的北京兩個軍團已經抵達濟州島了,他派快船過來詢問船隊在哪裡停泊”

尼堪瞪了他一眼,“還能是哪裡?自然是四國島!”

第二十五章 外喀爾喀(二)哲布尊丹巴二世與姐夫尼堪第二十八章 木.野狐.禪之六:死亡阿拉善(上)第二十二章 孤星傳之五:草原的夜(下)塔什干總督的禮物第四十二章 行走在安加拉河河面的王承鸞第三十二章 少年天皇之二:四島省(下)第三十五章 夕照旅順灣(二)石明雄與宋國輔第七十五章 世紀謀劃之七:豐塔納之戰(下)第二十章 聖戰(下)第三十六章 木.野狐.禪之十四:火中取栗(3)第三十一章 喀啦契丹(二)喋血記第六十二章 風光舊曾諳(2)暗黑者與奮發者(下)第二十二章 河套風雲(下)紅柳河斷第八章 紫禁城第四十一章 少年天皇之五:新赫圖阿拉(下)第九章 亞速(下)第十五章 支奴幹(二)潰退的安卡第三十三章 代號“加里波利”之三:博斯普魯斯!(中)第二十三章 嵊泗島,金雞山,老虎石第十五章 東方已曉(九)趕考(下)第四十八章 少年天皇之八:凜凜冬日(4)破陣子第二十二章 突厥斯坦,另類重生(中)第四十四章 玄武青龍決之七:囂張的死神(3)第五十五章 收官(5):三城記(上)第四十九章 北京,北京(4)詔對(下)第三十章 秋高馬肥(中)第三十七章 江淮風雲(六)第六章 秋之行(6)暗流涌(上)第五十章 春之祭(四)祭司的舞蹈(上)第十六章 孫秀寧在旅途之一:新臨潢府第三十九章 固山貝子尼堪與參將范文程(上)第五十六章 收官(6):三城記(中)第三十八章 白山黑水(五)我只是一個僱傭兵第四十九章 山海之約第七章 北緯42度(一)意外落水的馬尼拉華人第二十四章 諜影重重(中)宮裡的小慧子第三十七章 任你驚濤駭浪,我自巋然不動(上)第六十三章 俄勒岡大草原(下)淘金夢(下)第十章 西伯利亞的臨潢府之十:交易大會(下)第七十四章 一路向東(4)第三十三章 氣吞萬里如虎(二)耀眼的光芒第四十七章 皮薩切克之五:兩支小分隊(7)逆轉第七十七章 巴巴里之四:阿爾及爾寶藏(11)尾聲(上)第十一章 美洲公司之四:俄勒岡新況第二十章 天下大亂(下)江南亂第四章 鎮江堡的故事之三:風吹過第七章 阿拉套之戰(3)第十九章 天下大亂(中)侯景現第二十四章 暴風驟雨之一:土地啊土地(2)第六章 霜狼騎兵(2)第十七章 密信(上)第五十四章 半島之殤(8)東西方騎兵大戰Ⅲ第二十三章 亢龍無悔(下)第五十八章 暴風驟雨Ⅱ之一:理想國(上)第七十三章 川藏決戰(3)小黃雀白文選第五章 秋之行(5)風浪起(下)第五十章 春之祭(四)祭司的舞蹈(上)第十五章 東方已曉(九)趕考(下)第五十五章 少年天皇之九:決定日本國運的大戰(4)第二十四章 來自西邊的消息第十章 大漠雄心之一:九原阻擊戰(上)第四十章 江淮風雲(九)第十三章 大夏監國(8)扎薩克圖省第三十六章 行者無疆(4)短暫邂逅第二十二章 來自馬尼拉的消息(下)第四章 土爾扈特(4)第六章 西伯利亞的臨潢府之六:米阿斯與薩日德格第十八章 大漠雄心之八:吳應龍的膽氣第六十九章 愛達荷第二十章 聖戰(下)第十六章 孫秀寧在旅途之一:新臨潢府第八十六章 巴巴里之五:摩洛哥(8)第十七章 克孜勒蘇(下)第三十四章 宇久-平戶之戰(下)第五十章 蒸汽航線(2)新北海道(上)第三章 葵未年,秋意濃(下)第二十八章 日落紫禁城之三:插曲(1)上都新城第七十四章 世紀謀劃之七:豐塔納之戰(中)第六十八章 川藏風雲(12)又一隻黃雀第八章 人啊,不能太過安逸第十二章 克孜勒(二)雷霆之怒第十一章 風雲激盪,從甘肅開始(四)聲東擊西與孤軍深入(上)第九十一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10)納塔爾③第四十二章 勒拿河(二)哈巴羅夫第五章 霜狼騎兵(1)第三十五章 怛邏斯第五十九章 尾聲(5)八面來風第六十九章 風光舊曾諳(3)魚與蚌⑦第二十四章 羅察巴圖爾和富察費揚阿第四十章 山海關之六:新一片石之戰(1)第四十九章 蒸汽航線(1)啓程第七章 雙料家臣(二)出羽國,奧羽山,秋田古道第五十二章 蒸汽航線(4)新北海道(下)第五十六章 收官(6):三城記(中)第十四章 孤星傳之一:三國演義第三十七章 少年天皇之四:御三家(中)第九章 東方已曉(三)兩個孤獨男人的對話(上)第十一章 一路向東(1)哈薩克諸部之克烈與乃蠻第二十四章 立陶宛省(1)奇怪的教堂、奇怪的懺悔(上)第三十一章 秋高馬肥(下)
第二十五章 外喀爾喀(二)哲布尊丹巴二世與姐夫尼堪第二十八章 木.野狐.禪之六:死亡阿拉善(上)第二十二章 孤星傳之五:草原的夜(下)塔什干總督的禮物第四十二章 行走在安加拉河河面的王承鸞第三十二章 少年天皇之二:四島省(下)第三十五章 夕照旅順灣(二)石明雄與宋國輔第七十五章 世紀謀劃之七:豐塔納之戰(下)第二十章 聖戰(下)第三十六章 木.野狐.禪之十四:火中取栗(3)第三十一章 喀啦契丹(二)喋血記第六十二章 風光舊曾諳(2)暗黑者與奮發者(下)第二十二章 河套風雲(下)紅柳河斷第八章 紫禁城第四十一章 少年天皇之五:新赫圖阿拉(下)第九章 亞速(下)第十五章 支奴幹(二)潰退的安卡第三十三章 代號“加里波利”之三:博斯普魯斯!(中)第二十三章 嵊泗島,金雞山,老虎石第十五章 東方已曉(九)趕考(下)第四十八章 少年天皇之八:凜凜冬日(4)破陣子第二十二章 突厥斯坦,另類重生(中)第四十四章 玄武青龍決之七:囂張的死神(3)第五十五章 收官(5):三城記(上)第四十九章 北京,北京(4)詔對(下)第三十章 秋高馬肥(中)第三十七章 江淮風雲(六)第六章 秋之行(6)暗流涌(上)第五十章 春之祭(四)祭司的舞蹈(上)第十六章 孫秀寧在旅途之一:新臨潢府第三十九章 固山貝子尼堪與參將范文程(上)第五十六章 收官(6):三城記(中)第三十八章 白山黑水(五)我只是一個僱傭兵第四十九章 山海之約第七章 北緯42度(一)意外落水的馬尼拉華人第二十四章 諜影重重(中)宮裡的小慧子第三十七章 任你驚濤駭浪,我自巋然不動(上)第六十三章 俄勒岡大草原(下)淘金夢(下)第十章 西伯利亞的臨潢府之十:交易大會(下)第七十四章 一路向東(4)第三十三章 氣吞萬里如虎(二)耀眼的光芒第四十七章 皮薩切克之五:兩支小分隊(7)逆轉第七十七章 巴巴里之四:阿爾及爾寶藏(11)尾聲(上)第十一章 美洲公司之四:俄勒岡新況第二十章 天下大亂(下)江南亂第四章 鎮江堡的故事之三:風吹過第七章 阿拉套之戰(3)第十九章 天下大亂(中)侯景現第二十四章 暴風驟雨之一:土地啊土地(2)第六章 霜狼騎兵(2)第十七章 密信(上)第五十四章 半島之殤(8)東西方騎兵大戰Ⅲ第二十三章 亢龍無悔(下)第五十八章 暴風驟雨Ⅱ之一:理想國(上)第七十三章 川藏決戰(3)小黃雀白文選第五章 秋之行(5)風浪起(下)第五十章 春之祭(四)祭司的舞蹈(上)第十五章 東方已曉(九)趕考(下)第五十五章 少年天皇之九:決定日本國運的大戰(4)第二十四章 來自西邊的消息第十章 大漠雄心之一:九原阻擊戰(上)第四十章 江淮風雲(九)第十三章 大夏監國(8)扎薩克圖省第三十六章 行者無疆(4)短暫邂逅第二十二章 來自馬尼拉的消息(下)第四章 土爾扈特(4)第六章 西伯利亞的臨潢府之六:米阿斯與薩日德格第十八章 大漠雄心之八:吳應龍的膽氣第六十九章 愛達荷第二十章 聖戰(下)第十六章 孫秀寧在旅途之一:新臨潢府第八十六章 巴巴里之五:摩洛哥(8)第十七章 克孜勒蘇(下)第三十四章 宇久-平戶之戰(下)第五十章 蒸汽航線(2)新北海道(上)第三章 葵未年,秋意濃(下)第二十八章 日落紫禁城之三:插曲(1)上都新城第七十四章 世紀謀劃之七:豐塔納之戰(中)第六十八章 川藏風雲(12)又一隻黃雀第八章 人啊,不能太過安逸第十二章 克孜勒(二)雷霆之怒第十一章 風雲激盪,從甘肅開始(四)聲東擊西與孤軍深入(上)第九十一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10)納塔爾③第四十二章 勒拿河(二)哈巴羅夫第五章 霜狼騎兵(1)第三十五章 怛邏斯第五十九章 尾聲(5)八面來風第六十九章 風光舊曾諳(3)魚與蚌⑦第二十四章 羅察巴圖爾和富察費揚阿第四十章 山海關之六:新一片石之戰(1)第四十九章 蒸汽航線(1)啓程第七章 雙料家臣(二)出羽國,奧羽山,秋田古道第五十二章 蒸汽航線(4)新北海道(下)第五十六章 收官(6):三城記(中)第十四章 孤星傳之一:三國演義第三十七章 少年天皇之四:御三家(中)第九章 東方已曉(三)兩個孤獨男人的對話(上)第十一章 一路向東(1)哈薩克諸部之克烈與乃蠻第二十四章 立陶宛省(1)奇怪的教堂、奇怪的懺悔(上)第三十一章 秋高馬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