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外喀爾喀(二)哲布尊丹巴二世與姐夫尼堪

問:你覺得人有沒有“靈魂”呢

答:沒有,因爲我沒見過。

問:你沒見過,不一定別人沒見過,難道你沒見過就等於不存在嗎

答:是。

問:如果這樣說的話,一個人所能見到的事物是非常有限的,我們很多人沒有見過明國的南京、北京,難道它們不存在嗎

答:不一樣,它們存在,它們看得見摸得着。

問:那麼你的意思說,看得見的外在的物質是存在的,而看不見的內在精神是不存在的,是嗎

答:是。

問:照你的觀點,你有沒有思想、感情、意識呢

答:我不確定,但有。因爲我是人,有它們人就活着,離開它們就不是人,只是一個肉體。

問:那好,你的觀點是“我沒有看見”就不存在,那你的思想感情意識等在哪裡呢你看得見、摸得着嗎你的理由不能成立吧!

……

木倫,額爾德尼召。

自從大夏帝國拿下特斯河、色棱格河以北的土地後,帝國便在以德爾格木倫河北岸的木倫爲中心的地帶設置了庫蘇古爾省。

德爾格木倫河,這條發源於唐努烏拉山東南緣的河流,自從掉頭向東後由於接下來的地形平坦開闊便一發不可收拾,到處肆無忌憚地氾濫,從而形成了一處長約一百五十里,寬約十里的狹長的、由數不清的河汊、沼澤地、湖泊、主河道組成的河谷。

這樣的地帶,在漠北是罕有的,水草豐美不說,大量的禽類、獸類在此地聚集,也是打獵的好去處。

在這條罕有河谷的東端北岸便是木倫城,後世也是蒙古國庫蘇古爾省的省城,如今卻是大夏帝國庫蘇古爾省的省城。

說是城也不太妥當,帝國在此地並沒有修築城堡,而是完全按照喀爾喀的習慣佈置的。

在此地的中央,帝國竟然花費大力氣修建了一座典型喇嘛教風格的召廟,這座召廟在用上帝國的規劃、水泥、磚瓦、排水設施後,已經是包括衛拉特蒙古在內所有蒙古部落裡的召廟中最大的、最富麗堂皇的。

召廟分爲三個部分,有香客拜佛的地方,有僧侶休息的地方,還有位於中央,專門供喇嘛教流行的講經、辯經的地方。

按照尼堪的一貫想法,是不大可能在此處親自建設召廟的,爲何出爾反爾在此地還大建特建?

與一個人有關。

巴扎爾。

單單說起這個名字讀者肯定不以爲意,不過當提到另一個人物-哲布尊丹巴你就會打起精神了,此人可是喀爾喀諸部曾經的最高精神領袖,也是藏傳佛教四大活佛之一——有轉世靈童安排的。

恰好,第二任哲布尊丹巴活佛落到了土謝圖汗袞布的幼子巴扎爾身上——首任活佛仙逝後按照他生前的安排,巴扎爾就是轉世靈童。

巴扎爾,或者叫哲布尊丹巴二世,今年才七歲。

他另外一個身份就是尼堪的小舅子,貴妃阿茹娜的弟弟,尼堪的次女葛根哈斯(今年七歲)、第四子巴特爾(今年兩歲)的小舅舅。

自從喀爾喀三部分別撥出一部分牧戶送給尼堪,或作爲他們外孫/外孫女的斡耳朵,或作爲護衛尼堪宮帳的衛軍後,加上以前就在特斯河、色棱格河、庫蘇古爾湖遊牧的各部落,如今庫蘇古爾省的牧戶已經超過了八千。

其中,三部大汗贈送的牧戶中有一人不得不提一下。

喀爾喀三部,號稱三部,那是根據黃金家族的分法劃分的,若是按照以前的部落,則是十三部,排在頭兩位的,第一是烏審部,第二是札剌亦兒部。

這裡要說的就是札剌亦兒部。此部是元朝開國元勳木華黎的部落,其後裔在元朝歷任高官大宦的不計其數,其中一人叫安童,曾經擔任過大元的宰相。

當然了,如今黃金家族都是朝不保夕,區區一個木華黎的後代自然是泯然衆人矣,土謝圖汗送給阿茹娜的斡耳朵裡有一戶就是安童的後裔,恰好這一戶的長子也叫安童,還是札剌亦兒部一個小部落的臺吉,今年才二十歲。

安童,正是帝國樞密院在庫蘇古爾省新設的庫蘇古爾旅的首任指揮官。

這樣的情形在帝國瀚海軍裡是很不尋常的,一般來說,新近上任的指揮官多半要從帝國各級學校畢業才行。

不過這安童卻也有他的獨到之處。

作爲曾經的大元宰相安童的後裔,還是札剌亦兒部諸多世襲小臺吉之一,這一世的安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不僅會蒙文書寫,還會漢文、藏文的書寫,又擅長騎射,他這個部落遷到木倫後選拔近衛旅時又受到了短暫的培訓,像他這樣的人自然脫穎而出。

木倫,就是以剛剛落成的額爾德尼召廟爲中心,遍佈帳篷的典型蒙古部落“城市”,宏偉的召廟位居城市的中心。

這樣的召廟,自然少不了當今四大活佛之一的哲布尊丹巴的駕臨,同時,聽說自己的女婿尼堪竟然一反常態在木倫修建了豪華的召廟,土謝圖汗袞布也是有些奇怪,在接到尼堪的邀請後便親自帶着哲布尊丹巴二世過來了。

當然了,尼堪帶着阿茹娜母子也在此地,袞布前來看望自己的女兒、外孫、外孫女也是原因之一。

這幾日,在召廟裡,尼堪的次女,跟她母親一樣從小習練藏傳佛教經文的葛根哈斯經常與她的活佛表哥在廟裡辯經堂辯經,本文一開始就是他們兩人日常辯經的內容之一。

他們正在辯着,尼堪帶着袞布、阿茹娜、安童進來了。

三人靜靜地站着,繼續聽着兩個七歲的孩童辯論。

“你等爲何要辯論?”,冷不防,尼堪突然加入了戰團。

哲布尊丹巴二世:“這……”

葛根哈斯:“不是父皇您讓我來與他辯論的嗎?”

尼堪:“你也可以拒絕啊”

哲布尊丹巴二世眼睛一亮,博格達汗,自己的姐夫這是在繼續與我等辯論呢,“自然是爲了辨別真理而辯,理不辨不明,光埋首書卷可不成”

尼堪點點頭,“你爲什麼坐在這裡?”

哲布尊丹巴二世:“是你邀請我來的呀”

尼堪:“這就對了,凡事都有理由的,好了,本汗這裡有一個終極問題,你我就對此展開辯論,如何?”

哲布尊丹巴二世:“姐……,大汗請發問”

尼堪:“人爲什麼活着?”

哲布尊丹巴二世:“……,嗯,佛經上好像沒有說過,願聞其詳”

尼堪:“本汗說過,萬事萬物,任何事物、事情都有他存在的道理,這活着也是一樣,以本汗來看,人爲什麼活着只有一個理由”

哲布尊丹巴二世:“姐夫快說,咳咳”

尼堪:“自然是爲了更好的活着,活着是爲了更好地活着,這是唯一的原因,沒有其它”

“爲了更好地活着,就必須不斷追尋能更好地活着的方法,比如牧戶要更好的活着,就必須佔據更多的牧場,飼養更多的牛羊”

“比如農夫要更好地活着,就必須考慮耕種更多的土地,出產更多的糧食,抑或讓每一畝的出產更多”

“士兵要更好地活着,就必須費心思琢磨騎術、武術,以及更好的體能,還要學會如何領導更多的士兵”

哲布尊丹巴二世:“那姐夫是爲了什麼?”

尼堪淡淡一笑:“這是一個好問題,我作爲一國皇帝,自然是爲了讓國土上的子民過上更好的生活”

哲布尊丹巴二世:“您剛纔說到要找到更好地活着的法子,可有些人就是愚笨,就是找不到怎麼辦?”

尼堪:“看來你還真有慧根啊。本汗剛纔說過了,人之所以活着,是爲了更好的活着,這是終極答案,沒有其它,否則所有的辯論都無法展開”

“誠如你所說,有的人窮其一生也找不到更好地活着的法子,原因很多,有自身的,也有外在的,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恐怕外在的原因更多,好了,你剛纔說我活着的意義在哪裡,這裡我就可以說出來了”

“本汗活着的原因除了剛纔所說的,還有一樣,那便是消除大多數人在追求更好活着法子時遇到的不公的外部因素”

“但人力有時而窮,況且天下這麼大,本汗也不可能一一照顧過來,就算在本國國內也有不少人沒有照顧到,這個情形,恐怕很難一勞永逸地完全解決掉,此時該怎麼辦?”

哲布尊丹巴二世:“篤信佛祖便能一勞永逸”

尼堪拍拍的小腦袋:“你真是聰明絕頂,本汗要說的第三件事便是這個,那就是在追尋更好活着法子的時候,會遇到無時不在的干擾、阻擾,此時該怎麼辦?”

“此時,信念就該上場了,對於林中之人來說,他們篤信長生天會眷顧他的,對於佛教徒來說,佛祖的光輝和來世的前景一定會籠罩他,對於儒家子弟來說,修身養性的信念會支撐他”

哲布尊丹巴二世:“姐夫,我有些明白了,難道這就是宗教的用處?”

尼堪點點頭,“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無法派遣苦悶,只得寄託於神靈,在本汗看來,若是爲了在追求更好活着這條路上作爲信念的加持,自然無不可,不過前提必須是,活着的唯一目的是爲了更好地活着,爲了更好的活着,必須尋找好的辦法,在這條路上,有了信念的加持,便更要有大無畏的精神、信念找到那條辦法”

哲布尊丹巴二世臉上突然有了兩行淚水,“那像我等這樣整日與佛經爲伴之人活着的意義是什麼?”

尼堪止住了正欲上前安慰他的袞布,柔聲說道:“對於佛教徒來說,更好地活着不就是將經義參透的更加明白,對於其中不合適的部分不斷修訂以更加適應普羅信徒的需要嗎?其中,功莫大焉”

“何況,爲了大多數人更好地活着,作爲佛門子弟,不是更要有捨身飼虎、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嗎?”

看着他漸漸有些回過神來的小臉龐,尼堪繼續說道:“活佛,這還只是其中之一的意義,這裡有咱雅班第達大師贈送的梵文、藏文原本佛經一套,那梵文來自遙遠的印度,原本佛經何在?”

“只有通曉了梵文、藏文,加上以前三藏大師翻譯的經文,才能真正弄懂佛經的要義,下一次有幸去藏區寺廟、印度時才能用梵文、藏文與他們辯論,從而正本清源啊”

哲布尊丹巴二世:“姐夫的意思是……”

“這裡有梵文、藏文的佛經各一套,不過都是轉抄的,你等不妨先修習漢文,再對照三藏大師的漢文經文互相對照修習,久而久之,等梵文、藏文、漢文都弄明白了,其義不辨自清”

“何況,爲了更好地爲大多數人服務,怎能端坐於召廟之中,一心只讀經義書,兩耳兩耳不問窗外事呢?故此,活佛爲了更好地達到光照普羅大衆的目的,就必須還要修習如今大夏帝國境內中小學的書本”

“如今跟着你學習的小僧共有百人,加上從西藏過來的師傅,一共一百二十人,你等以佛經爲主,兼而修習其它東西,這纔是普度衆生、佛光普照”

“姐夫的意思是讓我搬到這裡來?”

尼堪笑道:“本汗並沒有強迫的意思,不過既來之則安之,都是修習佛經,在那裡不是一樣?心中無我纔是大我,否則如何做到‘無我’的境界?這些廟宇、房舍不過是身外之物,妨礙‘無我’修持罷了,你我既然有緣,何不就在此地?”

哲布尊丹巴二世似乎被說服了,不過他還是將目光投向他的父親。

袞布眼裡閃過一絲令人難以捉摸的神色,心裡暗自想着:“尼堪這廝將我等邀請過來,原本是以爲給召廟揭幕的,沒想到是這麼一出”

又想到,“哲布尊丹巴雖然號稱幾大活佛之一,終究只在喀爾喀尊崇,而眼下的喀爾喀明顯是朝不保夕,若是與大夏帝國形成一個良性的互動,倒也不錯”

不過,如此一來,他在哈拉和林旁邊修建的召廟就排不上用場了,這可是他土謝圖汗部立足於喀爾喀大地最重要的力量啊。

沒了哲布尊丹巴活佛,他土謝圖汗部還能在喀爾喀立足嗎?

“咳咳”,正在想着,尼堪開口了,“大汗,本汗的意思也很簡單,咱林中、草原之人從來不拘泥一地,牧場也時時在遷徙,不如這樣,木倫在哈拉和林之北,在春夏季節,活佛便來木倫修習,秋冬時分又回到哈拉和林,您看如何?”

袞布看着他這位貌似忠厚,實則時常“包藏禍心”的女婿,“還有呢?”

尼堪笑道:“自然是今後歷任哲布尊丹巴活佛都由大夏帝國冊封,冊封過後才作數,您看如何?”

袞布心理一凜,“這是要將土謝圖汗部緊緊地與大夏帝國綁在一起啊”

猶豫許久,“這好是好,就怕碩壘、素巴第那裡通不過”

尼堪點點頭,“碩壘大汗那裡自有本汗去分說,至於素巴第那裡,如今其境內發生一件大事,您可知曉?”

袞布心裡一驚,“何事?怎地本汗不知曉?”

尼堪說道:“其長子阿海與幼子達薩爾兩人爲了逃戶和翁袞之事大打出手,如今戰事已經蔓延到了扎薩克圖汗部全境,您看……”

袞布大驚,“怎麼會這樣?”

又想到,“這廝面上波瀾不驚,似乎胸有成竹,不妨先問問他的意思”

“咳咳,博格達汗的意思?”

第八十三章 巴巴里之五:摩洛哥(5)第三十七章 都在下一盤大棋(下)第七十五章 風光舊曾諳(4)孤舟蓑笠翁⑥第二十七章 塔拉之戰(上)第一章 蘇哈的葬禮第五十六章 俄勒岡城的宴會(2)第十二章 走西口第一章 這麼好的地方,你們糟蹋了第七章 北緯42度(一)意外落水的馬尼拉華人第二十章 木.野狐.禪之一:序幕(上)第二十七章 少年行(二)勒克德渾與葉鐸第五十三章 半島之殤(8)東西方騎兵大戰Ⅱ第二十七章 外喀爾喀(四)喀爾喀,西北缺第三十四章 中東歐紀行之四:奇葩國度(4)第二章 西行漫記(一)相詢第二十三章 孤星傳之六:怛邏斯之戰(1)第七十五章 向南,邂逅第二十六章 日落紫禁城之二:殉道者與掠奪者(中)第六章 旅順口殘唱之二:時空錯亂第七章 東方已曉(一)爲了春耕的戰爭第五十章 半島之殤(6)瓦拉幾亞救援戰(下)Ⅱ第二十章 孤星傳之五:草原的夜(上)消失的玉印第四十四章 中東歐紀行之六:華沙的奏鳴尾聲第七十六章 新金州(上)第四十七章 少年天皇之八:凜凜冬日(3)冥海號第十七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三:扎波羅熱(3)第四章 黑龍江(上)第十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1)新克里米亞總督轄區第四十四章 千里轉場(1)從託木城到陳湯城(上)第三十二章 中東歐紀行之四:奇葩國度(2)第四十三章 關鍵一戰第七章 阿拉套之戰(3)第十九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三:扎波羅熱(5)第三十七章 中東歐紀行之五:波德拉謝之戰(3)第三十五章 中東歐紀行之五:波德拉謝之戰(1)第五十八章 風光舊曾諳(1)哀嘆者與覺醒者(中)第二十六章 外喀爾喀(三)扎薩克圖汗位爭奪戰第二十九章 風雨欲來(二)金陵春夢(上)第十章 阿斯蘭汗(上)第七十八章 巴巴里之四:阿爾及爾寶藏(11)尾聲(下)第二十章 夜叉國的消息第五十九章 風光舊曾諳(1)哀嘆者與覺醒者(下)第二十一章 大漠雄心之十一:尾聲第十四章 張北馬市第三十一章 少年行(六)麥維明第五十九章 巴巴里之一:阿蘭納爾演說地中海第六十九章 巴巴里之四:阿爾及爾寶藏(3)第八章 三雄會第六十一章 風光舊曾諳(2)暗黑者與奮發者(中)第二十八章 立陶宛省(3)維爾紐斯定計第八十一章 落基山(3) 新嵊州第八十章最後一戰(4):最後的輝特部(下)第二十二章 日落紫禁城之一:暗黑者(上)第三章 邊荒傳說Ⅱ之三:西海王子第三十四章 夕照旅順灣(一)耿仲明與耿繼茂第二十一章 龍戰於野(四)李九成的第二次野戰(下)第七章 北緯42度(一)意外落水的馬尼拉華人第六章 索倫羣像之宿:老孫頭與孫老頭第十章 猛虎騎的重生(下)第三十四章 行者無疆(2)壹岐-對馬第三十六章 皮薩切克之三:大夏式殖民(2)道②第十一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二:克里米亞的百姓們(1)第三十五章 代號“加里波利”之四:黑海,漆黑如墨第二十四章 按圖索驥(上)薩雅克湖岸的推想第六十四章 巴巴里之三:休達之戰(4)第四十五章 玄武青龍決之八:囂張的死神(4)第十四章 死亡之神第六十五章 風光舊曾諳(3)魚與蚌③第二十章 挺進中原之一:最後的革左五營(4)第十四章 東方已曉(八)趕考(上)第三章 葵未年,秋意濃(下)第七十二章 一路向東(2)第二十八章 秘密協議第三十四章 皮薩切克之三:大夏式殖民(1)計劃(下)第三十九章 中東歐紀行之六:華沙的奏鳴(1)前奏第四十六章 玄武青龍決之九:大對決(1)第八章 大夏監國(5)赤塔③第三十八章 少年天皇之四:御三家(下)第三十九章 江淮風雲(八)第四十一章 雨季來臨,尾聲開始之一:黃得功的突圍第二十六章 少年行(一)李木根與鄭大木第八十七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8)柳川憶興和立花次郎第五十二章 春之祭(六)聖者的光環第十六章 金自點的“野望”第十九章 孤星傳之四:博格拉汗第一章 加勒比之一:牙買加爭奪戰(1)金銀島①第二十八章 寧古塔風雲(三)事情有些不受控制了第四十九章 凍獄之旅(1)烏厄連的真相(上)第六十二章 暴風驟雨Ⅱ之二:新江南(中)第十九章 孫秀寧在旅途之四:新阿特勞第二十三章 暴風驟雨之一:土地啊土地(1)第九章 西行漫記(八)烏蘭烏德三部索倫第七十一章 風光舊曾諳(4)孤舟蓑笠翁②第六十三章 川藏風雲(7)方略(下)第六章 西行漫記(五)哲別後裔第三十二章 日落紫禁城之六:女人(上)第八十三章 川藏決戰(8)成都,成都!(中)第二十一章 孫秀寧在旅途之六:並不寧靜的頓河第九章 大夏監國(5)赤塔④第七十四章 一路向東(4)
第八十三章 巴巴里之五:摩洛哥(5)第三十七章 都在下一盤大棋(下)第七十五章 風光舊曾諳(4)孤舟蓑笠翁⑥第二十七章 塔拉之戰(上)第一章 蘇哈的葬禮第五十六章 俄勒岡城的宴會(2)第十二章 走西口第一章 這麼好的地方,你們糟蹋了第七章 北緯42度(一)意外落水的馬尼拉華人第二十章 木.野狐.禪之一:序幕(上)第二十七章 少年行(二)勒克德渾與葉鐸第五十三章 半島之殤(8)東西方騎兵大戰Ⅱ第二十七章 外喀爾喀(四)喀爾喀,西北缺第三十四章 中東歐紀行之四:奇葩國度(4)第二章 西行漫記(一)相詢第二十三章 孤星傳之六:怛邏斯之戰(1)第七十五章 向南,邂逅第二十六章 日落紫禁城之二:殉道者與掠奪者(中)第六章 旅順口殘唱之二:時空錯亂第七章 東方已曉(一)爲了春耕的戰爭第五十章 半島之殤(6)瓦拉幾亞救援戰(下)Ⅱ第二十章 孤星傳之五:草原的夜(上)消失的玉印第四十四章 中東歐紀行之六:華沙的奏鳴尾聲第七十六章 新金州(上)第四十七章 少年天皇之八:凜凜冬日(3)冥海號第十七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三:扎波羅熱(3)第四章 黑龍江(上)第十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1)新克里米亞總督轄區第四十四章 千里轉場(1)從託木城到陳湯城(上)第三十二章 中東歐紀行之四:奇葩國度(2)第四十三章 關鍵一戰第七章 阿拉套之戰(3)第十九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三:扎波羅熱(5)第三十七章 中東歐紀行之五:波德拉謝之戰(3)第三十五章 中東歐紀行之五:波德拉謝之戰(1)第五十八章 風光舊曾諳(1)哀嘆者與覺醒者(中)第二十六章 外喀爾喀(三)扎薩克圖汗位爭奪戰第二十九章 風雨欲來(二)金陵春夢(上)第十章 阿斯蘭汗(上)第七十八章 巴巴里之四:阿爾及爾寶藏(11)尾聲(下)第二十章 夜叉國的消息第五十九章 風光舊曾諳(1)哀嘆者與覺醒者(下)第二十一章 大漠雄心之十一:尾聲第十四章 張北馬市第三十一章 少年行(六)麥維明第五十九章 巴巴里之一:阿蘭納爾演說地中海第六十九章 巴巴里之四:阿爾及爾寶藏(3)第八章 三雄會第六十一章 風光舊曾諳(2)暗黑者與奮發者(中)第二十八章 立陶宛省(3)維爾紐斯定計第八十一章 落基山(3) 新嵊州第八十章最後一戰(4):最後的輝特部(下)第二十二章 日落紫禁城之一:暗黑者(上)第三章 邊荒傳說Ⅱ之三:西海王子第三十四章 夕照旅順灣(一)耿仲明與耿繼茂第二十一章 龍戰於野(四)李九成的第二次野戰(下)第七章 北緯42度(一)意外落水的馬尼拉華人第六章 索倫羣像之宿:老孫頭與孫老頭第十章 猛虎騎的重生(下)第三十四章 行者無疆(2)壹岐-對馬第三十六章 皮薩切克之三:大夏式殖民(2)道②第十一章 東歐大草原風雲之二:克里米亞的百姓們(1)第三十五章 代號“加里波利”之四:黑海,漆黑如墨第二十四章 按圖索驥(上)薩雅克湖岸的推想第六十四章 巴巴里之三:休達之戰(4)第四十五章 玄武青龍決之八:囂張的死神(4)第十四章 死亡之神第六十五章 風光舊曾諳(3)魚與蚌③第二十章 挺進中原之一:最後的革左五營(4)第十四章 東方已曉(八)趕考(上)第三章 葵未年,秋意濃(下)第七十二章 一路向東(2)第二十八章 秘密協議第三十四章 皮薩切克之三:大夏式殖民(1)計劃(下)第三十九章 中東歐紀行之六:華沙的奏鳴(1)前奏第四十六章 玄武青龍決之九:大對決(1)第八章 大夏監國(5)赤塔③第三十八章 少年天皇之四:御三家(下)第三十九章 江淮風雲(八)第四十一章 雨季來臨,尾聲開始之一:黃得功的突圍第二十六章 少年行(一)李木根與鄭大木第八十七章 世紀謀劃之八:最終幻想(8)柳川憶興和立花次郎第五十二章 春之祭(六)聖者的光環第十六章 金自點的“野望”第十九章 孤星傳之四:博格拉汗第一章 加勒比之一:牙買加爭奪戰(1)金銀島①第二十八章 寧古塔風雲(三)事情有些不受控制了第四十九章 凍獄之旅(1)烏厄連的真相(上)第六十二章 暴風驟雨Ⅱ之二:新江南(中)第十九章 孫秀寧在旅途之四:新阿特勞第二十三章 暴風驟雨之一:土地啊土地(1)第九章 西行漫記(八)烏蘭烏德三部索倫第七十一章 風光舊曾諳(4)孤舟蓑笠翁②第六十三章 川藏風雲(7)方略(下)第六章 西行漫記(五)哲別後裔第三十二章 日落紫禁城之六:女人(上)第八十三章 川藏決戰(8)成都,成都!(中)第二十一章 孫秀寧在旅途之六:並不寧靜的頓河第九章 大夏監國(5)赤塔④第七十四章 一路向東(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