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章 斷錯了

“朕明天就去三司問一聲。(

.

.)”

可能後人有點兒不懂,認爲宋朝官制是爲了加強皇權。實際這樣說,還真錯了。宋朝官制那麼坑,非是爲了專權集權,而是爲了分權,這個權也包括皇權。

正是因爲這個分權,至少在北宋早中期罕有真正的權臣出現,包括丁謂呂夷簡韓琦與王安石,宋英宗搞濮儀一直沒有成功。

所以纔有了這番對話。

它也是整個變法的縮影,那就是趙頊雖是裁決者,但不是定策者。制訂國家政策乃是兩府的事,然後上書趙頊,趙頊裁定同意與否。

現在王巨扮演着定策者的角色,策已定,那麼就要到趙頊決,也到了趙頊大力支持的時候!

“不過……”

“陛下,想執行齊商稅是很想,但可以一步步來,第一步是簡化各州縣的場務與商稅。陛下,臣問一句,對國家貢獻最大的羣體是誰?”

對宋朝貢獻最大的非是一等戶,他們的傷害作用遠大於貢獻作用。比如商稅,有幾個一等戶豪強規規矩矩地交納商稅,還有耕地,有幾個豪強認真的交納了兩稅,相反的,大肆隱田隱丁。

除了豪強,還有一個比較可惡的羣體,寺觀!包括少林寺,那些武僧的做法,有些真的太醜陋了。

因此對宋朝貢獻最大的羣體乃是二等到五等戶,他們纔是納稅服役的主體力量。

至於六等以下戶,人家連飯都吃不上了,何來的貢獻,不過就是這樣,一些苛刻的州縣仍讓他們納稅服役。

但這個主體還是二到五等戶,特別是中間的三四等戶。

這個三四等戶不僅是指農民,還包括市坊戶,也就是城市戶口,工人商人服務行業……

所以王巨提議朝廷先下一詔,整頓場務。將不必要的場務一一取締,節約國家胥吏的支出,同時明文規訂,任何商貨只能徵納一道往稅,一州之內只能徵納一道過稅,一路之內只能徵納兩道過稅,全國之境。只能徵納三道過稅但不得超過三道過稅。各商人憑藉朱鈔做證明,如數交納商稅後。任何場務只有覈實之權,但不得用任何形式勒索扣壓商人的貨物。

如果違反者,商人可以向官府訴訟,相關的胥吏也必須嚴懲不怠。

趙頊聽後額了額首。

無他,一是李老漢的遭遇,正是李老漢的遭遇,才讓王巨憤怒地出手。

二是王巨以前就執行過類似的政策,並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將他的政策搬抄過來,朝廷就可以引用執行了。

這條策略如果在全國執行。對那些中小商人無疑是一個福音。

然後是第二道詔令,任何人經營商貿,包括官戶在內,都必須交納商稅,否則嚴懲不怠。

但在這裡要注意的是與前面對胥吏嚴懲不怠則不同,那個在第一道詔令裡就明文規訂如何嚴懲不怠,但在這個嚴懲不怠裡儘量說得含糊一點。以免引起更大的反彈。

先讓大家適應了,也因爲含糊不清,會引起一些糾紛,然後再順水推舟地推出如何嚴懲。那麼慢慢地,全國之內,就能接近地實行齊商稅了。

是接近。不是真正全部執行。

這好比大夫替重病患者治病,有一個方法,用虎狼之藥驅之,再用溫和之藥調養身體,王安石變法就是這麼做的。

還有一種方法,那就是一直使用溫和之藥,慢慢地將病情改善。也就是王巨的齊商稅手段。

沒辦法,它的打擊面太大了。

“王卿,朝廷不准許官員行商啊。”

官員行商會引來什麼後果,都懂的。

可是王巨譏諷地說:“蘇軾公開經營私鹽,呂惠卿用免役法勒索江南大戶替他購買耕地,文公家人放高利貸,富公與王拱辰在洛陽修建豪奢的莊園,比皇宮還要富麗,就連介甫公回到江寧隱居還購買了大量耕田做一個舒適的田舍翁,國家**到這種地步,還談得上什麼不準官員行商?”

“介甫公不同。”

“一個交納稅賦,一個兼併耕田,有何區別?既然國家禁止不了,何不引導之。不過陛下若不放心,可以再補充一道詔書,官員本人不得經營商貿。”

趙頊繼續沉吟。

他現在的心態得從兩個角度分析。

第一個角度就是斂財,實際現在宋朝真的不需要繼續斂財了,但變法存着的這些弊病,他真不知道?其實趙頊也知道,然而爲什麼不準大臣變動調整?調整後必然會產生兩個結果,許多舊黨會得隴望蜀,那麼就會產生新的爭議。於其這樣,還不如不動,在朝堂多安靜哪。第二個結果就是財政收入會嚴重減少。

可是趙頊心中有夢想哪,現在國家富了,還沒有強。想要強,不是大理也不是交趾,而是西夏,只要滅掉西夏,收復燕雲,宋朝才能稱爲強國。至少將西夏這個心頭大患擺平吧。

想要收復西夏,就要發動不可想像的大軍,那麼國庫裡就必須有充足的錢糧。

有一個簡單的例子,宋太宗第二次伐遼失敗,國家搞得民不聊生,戶數不是增漲,而是嚴重倒退,趙普出面,宋太宗只好換了保守的措施。如果國家財政充足呢?

還有慶曆宋夏之戰,實際幾場戰役規模遠不及兩次伐遼戰役,但幾年後河南陝西南部到處農民起義了。不是劉娥將國家搞得財政緊張,而是一場大旱災與宋朝第一次黃河大決堤,導致國庫空虛的。

但反觀澶淵之戰,不管那一國勝敗,那場戰役宋朝前後共花掉七千萬緡錢,並且還是在宋朝建國不久之後發生的,然而爲何國家太平?原因簡單,鹹平之治,導致國家國庫充盈。

這樣想也不是不對,正是因爲國庫充盈,所有未來那兩場慘敗,宋朝卻沒有出現嚴重危機……

第二個角度就是趙頊與漢武帝不同之處。漢武帝接手的是一個好攤子,文景之治給西漢積累了無數財富,以至串錢的繩子都爛在錢倉裡。

但趙頊接手的攤子爛得不能再爛,國家嚴重赤字,國庫空空如也,爲了救急,都將內庫積累的香料玉石拿出去便賣。旱災到來,讓百姓自生自滅……

這就象化名爲陶朱公退隱到齊國的范蠡一樣。他的二兒子在楚國入獄,他派三子去營救,妻子不同意,堅持讓長子去救,結果因爲長子從小與范蠡共同創業,知道生活艱難,捨不得用錢,反而導致次子被殺。

這種心態的不同,決定了兩人手段終是截然不同。

就象漢武帝。戰爭到最後,不得不用桑弘羊斂財救急,然而晚年立即及時調整,不僅是因爲太子案,也是因爲這個心態。正是這個調整,漢朝危機化解,再加上霍光打下的底子。纔有了漢宣帝之中興。

最要命的是趙頊即位之初,韓琦傲嬌地逼得趙頊束手無策,雖然最後韓琦不得不主動退出朝堂,但讓趙頊的性格變得多疑起來……

因此王巨果斷地說道:“陛下,這個也不用擔心,到時候由臣來上書。”

你依然呆在“決”這個位置上。好留下回旋的餘地。

“不過最好到明年春天再議此事。”

“對,那就明年。”

不是趙頊想拖到明年,明年春天海外派人回來,與朝廷商議朝廷派官員入駐接受海外那麼大的地盤,還有市舶司的抽解,那麼多的黃金……

在這個利好的消息下再提出這兩詔,爭議聲無疑會小一點。

然而趙頊又說了一句:“金子還少了啊。”

有這個金子性質不同。以前無論王巨說得水點着燈,可沒有金銀,有多少人相信?現在終於有了金子,那等於有了證明。

但金礦產量是非常驚人,然而放在銀行司的撬槓上,數量依然嚴重不足。

“陛下,內外結合,實際僅是一千萬兩白銀,一百萬兩黃金,就是沒有海外,如果國家認真聚斂,又能差多少?當然,從海外想辦法也是必須的,金銀越多越好,它們越多,能發行的交子就會越多,那麼不僅能做爲撬槓,本身也可以用來做爲資金的週轉,甚至能起到控制物價的作用,如果能保持健康地發展,最後可以大幅度地寬解兩稅,取消寬剩錢手實法青苗貸,百姓鬆壓,國家就可以國泰民安了。”

如果國家經濟能轉得開的話,恐怕就是趙曙,也想輕斂薄稅,這纔是國家的主流思想。

總之,因爲這個私密的場合,王巨說得也盡興,王巨還乘機提出了一個小小的要求,將負責監江陵縣稅的張商英調回孔目房擔任都檢正。

張商英本來是御英,犯了一些錯誤,又與舒亶發生了嚴重衝突,貶了下去。

而孔目房爲中書五房之首,它掌管着中書的檔案圖籍,因此稱爲孔目者如一孔一目,無不經其手,也就是孔目房都檢正,更是一個培養人才的好地方。

王巨這個要求略有些過份了。

然而趙頊居然在興致勃勃之下同意了。

到了離開之時,趙頊嘴扁了扁。

但他不知說什麼是好,究竟是自己姑姑上了王巨,還是王巨上了自己姑姑?

王巨心中大樂,臉上卻一本正經地說道:“陛下,天色不早,臣該告辭了。”

…………

不久,趙頊頒發詔書,同意了王巨之議,廢除市易司,重置南方十二路發運司,由薛向主持十二路發運司使之職。

果然,朝野上下,出現了巨大的爭議。

新黨們擔心這會引起一個很不好的開端。

舊黨們卻是得隴望蜀,甚至孫固公開吼出,不論市易司,或者是南方十二路發運司,或者是各路提舉司,全部應當罷廢。

御史臺則連連彈劾,薛向乃是待罪之人,何德何能主持如此重職?

許多大臣竟然不顧朝儀,在大朝會上也吵鬧起來。

王巨迫於無奈,舉着牙笏,從前列走了出來說:“陛下,在南方一個案子斷錯了。”

“何案?”

“臣在廣南西路斷過一件案子,有一個段姓主戶,家有良田十頃,財產數千貫,一天他上街一條精美的玉帶,便將它買了下來。然後其妻與父母,到臣面前訴告那家邸店,說正是那家邸店的蠱惑,段生纔買下那條腰帶。”

“臣就問,那家邸店有沒有用強迫手段威脅段氏購買,他們說沒有。臣又問,那麼憑何狀告人家。其家人說,一旦段生購買了這條腰帶,必然想購買精美的衣服靴子巾冠與之相佩,這些購買下來,又必須要購買精美的玉佩佩在腰間,才能不會人笑話。玉佩買下來,那麼必然會購買精美的馬車。”

“馬車買回來,又要裝備車伕,還要購買良馬,這些買下來,又要買下豪宅,豪宅買下來,想要得到別人的認可,必須要大手大腳的花費。那麼好了,幾年過後,段家必然會家破人亡。因此段生父母妻兒狀告那家出售玉帶的邸店。”

“臣聽聞後,斷了他們一個無理取鬧,各笞了二十,讓他們回去。然而今天臣真斷錯了。臣只是提議廢罷市易司,重置南方十二路發運司,那麼多士大夫以爲我要廢掉所有變法,要麼就乘機讓朝廷廢掉所有變法。臣有那個想法嗎?因此臣斷錯了,如果段氏無理取鬧,那麼今天朝堂上的諸士大夫又算什麼!”(未完待續。)

tags:

第二十九章 畫皮第725章 斷錯了第657章 海戰 上第七章 路窄第860章 堯舜 上第二三七章 三百斤第四三四章 羞侮第一二七章 好高第一六一章 立威 上第758章 大家都動手吧第453章 一路向北 中第五章 斬首第七十二章 悲情第723章 親戚關係第三八三章 王八之氣第六十七章 逆天西夏第611章 毀滅的敲詐第九十四章 第一躍 四第三四七章 徐徐徐第二九四章 倚仗第五章 斬首第四一七章 請求第一〇七章 盜版第609章 兇狠第864章 最後三十里第509章 逆轉 下第三十五章 關學第498章 後方第五章 斬首第855章 囚籠 下第786章 動手了 下第817章 一波波第614章 兩朝元勳第713章 西邊的消息第808章 好消息第四三四章 羞侮第812章 想不到的人第二一九章 賀蘭硯第579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四一七章 請求第536章 會戰 1第665章 半郡之國第854章 囚籠 中第三〇七章 南方第一二四章 觀燈第八十五章 鬧大吧 四第四〇三章 私軍 上第一一一章 挑戰第二五二章 三更地獄 下第518章 死亡樂章 7第四二二章 楹聯第六十章 拒第758章 大家都動手吧第五十五章 後悔的趙禎第一五四章 小知縣 下第一二七章 好高第576章 錦衣晝行 下第714章 有點難聽第三十七章 魅影第636章 仙境第四一二章 掣天大樹第七十四章 成親第三四七章 徐徐徐第九十九章 王巨的妙計第三五六章 世襲第573章 以進爲退第二六五章 朱序 下第三十一章 幸運草第588章 兩個蠢貨 上第653 披着狼皮的羊第二三六章 不安第三九八章 困惑第四〇九章 各自找朋友 下第685章 撈人第745章 古怪的制度第一九九章 這個臉不能打第501章 好牌第一八五章 子午山剿匪記 中第三七九章 不可行第597章 兩難之地第四四九章 十將-血衣第四一七章 請求第一五四章 小知縣 下第一九一章 初戰 上第四十四章 奇蹟之戰 一第688章 歪理第623章 自保第一四七章 東華唱名 上第609章 兇狠第572章 提醒第二四七章 九屍迎客 一第二九四章 倚仗第777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 下第715章 犧牲品第十章 檢查第593章 東施效顰第二三七章 三百斤第七十七章 意境第818章 致命之旅第三八一章 五分心
第二十九章 畫皮第725章 斷錯了第657章 海戰 上第七章 路窄第860章 堯舜 上第二三七章 三百斤第四三四章 羞侮第一二七章 好高第一六一章 立威 上第758章 大家都動手吧第453章 一路向北 中第五章 斬首第七十二章 悲情第723章 親戚關係第三八三章 王八之氣第六十七章 逆天西夏第611章 毀滅的敲詐第九十四章 第一躍 四第三四七章 徐徐徐第二九四章 倚仗第五章 斬首第四一七章 請求第一〇七章 盜版第609章 兇狠第864章 最後三十里第509章 逆轉 下第三十五章 關學第498章 後方第五章 斬首第855章 囚籠 下第786章 動手了 下第817章 一波波第614章 兩朝元勳第713章 西邊的消息第808章 好消息第四三四章 羞侮第812章 想不到的人第二一九章 賀蘭硯第579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四一七章 請求第536章 會戰 1第665章 半郡之國第854章 囚籠 中第三〇七章 南方第一二四章 觀燈第八十五章 鬧大吧 四第四〇三章 私軍 上第一一一章 挑戰第二五二章 三更地獄 下第518章 死亡樂章 7第四二二章 楹聯第六十章 拒第758章 大家都動手吧第五十五章 後悔的趙禎第一五四章 小知縣 下第一二七章 好高第576章 錦衣晝行 下第714章 有點難聽第三十七章 魅影第636章 仙境第四一二章 掣天大樹第七十四章 成親第三四七章 徐徐徐第九十九章 王巨的妙計第三五六章 世襲第573章 以進爲退第二六五章 朱序 下第三十一章 幸運草第588章 兩個蠢貨 上第653 披着狼皮的羊第二三六章 不安第三九八章 困惑第四〇九章 各自找朋友 下第685章 撈人第745章 古怪的制度第一九九章 這個臉不能打第501章 好牌第一八五章 子午山剿匪記 中第三七九章 不可行第597章 兩難之地第四四九章 十將-血衣第四一七章 請求第一五四章 小知縣 下第一九一章 初戰 上第四十四章 奇蹟之戰 一第688章 歪理第623章 自保第一四七章 東華唱名 上第609章 兇狠第572章 提醒第二四七章 九屍迎客 一第二九四章 倚仗第777章 與活人鬥,與死人鬥 下第715章 犧牲品第十章 檢查第593章 東施效顰第二三七章 三百斤第七十七章 意境第818章 致命之旅第三八一章 五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