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朝堂爭未休

過了幾日,大周小皇帝柴宗訓終於還是頒下了旨意,準了趙匡胤等大將所請,調整了周軍部署,不過在這幾天之內,大周朝堂上可是吵得一塌糊塗,讓徐皓月無明業火一股股的直冒。

那日朝堂上,趙匡胤堅持已見,範質、王溥等人卻只怕他坐大,只答允李重進南調,而不同意李繼勳出任殿前軍兵馬都指揮使,範質、王溥等人屬意李繼勳出鎮青州任平盧節度使,慕容延釗出鎮鎮寧節度使他們倒是沒有意義,而殿前軍都虞候一職範質他們則提議讓白延遇出任。

而殿前軍一方以趙匡胤爲首和範質等人爭執不下,張永德等人則是冷眼看熱鬧,最後還是魏仁浦出來調停,雙方各退讓一步,李繼勳出鎮平盧節度使,白延遇升任殿前軍兵馬都指揮使一職,王審琦出任殿前軍都虞候一職。這也讓徐皓月明白了什麼叫朝堂爭鬥,現在兩方都還忌憚對方,因此在這種反覆的爭吵之中互相達成妥協和退讓。

但讓徐皓月始料不及的是韓通接着提出調李重進部下王文昭和王彥升進京,王文昭出任侍衛親軍都虞候,王彥升則出任侍衛親軍馬步副都指揮使。韓通的理由很簡單,徐皓月既然要回幽州了,京中侍衛司的兩個懸空職位應該補上,襄助他統帶侍衛司兵馬,而且王文昭和王彥升在跟隨李重進對北漢作戰中,也是功勳卓著的,該當升賞。王文昭本來就是侍衛親軍都校出身,只是後來在淮南被貶,跟隨李重進征戰後才又重新爬了起來,而王彥升是隸屬鐵騎軍都將出身,和王文昭的遭遇差不多,兩人在李重進手下屢立戰功,重獲升賞也是無可厚非的。

但徐皓月敏銳的察覺到韓通開始對自己的不信任,他知道二王和自己有仇,卻偏偏調兩人入京,這便是想在侍衛司系統中安排人對付自己,而且調任兩人入京,也算是和李重進示好,而李重進和向拱相厚,韓通這是打算通過二王聯結李重進和向拱兩支外軍以爲聲援。

徐皓月聽了韓通的提議,只是冷笑不已,卻並不出聲反對,這兩人來了也好,正好一併收拾了,只要自己籌謀得當,這兩人便再也不能翻身。

朝議末了,一場妥協之後,各方都滿意收場,接着範質說起幽州擴充騎兵之事,王溥在朝堂上說道:“幽州之地有侍衛司白甲軍精銳五萬,先前大行皇帝又應允擴充白甲軍至八萬兵額,此刻再要擴充十萬騎兵,白甲軍軍勢便會擴充到十八萬之衆,而駐鎮京城的侍衛司龍捷軍也纔不過八萬之數,只恐兩軍兵勢相差太多不協。”

徐皓月暗罵王溥無恥,爲了限制自己的兵權,竟然連不協也當做藉口,正想開口之時,倒是魏仁浦先開口了:“王相所言差矣,擴充十萬精騎乃是大行皇帝生前定下的軍策,乃是用於剋制契丹胡騎。白甲軍出鎮燕雲,對陣的乃是兇悍的契丹人,契丹胡騎控弦之士數十萬,這十萬精騎只怕都還捉襟見肘。而龍捷軍駐守京城,乃是守護皇城,八萬兵馬已經足夠。兩軍職司不同,一南一北,一內一外,何來不協之說?”

這時候坐在皇帝寶座上的柴宗訓忽然開口,稚嫩的聲音道:“這兵馬不是越多越好麼?”抱着他的符玉清急忙低聲道:“陛下聽着便是,大家自會商議出個辦法來,不用多言。”跟着符玉清嬌潤的聲音道:“哀家雖然不懂軍事,但幽雲擴充十萬精騎備防契丹乃是大行皇帝定下,我們便要依照而行,怎麼這會兒又要翻出來商議?”

範質躬身道:“太后容稟,王相所言只是其中一個憂慮,這十萬精騎擴充其實並非易事,一名騎兵所需軍費卻足夠三、四名尋常兵卒之用,也就是說白甲軍在幽雲擴充十萬精騎之後,每年軍費將比其他各軍要多出許多去。而且臣等以爲,攻取幽雲之地後,據險而守便是,也不必要這許多騎兵。”

徐皓月心中一沉,這些短視的儒生,只知道守住長城,但長城又有哪一次是守住了的?當下再也忍不住開口道:“啓稟太后、陛下,燕雲之地收復之後,的確是可以據險而守,但燕雲之地雖有天險可守,但北疆邊界漫長,胡騎來去如風,便可在我軍薄弱之處突破,難道北疆沿線處處都要有兵馬駐守麼?那有需要多少兵馬?”

王溥漲紅了臉道:“尋幾處要塞屯重兵,沿處險要隘口以烽火示警便可,也不需要多少兵馬。”

徐皓月冷笑道:“胡騎只需派幾支兵馬佯動,四處都舉烽火,不知王相以爲要塞重兵該援何處?”王溥瞪大眼睛說不出話來,徐皓月不理他,目光掃視殿上衆臣朗聲道:“如今遼主耶律璟無德,遼國內亂不休,正是我等用兵之機,若是錯過了這大好時機,遼國出個能幹的君主來,遼國國力漸復,再要想和遼國在塞外征戰便是千難萬難之事!況且大行皇帝龍馭賓天,便是被遼狗偷射冷箭所致,難道各位大臣只想坐守下去,而不替大行皇帝報此血海深仇了麼?”

聽聞此言殿上一時間都安靜了下來,柴榮的確是中了遼人冷箭,之後箭創迸發身故的,大周和遼國的確結下了血海深仇,徐皓月這樣一說,便在無人敢提坐守燕雲之事,這血仇的確必須出兵塞外去向遼國討還的,否則何人再敢說自己是大周的忠臣來?

符玉清聞言又低頭垂淚道:“大行皇帝的血仇的確不能忘了,哀家決意讓徐將軍主持這擴充騎兵之事,日後精騎兵出燕雲討伐遼國報仇!”衆臣這纔不敢再說什麼,一起躬身應諾。

王溥直起身後,還是心有不甘,又上前說道:“太后容稟,既然這騎兵擴充之事已經定下,那就不得不說這軍費籌措之事,如今各方戰事皆未平息,幽燕之地新附,大行皇帝又免除了今歲之稅賦,淮南一地三年免稅,大行皇帝的陵寢等司儀也有大筆花銷。今歲歲入三千餘萬貫,花銷下來所剩不多,大行皇帝前番還徵發民夫要疏浚入燕雲之河道,此刻再要籌措擴充騎兵軍費,的確捉襟見肘了。”

範質上前道:“太后,王相所言屬實,老臣該管戶部,今歲所餘確實不多了,不若明年歲入之後,再撥付擴充騎兵軍費如何?”話音才落衆臣都是一陣議論紛紛,大周如今四面用兵,又搞了不少浩大的工程,的確有些缺錢,不然前面柴榮也不會向徐皓月打秋風了。

徐皓月見衆臣議論紛紛,符玉清一臉無奈的望着自己,趙匡胤只是低頭沉思,張永德幸災樂禍的望着自己,徐皓月沉吟片刻後,踏上一步朗聲說道:“啓稟太后,這騎兵成軍不似步軍成軍,騎兵本就需要時日磨訓,沒有一年半載休想成軍,但此時北疆戰事緊急,騎兵能早一日成軍便多一分勝算,晚一日成軍便會多一分變故之憂,爲大周長治久安計,寧可早成軍一日。”

王溥冷笑道:“我等也希望能早日有十萬精騎,但無糧不聚兵,無錢缺兵甲,軍費從何而來呢?”

徐皓月冷冷的看了看王溥,擡頭對符玉清抱拳緩緩說道:“太后,末將在家鄉略有薄產,願意出資十萬貫錢財充作軍費,擴充騎兵,末將只望能早日成軍,出兵塞外替大行皇帝報此血海深仇!”

此言一出衆臣一片譁然,符玉清一雙秀目感激的看着徐皓月頷首道:“徐將軍果然一片赤誠,心中只想着爲大行皇帝報仇,不但要出征遠行,行兵兇戰危之事,還要勞費自家錢財充爲軍費,此等舉動當爲羣臣楷模!”她說這話便是對着王溥、範質說的,兩人聞言不禁羞慚的退了一步。

趙匡胤這個時候站出來說道:“末將也願意變賣家產,出資一萬貫充作軍費!”

韓通也跟着站出來說要捐五千貫,魏仁浦也說要捐三千貫,竇儼出資五千貫,滿朝文武見狀紛紛跟着出資,最後王溥和範質也只得跟着各出資一萬貫,以示忠誠。

其實這次徐皓月是準備了五十萬貫錢財要帶到燕雲去的,但在朝堂上若是自己一下子說出資五十萬貫,只怕又要惹得王溥這些人質詢,索性便少報了一些,但饒是這樣,還是他出資最多。

徐皓月和柴榮之間的協定只有兩人知曉,如今徐皓月這一大義凜然的出資,便是要逼着這些大臣們一起出資,原想如果擴充騎兵之事順利,徐皓月便按照約定將這筆錢數上繳戶部以充軍費,但沒想到王溥等人逼人太甚,徐皓月一怒之下便耍了手段,原本他和柴榮協議好了的,他出三成軍費,如今他便不出這麼多了,讓這些朝堂之上動嘴皮子的也放放血,否則徐皓月心裡甚爲憋屈。

等朝堂之上的洶涌羣情稍稍平復,符玉清緩緩說道:“哀家也出資十萬貫,這筆錢從哀家日常用度中縮減,只望能早日替大行皇帝報了血仇!”衆臣一起躬身應諾,但不少人心裡把徐皓月的女性親屬都問候了一遍。

末了散朝,王溥走在徐皓月身後對範質、魏仁浦等人陰陽怪氣的說道:“想不到徐大將軍家中這般有錢,卻不知這錢從何來?”

韓通聞言都眉頭緊皺,覺得王溥太過分了,徐皓月回頭冷冷的看了王溥一眼,淡淡的說道:“英家在英山廣有田產,這十萬貫錢財是我夫人的嫁妝,這回答不知王相滿意麼?”說罷扭頭便走,不想再和王溥多言。

王溥見徐皓月走遠,冷笑道:“一個吃軟飯的也這般得意,怎是不知廉恥。”

韓通再也忍不住,冷冷的說道:“王相要說廉恥,等你也出資十萬貫再說!”說罷也是拂袖而去。

第三百二十九章 失信於人前第二百四十章 大梁初雪霽第七十七章 正陽敗神武第二百七十八章 巡邊三將謀第二百九十四章 勇士非族類第一百零七章 白甲升賞令第七十二章 糧草換獻策第一百零一章 初春料峭寒第三百三十三章 當局者亦迷第二百七十八章 巡邊三將謀第二百九十四章 勇士非族類第九十章 飛雪漫白幡第三百二十一章 遺孤若轉機第五章 英主不逢時第一百四十一章 欲從後掩襲第一百零五章 噩耗惡英主第二百八十五章 宴席說三將第九十六章 千斤獄閘落第四十三章 洞房花燭夜第三十六章 威猛鬼頭刀第二十四章 忠義無屍骸第一百七十四章 舊識領兵來第二百九十七章 盡復燕雲地第十九章 打虎徐皓月第二百二十三章 老將符彥卿第三百一十七章 喜隱軍南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攻破連環第六十九章 兵法豈無敵第六十四章 荷塘話夜雨第八十六章 白甲蕩離殤第一百二十三章 靜如託轉世第二百一十七章 赴援得勝口第一百九十一章 元稹均田圖第二百零五章 步卒逆騎衝第一百七十六章 敵在草山坡第二百六十一章 碧血灑軍帳第一百二十章 溫泉艾炙燃第二十六章 英氏二兄弟第一百七十二章 環滁皆山也第二百五十章 真定求援急第四十四章 兩心尚不知第六十章 鐵騎臨殘風第三百零一章 事出有蹊蹺第二十五章 出招無跡尋第二百七十章 回光徒返照第二百九十章 其勢在必行第五十二章 同心可斷金第一百七十四章 舊識領兵來第二百九十二章 爲知己者死第一百零六章 青堂羌李慶第七十章 欲借秋糧急第二十六章 英氏二兄弟第一百一十五章 翟葭溪血戰第一百八十五章 榷稅五十萬第三十七章 太極意轉圓第三十九章 賭鬥博取樂第三百零九章 相國寺銅像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亂初定時第八十七章 輕裝襲英山第二百三十六章 軍議布兵事第六十六章 無常必有妖第二百六十二章 黃袍亦加身第三十八章 松下參劍勁第三百一十二章 夏州定難軍第二百一十章 閆溝破曉伏第二百四十二章 兩小無猜時第二百八十七章 大周軍典制第二百三十五章 新喪諸國祭第二百五十四章 正少陽異象第一百八十六章 請君入甕來第九十九章 畫中玉佳人第一百七十五章 臨戰話別請第九章 長刀似瓊雪第一百零三章 上下同欲行第六十七章 六營初草創第一百二十二章 紙上談兵略第二百六十二章 黃袍亦加身第二十五章 出招無跡尋第一百五十一章 殺子正軍法第二百五十三章 鼓動方悔遲第二百三十七章 朝堂爭未休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亂初定時第二百四十六章 新州籌謀事第三百二十九章 失信於人前第一百二十章 溫泉艾炙燃第四十七章 英武正氣堂第二十一章 巍峨武王莊第三百一十五章 守土皆如故第六十四章 荷塘話夜雨第一百八十八章 刑不上大夫第二百二十章 擊其暮歸時第三十五章 比武潛規則第二百八十七章 大周軍典制第八十三章 殺人意若何第一百七十五章 臨戰話別請第一百六十一章 廬州解重圍第二十三章 武秀天下聯第二百七十九章 重賞奪權計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亂初定時
第三百二十九章 失信於人前第二百四十章 大梁初雪霽第七十七章 正陽敗神武第二百七十八章 巡邊三將謀第二百九十四章 勇士非族類第一百零七章 白甲升賞令第七十二章 糧草換獻策第一百零一章 初春料峭寒第三百三十三章 當局者亦迷第二百七十八章 巡邊三將謀第二百九十四章 勇士非族類第九十章 飛雪漫白幡第三百二十一章 遺孤若轉機第五章 英主不逢時第一百四十一章 欲從後掩襲第一百零五章 噩耗惡英主第二百八十五章 宴席說三將第九十六章 千斤獄閘落第四十三章 洞房花燭夜第三十六章 威猛鬼頭刀第二十四章 忠義無屍骸第一百七十四章 舊識領兵來第二百九十七章 盡復燕雲地第十九章 打虎徐皓月第二百二十三章 老將符彥卿第三百一十七章 喜隱軍南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攻破連環第六十九章 兵法豈無敵第六十四章 荷塘話夜雨第八十六章 白甲蕩離殤第一百二十三章 靜如託轉世第二百一十七章 赴援得勝口第一百九十一章 元稹均田圖第二百零五章 步卒逆騎衝第一百七十六章 敵在草山坡第二百六十一章 碧血灑軍帳第一百二十章 溫泉艾炙燃第二十六章 英氏二兄弟第一百七十二章 環滁皆山也第二百五十章 真定求援急第四十四章 兩心尚不知第六十章 鐵騎臨殘風第三百零一章 事出有蹊蹺第二十五章 出招無跡尋第二百七十章 回光徒返照第二百九十章 其勢在必行第五十二章 同心可斷金第一百七十四章 舊識領兵來第二百九十二章 爲知己者死第一百零六章 青堂羌李慶第七十章 欲借秋糧急第二十六章 英氏二兄弟第一百一十五章 翟葭溪血戰第一百八十五章 榷稅五十萬第三十七章 太極意轉圓第三十九章 賭鬥博取樂第三百零九章 相國寺銅像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亂初定時第八十七章 輕裝襲英山第二百三十六章 軍議布兵事第六十六章 無常必有妖第二百六十二章 黃袍亦加身第三十八章 松下參劍勁第三百一十二章 夏州定難軍第二百一十章 閆溝破曉伏第二百四十二章 兩小無猜時第二百八十七章 大周軍典制第二百三十五章 新喪諸國祭第二百五十四章 正少陽異象第一百八十六章 請君入甕來第九十九章 畫中玉佳人第一百七十五章 臨戰話別請第九章 長刀似瓊雪第一百零三章 上下同欲行第六十七章 六營初草創第一百二十二章 紙上談兵略第二百六十二章 黃袍亦加身第二十五章 出招無跡尋第一百五十一章 殺子正軍法第二百五十三章 鼓動方悔遲第二百三十七章 朝堂爭未休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亂初定時第二百四十六章 新州籌謀事第三百二十九章 失信於人前第一百二十章 溫泉艾炙燃第四十七章 英武正氣堂第二十一章 巍峨武王莊第三百一十五章 守土皆如故第六十四章 荷塘話夜雨第一百八十八章 刑不上大夫第二百二十章 擊其暮歸時第三十五章 比武潛規則第二百八十七章 大周軍典制第八十三章 殺人意若何第一百七十五章 臨戰話別請第一百六十一章 廬州解重圍第二十三章 武秀天下聯第二百七十九章 重賞奪權計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亂初定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