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草棚說韓通

電閃雷鳴之間,韓通看清眼前的人竟然是徐皓月,不禁大吃一驚,退後了一步,手按腰間劍柄警惕的看着徐皓月,腦海中翻翻滾滾的念頭洶涌而至,他怎麼會在這裡?白甲軍造反,他不是應該在真定和慕容延釗廝殺的麼?魏仁浦明顯的是引着自己來這裡,難道他和徐皓月早就已經串通好了,要一起造反?難道徐皓月讓魏仁浦引自己來此處,已經伏下兵馬,想要結果了自己?想到這裡韓通心中明白過來,那些強壯的民夫不是尋常的民夫,都是白甲軍的兵將!

這個時候,韓通忽然間明白過來,爲何魏仁浦要藉口宮中修建宮殿不足,以契丹俘虜替換燕雲北地疏浚河道的民夫回京城,原來從那時候開始魏仁浦就和徐皓月勾結,替換回來的不是民夫,而都是白甲軍!一想到這大內宮禁之中,徐皓月和魏仁浦竟然一舉伏下了盡兩萬白甲軍兵將,他們想幹什麼已經不言而喻了,越想越是心驚,韓通不禁額頭上冷汗直冒,混着額頭上未乾的水漬,涔涔之下。

唰的一聲,韓通長劍已經出手,但長劍纔出手,一道閃電劃過,電光閃現的一瞬,韓通只覺得身遭數道寒光一閃,數把利刃都架在了自己的脖頸之上,身邊僞裝成民夫的白甲軍兵將已然悉數出手。

低頭看了看那幾把利刃,都是白甲軍制式的狗腿彎刀,韓通更加相信這些人都是白甲軍了,又回頭看看,自己的那幾名從人也都是不及拔出兵刃,便被身旁的民夫制住了。

韓通怡然不懼,冷冷的看着身後的魏仁浦道:“魏相,你這是何意?難道你一早便已經和徐皓月勾結了?你引白甲軍喬裝入宮,便是想兵變造反不成?你對得起先帝提拔你的厚恩麼?”

見韓通氣如鬥牛,徐皓月卻笑了起來,跟着一揮手,韓通身旁的幾名白甲軍紛紛收起兵刃,站起身來說道:“韓將軍你誤會了,要造反的是趙匡胤,不是我和魏相。”

韓通大怒長劍指着徐皓月,回頭厲喝道:“你休想顛倒黑白,有曹彬和方坤林親身指證你,又有瓦橋關高彥暉的手書,你咋花言巧語也休想辯駁!”

徐皓月搖搖頭,看了看韓通手中的長劍,淡淡的說道:“早在幾日前我便已經回到京城,若我真是要造反,潛入宮中的一萬八千餘名白甲軍早已經揮兵攻陷禁宮了,爲何要等到這會兒?”

韓通怒道:“你是怕兵馬不足,敵不過京城的殿前軍和侍衛軍!”

徐皓月冷笑道:“京中兵馬衆多又如何?幾日前清明大祭祀,百官雲集,我趁勢發難,百官連同太后、陛下悉數執下,京中兵馬再多,沒了首腦,便如同一盤散沙,我要做亂此刻早已做上龍庭了。”

韓通愣了一愣,心中大駭,清明致祭確實是百官雲集,徐皓月若要兵變,真是難以抵擋,誰會想得到白甲軍兵馬不聲不響的潛到宮中埋伏?他面色稍緩,但仍是厲聲問道:“那曹彬和方坤林所說和高彥暉親眼所見,你又如何說?”

徐皓月淡淡一笑,跟着一拍手,卻見人羣中轉出一人來,赫然竟是曹彬。

韓通眼睛瞪得大大的,驚道:“曹彬?你怎會在此處?”

曹彬微微一笑躬身道:“韓將軍,此乃徐帥的安排,白甲軍其實並未起兵,更沒有什麼遼軍南下,我們這樣做是要趙匡胤相信他的謀算已經成功,在他起兵之時將他和同黨一網打盡!”

韓通手中的長劍垂下,還是有些沒弄明白:“你是說白甲軍沒有造反,想要造反的是趙匡胤?”

徐皓月嗯了一聲,便將當日趙匡胤的謀劃說給韓通聽了,韓通怔怔的道:“既然你知道趙匡胤想要謀反,爲何不稟報朝廷將他治罪?”

徐皓月搖搖頭說道:“此刻先帝已經不再,韓將軍你相信我所說的話,但不代表別的大臣都相信。趙匡胤手握兵權,位高權重,朝中羽翼衆多,我只以隻言片語便能扳倒他麼?太后和羣臣會相信我的一面之詞麼?弄不好反而打草驚蛇,這樣朝廷和白甲軍還有我等家眷便都會處在極爲兇險的境地。”

韓通默然片刻,還劍入鞘道:“但你爲何要按着趙匡胤的謀劃假意起兵呢?”

徐皓月沉聲道:“我若是不答應,趙匡胤也會另尋其他藉口集兵,慕容延釗在真定一樣會傳回白甲軍造反的消息,到時候我等在京中的家眷可便危險了。況且不答應和趙匡胤一起幹,我便會失去他的信任,而無法謀劃其他事,白甲軍兵馬在外,進京勤王始終會慢了一步,若等到趙匡胤控制了京城,我白甲軍就再無取勝的機會,強行要攻打京城,一來會讓遼人有可趁之機,二來會陷太后、幼主和我等家眷於險境,三來廝殺甚烈,死的都是大周兵將於國不利,所以我才行此以退爲進之計。”

韓通看了看魏仁浦道:“魏相一早便知道此事?”

魏仁浦點點頭道:“知道,那天徐將軍離京前來找我,便將他擔心趙匡胤會起兵造反之事說了,起初我也不大相信,但徐將軍將他的謀劃都告訴了我,對我可謂是推心置腹,又言道若是他離京之後,京中有謠言四起,那便是趙匡胤所謀的第一步,到那時候讓我自己在決定是否要和他一同謀事。果然後來京中謠言四起,那時候我便下了決心同徐將軍一起謀劃此事。”

韓通看了看徐皓月、魏仁浦、曹彬等人,又環顧四周咬牙道:“照你們所言,現下沒有任何人起兵謀反,那我這便去向太后和範相他們說,讓他們收回出兵之命!”

徐皓月淡淡一笑說道:“太后和範相又怎會聽你的一面之辭?”

韓通看着徐皓月道:“你和我同去,太后一定便會相信!”

徐皓月搖搖頭說道:“只怕此刻京中已經謠言四起,人心惶惶,謠言這種東西傳得最快,百姓們也最會相信。況且這次打草驚蛇,趙匡胤最多便是收兵回宋州,完全可以置身事外,趙黨下一次再密謀起兵,便連我也無法再取得他的信任,長痛不如短痛,不如一舉剪除,難道還要養虎爲患麼?”

韓通愣了一會兒,頹然道:“你要我如何信你?”

徐皓月淡淡一笑道:“我的家眷都在京中,你還有什麼可懷疑的?趙匡胤勢在必反,你身邊的王文昭和王彥升二將也是他的人,你雖然和範相安排了五萬侍衛親軍在趙匡胤軍中,但你不能離開京城,趙匡胤一定會安排其中一人領兵,而另一人則留在京城,埋伏於你的身側,一旦兵變,你卻是調不動一兵一卒的,不信的話等趙匡胤安排出兵之事你便會知道了,而且他還會安排石守信、王審琦二將留在京城控制剩下的殿前軍,等到他起兵,二將便會在京中響應,然後趙匡胤引兵回京,控制京城局勢,便是大功告成了。”

韓通聞言只覺得脊背涼颼颼的,只見徐皓月上前一步,甚是誠懇的說道:“韓將軍,先帝以託孤之事交託於我等,難道這時候還要互相猜忌麼?我將趙匡胤的謀算和我等的打算合盤都告訴了你,對你可謂是推心置腹,太后、陛下和京城百官百姓的安危皆繫於你手,如何決斷你自己看着辦吧!”

韓通臉上一陣紅一陣白,隔了半晌才沉聲道:“好!徐將軍,看在先帝臨終前託孤的份上,我相信你!你且說說我等該如何行事!”

徐皓月和魏仁浦、曹彬對望一眼,都是相視一笑,徐皓月當下緩緩說道:“韓將軍,我等打算這樣……”當下徐皓月等人便在草棚內密謀起來。

草棚外風雨大作,好一場酣暢淋漓的大雨,整個汴梁城都被籠罩在一片大雨之中,讓人看不清內外的景緻,就好像濃濃的迷霧一般籠罩在人們眼前一般。

韓通、曹彬和魏仁浦已經走遠,徐皓月望着這雨勢,心中感嘆起來,此刻他又一次站在歷史的岔路口。在沒有穿越之前,他學歷史的時候,也曾經幻想過改變歷史,只想着改變歷史之後那是何等的酣暢淋漓。但此刻他穿越了,他總算明白了身在歷史其中,不論改還是不改,那都是何等的殘酷。

他在淮南帶領白甲軍爲了生路和周軍大戰,多少精銳的周軍死在了他們的刀下,照理說他們這是違背重新統一的歷史大勢,延緩統一的進程。後來他又領兵北伐,差不多奪回了燕雲之地,而他謀算遼國的計策若是成功,遼國將陷入內亂,戰爭不休,受苦的只會是北方的遼國百姓。這一次他還是選擇了改變歷史,他實在過不了自己心頭的那一道坎。歷史上,趙匡胤兵變並未造成太多的殺戮,之後李筠和李重進分別起兵造反,被宋軍迅速平復,倒是死傷了一些軍民百姓,但總體來說趙匡胤的兵變是極爲成功的,徐皓月不確定自己這樣安排,會死傷多少人,但身在歷史之中,你一旦身居高位,每做一個決定,影響的將是數萬、數十萬乃至整個天下百姓的出路。

望着如煙的雨線,徐皓月自嘲的喃喃自語道:“或許不甘人下才是你真正的心意吧,你何時變得如此可怕了?”

第二百二十三章 老將符彥卿第二十一章 巍峨武王莊第二百五十章 真定求援急第二百九十章 其勢在必行第二百四十九章 清明荷葉蓮第一百九十六章 春日會羣臣第一百五十二章 不屈之孤城第二百八十九章 戰魂今何在第二百八十一章 玉清說永德第一百七十八章 刮目另相看第一百二十八章 都監下軍令第一百九十二章 治國六綱言第三十四章 重會趙匡義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梁英霸氣第三百零七章 以退欲爲進第一百零四章 英山城會盟第六十二章 設伏解困厄第三百三十七章 詐死尋退隱第一百七十七章 兵圍木魚山第七十三章 斷其歸路計第五十七章 言行當如一第三百一十四章 車懸對車懸第一百四十三章 秋風寒人心第一百五十一章 殺子正軍法第三百一十九章 左右爲難時第四十七章 英武正氣堂第三百二十九章 失信於人前第三十章 月下傳太極第一百八十八章 刑不上大夫第二百八十章 胸中四方略第一百四十二章 一諾千金重第六十四章 荷塘話夜雨第七十二章 糧草換獻策第二百二十七章 十萬精銳騎第三十五章 比武潛規則第二百零九章 涿州築京觀第一百八十三章 白虎玄鐵甲第二百三十五章 新喪諸國祭第一百零五章 噩耗惡英主第二百一十八章 黃土山解圍第七十二章 糧草換獻策第九十九章 畫中玉佳人第三百一十二章 夏州定難軍第三百三十八章 昔日真相情第二百零一章 林中初戰勝第一百七十六章 敵在草山坡第二百二十七章 十萬精銳騎第一百六十四章 願以民爲命第二百六十四章 厚賞忠義臣第六十三章 南歸意若何第一百六十八章 周軍歌檀來第八十一章 淮南掙頸紅第一百七十一章 飛雪奮登城第二十六章 英氏二兄弟第二百三十五章 新喪諸國祭第二百章 據營滹沱河第三百一十八章 是敵是友焉第七十五章 簞壺相迎殺第三百一十七章 喜隱軍南下第二百八十章 胸中四方略第一百五十三章 血淚化白蓮第四十九章 武莊新客卿第二百九十五章 內戰的序幕第一百六十九章 輕取清流關第一百四十五章 親族豈無情第七十一章 北風入淮來第二百零七章 周主御輕軍第五十二章 同心可斷金第三百零七章 以退欲爲進第三十九章 賭鬥博取樂第三章 物非人相似第二百五十七章 權柄間或轉第一百六十三章 天子當馭人第三百二十二章 功成萬骨枯第一百六十一章 廬州解重圍第二十九章 心意難轉圜第六十四章 荷塘話夜雨第三百二十八章 狼牙旗傾覆第一百五十六章 白石印步痕第二百二十六章 遼主議北歸第二百一十七章 赴援得勝口第八十一章 淮南掙頸紅第三百二十九章 失信於人前第九十九章 畫中玉佳人第二十三章 武秀天下聯第四章 莫欺少年貧第二十二章 怒斥紈絝子第三百二十八章 狼牙旗傾覆第一百一十一章 淮南梅雨季第八十一章 淮南掙頸紅第九十三章 山徑落雪石第五十二章 同心可斷金第三百三十一章 大定修盟約第一百六十一章 廬州解重圍第二百六十二章 黃袍亦加身第三十七章 太極意轉圓第九十七章 尊嚴以何換第九十五章 夜襲武王莊
第二百二十三章 老將符彥卿第二十一章 巍峨武王莊第二百五十章 真定求援急第二百九十章 其勢在必行第二百四十九章 清明荷葉蓮第一百九十六章 春日會羣臣第一百五十二章 不屈之孤城第二百八十九章 戰魂今何在第二百八十一章 玉清說永德第一百七十八章 刮目另相看第一百二十八章 都監下軍令第一百九十二章 治國六綱言第三十四章 重會趙匡義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梁英霸氣第三百零七章 以退欲爲進第一百零四章 英山城會盟第六十二章 設伏解困厄第三百三十七章 詐死尋退隱第一百七十七章 兵圍木魚山第七十三章 斷其歸路計第五十七章 言行當如一第三百一十四章 車懸對車懸第一百四十三章 秋風寒人心第一百五十一章 殺子正軍法第三百一十九章 左右爲難時第四十七章 英武正氣堂第三百二十九章 失信於人前第三十章 月下傳太極第一百八十八章 刑不上大夫第二百八十章 胸中四方略第一百四十二章 一諾千金重第六十四章 荷塘話夜雨第七十二章 糧草換獻策第二百二十七章 十萬精銳騎第三十五章 比武潛規則第二百零九章 涿州築京觀第一百八十三章 白虎玄鐵甲第二百三十五章 新喪諸國祭第一百零五章 噩耗惡英主第二百一十八章 黃土山解圍第七十二章 糧草換獻策第九十九章 畫中玉佳人第三百一十二章 夏州定難軍第三百三十八章 昔日真相情第二百零一章 林中初戰勝第一百七十六章 敵在草山坡第二百二十七章 十萬精銳騎第一百六十四章 願以民爲命第二百六十四章 厚賞忠義臣第六十三章 南歸意若何第一百六十八章 周軍歌檀來第八十一章 淮南掙頸紅第一百七十一章 飛雪奮登城第二十六章 英氏二兄弟第二百三十五章 新喪諸國祭第二百章 據營滹沱河第三百一十八章 是敵是友焉第七十五章 簞壺相迎殺第三百一十七章 喜隱軍南下第二百八十章 胸中四方略第一百五十三章 血淚化白蓮第四十九章 武莊新客卿第二百九十五章 內戰的序幕第一百六十九章 輕取清流關第一百四十五章 親族豈無情第七十一章 北風入淮來第二百零七章 周主御輕軍第五十二章 同心可斷金第三百零七章 以退欲爲進第三十九章 賭鬥博取樂第三章 物非人相似第二百五十七章 權柄間或轉第一百六十三章 天子當馭人第三百二十二章 功成萬骨枯第一百六十一章 廬州解重圍第二十九章 心意難轉圜第六十四章 荷塘話夜雨第三百二十八章 狼牙旗傾覆第一百五十六章 白石印步痕第二百二十六章 遼主議北歸第二百一十七章 赴援得勝口第八十一章 淮南掙頸紅第三百二十九章 失信於人前第九十九章 畫中玉佳人第二十三章 武秀天下聯第四章 莫欺少年貧第二十二章 怒斥紈絝子第三百二十八章 狼牙旗傾覆第一百一十一章 淮南梅雨季第八十一章 淮南掙頸紅第九十三章 山徑落雪石第五十二章 同心可斷金第三百三十一章 大定修盟約第一百六十一章 廬州解重圍第二百六十二章 黃袍亦加身第三十七章 太極意轉圓第九十七章 尊嚴以何換第九十五章 夜襲武王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