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周主御輕軍

後周顯德六年五月初,白甲軍在奔襲飛狐口之後,連下易州、蔚州,斬遼國易州刺史李在欽、蔚州刺史安明續,繼而分兵東西對進,西路直驅朔、寰、應、雲等州,東路則由白甲軍統帥徐皓月親自率領攻和易州朱凌峰部夾攻岐溝關,威逼涿州。

與西路接連惡戰不同,大周東路軍進展異乎尋常的順利。四月,韓通從滄州修治水道進入契丹國境,直通瀛州、莫州,柴榮到達滄州後,當日即率領殿前軍精銳八萬人從滄州出發,直奔契丹國境。

柴榮大軍到達幹寧軍後,遼國寧州刺使王洪率城投降,周軍兵不血刃取下寧州。柴榮繼而乘坐龍船沿着水流北上,船隻頭尾相接長達數十里,到達獨流口後,又沿水道向西。四月底到達益津關下,契丹守將終廷輝率城投降。

之後從益津關往西,水路逐漸狹窄,無法通行大船,於是柴榮命令全軍棄船。前部先鋒趙匡胤部先到達瓦橋關,契丹守將姚內斌率城投降,趙匡胤迎接柴榮鑾駕進入瓦橋關。

之後趙匡胤兵馬驅莫州、瀛洲,契丹莫州刺史劉楚信率城投降,契丹瀛州刺史高彥暉率城投降,幾日之後於口關守將也投降大周,從此瓦橋關以南州縣全部平定。

自後周大軍兵出大梁以來,一個月之間,東路軍連下三關三州,竟然未發一箭一矢。到達瓦橋關後,柴榮大宴諸將,商議攻取幽州之事。

宴席間柴榮又得到西路軍戰報,柴榮親覽之後,將戰報傳視諸將,哈哈大笑着說道:“西路徐皓月也連下飛狐口、易州和蔚州,如今兵馬分爲東西兩路,西路取朔、寰、應、雲等州,東路取岐溝關、涿州,然後與我東路軍會師幽州城下。想不到徐皓月進兵也是如此迅捷,朕還道他會比東路軍要慢呢。”

聞言趙匡胤手下殿前軍將領皆是面色不豫,東路軍雖然取下三關三州,但竟然沒有發一箭一矢,東路軍好像就是在進行武裝大遊行一般,坐了船北上接着又下船走陸路,沿途州縣都是望風而降,一場戰都打過,東路軍將領自韓通、趙匡胤以下都覺得很是鬱悶。此刻聽柴榮褒獎西路軍,衆將更是不服氣起來。

殿前軍大將韓令坤起身抱拳說道:“陛下,如今我十萬大軍進抵瓦橋關,當迅疾北上直撲幽州,料想幽州的蕭思溫定然不是吾軍敵手。”

白延遇也站起身說道:“陛下,吾軍未發一箭一矢而得三關三州之地,此刻大軍銳氣正盛,正宜用兵。”

司超等諸將也紛紛起身請求立刻進兵,柴榮笑着微微頷首,對韓通和趙匡胤道:“二位愛卿以爲如何?”

韓通和趙匡胤對望一眼,早先柴榮就已經和兩人私下商議過進兵之事,但連日來北方探子不斷回報,契丹大部騎兵正在幽州北面集結,如今涿州未下,假若東路軍冒進攻打幽州,隨時有被遼軍切斷糧道的危險。但柴榮似乎被眼前的大好形勢衝昏了頭腦,聽不進二人的勸諫,執意要進兵,所以纔有這場大宴諸將商議進兵之事。

此刻諸將被西路軍的戰果刺激,紛紛請戰,讓韓通和趙匡胤都有苦說不出,柴榮問起,趙匡胤只得站起身來說道:“陛下若強要進兵,末將願帶領本部兵馬爲先鋒先到幽州城下寨,陛下和韓將軍領大軍在瓦橋關等候末將消息,若是西路軍攻下涿州,陛下再領大軍北上如何?”

柴榮哼了一聲不置可否,看着韓通問道:“韓卿以爲如何?”

韓通面色呆板,不苟言笑的說道:“陛下,進兵一事先前已經說過了,末將還是秉持先前之言,我軍在瓦橋關按兵不動,靜候西路軍攻克涿州,再行北上,現下實在不宜孤軍冒進!”

柴榮也知道韓通刻板,但想不到刻板到如斯地步,聽他口氣這事再商議也是無用,他韓通就是茅廁裡的石頭,軟硬不吃,也不像趙匡胤那樣還提了各折中的法子。

聞言柴榮大怒起來,嚯的一聲站起身怒道:“你們不敢進兵,朕自帶侍衛親軍北上與遼軍周旋!”說罷轉身離席拂袖而去。

一時間大帳內鴉雀無聲,衆將都看着韓通和趙匡胤兩人,不知該如何是好。趙匡胤輕輕搖搖頭,低聲對韓通說道:“還是準備出兵北上吧,難道真要讓陛下下不了臺麼?”

韓通皺眉道:“行軍打仗、國之生死之事,豈是可以當作臺階下的?”

趙匡胤沉聲說道:“難道你想讓陛下獨自領軍北上麼?”

韓通看了看趙匡胤,又看了看帳中面面相覷的諸將,過了半晌才無奈的說道:“也罷,也罷,君辱臣死,我等就隨陛下進兵便了,大不了全都戰死幽州城下好了!”

柴榮怒氣衝衝的回到自己的黃帳內,範質、王溥和孫庭運正在品茶,見柴榮回來都站起身見禮。看到柴榮面色不善,範質小心翼翼的問道:“陛下,軍事商議得如何?”

柴榮重重的哼了一聲,坐到主位上,怒氣衝衝的說道:“糧道、糧道,老是怕糧道被斷,難道要等遼軍大軍齊至才攻打幽州麼?”

孫庭運清咳一聲上前說道:“陛下,戒怒戒躁,您忘了老道的話了麼?”

柴榮聽了孫庭運的話,這才深吸一口氣,緩緩吐了出來,孫庭運笑道:“這就對了,陛下身系萬民福祉,這身體該爲萬民保重的。”

柴榮轉怒爲喜笑道:“要不是道長這些天教朕吐納調理之法,朕只怕早就病倒了,道長的調理之法朕很受用,朕一定照做。”

孫庭運微微一笑退到一旁不再說話,王溥上前說道:“陛下,韓通和趙匡胤二人是會否畏難避戰?”

柴榮靜下心來緩緩說道:“這到不會,朕知道我軍長驅而進的確會有糧道被斷的危險,但相比之下,我軍若能搶在遼國大軍南下之前,攻克幽州,據險而守,後面的戰會好打許多,朕這是先難後易,就和朕決定先打遼國再平定江南是一樣。”

範質躬身說道:“陛下,既然以兵事委於韓通、趙匡胤二位將軍,陛下就該給二位將軍軍前臨斷之權,如今我軍纔到瓦橋關,宜做稍許休整,而且三州新降,還須穩妥交割,後路安定我軍才能進兵無憂,所以在此等候些時日也是無妨的。”

柴榮沉吟片刻後,還是緩緩搖頭堅定的說道:“遼軍騎兵衆多,等到他們集齊大軍,想要攻破幽州更是難上加上難,爲後世子孫計,這個險朕一定要冒,就算朕兵敗身死也不會有絲毫怨言!”

範質、王溥對望一眼也不再說話,孫庭運眉頭微皺,只覺得柴榮這般說太不吉利,但見柴榮面色凝重,知道再勸也是無益,便也不再說什麼了。

當夜孫庭運修書一封命人送往西路白甲軍徐皓月手中,信中孫庭運將柴榮的近況說了,自從跟隨柴榮北征以來,孫庭運每隔十日左右便會給徐皓月通通消息,告知他柴榮的近況。柴榮的身子經過這段時間的調理,的確已經大大改觀,孫庭運發現柴榮易怒而且常年勞累積下了不少隱疾,在他的調理下已經逐漸康復,同時信中也說了柴榮執意孤軍北上的原因。

信函送出之後,第三日柴榮便命趙匡胤爲前部先鋒,大驅大周殿前軍精銳北上,浩浩蕩蕩的往幽州城而去。

幾日之後,涿州以西南四十餘里之外的岐溝關外,徐皓月統領白甲軍兩萬兵馬出現在岐溝關後。岐溝關上遼國兵卒見白甲軍忽然出現在關後,都是大爲驚恐,契丹守將急命兵卒上關守城,緊閉關門不敢出戰。

徐皓月看了看岐溝關的守城之勢,想起後世曾有記載,宋朝北伐之時,大將曹彬、米信曾在這岐溝關和遼軍耶律休哥大戰,只可惜宋軍大敗,十萬宋兵灰飛煙滅,作爲主力的曹彬部大敗,直接導致那次的北伐全線潰敗,宋軍飲恨拒馬河。想到此處,徐皓月輕嘆一聲,吩咐大軍在關外九里處南拒馬河旁紮營,等待關前朱凌峰部一萬兵馬的消息。

正當諸將得了軍令要分頭行事之時,親衛來報有密信到,徐皓月在馬上安坐,當即拆閱,看完之後面色大變,便馬上抽出長劍喝命道:“全軍立刻攻城!”

諸將停住腳步,甚是驚愕的望着徐皓月,王子襄遲疑的問道:“大帥,我軍纔到此處,該當先穩固營盤,關內雖然遼軍不多,但死守之下,也一時之間難以攻克,不若等到朱將軍兵馬到來,前後夾攻,定可一鼓而破,士卒也不會損傷太多,大軍也不會太過疲累。”

徐皓月咬牙怒道:“今日便要攻破岐溝關,明日大軍便要攻打涿州,不能挨延片刻!陛下已經帶領東路軍出瓦橋關往幽州而去了。”

諸將聞言都是面色大變,紛紛想到要是趙匡胤部先到了幽州,這首功便沒了,當下也不再多言,紛紛轉頭佈置攻城之事去了。

望着北面的天際,徐皓月苦笑着喃喃道:“老天爺,好不容易柴榮的身體沒事了,你不要提前給我弄個高粱河大敗出來啊。”

第一百一十章 借船欲何往第一百一十一章 淮南梅雨季第三百零七章 以退欲爲進第三百四十一章 君體也相同第二百九十四章 勇士非族類第七十五章 簞壺相迎殺第六十章 鐵騎臨殘風第三百二十一章 遺孤若轉機第一百六十四章 願以民爲命第二百七十五章 別來無恙否第一百九十七章 二士爭功計第二百八十三章 回府乍聞驚第三百二十五章 竟與虎謀皮第二百九十九章 白甲折將軍第一百五十七章 騶虞城防戰第二百五十七章 權柄間或轉第二百七十九章 重賞奪權計第一百七十六章 敵在草山坡第一百三十三章 占城稻花香第三百一十四章 車懸對車懸第二百二十章 擊其暮歸時第二十章 鐵槍王文昭第一百五十一章 殺子正軍法第二百四十九章 清明荷葉蓮第二百五十五章 昔日信諾言第三百零七章 以退欲爲進第二百八十四章 歷史的命運第二百零九章 涿州築京觀第四十三章 洞房花燭夜第一百章 白甲軍營號第一百六十九章 輕取清流關第八十五章 極哀可成軍第六十章 鐵騎臨殘風第八十七章 輕裝襲英山第一百八十六章 請君入甕來第二百二十九章 伴讀青竹馬第二百一十七章 赴援得勝口第二百五十二章 草棚說韓通第一百八十八章 刑不上大夫第一百八十二章 月下依噥語第二百六十二章 黃袍亦加身第九十七章 尊嚴以何換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梁英霸氣第二百三十四章 各人心懷事第一百二十九章 致人致於人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攻破連環第二百五十六章 陰效誠款忙第八十章 雲霧霾英山第十八章 雌威震官軍第二百六十三章 黎明夜深邃第三百一十章 冷風吹涼心第二百六十五章 檀來歌爲何第七十三章 斷其歸路計第一百五十章 強弩亦有末第三十九章 賭鬥博取樂第二百九十六章 風語堂名錄第三百零一章 事出有蹊蹺第九十八章 桑林故人來第一百九十章 龍亭初建時第二百二十一章 燕雲招討使第三百二十四章 變出馬盂山第二十章 鐵槍王文昭第一百四十四章 同袍豈無義第二百八十章 胸中四方略第二百七十六章 兄弟情意重第二百八十四章 歷史的命運第二十二章 怒斥紈絝子第二百五十一章 驟雨風雷至第二百二十三章 老將符彥卿第二百零五章 步卒逆騎衝第二百八十五章 宴席說三將第一百零五章 噩耗惡英主第二百三十一章 將軍夜引歸第三百二十九章 失信於人前第三百四十章 吾軀歸故土第一百四十二章 一諾千金重第二百三十六章 軍議布兵事第二百五十二章 草棚說韓通第二百九十章 其勢在必行第三百一十一章 金翠珠簾後第一百五十七章 騶虞城防戰第一百七十章 無信則不立第二百七十五章 別來無恙否第八十一章 淮南掙頸紅第二百二十章 擊其暮歸時第六十五章 以戰謀出路第四十七章 英武正氣堂第一百五十五章 今後爲何戰第三百零三章 陣前忙換將第九十六章 千斤獄閘落第一百四十四章 同袍豈無義第十七章 月下語皓然第八十九章 黔驢技已窮第二百五十七章 權柄間或轉第三百零二章 可曾婚配否第一百一十一章 淮南梅雨季第四十八章 舌如燦蓮花第一百三十四章 香鞠豔雛遠第六十章 鐵騎臨殘風第五十九章 鐵騎巨劍寒
第一百一十章 借船欲何往第一百一十一章 淮南梅雨季第三百零七章 以退欲爲進第三百四十一章 君體也相同第二百九十四章 勇士非族類第七十五章 簞壺相迎殺第六十章 鐵騎臨殘風第三百二十一章 遺孤若轉機第一百六十四章 願以民爲命第二百七十五章 別來無恙否第一百九十七章 二士爭功計第二百八十三章 回府乍聞驚第三百二十五章 竟與虎謀皮第二百九十九章 白甲折將軍第一百五十七章 騶虞城防戰第二百五十七章 權柄間或轉第二百七十九章 重賞奪權計第一百七十六章 敵在草山坡第一百三十三章 占城稻花香第三百一十四章 車懸對車懸第二百二十章 擊其暮歸時第二十章 鐵槍王文昭第一百五十一章 殺子正軍法第二百四十九章 清明荷葉蓮第二百五十五章 昔日信諾言第三百零七章 以退欲爲進第二百八十四章 歷史的命運第二百零九章 涿州築京觀第四十三章 洞房花燭夜第一百章 白甲軍營號第一百六十九章 輕取清流關第八十五章 極哀可成軍第六十章 鐵騎臨殘風第八十七章 輕裝襲英山第一百八十六章 請君入甕來第二百二十九章 伴讀青竹馬第二百一十七章 赴援得勝口第二百五十二章 草棚說韓通第一百八十八章 刑不上大夫第一百八十二章 月下依噥語第二百六十二章 黃袍亦加身第九十七章 尊嚴以何換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梁英霸氣第二百三十四章 各人心懷事第一百二十九章 致人致於人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攻破連環第二百五十六章 陰效誠款忙第八十章 雲霧霾英山第十八章 雌威震官軍第二百六十三章 黎明夜深邃第三百一十章 冷風吹涼心第二百六十五章 檀來歌爲何第七十三章 斷其歸路計第一百五十章 強弩亦有末第三十九章 賭鬥博取樂第二百九十六章 風語堂名錄第三百零一章 事出有蹊蹺第九十八章 桑林故人來第一百九十章 龍亭初建時第二百二十一章 燕雲招討使第三百二十四章 變出馬盂山第二十章 鐵槍王文昭第一百四十四章 同袍豈無義第二百八十章 胸中四方略第二百七十六章 兄弟情意重第二百八十四章 歷史的命運第二十二章 怒斥紈絝子第二百五十一章 驟雨風雷至第二百二十三章 老將符彥卿第二百零五章 步卒逆騎衝第二百八十五章 宴席說三將第一百零五章 噩耗惡英主第二百三十一章 將軍夜引歸第三百二十九章 失信於人前第三百四十章 吾軀歸故土第一百四十二章 一諾千金重第二百三十六章 軍議布兵事第二百五十二章 草棚說韓通第二百九十章 其勢在必行第三百一十一章 金翠珠簾後第一百五十七章 騶虞城防戰第一百七十章 無信則不立第二百七十五章 別來無恙否第八十一章 淮南掙頸紅第二百二十章 擊其暮歸時第六十五章 以戰謀出路第四十七章 英武正氣堂第一百五十五章 今後爲何戰第三百零三章 陣前忙換將第九十六章 千斤獄閘落第一百四十四章 同袍豈無義第十七章 月下語皓然第八十九章 黔驢技已窮第二百五十七章 權柄間或轉第三百零二章 可曾婚配否第一百一十一章 淮南梅雨季第四十八章 舌如燦蓮花第一百三十四章 香鞠豔雛遠第六十章 鐵騎臨殘風第五十九章 鐵騎巨劍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