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第二百八十二章 治國理念

既已決定要投中華帝國,徐世勣走得自是相當之果決,只准備了兩日時間,便率願跟隨他的六萬大軍以及近十萬百姓離開了黎陽倉,一路向黃河邊趕了去,由舟師的護送着,在中牟城附近登上了南岸,隨後便在趕來接應的秦瓊所部大軍之掩護下,一路無阻地向潁川進發,只是副將杜才幹卻並未隨行,而是執意留在了黎陽倉,三日後,李神通奉李淵之將令,率兩萬大軍匆匆趕來,與杜才幹所部聯兵一氣,號稱有兵十八萬之衆,一時勢力大漲,可沒等李神通開始向外擴張,竇建德便挾剿滅宇文化及之餘威,率二十五萬大軍殺向了黎陽倉,與此同時,收攏了大量瓦崗軍將士的王世充也派出單雄信領兵十萬渡河北上,目標同樣放在黎陽倉上,一場三方大會戰就此拉開了序幕。

潼關方向,李世民率部趕到了風陵渡之際,李靖早已率部在潼關嚴陣以待,與此同時,拿下了函谷關的張士貴與杜子陵聯軍兩萬五千之衆合擊弘農,太守姚希敏見華軍勢大,不敢頑抗,獻城歸降,至此,整個弘農郡連同函谷關在內,都落入了華軍的掌控之中,一見戰機已失,李世民不得不率部退回了太原,至此,關中已可謂是穩若泰山,再無任何一方可以對中華帝國構成生死威脅。

十月初三,徐世勣一行人等在秦瓊所部大軍的掩護下,退過了雙洎河,進抵已基本成爲廢墟的潁川郡,張君武下詔任命郭孝恪爲左金吾衛將軍兼潁川都督,留徐世勣所部駐紮潁川,並由戶部牽頭,將隨行之百姓盡皆安置於潁川郡諸城,着徐世勣、張善相隨秦瓊所部大軍凱旋京師,以備來年攻伐山西之戰。

儘管圍繞着黎陽倉的大戰一直不斷,然則對於中華帝國來說,瑞明元年的戰事已然告了一個段落,接下來的軍務主要是整編訓練事宜,對此,張君武自是不會再刻意去過問那麼許多,全都交給了兵部去打理,而政務方面麼,來年的計劃也已基本擬定就緒,剩下的都是些枝節上的常規問題,自是無須張君武太過費心,自登基以來,張君武總算是能好生喘上一口大氣了,於是乎,內禁裡便多了幾名有孕在身的妃子,隨後麼,更是傳出了條喜訊——皇后終於有喜了!

“諸位愛卿,朕有個問題要考考大家,誰能告訴朕,自古以來朝代更迭之根由何在?”

儘管自王窈起始,宮中已然有了六名待產之妃子了,可妃子到底只是妃子,並非正宮,更別說皇后楊麗瓊在張君武心中有着極重之地位,如今其既是有了孕,於張君武而論,絕對是樁大喜之事來着,加之近來又無甚緊要軍政事宜須得操勞,張君武爽心之下,當天便下了大宴羣臣之旨意,宴後,興致尤高,索性便將在朝的從三品以上文武官員全都邀進了御花園中,君臣席地而坐,於暢談無忌間,張君武突然拋出了個極其敏感的問題來。

“苛政猛於虎,君不仁則民必反!”

張君武這麼個問題看似簡單無比,可事社江山更迭,忌諱頗多,諸般臣工們雖都是酒後興高,卻也不敢輕易作答,唯有御史大夫蕭懷靜卻是個耿直的性子,想都不想便隨口給出了個答案。

“回陛下的話,微臣以爲當是土地兼併過劇,衆寡不均,以致民憤無從疏導,故而引發民變。”

有了蕭懷靜的帶頭,有心表現上一下的羣臣們立馬皆心思活泛了起來,箇中尤屬剛出使南樑凱旋而歸的褚亮反應最快,緊着便接了一句道。

“嗯,還有麼?”

張君武笑了笑,並未對蕭、褚二人的答覆加以置評,而是不動聲色地鼓勵了其餘重臣一把。

“陛下明鑑,微臣以爲當是社稷所託非人,昏君當道,以致民不聊生。”

見得張君武這般神色,諸般臣工們便知張君武對蕭、褚二人的回答其實並不甚滿意,當即便都來了精神,一番沉默苦思之下,卻是蕭瑀搶了回先。

“呵,衆愛卿只管直言好了,此際乃是私下閒談,無關政務,說對說錯都無所謂,都別藏着掖着了。”

張君武同樣不曾對蕭瑀的答案加以置評,笑呵呵地又鼓勵了羣臣一番。

“陛下,微臣以爲當是官場**,以致積重難返之故,當須得防微杜漸,以免久拖生變。”

前頭諸般人等所言大體上都已概括了儒家以爲的亡國之根由,可居然還是不中張君武之意,衆臣工們可就都不免有些犯嘀咕了,又是好一陣的沉默之後,卻見吏部尚書張昭謹慎小心地給出了個答案。

“國之將亡,必有妖孽,不是君昏便是朝中有鉅奸作祟!”

“天運有偏,以致失鹿,故而羣雄應運而起。”

“不修內德,以致外侮來侵。”

……

見得如此多的答案都不能令張君武滿意,羣臣們可就有些憋不住了,一條條看似理由充足的答案紛紛冒了出來,到了末了,就連房玄齡這麼個穩重之人都忍不住冒出了句“內德不修”的話語,可惜依舊沒見張君武頷首,毫無疑問,顯然誰都不曾猜到聖意究竟何在。

“諸公所言其實都對,只是都不免有失偏頗,自天下一統以來,唯秦、隋是亡於暴政,其餘各朝皆各有亡因,然,依朕看,縱使有一朝能避免諸公所言之弊端,但消忽略了一處,也自必亡無疑!”

張君武的心情明顯很好,點評完衆臣工們的答案之後,緊着卻賣了個大關子。

“臣等愚鈍,還請陛下明言。”

一聽張君武此言,衆臣工們頓時便全都有些傻了眼,一個個眉頭緊鎖地思忖了良久,也愣是沒搞懂張君武所言的最根本之所在,末了還是柴孝和率先出言打破了沉默。

“荀子有言曰: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其言看似治國之大要,實則不然,民者,多變而盲從,未開民智前,真事事以民爲本,所得者恐非大治而是大亂,所謂竊民意者衆矣,古來屢見不鮮,依朕看來,倒是管子所言之‘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更爲貼近治國之實務,何也,民以食爲天,若不得食,豈有不反之理?然,土地終歸有限,天下良田雖多,卻架不住人口之繁衍,舉一例而論,一家有田十畝,子二人,翁死,子分之,各得五畝,子又有子,再分之,數代後,不足食也,或有言曰:可購地,確然如是,只是放之天下來看,總田畝就那麼許多,再算上大戶之土地兼併,人口一多,土地所出,已不足天下人所需,數代之積累,最終必致戰亂無疑,朝廷掌控稍有不力,則社稷崩塌,再無復興之可能!”

或許是酒喝得有些多了,也或許是要趁此機會確立一下治國之理念,張君武的話明顯比平常時要多了許多。

“陛下聖明,此又當如何避免纔是?”

一開始聽張君武說民以食爲天之際,羣臣們還有些不以爲然,再往下一聽所謂的分田理論,更是覺得有些危言聳聽了,只是再往深裡想了去,衆臣工們額頭上頓時便見了汗,一時間都在苦思着對策,唯有蕭懷靜卻是根本沒去深思,只略一沉吟,便乾脆利落地將問題丟回給了張君武。

“此事從表面上看,似乎有兩條道可走,一是對外擴張,不斷奪得疆土,以滿足國民之所需,二麼,便是控制人口之繁衍,然,這二者都有其侷限性,前者易導致窮兵黷武,一旦戰事不順,難免有傾覆之危,且朝廷控制的地盤越大,枝節便越多,管理殊爲不易,一旦超過界限,則必致分裂,戰亂也就難以避免,故,此乃死路一條,只可爲輔,斷不可爲主;至於其二,說易行難,朝廷開支有限,且要強行扭轉百姓多子多福之觀念,難如登天,同樣不可取,是故,爲帝王者,若欲避免數代或是數十代之後的必然之亂局,從開國時起,便須得有所規劃,於朕看來,不外乎兩條半,其一,便是控制各地之人口密度,不令失衡,一旦超過警戒線,便須得設法移民實邊;其二,投入力量去研究土地之產出,力求畝產之增加,此舉只可由朝廷出面組織力量攻關,不斷革新糧種以及有計劃地興修水利,以求高產;至於另外半條麼,方纔是對外擴展帝國之生存空間,但消能堅持這兩條半,民可足食,社稷也就有了穩定之根基,再輔以明吏治,輕徭役等善政,方能得萬世之基業也。”

張君武的心願便是建立一個龐大而又健康向上之帝國,爲此,他情願一生操勞,可與此同時,他也很清楚光靠自己一個人之力,根本不可能成事,正因爲此,在給羣臣們洗腦上,張君武自是言不厭細,將自己的治國之理念詳詳細細地剖析了一番,當即便令諸般臣工們全都陷入了深思之中……

第342章第三百四十二章 成王敗寇(一)第617章第六百一十七章 強勢碾壓(五)第132章第一百三十二章 軟硬不吃(四)第403章第四百零三章 兵敗如山倒(九)第363章第三百六十三章 雁門關阻擊戰(四)第25章第二十五章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三)第173章第一百七十三章 再戰洛河(一)第353章第三百五十三章 李唐的覆滅(三)第190章第一百九十章 引君入甕(二)第49章第四十九章 滎陽大戰(二)第六百九十四章 再戰曼頭山(二)第111章第一百一十一章 好消息壞消息(一)第434章第四百三十四章 特種戰(二)第303章第三百零三章 橫財就是這麼來的(三)第387章第三百八十七章 兵進夷陵(三)第613章第六百一十三章 強勢碾壓(一)第484章第四百八十四章 甕中捉鱉(三)第500章第五百章 包圍與反包圍(一)第537章第五百三十七章 弄巧成拙(二)第136章第一百三十六章 軟硬不吃(八)第39章第三十九章 隱憂重重(三)第356章第三百五十六章 李唐的覆滅(六)第440章第四百四十章 圖窮匕見(三)第六百七十二章 天降神兵(三)第619章第六百一十九章 以誠相待(一)第287章第二百八十七章 春季攻勢(一)第400章第四百章 兵敗如山倒(六)第182章第一百八十二章 方城大捷第494章第四百九十四章 警訊連連(一)第597章第五百九十七章 急襲江陵(四)第2章第二章 臨機決斷第263章第二百六十三章 懲戒之戰(三)第287章第二百八十七章 春季攻勢(一)第99章第九十九章 以正合,以奇勝(四)第468章第四百六十八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三)第383章第三百八十三章 強襲巴東(三)第340章第三百四十章 喋血宛洛大道(八)第428章第四百二十八章 再戰於野(四)第311章第三百一十一章 韓信嶺攻防戰(三)第七百章 會攻伏俟城(一)第386章第三百八十六章 兵進夷陵(二)第608章第六百零八章 無可寬恕第24章第二十四章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二)第618章第六百一十八章 強勢碾壓(六)第61章第六十一章 詐取鄭州(一)第283章第二百八十三章 利刃總教官第603章第六百零三章 巧取襄陽(四)第615章第六百一十五章 強勢碾壓(三)第44章第四十四章 順水人情第555章第五百五十五章 背水一戰(一)第382章第三百八十二章 強襲巴東(二第395章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一)第449章第四百四十九章 決戰桑園(一)第215章第二百一十五章 正統之爭(一)第281章第二百八十一章 只要人不要地(三)第135章第一百三十五章 軟硬不吃(七)第461章第四百六十一章 南下還是北上(一)第357章第三百五十七章 輕取雁門關(一)第94章第九十四章 戰略轉進(二)第七百二十章 遼東戰役(八)第606章第六百零六章 巧取襄陽(七)第605章第六百零五章 巧取襄陽(六)第129章第一百二十九章 軟硬不吃(一)第369章第三百六十九章 奇襲朔州(四)第六百五十五章 戰機突現第201章第二百零一章 關中大捷(二)第634章第六百三十四章 橫掃舒州(四)第421章第四百二十一章 真假劫營(一)第58章第五十八章 壁虎斷尾(四)第418章第四百一十八章 挫敵鋒銳(一)第521章第五百二十一章 夜襲龍支城(一)第285章第二百八十五章 火藥武器之雛形第230章第兩百三十章 巧戲薛舉(二)第467章第四百六十七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二)第254章第二百五十四章 新野保衛戰(一)第16章第十六章 將軍神射第438章第四百三十八章 圖窮匕見(一)第387章第三百八十七章 兵進夷陵(三)第459章第四百五十九章 窮途末路(二)第531章第五百三十一章 巧取居庸關(三)第140章第一百四十章 急謀脫身(四)第577章第五百七十七章 艱難的抉擇第295章第二百九十五章 強取伊闕關(二)第七百二十章 遼東戰役(八)第325章第三百二十五章 驕兵照樣勝(五)第六百九十二章 會戰金銀灘(二)第619章第六百一十九章 以誠相待(一)第21章第二十一章 堂堂之陣(四)第584章第五百八十四章 血戰襄陽(四)第490章第四百九十章 衆叛親離(四)第91章第九十一章 大破無上軍(五)第264章第二百六十四章 懲戒之戰(四)第96章第九十六章 以正合,以奇勝(一)第205章第二百零五章 輕取長安(一)第424章第四百二十四章 真假劫營(四)第164章第一百六十四章 吃人魔軍(一)第318章第三百一十八章 強取霍邑(一)第557章第五百五十七章 孤注一擲(一)第257章第二百五十七章 鐵血南陽(一)第284章第二百八十四章 戰略構思
第342章第三百四十二章 成王敗寇(一)第617章第六百一十七章 強勢碾壓(五)第132章第一百三十二章 軟硬不吃(四)第403章第四百零三章 兵敗如山倒(九)第363章第三百六十三章 雁門關阻擊戰(四)第25章第二十五章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三)第173章第一百七十三章 再戰洛河(一)第353章第三百五十三章 李唐的覆滅(三)第190章第一百九十章 引君入甕(二)第49章第四十九章 滎陽大戰(二)第六百九十四章 再戰曼頭山(二)第111章第一百一十一章 好消息壞消息(一)第434章第四百三十四章 特種戰(二)第303章第三百零三章 橫財就是這麼來的(三)第387章第三百八十七章 兵進夷陵(三)第613章第六百一十三章 強勢碾壓(一)第484章第四百八十四章 甕中捉鱉(三)第500章第五百章 包圍與反包圍(一)第537章第五百三十七章 弄巧成拙(二)第136章第一百三十六章 軟硬不吃(八)第39章第三十九章 隱憂重重(三)第356章第三百五十六章 李唐的覆滅(六)第440章第四百四十章 圖窮匕見(三)第六百七十二章 天降神兵(三)第619章第六百一十九章 以誠相待(一)第287章第二百八十七章 春季攻勢(一)第400章第四百章 兵敗如山倒(六)第182章第一百八十二章 方城大捷第494章第四百九十四章 警訊連連(一)第597章第五百九十七章 急襲江陵(四)第2章第二章 臨機決斷第263章第二百六十三章 懲戒之戰(三)第287章第二百八十七章 春季攻勢(一)第99章第九十九章 以正合,以奇勝(四)第468章第四百六十八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三)第383章第三百八十三章 強襲巴東(三)第340章第三百四十章 喋血宛洛大道(八)第428章第四百二十八章 再戰於野(四)第311章第三百一十一章 韓信嶺攻防戰(三)第七百章 會攻伏俟城(一)第386章第三百八十六章 兵進夷陵(二)第608章第六百零八章 無可寬恕第24章第二十四章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二)第618章第六百一十八章 強勢碾壓(六)第61章第六十一章 詐取鄭州(一)第283章第二百八十三章 利刃總教官第603章第六百零三章 巧取襄陽(四)第615章第六百一十五章 強勢碾壓(三)第44章第四十四章 順水人情第555章第五百五十五章 背水一戰(一)第382章第三百八十二章 強襲巴東(二第395章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一)第449章第四百四十九章 決戰桑園(一)第215章第二百一十五章 正統之爭(一)第281章第二百八十一章 只要人不要地(三)第135章第一百三十五章 軟硬不吃(七)第461章第四百六十一章 南下還是北上(一)第357章第三百五十七章 輕取雁門關(一)第94章第九十四章 戰略轉進(二)第七百二十章 遼東戰役(八)第606章第六百零六章 巧取襄陽(七)第605章第六百零五章 巧取襄陽(六)第129章第一百二十九章 軟硬不吃(一)第369章第三百六十九章 奇襲朔州(四)第六百五十五章 戰機突現第201章第二百零一章 關中大捷(二)第634章第六百三十四章 橫掃舒州(四)第421章第四百二十一章 真假劫營(一)第58章第五十八章 壁虎斷尾(四)第418章第四百一十八章 挫敵鋒銳(一)第521章第五百二十一章 夜襲龍支城(一)第285章第二百八十五章 火藥武器之雛形第230章第兩百三十章 巧戲薛舉(二)第467章第四百六十七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二)第254章第二百五十四章 新野保衛戰(一)第16章第十六章 將軍神射第438章第四百三十八章 圖窮匕見(一)第387章第三百八十七章 兵進夷陵(三)第459章第四百五十九章 窮途末路(二)第531章第五百三十一章 巧取居庸關(三)第140章第一百四十章 急謀脫身(四)第577章第五百七十七章 艱難的抉擇第295章第二百九十五章 強取伊闕關(二)第七百二十章 遼東戰役(八)第325章第三百二十五章 驕兵照樣勝(五)第六百九十二章 會戰金銀灘(二)第619章第六百一十九章 以誠相待(一)第21章第二十一章 堂堂之陣(四)第584章第五百八十四章 血戰襄陽(四)第490章第四百九十章 衆叛親離(四)第91章第九十一章 大破無上軍(五)第264章第二百六十四章 懲戒之戰(四)第96章第九十六章 以正合,以奇勝(一)第205章第二百零五章 輕取長安(一)第424章第四百二十四章 真假劫營(四)第164章第一百六十四章 吃人魔軍(一)第318章第三百一十八章 強取霍邑(一)第557章第五百五十七章 孤注一擲(一)第257章第二百五十七章 鐵血南陽(一)第284章第二百八十四章 戰略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