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 擂臺

曹衝見下面有人圍着看,便拉着蔡瑁坐回席中,伸手捉起案上的筷子剛要去挾冒着熱氣的點心,卻覺得手中筷子有些異樣,不免着意看了看,這才發現居然是象牙的,他笑着對蔡瑁說道:“岳父大人,看來仲玉給你掙了不少錢啊,筷子都用上象牙的了?”

蔡瑁哈哈一笑,得意的湊過來說道:“仲玉給我掙了不少錢是真的,不過這種質地的象牙筷子倒也不是有錢就能買到的,我這筷子整個襄陽城只有五雙,我一個人有三雙,很有面子吧?”

蔡璣皺着鼻子笑道:“阿翁,你就知道要面子,花那麼多錢買什麼象牙筷子,也真捨得。”

曹衝卻搖了搖手道:“小玉兒你可就說錯了,人講究一點不是壞事,只是要量力而行,不要爲了講究而不擇手段、爲非作歹就行,用清清白白掙來的錢,讓自己過得舒服一點,講究一點,不是壞事,聖人也不反對的。岳父大人奉公守法,依法納稅,錢來得乾淨,花起來也就放心,買雙象牙筷子也不足爲奇,難不成要每個人都當守財奴才好嗎,那做生意的賺誰的錢去。”

蔡瑁一拍案几,朗聲笑道:“倉舒,你這話說得我愛聽,賺了錢就是要享受的,要不然就是有金山銀山又有什麼用,天天躲在家裡數錢嗎?那多無趣啊。來來來,嚐嚐這新做出來的點心,看看味道如何,這可是按照你說的方法,好多師傅研究了幾個月的結果,如今是我這酒樓裡的招牌菜。”

曹衝一笑,看着眼前的湯包開心不已。他只是偶爾有一次感慨沒有蟹黃湯包吃,蔡璣就上了心,仔細打聽做法,偏偏曹衝只是知道好吃,卻不知道怎麼做的,根本說不清楚,沒想到蔡瑁居然知道找人來攻關,真把這湯包做出來了,雖然和自己印象中的還差一點,但總算是有了。他不禁有些感慨,這人真是聰明的,只是看你會不會用而已。

他撥開蔡璣的手,對她笑道:“你們也不用陪着我了,都到旁邊去吃去,要不然你們聞香生津,我也吃得不安生,多難受啊。”

荀文倩一笑,帶着蔡璣等人坐到由一座竹屏風隔着的另一邊去了。翁婿三人連僕人都不要,自已斟茶,自已挾點心,自得其樂的說些離別後的事情。劉琮簡略的介紹了一下送劉琦回老家後的情況,不免有些傷感,不過在曹沖和蔡瑁有意識的安慰下,他心裡的哀傷也淡了些,漸漸露出些笑容。

“我將三弟季緒帶到襄陽來了,準備讓他在襄陽先讀幾年書,然後再看他能幹點什麼。”劉琮對曹衝笑道:“到時候還望倉舒點撥一二。”

曹衝呵呵一笑,搖手笑道:“仲玉,你何必這麼客氣,到時候能幫上忙自然是義不容辭的。不過, 我現在倒有一件事要你幫忙。”

劉琮笑了:“你又有什麼新奇的想法要做嘛?”

曹衝搖搖頭,他用手中的象牙筷子指了指對面的大講臺:“只是讓這些儒生這樣講下去,這麼好的講臺,這麼好的書院實在有些可惜了。你和異公幾個人,能不能也出點新鮮主意,搶搶他們的風頭,別讓這些年青學子一頭扎到經書裡去,以爲除了那幾本老書就沒有好東西了。”

劉琮一愣,和蔡瑁對視了一眼,試探的說道:“倉舒,這些事不都是你建議的嗎,現在怎麼又……”

曹衝搖搖頭:“我沒有後悔,學術是要爭的,但不是隻有聖人的遺唾纔是學術,你和異公,還有劉大人的計算之學,也是學術,不是什麼不登大雅之堂的雕蟲小技,爲什麼不一起出來亮亮相?別的不說,異公在襄陽,以他的農學讓襄陽的產量平均增加了近三成,這三成能養活多少人,能讓多少人家過上一個開心的年關?這樣的功績不比這些高談闊論的人更值得尊敬?”

劉琮感慨不已,他們在襄陽書院雖然也帶着不少學生,但說實在的,跟在他們後面的大部分是覺得仕途前景不太理想,不如學個手藝掙碗飯吃,至於有家世的少年子弟,是不願意跟着學的。他們自己也不敢想象有一天能象那些大儒一樣登上大講臺,在如此多的人面前侃侃而談。

蔡瑁卻搖了搖頭道:“倉舒,你是想讓仲玉、異公他們和這些大儒打擂臺嗎?”

曹衝點頭,眼睛卻瞟着對面的大講臺,帶着一絲不屑:“正是。”

“你這想法是好。可惜……”蔡瑁一笑:“可惜你忘了一件事,要談做事,仲玉他們也許不弱於這些人,但要論說話,劉大人還能對付,仲玉和異公就相形見絀了。”

曹衝一愣,回過頭來看了看蔡瑁,又看了看深有同感的劉琮,不禁尷尬的摸了摸頭道:“虧得岳父提醒,我幾乎把這事給忽略了,要論口才,仲玉他們確實不是他們的對手,劉大人雖然有學問,但時近年關,公務繁忙,他恐怕也沒有時間來做這些,這還真是個撓頭的事情,那你們有什麼好的法?”

蔡瑁沉吟了片刻,展顏一笑道:“我看不如這樣吧,仲玉他們最近做出了不少好東西,莊園裡最近收成也不錯,印書坊最近又印了些詩集,正在想着怎麼開拓銷路。我知道其他幾家也跟我差不多,好東西不少,就是知道的人不多,不如一起拿出來展示一下,一來顯示一下仲玉他們實學的成果,二來也趁這個時候做個宣傳。”

曹衝呵呵一笑,衝着蔡瑁挑起了拇指,由衷的說道:“岳父大人,你如果一心經商,想不發財都難。”

蔡瑁哈哈大笑,得意的摸着鬍子說道:“怎麼樣,你也覺得我這個辦法可行?”

“可行,當然可行。”曹衝笑道:“不過岳父大人莫急,你先和他們幾家商量着,把所有能掙錢的好東西都拿出來抖擻一番,展示之前先通過你那言紙把消息放出去,也好吸引得周邊郡縣的商人都能趕過來。我這就讓人回成都通知士元,讓他準備些益州的貨物過來,順便也讓那些遠道而來的天竺、大秦商人一起來看看。”

蔡瑁本是隨便想出來的一個主意,並沒有想到曹衝能支持他,並且表現得如此有興趣,自然有些興奮起來,三個人說說笑笑之間,就把幾個月後開一個博覽會的事情給定了。曹衝又建議蔡瑁把言紙改成報紙,取名叫襄陽月報,上面不僅要登這些大儒爭論的內容,還要提一些他們作坊裡出產的好東西,他着重的告訴蔡瑁,這就叫廣告,有做生意的殺手鐗,不僅可以登你蔡家的,還可以登別家的,不過,要收錢。

蔡瑁如夢初醒,他賣言紙並不掙錢,再加上白送的,基本上也就是保了個本,要不是看在這件事是曹衝提議的,他早就不幹這不掙錢的買賣了。沒想到曹衝這麼一點撥,卻讓他發現了又一條生財之道,不禁大喜過望,哈哈大笑。

曹衝見他高興,順口提到:“岳父,你可不能只顧着做生意,把水師的事情給忘了,你還是襄陽的水師大都督呢,這戰船的事如何了?我可等着下江南呢。”

蔡瑁滿口應承:“你放心,這次生意如果做得好,原先定的五年就可以縮短一些,也許三年就差不多了。不過你也知道,這造船花的錢太多,劉大人那裡你可要打個招呼,這款項不能太摳了,要不然可耽誤工期。”

曹衝笑道:“這個等我和劉大人商量之後再給你回信,一時半會我也定不了。”

他們商量着怎麼發財的時候,對面的大講臺邊已經圍滿了人,沒機會擠進書院的人有的爬上了牆頭,有的爬上了院牆旁的大樹,幾個扎着沖天辮的小孩嘻嘻的笑着,騎着竹馬在人羣中跑來跑去,清脆的笑聲在牆裡牆外嘰嘰喳喳的議論聲中特別清晰。講臺上有幾個空着的錦席,想來是留給那幾個大腕的。旁邊有個坐位前設有珠簾,曹衝開始沒太看明白,後來一想也就釋然了,這一定是留給蔡琰的,她是女人,雖然戴了他設計的帽子,在這些大儒面前依然是不方便露面的,給她設個珠簾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曹衝一邊嘗着蟹黃湯包,一邊和沉浸在發財夢裡的蔡瑁、劉琮閒聊着,偶爾瞟一眼外面。當第三次續水的時候,書院裡一聲銅鑼響,一個穿着深衣的少年略帶着些青澀的站在講臺邊,用還帶着些童音的聲音說道:“各位安靜,今天的辯論馬上就要開始了,請各位安靜。”

旁邊的士子們立刻安靜下來,人羣中有一個方臉大耳的高聲叫道:“小王先生,今天講什麼啊?”

那個小王先生看了他一眼,拱了拱手道:“今天講的是五經的春秋。”

又有人叫道:“今天講春秋,可是三傳並講麼,還是隻講今文不講古文的。”

小王先生微微一笑:“既是辯論,自然是三傳並講。諸位莫要着急,稍候便知。”

下面一陣輕笑,又有人大聲問道:“今天蔡大家可來麼?”

旁邊立刻有人打斷他,指了指講臺上的珠簾:“你不長眼麼,就會呱呱呱問個不停,上面的珠簾既然設了,蔡大家自然要來了。”

那人不服氣的說道:“你知道啥子,我可聽說了,小曹將軍從江陵回來了,蔡大家是他的先生,說不定要去見小曹將軍,未必就來開講呢。你是不知道,我來就是爲了蔡大家的,她要不來,我就不想聽了呢。”

“那你出來吧,把坐位讓給我啊。”一個爬在牆頭的年輕人大聲叫道。

“哈哈哈……”鬨笑聲一片。

曹衝笑着抿了一口茶,回過頭看着蔡瑁和劉琮說道:“想不到蔡先生現在如此有名,居然有了粉絲了?”

“粉絲?”那兩人愣愣的看着曹衝:“粉絲是什麼?”

“哦。”曹衝一愣,連忙笑着:“就是崇拜者的意思。”

“哦——”兩人恍然大悟,劉琮笑道:“倉舒你可不知道,我家那個季緒也是蔡先生的粉……粉絲,他到襄陽不久,看了幾次言紙,唯獨對蔡先生的文章情有獨鍾,一心想投入蔡先生的門下,到時候還請你多多美言幾句。我聽說因爲要投入蔡先生門下的人太多,現在已經提高了要求,要考試,通不過蔡先生的考試,是不能跟蔡先生的課的。”

曹衝呵呵一笑:“怎麼,岳父有意要將這幾位大儒都納入襄陽書院?”

蔡瑁得意的笑道:“當然,既然將他們請來了,怎麼能白白的放他們走,我可給他們開了高價,願意象宋仲子、綦毋廣明一樣任教的,我開他們千石的薪資,不願專職在這兒乾的,或者有公務在身脫不了身的,我請他們來講論,按天計酬,報銷車馬費,贈送印書坊最新的書籍,怎麼樣,條件蠻豐厚的吧。”

曹衝慨然嘆道:“高明,這襄陽書院能有今天的熱鬧,與岳父的高明密不可分。”

蔡瑁搖頭笑道:“這可不是我的主意,是小玉兒聽荀家小姐的建議說的,她說這點錢雖然對那些有官職的並不在乎,但對那些貧苦的學人來說,卻未嘗不是個謀生、進學兩不誤的途徑,果不其然,這個辦法用了兩個月,教師不足的問題迎刃而解。”

曹衝點點頭,十分高興。襄陽書院開始建立的時候,只有宋仲子一個人頂着,那些不愁吃喝的人一來是有官可做,二來覺得跟劉琮這樣的木匠一起教書育人實在丟人,都不願意到襄陽書院來,把個老宋忠忙得要死,後來把綦毋闓請過來幫忙纔好了些,但也累得夠嗆,如今用這個法子既解決了襄陽書院的師資,又資助了一些不求仕途專心做學問的人的生活問題,倒也是個好事。他想起在益州也有不少這些甘心做學問的人,想着回益州之後是同樣建個書院呢,還是把他們介紹到襄陽來。

“那個小王先生是誰?”曹衝指着那少年問道。

“王景興的兒子王肅王子雍,這個少年不簡單。”蔡瑁咂了咂嘴說道,“他比你大一歲,不過卻已經兼通古文、今文經典,很有鄭康成的潛質,可是他偏偏又不喜歡鄭康成的學問,說是鄭康成猶有不足,要自己另闢蹊徑。他跟着王景興到襄陽來,是爲了向宋仲子學揚子云(揚雄)的太玄經的。聽宋仲子說,此子聰慧過人,能舉一反三,是個可造之才。”

曹衝頗感興趣,他知道揚雄,陋室銘裡最後說“西蜀子云亭”,就是這個揚雄讀書的地方,他在綿陽的時候還特地去拜祭過,有人說他是爲了收買蜀中士子的心,不可否認他確實有這個心思,便憑心而論,他更多的還是爲了去瞻仰一下這位西漢的大學者的遺蹟,正如他在南陽張衡墓前上了牛酒,豎了碑一般。王侯將相或許都會變成白骨,而這些大學者的思想卻可以照耀千古,對於他這樣一個穿越人士來說,更顯然餘心有慼慼焉。

太玄經是揚雄仿周易體制寫的鉅著,以“玄”爲中心思想,揉合儒、道、陰陽三家思想,是儒家、道家及陰陽家之混合體。揚雄運用陰陽、五行思想及天文曆法知識,以占卜之形式,描繪了一個世界圖示。裡面有一些辯證法觀點,對禍福、動靜、寒暑、因革等對立統一關係及其相互轉化情況均坐了闡述,但也反映了揚雄形而上學觀點,用“九”這個數去生搬硬套世間的萬物,顯得有些形式主義。宋仲子對太玄經做過深入研究,爲他作了注,在這個文化流通還不是很發達的時代,要學太玄經來找宋仲子顯然是個比較好的選擇。

不過曹衝對太玄經並不以爲然,揚雄的世界模式相對於漢人是先進的,相對於他來說,則顯得太小兒科了,也太哲學化了。他看着那個在講臺上有條有理的解答諸生的問題,消磨大腕們上臺前垃圾時間的王肅,動了心思。回頭對門口的典滿招了招手,典滿大步走過來,彎腰俯耳,曹衝對他說道:“你過一會兒派人去把這個王肅給我請來。”

“諾!”典滿擡起眼皮瞟了一眼外面的王肅,點頭應諾。

外面一聲歡呼,曹衝等人朝外看去,只見宋忠和綦毋闓打頭,側身引導着荀悅緩步走來,王朗、許靖緊隨其後,再後面是周羣、仲長統,蔡琰戴着一頂青紗帽,在兩個侍女的陪同下走在最後,象一個行走江湖的女俠。衆人分席落坐,宋忠首先站起身來,咳嗽了一聲,大聲笑道:“諸位來得好早,牆頭的那位小心點,別把瓦又扒倒了,這段牆蔡都督已經換了三次了。”

下面一陣鬨笑聲。

宋忠笑着伸出手四周拱了拱:“今天講的題目是春秋,春秋是聖人的經典,不過萬八千言,但微言大義,其義甚深,傳本有五,鄒氏傳、夾氏傳已毀於戰火,我等不得而聞。現傳者公羊、穀梁、左氏三傳而已。公羊、穀梁爲今文經,大家都已經比較熟悉了,左氏傳爲古文經,精通者卻不多,很多人是隻聞其名,未詳其學。左氏傳其實也分兩種,一種是孔安國傳左氏,一種是荀氏左氏,而仲豫先生就是精通荀氏左傳的大師,因此,諸位在隨後的幾天裡,將聽到有關今古文春秋的一次精彩對話……”

“這個宋仲子,在講臺上確實是妙語連珠,神采飛揚,全沒有當初在劉玄德刀下的狼狽樣。”劉琮看着臺上講得興高采烈的宋忠,撲哧一聲笑出聲來。

曹衝笑着看了他一眼,又扭過頭看着外面的講臺說道:“這人沒有全能的,寸有所長,尺有所短,人只有在自己擅長的方面才能遊刃有餘,名利雙收,如果硬要做自己不擅長的,不僅白白浪費了自己的才能,說不定還會自取其辱。”

蔡瑁聽了,若有所思,端起茶杯來呷了一口,沉吟不語。

曹衝正欲再言,卻聽得屏風後荀文倩笑道:“夫君,這春秋三傳,不知你倒向於哪一傳啊。”曹衝一笑,知道荀文倩擔心自己說得太直白了,會傷了蔡瑁的心,便接口笑道:“我的春秋經受於從伯,當然是傾向於古文經,公羊、穀梁爲解說聖人的微言大義,都有些臆測過度,不免有牽強附會嫌疑,其實聖人當時怎麼想的,起聖人於地下,只怕現在也不易解說,所謂辭多則史,少則不達,一個人想要把自己的想法說清楚已經是不容易的了,他再說得含含糊糊的讓人猜謎,豈不是更加難辦。所以我對那些所謂的微言大義一向是不怎麼信的,相反倒是左氏傳中的史料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荀文倩撲哧一聲笑了:“尚香,小玉兒,你們聽聽,他分明是不肯用心去學,卻在這裡批評聖人經典,爲自家解脫,好在這裡全是自家人,要是有外人在,豈不被人笑話了去。”

蔡璣俏聲笑道:“姊姊說得是呢,不過夫君要做那麼多事,哪有時間再看這些微言大義,猜這些謎語,能通了左氏傳已經是極爲不易的了。”

孫尚香卻說道:“我覺得夫君說得不錯,聖人說話爲什麼不能說得明白一點,卻要後人去猜謎,豈不是自找麻煩。既然不想說明白,就乾脆不要說嘛,繞這麼多彎子累不累,分明是被人逼到了河邊,卻說是巡河,我看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嘛。”

荀文倩和蔡璣一愣,啞然而笑,無言以對,這邊曹沖和蔡瑁、劉琮聽了,也是愕然,相互看了看,緊接着三人齊聲哈哈大笑。

劉琮拍着手笑道:“夫人此言,深得我心,痛快痛快,當浮一大白。”

第11節 命相第23節 孫匡第1節 除夕第9節 洛陽第7節 人蔘第35節 機會第19節 訣別第20節 族誅第28節 慘敗第18節 分化第1節 狼顧第31節 糧草第23節 西城第1節 狼顧第29節 南海第29節 南海第10節 韋晃第4節 馬鐙第38節 黃雀第37節 閻行第23節 試探第11節 上巳第20節 族誅第26節 賦詩第21節 賈詡第37節 告密第30節 蒲元第30節 攪局第17節 借力第22節 質子第11節 父子第30節 權衡第34節 馬忠第26節 劉封第31節 搶親第34節 地勢第11節 父子第19節 去卑第29節 南海第11節 糧食第37節 閻行第37節 城牆第38節 龍陽第15節 立威第32節 朱鑠第4節 馬鐙第9節 工商第5節 支持第8節 技改第2節 暗戰第16節 埋伏第22節 陷阱第31節 縱虎第12節 耿紀第1節 狼顧第25節 佈局第1節 羞辱第10節 鄧艾第14節 算計第23節 西城第19節 訣別第22節 鮮卑第40節 脫圍第39節 拜服第18節 新政第18節 密詔第8節 張機第25節 激將第37節 李通第21節 投降第24節 持節第40節 長鎩第20節 甘寧第12節 激動第8節 張機第39節 父子第31節 重逢第14節 議事第36節 生擒第16節 荀彧第5節 天意第20節 郗慮第22節 楊阜第32節 張飛第12節 激動第31節 奸細第15節 魏諷第7節 出山第27節 談藝第8節 張機第25節 困獸第14節 神手第16節 談判第21節 取捨第16節 交易第24節 方案第1節 增援第8節 魯肅第34節 斷臂
第11節 命相第23節 孫匡第1節 除夕第9節 洛陽第7節 人蔘第35節 機會第19節 訣別第20節 族誅第28節 慘敗第18節 分化第1節 狼顧第31節 糧草第23節 西城第1節 狼顧第29節 南海第29節 南海第10節 韋晃第4節 馬鐙第38節 黃雀第37節 閻行第23節 試探第11節 上巳第20節 族誅第26節 賦詩第21節 賈詡第37節 告密第30節 蒲元第30節 攪局第17節 借力第22節 質子第11節 父子第30節 權衡第34節 馬忠第26節 劉封第31節 搶親第34節 地勢第11節 父子第19節 去卑第29節 南海第11節 糧食第37節 閻行第37節 城牆第38節 龍陽第15節 立威第32節 朱鑠第4節 馬鐙第9節 工商第5節 支持第8節 技改第2節 暗戰第16節 埋伏第22節 陷阱第31節 縱虎第12節 耿紀第1節 狼顧第25節 佈局第1節 羞辱第10節 鄧艾第14節 算計第23節 西城第19節 訣別第22節 鮮卑第40節 脫圍第39節 拜服第18節 新政第18節 密詔第8節 張機第25節 激將第37節 李通第21節 投降第24節 持節第40節 長鎩第20節 甘寧第12節 激動第8節 張機第39節 父子第31節 重逢第14節 議事第36節 生擒第16節 荀彧第5節 天意第20節 郗慮第22節 楊阜第32節 張飛第12節 激動第31節 奸細第15節 魏諷第7節 出山第27節 談藝第8節 張機第25節 困獸第14節 神手第16節 談判第21節 取捨第16節 交易第24節 方案第1節 增援第8節 魯肅第34節 斷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