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0章 大歷史和大變革

聖道二十年是一個值得大書特書的年份,太多的事情都擠在了這一年。

這一年的九月,東京龍門區國史館會堂裡,喧囂如浪,幾乎要掀翻屋頂,掌管館中常務的學士鄭燮再難忍耐,一反文雅之氣,如餓虎一般咆哮道:“一樁樁來!票決開始!”

即便是國史館裡保留着儒生底蘊的編修、檢討和學士們,也被聖道二十年這紛繁衍進的歷史給烘烤得心火狂涌。這些人身負編纂國史之責,除了按時間編寫國史綱目外,也要分事件分領域調查和撰寫更細緻的史料。除了按照經濟、軍事、刑律等領域劃分的常項“課題”外,每一樁大事也是一項課題。

領到了課題,就意味着一樁名利,課題有經費,成文史料也奠定了學術根基,更是朝堂決策的依據,還可將不涉及保密法令的內容另編成書,公開出版,這些儒生們當然要打破腦袋爭到底。

眼見聖道二十年就要過去,政事堂撥下了大筆經費,要在第一時間總結相關歷史,國史館頓時也成了戰場。國政歸相、南北增約、西洋大戰、北庭大戰、出西域,大事太多,可國史館人頭也不少,大家各自選着自己感興趣和熟悉的領域,自然免不了撞車。

鄭燮拿出了變通辦法,各個項目先接受報名,相爭者在全館大會上自陳長處,再由常項課題組和領導們組成的評議團票決。

儘管這意味着無數的人情往來和暗中運作,但畢竟是在全館眼皮底下對決,責任也落不到國史館的領導上,在理論上也給了有才之人和後進新人一定機會,因此鄭燮的方案獲得了國史館學士們的一致通過,不通過可不行,皇帝都是以此爲原則定宰相的。

首先就是國政歸相和政事堂改制,這項課題所涉的面太廣太深,非老於政務之人所能承擔。從中書省退下來的幾個老傢伙組團亮相。道明瞭諸多優勢,例如跟第一二代首輔交情匪淺,深諳從天王府時代到如今的內政格局變遷,競爭者再沒底氣上臺。這一項課題毫無爭議。

第二項則是南北之勢,出身白城、黃埔和龍門三學院的三派相爭不下,龍門派有南北相通的優勢,白城派跟通事館交情很好,黃埔派則說這事得更着重看民間財團,恰好,他們跟潮汕財團關係密切。

最終票決結果是白城派獲勝。黃埔派不服,指責白城派收買“評委”,鄭燮一句話就讓黃埔派再沒話說:“人家是陳潤的同窗……”

WWW¤тTk an¤co

國史館寫史可不只是單純的文書作業,還要去採訪相關事件的當事人。儘管這事是國家任務,當事人不至於拂袖不理,但有私交和沒私交終究是兩碼事。不少當事人權高位重,有私人關係在,人家也不會敷衍了事。

因此到第三、四、五項課題。西安行刺案、第三次錫蘭海戰和進軍西域時,獲勝者毫無懸念,國史館裡跟西域大都護府長史劉興純。乃至西域大都護、西洋大都護這二位佛魔巨孽攀得上交情的人鳳毛麟角,而軍事方面還得跟樞密院軍史司打交道,如果不是樞相蘇文采熟悉的人,辦事也舉步維艱。誰有這些資源,誰就是勝者。

第六項課題引發了激烈的競爭,這也是國中正在熱議的大事,宰相薛雪牽頭,帶領國中三十四家銀行,三百四十七家票行以及六百六十二家民貸公司,組建英華金融總會。該總會置於政事堂、東西兩院和英華銀行的共同監督下。自身獨立運轉,統籌國中除國債發行外的一切金融事務。包括大英法幣的發行,貨幣匯兌以及貸款利率的管控等等。基本是將過去分散於皇帝、計司、西院和英華銀行的金融權集中轉交給金融總會。

此事是薛雪在宰相任期內立志完成的第一樁大政,核心要義是將過去由政府單獨承擔的貨幣信用體系和金融管制任務,推給整個社會的商業體系來承擔。政府要作的僅僅只是綜合兩院的民意和英華銀行的專家意見,以法規進行宏觀調控。

此事的全貌太過複雜。僅就貨幣一面來看,當金融總會順暢運轉後,過去的聯票就會變成真正的法幣,英華將步入金銀復位制的信用貨幣時代。而一般國人的理解則是,英華要全面迴歸宋元明的紙鈔制,因此國中人心正有些動盪。

政事堂正發動輿論進行廣泛宣傳,紙鈔是商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必定出現的產物,人們要以興利去害的心態對待。宋元明三朝,紙鈔爲何害人,是因爲發行機制的問題。發多少,怎麼兌換金銀,都是政府空口白牙說了算,供需不對稱,沒有約束,相關的管理技術也不成熟,當然會出問題。

而英華的紙鈔發行機制,則是把權力交給了代表整個商業體系的金融總會,發多少,怎麼兌換,政府說了不算,得看整個社會的需要。東西兩院和政府要作的就是管控金融總會,儘量減少危害。

國中的金融專家提醒說,一旦金融總會建制完成,聯票轉爲法幣,英華將迎來猛烈的通貨膨脹。眼下國中生產過旺,市場開拓不足,需要發行足夠多的“英兩”來平衡產銷。與此同時,紙鈔成爲主幣後,白銀將被壓到小額貨幣的領域裡,社會的貨幣供應將會大大增加。

完成信用貨幣改革,英華一國纔算真正跨入以資本立國的新時代,掙脫舊日儒法社會的農耕基礎。而要完成這場改革,就必須度過這一場猛烈的通貨膨脹。但通貨膨脹的危害也是很明顯的,糧食、人工和原材料等成本猛增,如果沒有足夠便宜的外部原材料,以及足夠寬廣的外部市場,不僅改革難以完成,英華自身都會步入社會崩潰的險地。

由內看外,此時國中不少有識之士纔算明白,爲何皇帝執意要跟不列顛人決戰天竺,爲何皇帝頂着洶洶民意,轉而西征,也不北伐。

天竺之用還不清晰,但北方中原……對不起了,暫時爲英華跨過這道門檻繼續奉獻吧。就如當年江南一般,有今日之苦,才能得未來之樂。

這樣的思路並非人人都能看明白,因此金融總會和法幣之事,在聖道二十年的下半年,成爲國人心中最關心的一件大事。這事雖纔剛剛啓動,但國史館也必須跟進。考慮到此事關係英華百年基業,不管有沒有資源,熟不熟悉金融,國史館的書生們都要奮力爭奪。

這一項課題的爭奪持續了大半日,而後的一些課題就成爲雞肋,之前競爭大課題失敗的書生們挑挑揀揀,帶着半腹牢騷和半腹新奇,開始了工作。

定海,大洋艦隊總部,艦隊總領,海軍中將孟鬆海意興闌珊,來訪的國史館編修也一副虛應故事的作派,大家邊吃邊聊,一點也沒撰寫國史的凝重氣氛。

“顧名思義,大洋艦隊所轄海域在四洋艦隊裡最大,但是呢,你也知道,艦隊規模卻是最小的。如果蕭總長沒把東爪哇分給我們大洋艦隊,艦隊都分不到巡洋艦,甚至連火炮都不必裝了。爲啥?沒有敵人嘛……”

孟鬆海舉杯仰脖,一口飲盡,吐出口酒氣,幽幽道:“大洋艦隊,就是海軍的探險公司啊!”

已年近不惑的孟鬆海性子依舊跳脫,他也算是國人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十年前跟雍正南北大戰,他一個空頭的長江艦隊總領,居然在短短三月內就拉起一支可戰水師,斷了滿清的長江水路,長江大決戰能全勝,他孟鬆海居功……第二,謝定北謝大將軍纔是人們心目中的頭號功臣。

到如今,孟鬆海掌大洋艦隊已經十年,如孟鬆海所說,不是蕭勝將東爪哇的莽荒海域劃給大洋艦隊,皇室中庭還將杭州灣的海域警戒任務也交給大洋艦隊,這支艦隊根本就沒必要存在。四艘巡洋艦全是第一代的海鯊艦,剩下的三十多艘“巡邏艦”連護衛艦都算不上,爲節省成本,這些小船都按民標採購,說白了,就是各殖民地公司用的那種雙桅橫帆快船。

但大洋艦隊終究寄託了皇帝的百年期待,除了持續聯絡東洲外,還肩負着探索整個大洋海域的任務,孟鬆海說大洋艦隊就是海軍的探險公司,這話可一點不假。大洋艦隊的成員大多招募自民間探險公司,甚至還將若干海域的海圖繪製和海路探索任務外包給民間……

聖道二十年,大洋艦隊也獲得了最大一樁收穫,那就是自本土到東洲的中部航路終於有了落腳點。

“若干大島,最大的島方圓至少萬里!天海很藍,沙灘很白,島上很綠……”

說到年中新的發現,心境本有些消沉的孟鬆海終於振奮起來,口若懸河。

編修打岔道:“大洋上的海島不都是這樣嗎?”

孟鬆海鄙夷道:“就只這樣就不值得我說了……”

回憶起之前的經歷,孟鬆海又若身臨其境,臉上帶着一股面對滄桑自然的震撼感:“大島上有火山!還不止一座,有時還能聞到淡淡的硫磺味,島上的土人說,那是‘火山女神’的呼吸。”()

第960章 吉林血債,剩勇對躁狂第582章 南北都是好日子第675章 武死戰第55章 帝王三等第1005章 政治的智慧第22章 帝王仁心第758章 誰說男兒不如女第506章 定國策,先南後北第962章 鞍山戰起,火與汗誰背第35章 各有各的算盤第919章 人間天國的真相第958章 根除後患,滿人狠割尾第102章 我是欽差大臣……第876章 是誰幹的第651章 赤潮西進第459章 都被逼上了梁山第184章 SS?我不是故意的……第889章 開戰!第624章 華夏根骨天道立第582章 南北都是好日子第402章 戰長沙,捅了什麼馬蜂窩第567章 政變:東院第564章 皇帝的私心第154章 事業和人生的大躍進第869章 三合會在禍害着誰第572章 待鳴的春雷第809章 血腥的雙手推開東洲之門第259章 朕還扛得住……第549章 歷史浩浩蕩蕩第426章 我胤禛接下這樁挑戰第778章 朝鮮風雲:薩長之血和島津之淚第325章 黑貓白貓抓耗子第5章 肉會有的,酒也會有的第102章 我是欽差大臣……第848章 西京諜影:灞陵炮響,風雲將起第508章 你就不是男人!第22章 帝王仁心第615章 江南路,時勢不由人第721章 百日維新第247章 開門大吉第59章 先成家後立業第1019章 自私、無私與外利第48章 血火三重奏第421章 女人開啓的戰場第908章 七十年後的一封信第983章 宿怨之下說傳承第655章 事情越搞越大了第963章 天刑無情,武衛軍不赦第106章 借什麼刀殺什麼人第679章 民族精神的萌動第112章 惡霸鬥包衣第251章 飛天對悍勇,血肉開花第977章 盛京亂起第965章 人有兩分,天刑護仁人第260章 綿拳連連,勢在指掌間第911章 紅衣岳家軍第359章 樓草真打到了兔子第297章 鼓風熔鑄鋼之國第226章 匠之大者爲天下第404章 長沙之戰,我悟了,你呢第899章 天命之戰將臨第457章 再見鍾老爺第199章 成敗論反賊第575章 隆科多的位子第284章 意外的決戰第836章 獅虎黨爭:朝堂皆亂泥第315章 答案不在心眼,在屁股第111章 你們聽錯了第859章 第三次錫蘭海戰:敗者的尊嚴第1019章 自私、無私與外利第599章 封海逼通商第63章 人心都逐利第551章 一炮風雲變第583章 開歷史倒車的反動分子第148章 賞罰……分明?第654章 政治、商業和信仰第650章 變革與阻力第737章 魚死網破第1006章 東洲與美國第593章 真正的敵人第173章 一艘船的海軍第99章 不速之客第514章 何方神聖第846章 西京諜影:飛天不是仙,帝皇終凡人第882章 國法已能重於泰山第609章 江南路,定海之潰第716章 滿清九旗第364章 我們爺們也能生第83章 誰是大贏家第28章 鍾老爺的決心第863章 大義衍化,滿清新政第60章 連珠炮響第242章 清遠驚魂:難解的仇恨第357章 要戰人心 先上馬甲第375章 戰衡州:詭異的敵我第825章 呂宋亂局第1011章 大爭之世第557章 收穫在哪裡第566章 政變:西院第246章 等待鐫刻的墓碑
第960章 吉林血債,剩勇對躁狂第582章 南北都是好日子第675章 武死戰第55章 帝王三等第1005章 政治的智慧第22章 帝王仁心第758章 誰說男兒不如女第506章 定國策,先南後北第962章 鞍山戰起,火與汗誰背第35章 各有各的算盤第919章 人間天國的真相第958章 根除後患,滿人狠割尾第102章 我是欽差大臣……第876章 是誰幹的第651章 赤潮西進第459章 都被逼上了梁山第184章 SS?我不是故意的……第889章 開戰!第624章 華夏根骨天道立第582章 南北都是好日子第402章 戰長沙,捅了什麼馬蜂窩第567章 政變:東院第564章 皇帝的私心第154章 事業和人生的大躍進第869章 三合會在禍害着誰第572章 待鳴的春雷第809章 血腥的雙手推開東洲之門第259章 朕還扛得住……第549章 歷史浩浩蕩蕩第426章 我胤禛接下這樁挑戰第778章 朝鮮風雲:薩長之血和島津之淚第325章 黑貓白貓抓耗子第5章 肉會有的,酒也會有的第102章 我是欽差大臣……第848章 西京諜影:灞陵炮響,風雲將起第508章 你就不是男人!第22章 帝王仁心第615章 江南路,時勢不由人第721章 百日維新第247章 開門大吉第59章 先成家後立業第1019章 自私、無私與外利第48章 血火三重奏第421章 女人開啓的戰場第908章 七十年後的一封信第983章 宿怨之下說傳承第655章 事情越搞越大了第963章 天刑無情,武衛軍不赦第106章 借什麼刀殺什麼人第679章 民族精神的萌動第112章 惡霸鬥包衣第251章 飛天對悍勇,血肉開花第977章 盛京亂起第965章 人有兩分,天刑護仁人第260章 綿拳連連,勢在指掌間第911章 紅衣岳家軍第359章 樓草真打到了兔子第297章 鼓風熔鑄鋼之國第226章 匠之大者爲天下第404章 長沙之戰,我悟了,你呢第899章 天命之戰將臨第457章 再見鍾老爺第199章 成敗論反賊第575章 隆科多的位子第284章 意外的決戰第836章 獅虎黨爭:朝堂皆亂泥第315章 答案不在心眼,在屁股第111章 你們聽錯了第859章 第三次錫蘭海戰:敗者的尊嚴第1019章 自私、無私與外利第599章 封海逼通商第63章 人心都逐利第551章 一炮風雲變第583章 開歷史倒車的反動分子第148章 賞罰……分明?第654章 政治、商業和信仰第650章 變革與阻力第737章 魚死網破第1006章 東洲與美國第593章 真正的敵人第173章 一艘船的海軍第99章 不速之客第514章 何方神聖第846章 西京諜影:飛天不是仙,帝皇終凡人第882章 國法已能重於泰山第609章 江南路,定海之潰第716章 滿清九旗第364章 我們爺們也能生第83章 誰是大贏家第28章 鍾老爺的決心第863章 大義衍化,滿清新政第60章 連珠炮響第242章 清遠驚魂:難解的仇恨第357章 要戰人心 先上馬甲第375章 戰衡州:詭異的敵我第825章 呂宋亂局第1011章 大爭之世第557章 收穫在哪裡第566章 政變:西院第246章 等待鐫刻的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