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4章 新世之下大團圓

史載聖道二十四年,道光二年,滿清覆滅。

但滿人卻不這麼看,對這一年大清和滿人的歷史變遷,他們有自己的說法,還不止一個版本。

入英華一國的滿人明面上以愛新覺羅-胤禵爲首,實質以依舊健在的胤禛和弘曆爲首,這一派滿人重立嘉慶廢帝,否定道光皇帝的正統性,就不能用道光紀年,因此滿清去國該是嘉慶四年。

入朝鮮的一派滿人,雖對外立起建州朝鮮的國號,年號也改爲永和,但這只是對外文章。在其祭天、祭祖,宗室妃嬪冊封譜牒等各個場合,依舊以滿清正朔自居,建州朝鮮的滿人絕不承認滿清已滅,甚至“大清國史”都還年年不斷編着。

此時的滿人還不止兩個皇帝,族國兩裂時,滿人反而攀上了帝王之業的巔峰。

九月上旬,班第逃出盛京時,還擄走了乾隆長子永璜,將其立爲咸豐皇帝,以此大義名分,收攏盛京之北的潰逃滿人,這一支滿人也以滿清正朔自居,妄圖在黑山白水間繼續跟英華周旋。

九月下旬,兆惠和年富在寧古塔被英華紅衣擊敗,兩人將手裡所握的乾隆三子永璋立爲同治皇帝,北撤入黑龍江城,宣稱自己纔是滿清正統,以此大義名分號召昔日的野女真,也就是新滿洲諸部。

聖道二十四年,滿人裂爲四部,每部都有一個皇帝。而弔詭的是,四個皇帝都以昔日聖道開列的年號表爲憑。

嘉慶和道光不提,班第和兆惠在聖道所給的滿清年號表裡淘貨,也是不得已之策。他們所立的皇帝都不可能脫離乾隆帝統,否則難以號召其他滿人。而乾隆是靠着聖道才登基爲帝的,聖道還留下了這張表,爲乾隆之後各代皇帝提前定好了年號,這事子在滿人一族裡無人不知。滿清在乾隆之後的兩代皇帝都按這張表取年號,這就是一樁大義名分。他們不能無視這個名分。

這名分還有現實的好處,可以向聖道和英華擺出俯首求和之姿,有爭取個合法存在的理論前景。

只是這麼一來,那張表裡只剩下宣統和康德兩個年號。而後百年變遷,遊離在英華和建州朝鮮之外的滿人始終捏不成團,年號根源之爭就是一個關鍵原因。

四部裡,三部滿人都堅決否認滿清覆滅,但對英華來說,這三部滿人是什麼態度,根本沒必要理會了。

班第和兆惠兩部不過是兩股流寇。收復盛京、吉林城、海參崴和寧古塔等遼東要地後,英華以遼東都護府爲臨時軍政管治機構,改盛京爲瀋州,將關外之地劃分爲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越年遼東都護府還將升格爲安東大都護府,進行至少長達二十年的軍管。

在此期間,軍事一面,照抄西域和華北經驗。以紅衣和義勇拉起交通網,控制住遼東的人口稠密區,再靠賞金推動鏢局清剿鄉野。震懾交通難及之處。民政一面,以華北移民逐步擴展統治區域。整個遼東大地,雖不能如華北那般很快盡數歸於英華掌控,可滿人已不足爲患。

班第和兆惠兩部人口不超十萬,又無牢固後方,加上其他零零散散部族,絕不超過五十萬,其中頂天不過能有一半被兩部裹挾。別說二十年,十年後,英華遼東人口就可能超過三百萬。這兩部滿人在遼東再無容身之地,只能向更北之地拓展生存空間。

對於建州朝鮮,儘管國中也有“打過鴨綠江,殺光滿洲人”的言論,但已不是主流。遼東已復,滿清覆滅。連慈淳妖婆都被抓了,現在大家都翹首等着大判廷怎麼審裁滿人,大多數國人都覺得,再窮追猛打下去,毫無意義。同時朝鮮又沒什麼大利,何苦讓國人再流血犧牲,讓那些滿人蹲在朝鮮,抱着鮮人一起爛下去最好。

因此英華國史館的官方史料裡,既不理會另外三部所謂的“滿清未滅”之論,也不理會國內滿人非議的道光年號,就這麼愣愣地記了一筆:聖道二十四年,滿清道光二年,嘉慶復位,滿清去國。

十月二十五,東京天壇人頭攢動,十數萬人在此集會,親身見證歷史性的一刻:滿清滅亡,華夏一統。

滿清道光小皇帝在盛京退位讓國,滿清實際已經亡了,可那場“去國奉明”大戲是慈淳太后茹喜搞的花樣,不管是英華還是留在英華的滿人都不承認。加上盛京所獲滿人,總數接近五十萬的滿人得借專屬於他們的大義名分融入英華,嘉慶就是這麼一道橋樑。讓嘉慶代表大清,代表滿人,向英華請降,大判廷纔不會將他們這些滿人跟另外三部滿人一視同仁。

嘉慶皇帝頭戴冬帽式樣的朝冠,身着明黃十二章袞服,在紅地毯上五體投地,恭謹拜倒,身後跪着一大片身穿滿清朝服的宗室官員,胤禵、阿克敦、尹繼善等人跪在前列,份外醒目。在他們前方,頭戴十二旒冕冠,身着玄色袞服的聖道皇帝昂然而立。

一般人對這幕場景只覺振奮激昂,可來自國史館、弘文館以及學院儒學、天廟聖宗等處的英儒們卻垂淚不止,甚至還有不少人哽咽出聲,若不是弄出大聲響就有不敬之罪,恐怕現場已是哭得山搖地動。

這些儒生當然不是爲大清覆滅而哀,而是因這幕場景思及百年前大明覆滅時的情景,那時是十二旒冕冠(也就是珠簾冠)向冬帽朝冠叩首請降,由此華夏剃髮易服,道統淪喪。而百年後的如今,時勢逆轉,輪到冬帽朝冠向十二旒冕冠叩首請降,求請去國易服入華夏了,他們怎能不涕零滿懷。

儒生們在哽咽,文武臣僚們也是滿眼痠熱,大英開國二十四年,到今日,終於競了全功,自此英華天朝,名正言順,威加八方,四海昇平。

在聖道皇帝左右。還有一圈戴着冕冠,穿着玄色袞服的人,他們分立左右,如衆星拱月。將聖道簇擁於其中。

這些人也是皇帝,大韓皇帝李昑,大越皇帝阮福澍、暹羅皇帝李摩訶,緬甸皇帝李雍,蘭納皇帝李贊,瀾滄皇帝李遙誠、萬象皇帝李南敬。

在國人心中,聖道皇帝雖是千古一帝。英明神武,卻還有不少怪癖,其中一項就是立皇帝。早年還只是給滿清立皇帝,後來許個朝鮮一個皇帝,纔有了大韓。再後來更一發不可收拾,乾脆搞起了批發,把所有邦交國的國王都扶成皇帝。

原本國人還覺得聖道是不把皇帝當回事,今日一見。卻生起另一種感覺,你看,全是皇帝。可聖道卻不一樣,他是被其他皇帝拱立着的皇帝,正所謂“皇帝中的皇帝”,這才威風嘛。

如果李肆知道國人心中的想法,怕會無比糾結,他本意是推着亞洲各國步入近代國家聯盟體系,將舊世朝貢藩屬關係丟開,可不是想借此事來秀優越感的。

他是不想,但英華正處新舊世交替時代,而亞洲各國邦交關係也同樣如此。即便都是皇帝。其他國家的“皇帝”因爲沒有帝王傳統,不可能穿着昔日國王服飾稱皇帝,畢竟“皇帝”這個名詞,這個概念,都是華夏的。因此他們只好在帝王傳承上入華夏,皇帝服飾也學着英華辦。

可他們堅決不願在服飾上與聖道平起平坐。先不說這皇帝名位是聖道給的,他們的國家都是緊緊依附英華才立起來的,大韓如此、大越如此,暹羅、緬甸等國都是如此,蘭納這種小國更是英華新造出來的。不少皇帝的李姓漢名,都還是聖道賜的。

仔細看的話,這些皇帝的冕冠是十旒而非十二旒,袞服也是華夏九章外加帶有各國特色的一章湊成十章。這種高於華夏古制中的諸侯九旒九章,低於皇帝十二旒十二章,另立了個不倫不類的十旒十章制,還真是英華所開新世的一道獨特風景線。有人稱呼這個過渡時代爲春秋再起,就眼前這一幕看去,真是無比貼切。華夏與諸國並非上國與藩屬的關係,更近於春秋時盟主國與附從國的關係。

這些皇帝心緒複雜地看着嘉慶皇帝向聖道跪拜,滿滿敬畏之外,也含着如履薄冰的戰戰兢兢。英華未一統華夏之前,就已是擎天巨人,現在滿清覆滅,英華若是放眼於外,對他們這些新生“帝國”來說,到底是福還是禍呢?

是福是禍都躲不過,還是抱緊英華大腿,一心跟着聖道皇帝共謀“中洲共榮”來得實在。

這些皇帝們作如此想,皇帝之外,還有大批服色紛雜之人,心思就沒這麼單純了。

這些人裡有日本的公遵法親王,德川幕府八代將軍之子德川家治,蘇門答臘和爪哇各酋長國的酋長或王子,不列顛、法蘭西、葡萄牙、西班牙、荷蘭乃至波斯等國的使節。他們也有幸目睹英華完成一統大業,亞洲之東,華夏再起,整個地球的人類社會,從名義到實質,都已成爲兩極世界。

英華一統,世界也爲之改觀,這些人迫切地要跟英華進行充分溝通,希望開啓新世利益調和之局。日本要跟英華談蝦夷之事,蘇門答臘和爪哇諸酋長國要談附從英華,擺脫荷蘭控制之事,同時也談華夏天廟和伊斯蘭教的相處之道。西班牙和葡萄牙要談雙方合作開拓非洲,破開不列顛西半球殖民大局之事,不列顛卻要跟英華談雙方共謀奧斯曼土耳其之利,以及在中亞給俄羅斯開闢另一處戰場。法蘭西則要談在天竺以及東部非洲合作,將不列顛擠出印度洋的棋局。

英華崛起,全球兩極,世界像是多了一個維度,一下變得立體了。對歐羅巴列強來說,原本的利益爭奪,也多了英華這個位面作爲折衝周旋的空間,同樣,他們也得面臨這個位面的侵蝕之力。

李肆之後,是整個世界在嘀咕,在忐忑,他將這些雜音丟在腦後,雍容地擡手示意嘉慶起身,平靜地道:“滿人自新,心向華夏,華夏當納之。”

嘉慶跟着所有滿臣摘帽,再度叩拜,“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的呼喝響徹天壇,片刻後,觀禮人羣也爆發出海潮般的歡呼聲。

“華夏萬歲!”

“大英萬歲!”

“吾皇萬歲!”

英華國人心中泄出一口長氣,盡情地呼喊着,第二次退位的嘉慶,以及胤禵、阿克敦、尹繼善等滿人宗親重臣,連帶一般滿人,心中都如卸下一塊巨石一般,無比輕鬆。

這僅僅只是開始,接着還有大判廷的審裁,只是他們這些參與去國的滿人,都會有寬免。除此之外,還有一系列“去滿入華”的措施要步步實施。

剪辮易服是第一樁,其次就是改漢姓。愛新覺羅都會改姓,嘉慶和胤禵這支明面上的愛新覺羅會改爲金姓,而胤禛和弘曆這支暗裡的愛新覺羅會改爲艾姓。

滿人入華的更關鍵一樁措施,是拆分“滿人”這個概念,將原本的滿蒙漢八旗拆開,只有滿洲八旗纔是真正的滿人,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都會迴歸本族。這不是英華的要求,而是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不願再被滿洲八旗扯着,一併裝在滿人這個框子裡,他們既另有血脈所出,當然要找回正牌祖宗。由大判廷發落了他們附從滿人,禍害華夏之罪後,他們就可以洗清原罪,再不是滿人了。

十數萬人的歡呼大潮中,還是有一絲不諧之氣。

典禮現場側面,一處單獨設置的觀禮臺中,幾人相對默然。

胤禛和弘曆夫妻是一方,另一方是口水缸。一顆女人腦袋與四人八眼對視,非但沒落下風,反而逼視得胤禛和弘曆轉開視線。

胤禛還算鎮定,憤怒被濃濃的滄桑之氣掩着:“你還是來了,我早知有今日的……”

弘曆卻把牙關咬得格格作響,很想破口大罵茹喜,可又怕茹喜抖出什麼底細,就一面喘氣,一面抱緊了已回到身邊,改名爲傅蘭的富察氏。

茹喜冷笑道:“你們這對沒用的父子……”

正要狠狠將這對大小四爺洗刷一頓,另一個人卻道:“妖婆,你也有今天!老天報應不爽!”

茹喜頓時驚恐無比,常保!?

害怕常保當衆揭露她歡好時的怪癖,茹喜趕緊把腦袋縮進水缸裡。

常保急步上前,想把這妖婆罵個鮮血淋漓,另一人又攔住了他,恨意滿懷地道:“你竟然還活着!?還我二哥!”

那人正是傅恆,常保也嚇了一跳,趕緊蜷縮着躲開,這一堆滿人,竟是仇怨糾結,纏成一團。

將這番情形盡收眼底,隨侍在李肆身邊的李克載對弟弟李克衝道:“父皇把他們丟在一起,還真是有趣……”

卻沒想李肆聽到了,偷空笑道:“這就是大團圓啊,不好麼?皆大歡喜嘛。”RQ

第528章 九頭龍的中國第268章 不必死的死了,該死的就是不死第760章 江南事定第606章 江南路,敵友難辨第576章 年羹堯的命根子第466章 女兒當國第215章 我李肆,絕不作反賊!第714章 落幕與揭幕第64章 綿綿不絕的紅利第215章 我李肆,絕不作反賊!第62章 黃金與人心第551章 一炮風雲變第317章 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第201章 李肆?不認識第679章 鞍山戰終,太后謀秦檜第34章 文武皆有道第308章 我就是私心作祟第955章 清滿兩分,紫禁難留鼎第274章 斷髮爲明志,斷頭是征程第595章 沈在寬的心路第47章 真的是意外第347章 敗出一個第二春第909章 天山之南第204章 用力有點過猛第523章 我們兩國,親如一家第913章 燥熱的天竺第826章 誰是罪人誰啓禍第680章 檢閱與回憶第760章 江南事定第1023章 人民大同共和第147章 想通泰得通泰第874章 汪瞎子該死第309章 私心之外是深深算計第446章 康熙真沒有五十七第911章 紅衣岳家軍第439章 無盡的舞臺第439章 無盡的舞臺第324章 暗箭來往第168章 從此不做江湖人第123章 爬李肆特色的科技樹第967章 血勇至極,肉軀難擋鐵火第976章 棋局的坍塌第753章 龍鳳相爭第574章 李衛的腦子第451章 大掃除,以理服人第772章 朝鮮風雲:三步墜入地獄第44章 人無斷腸志,難解天譴毒第九百九十九章第601章 人民戰爭對人民戰爭第968章 兇狼授首,雄傑各求歸處第191章 四哥對四爺:這是什麼力量第591章 二皇伐人心第274章 斷髮爲明志,斷頭是征程第763章 朝鮮風雲:棋局已開第228章 鵲巢鳩佔,以牙還牙第507章 浪漫和野蠻第951章 燕皇如曇,聖道將聚鼎第617章 化水爲氣,一國鼎沸第625章 蒸汽機啊蒸汽機第237章 天主教、蒙學和聖武傳:人心三連擊第512章 前路艱,蓄勢待發第234章 真亦假來假亦真第425章 心煙起,朝北望第111章 你們聽錯了第604章 江南路,舊事重演第855章 清宮碎夢:無穩不成國與棟樑論第310章 埋葬古商道統第257章 勝利的煩惱第200章 刺刀,你真是長第701章 長江大決戰:天下大亂第204章 用力有點過猛第692章 長江大決戰:刺刀對刺刀第282章 施高一尺,蕭高一丈第525章 賽里斯之套第993章 鍾三日的回航之旅第672章 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第824章 皇子之心第858章 第三次錫蘭海戰:來得早不如來得巧第683章 長江大決戰:洞庭魅影第486章 陰差陽錯第991章 青出於藍第602章 江南故事,鍾老爺上路第646章 日本的歷史新篇第434章 天有二日,地有二主第911章 紅衣岳家軍第494章 她是罪惡之源第677章 土狗瓦雞的變革第976章 棋局的坍塌第456章 都是國將不國第182章 再不想忍,老天作梗第978章 誰叛了誰第140章 你信的天理到底是什麼?第233章 就是威嚇,怎麼了?第398章 戰長沙,小賊鬥老賊第643章 英薩變亂第513章 主啊,上天將至第359章 樓草真打到了兔子第347章 敗出一個第二春第19章 康熙爺聖明第942章 上下皆動,同盟會崛起
第528章 九頭龍的中國第268章 不必死的死了,該死的就是不死第760章 江南事定第606章 江南路,敵友難辨第576章 年羹堯的命根子第466章 女兒當國第215章 我李肆,絕不作反賊!第714章 落幕與揭幕第64章 綿綿不絕的紅利第215章 我李肆,絕不作反賊!第62章 黃金與人心第551章 一炮風雲變第317章 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第201章 李肆?不認識第679章 鞍山戰終,太后謀秦檜第34章 文武皆有道第308章 我就是私心作祟第955章 清滿兩分,紫禁難留鼎第274章 斷髮爲明志,斷頭是征程第595章 沈在寬的心路第47章 真的是意外第347章 敗出一個第二春第909章 天山之南第204章 用力有點過猛第523章 我們兩國,親如一家第913章 燥熱的天竺第826章 誰是罪人誰啓禍第680章 檢閱與回憶第760章 江南事定第1023章 人民大同共和第147章 想通泰得通泰第874章 汪瞎子該死第309章 私心之外是深深算計第446章 康熙真沒有五十七第911章 紅衣岳家軍第439章 無盡的舞臺第439章 無盡的舞臺第324章 暗箭來往第168章 從此不做江湖人第123章 爬李肆特色的科技樹第967章 血勇至極,肉軀難擋鐵火第976章 棋局的坍塌第753章 龍鳳相爭第574章 李衛的腦子第451章 大掃除,以理服人第772章 朝鮮風雲:三步墜入地獄第44章 人無斷腸志,難解天譴毒第九百九十九章第601章 人民戰爭對人民戰爭第968章 兇狼授首,雄傑各求歸處第191章 四哥對四爺:這是什麼力量第591章 二皇伐人心第274章 斷髮爲明志,斷頭是征程第763章 朝鮮風雲:棋局已開第228章 鵲巢鳩佔,以牙還牙第507章 浪漫和野蠻第951章 燕皇如曇,聖道將聚鼎第617章 化水爲氣,一國鼎沸第625章 蒸汽機啊蒸汽機第237章 天主教、蒙學和聖武傳:人心三連擊第512章 前路艱,蓄勢待發第234章 真亦假來假亦真第425章 心煙起,朝北望第111章 你們聽錯了第604章 江南路,舊事重演第855章 清宮碎夢:無穩不成國與棟樑論第310章 埋葬古商道統第257章 勝利的煩惱第200章 刺刀,你真是長第701章 長江大決戰:天下大亂第204章 用力有點過猛第692章 長江大決戰:刺刀對刺刀第282章 施高一尺,蕭高一丈第525章 賽里斯之套第993章 鍾三日的回航之旅第672章 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第824章 皇子之心第858章 第三次錫蘭海戰:來得早不如來得巧第683章 長江大決戰:洞庭魅影第486章 陰差陽錯第991章 青出於藍第602章 江南故事,鍾老爺上路第646章 日本的歷史新篇第434章 天有二日,地有二主第911章 紅衣岳家軍第494章 她是罪惡之源第677章 土狗瓦雞的變革第976章 棋局的坍塌第456章 都是國將不國第182章 再不想忍,老天作梗第978章 誰叛了誰第140章 你信的天理到底是什麼?第233章 就是威嚇,怎麼了?第398章 戰長沙,小賊鬥老賊第643章 英薩變亂第513章 主啊,上天將至第359章 樓草真打到了兔子第347章 敗出一個第二春第19章 康熙爺聖明第942章 上下皆動,同盟會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