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親戚?

劉備和張遼算得上是老相識。

不管怎麼說,當初劉備和呂布在徐州,也有過那麼一段蜜月期。不管是最初呂布依附劉備,還是後來劉備依附呂布,雙方曾有過一段美好的回憶。只不過由於劉備和呂布都不是那種屈居人下的主兒,兩個人同樣是野心勃勃,以至於到最後,還是翻了臉,成爲了敵手。

但這並不妨礙劉備和張遼搭上交情,即便是後來張遼曾在沛國打得劉備狼狽而逃。

同時,關羽和張遼的關係也不錯,兩人都是那種武藝超強的主兒,所以難免會有惺惺相惜之感。

如今,呂布要滅亡了,劉備更寄人籬下“…………

“劉玄德,不甘心啊!”

曹朋看出了劉備的意圖,和甘寧相視而笑。

劉備這封書信,不僅僅是想要拉攏張遼,同時還有爲自己埋後路的想法。以劉備的智慧,難道猜不出,他如果和曹操去了許都,就等於籠中之鳥。他當然不會甘心成爲曹操的附庸,會想盡辦法,留在徐州。失去了呂布的徐州,必然會有一段時間的混亂。而劉備在徐州頗有聲望,麋竺麋芳更是徐州的老臣子。他如果能留在徐州,必然可以獲得更多發展機會。

但前提是,他能留下來。

如果劉備能招攬到張遼的話,使張遼暫時退出徐縣,逃亡沛國。

那裡曾經是劉備的地盤,雖然後來被張遼趕走,可畢竟在那裡經營過”也算是小有根基”

張遼退到沛國”可以獲得劉備的暗中支持。

而劉備,也可以藉口張遼兵亂,留守在徐州”繼續自己的理想。

總之,一旦劉備真的招攬了張遼,還真會變成一件麻煩事。曹朋絕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至少從目前而言,他不會坐視劉備招攬張遼。

“如果沒有這封書信,我倒險些忘記了張遼的事情。”

“公子準備如何行事?”

曹朋想了想,一笑”“如今我無法分身,不過卻先要穩住文遠,同時要給劉玄德一點教訓。”

“教訓?”

曹朋擡起頭,看了一眼夏侯蘭。

“那信使何在?”

“在營外林中,末將派人看押着。”

шшш _тt kán _¢ ○

“殺了他,然後把屍體和這封書信,交給曹洪將軍。”

夏侯蘭一怔”不太明白曹朋的意思。不過既然曹朋下了命令,夏侯蘭也只有聽令,轉身離去。

“爲何要殺了信使?”

“其實,那信使就算是交給曹公,曹公也不會爲難劉備”甚至有可能將信使除掉。

曹公如今正在風口上,不會對劉備生出殺意,最多是警告他一下。既然如此,誰殺都一樣。”

說完這句話,曹朋心裡突然咯噔一下。

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自己變得如此冷漠了?

人命在他心中”似乎已變得無所謂,說殺就殺,全無半點猶豫。這不是自己的性格啊……”,……

曹朋呆坐片刻”用力搖了搖頭。

也許是前段時間壓力太大,讓自己變得麻木了?

還是集中精神”先處理完下郊這檔子事,然後在設法調整心態吧。

“興霸,你立刻派人返回下相,密令鄧芝,設法前往徐縣,穩住張遼,…待我結束這邊事情以後,就前往徐縣。”

甘寧應了一聲,忙轉身匆匆離去。

次日,天剛亮。

劉備在自己的小營中週轉了一圈之後,正要回軍帳休息,忽聞小校來報:曹司空有請!”

張飛和關羽一大早出去遛馬,所以不在營中。

劉備不敢懈怠,忙換好了衣服,隨着小校來到了曹操的住處。

曹操住在原下郊縣的官署,典滿和許儀一身戎裝,於室外值守。天很冷,屋檐下結了冰。劉備匆匆趕來,典滿和許儀並沒有給他好臉色,只是通報了一聲,便讓劉備自行進屋去了。

劉備也知道,這兩人和曹朋是結拜兄弟。

之前他劫了曹脲的糧草,典滿許儀又豈會給他好臉色。

心中一邊暗自叫苦,一邊又有些吃驚。因爲在曹營的這段時間,他發現曹朋和曹營衆將,關係都很好。特別是曹系將領,如曹姓、夏侯氏的子弟,和曹朋更是有着極爲密切的關係。

他開始有點後悔,不該招惹曹朋。

屋子裡有兩個火盆,盆中炭火很旺。

曹操披着一件錦衣,正在翻看卷宗,見劉備進來,他大笑着起身,上前拉住劉備的手,一同坐下。

“玄德,這兩日公務繁忙,以至於怠慢了玄德,還請玄德勿怪。”

“司空這話從何說起,備得明公收留,已感激不盡。再說了,備最近挺逍遙,哪裡有什麼怠慢。”

“逍遙好,不過人若是太逍遙,難免會生出雜念。”

“啊?”

劉備心裡咯噔一下。

從曹操這句話裡,他聽出了一絲絃外之音。

“明公說笑了。”

曹操眼睛一眯,臉一沉,“玄德,我聽人說,你和徐縣的張文遠,很熟嗎?”

“這個,“……”,“文遠有幹才,如今被困於徐縣,已是山窮水盡。我欲招降張文遠,可是身邊卻找不到合適人選。若留之於徐縣,也非長久之事。

我正在想這件事,聽說玄德與張遼舊識,故而想請玄德辛苦一趟,往徐縣一行。若是能勸降張遼最好,若是不能勸降………總之,不可使其逃之沛國”

劉備心裡,暗自倒吸一口涼氣。

曹操這番話是什麼意思?

聰明如劉備,焉能聽不出來。

“明公怕是誤會了”備和呂布自興平元年以來”屢興兵戈,怎可能有交情?”

“那倒是可惜了!”

曹操看着劉備,忽而展顏一笑。

“既然不識”那就算了,全當我沒說過這件事。

玄德,徐州大戰結束在即,我欲戰後重返許都。不過呢,徐州還需有人鎮守,不知玄德意下如何?”

那話中之意,就是告訴劉備”我準備讓你留守徐州。

說起來,這本正合了劉備的心思。

可不知爲什麼,到備感受到了一股濃濃的殺機。這小小的房間裡,瀰漫着一股金鐵之氣,““劉備相信,只要他敢點頭,曹操會立刻翻臉,取他人頭。冷汗順着脊粱”打溼了衣襟。

“明公,切不可如此。

備才疏學淺,如何能鎮得住徐州。若真有這等才幹,當初也不至於被呂布趕出徐州,無家可歸。

今明公新得徐州”還需派一強力之人出鎮。

備實不敢當此重任,還請明公,另選高明之士。”

“那卻是可惜了!”

曹操一笑,不再言語此事。

他和劉備有一句沒一句的寒暄着,可每一句話,都使得劉備膽戰心驚”渾身冷汗直說……,…

過了一會兒,劉備找了個藉口,告辭離去。

他前腳剛走”後腳郭嘉和荀攸走進房間。

“劉玄德,果然是胸懷大志。”

曹操擡起頭”臉上呈現出陰森之色。

“明公何不將其拿下,以絕後患?”荀攸眉頭一蹙,輕聲問道。

“今若殺了劉備,只怕落人口實……不過,待他隨我返回許都,自有大把機會將他除掉。

話是這麼說,可聽得出來,曹操還是有些不捨。

荀攸還想進言,卻被郭嘉扯了一下,朝他搖了搖頭。

“不過,那張遼……若殺之,確是可惜。”

曹操沉吟片刻,問道:“奉孝,你說該派誰前往徐縣,說降那張文遠呢?此人確有幹才啊。”

郭嘉想了想,“我薦一人,或可成功。”

“誰?”

“我前些時候和長文飲酒,曾聽長昔日與張遼頗有交情。後來張遼還贈了曹友學二百兵馬爲護衛。最初,張遼不贊成呂布攻伐海西,還因此被趕出下郊,駐守于徐縣……這其中,必有曹友學的干係。既然如此,何不使曹友學出使徐縣,說降那張遼於明公?”

“又是那臭小子。”

曹操不由得笑了起來。

對曹朋,曹操的印象不錯。

一家人爲自己效命,隨內兄孤身前往海西,此次大戰,更使得自己糧道不絕。

只是這小子的性子太倔了些,之前使得曹操頗沒有顏面。而且到現在,也不肯向曹操賠禮。

不過越是如此,曹操就越是覺得曹朋有氣節。

“對了,雋石現今如何”

雋石,就是曹朋的老爹,現少府諸冶監監令,五大夫曹汲。

郭嘉一怔,有些尷尬笑道:“這個倒是不太清楚。”

荀攸笑道:“雋石自任河一監令以來,盡忠職守,極爲勤勉。河一工坊自他主事,已恢復舊日興盛,過去一年來,共造刀盾三千餘,鐵札甲五百套,餘者一應農具,也頗有建樹,另外,他監造改良了一種曹公犁,比之早先所用耕犁,效果更加明顯。征伐徐州之前”休若還專程去檢驗了一次,的確不愧隱墨矩子之名。預計來年,河一工坊可出刀盾五千副,鐵甲過千“……子和對河一工坊所出的甲冑,非常讚賞,並言虎豹若成,曹氏父子當爲首功。”

過去一年裡,曹操的注意力一直集中於戰事上,所以對河一工坊的事情,還真不是特別瞭解。

“曹公犁?”

曹操忍不住笑了,“這又是什麼事物?”

“據說,是雋石根據其子曹友學幼年時所設想出來的小玩意兒進行改造,不成想居然成功了。

公若在試用之後,發現此犁較之先前,不禁省力,而且更易打造,準備在來年推廣。至於曹公犁之名,也是雋石提議。言若非曹公給他機遇,斷無可能由此設想”故以司空姓氏,命曹公犁。”

公若,就是前屯田都尉,今屯田中郎將渠祗的表字。

曹操點點頭,“曹氏一家,皆純良之人啊。”

他忽然有些感慨,搔了搔頭。

當初啓用曹汲,也是看在曹汲獻馬鐙和高橋鞍的功勞。河一工坊廢棄多年,曹操也是嘗試,讓曹汲接手。不成想曹汲還真的做成了,而且成績斐然。如今更造曹公犁,功勞甚大……,此前,曹汲曾獻刀三百支,強虎賁軍戰力。

當時曹操藉口曹汲入仕時間短,沒有給予升遷,只給了一個五大夫的爵位。

而今看來,這爵位怕是給的有些輕了。

沉吟片刻後”曹操道:“雋石有此功勞,不可不封賞,否則會冷了大家的心思。如今河一工坊重開,我欲設諸冶都尉,使雋石任之。另拜河一侯”你們認爲如何?”

自兩漢以來,封爵主要爲王與列侯兩等。

漢初曾制定下非劉勿王,非功不侯的規矩。只是自東漢中期以來,出現了大量的宦官侯,外戚侯,恩澤侯的封號”使得非功不侯的原則敗壞。當然了,似縣、鄉、亭侯的爵位序列,並沒有出現變化只是多出了許多名號侯。這種爵位只是表彰功績,並無實際的封地和食邑而且不能世襲。

連宦官外戚都能封侯,更何況曹汲有大功勞?

但問題是,封曹汲爲侯,必須要得到朝臣的同意。

郭嘉還好一些,荀攸的態度就變得格外重要。

至於諸冶都尉這個官職,倒是實實在在的升遷。此前,少府已沒有水衡都尉,主水軍舟船器械,又有典曹都尉掌供繼軍糧。諸冶都尉的職責,就是監造兵器鎧甲器椅,比千石,也就是每個月可以獲得九百斗的傣祿。這個升遷,就目前而言,說實話還真沒有人比曹汲合適。

曹汲在河一工坊做的很不錯,如今把他的這個才能,擴大化。

荀攸想了想,點頭道:“諸冶都尉,非雋石莫屬……只是這河一侯,雋石的資歷略有不足。”,是資歷不足嗎?

不是!

說穿了,走出身的問題。

荀彼雖然沒有說明白,可曹操卻聽出了其中含義。

他想了想,掉頭對郭嘉道:“奉孝可有什麼好主意?”

這出身的問題,還真是個麻煩事。

郭嘉想了想,突然問道:“年中雋石還都述職時,我曾聽他說過,他生在南陽,但其祖上,卻非南陽人……據說其先祖是在徵和年間遷至中陽山,乃共侯之後……不知是否是真的。”,荀攸一口水噴出去,擡頭看着郭嘉,半晌說不出話來。

而曹操更是一陣劇烈的咳嗽,半晌才緩過勁兒來,一時間竟不知道該說什麼纔好。

你問這二人爲何會有如此強烈的反應?

那還需要從西漢始建開始說起。高祖劉邦興漢,帳下有一人,名叫曹參,和高祖皇帝是同鄉。

此人也許沒有張良韓信蕭何那樣有名,但卻是興漢功臣中的二號人物。

後世有蕭規曹隨,正是這位曹參。曹參有子,名爲曹蠻,爲平陽侯,在高後時期任御史大夫。孝文帝即位後,免職爲侯,死後諡號靜候。曹蠻的兒子曹奇,爲侯七年,諡號簡侯:曹奇的兒子曹時,娶了平陽公主,爲侯二十三年,諡號夷侯;曹時的兒子曹襄,又娶了衛長公主,爲侯十六年去世。這曹襄,也就是郭嘉口中所說的那一位“共侯,。

曹襄的兒子曹宗,於徵和二年,受武帝太子發動兵變一事的牽連,獲罪被處死。

其曹氏封國隨之被廢除,曹氏子弟也流落四方。其中有一支子弟落戶於譙縣,也就是後世的安微省毫縣。

曹操,也就走出身於譙縣曹氏。

郭嘉說曹汲是“共侯,後裔,豈不是說,曹汲和曹操是同宗?

如果是這樣的話,莫說是,河一侯”就算是封曹汲爲關中侯,關內侯,也不會有人反對。

曹操心道:我就是讓你幫我想個主意,可沒讓你給我拉親戚啊!

一時間,曹操有些哭笑不得,看着郭嘉連連搖頭。

哪知道,郭嘉正色道:“主公,這可不是嘉胡言亂語,而是曹汲親口所說。當時文若也在場,聽到後也非常驚奇。不過我們能感覺得出來,雋石並非信口雌黃,他甚至不知道曹公也是曹相國之後,只是隨意談及。文若爲此還查了雋石的族譜,其先祖名叫曹敏,於徵和四年落戶中陽山。而曹敏,則是共侯第十九子,但非嫡出……今日若非公達提及,我險些忘記此事……”

“你說的,當真?”,曹操不由得,也來了興趣。

而荀攸則懦懦道:“那隱墨矩子………”

“隱墨矩子並非事實,而是坊市中亂傳。我第一次接見雋石的時候,他就把這件事解釋清楚……”

“那如此說來,曹汲還真是司空族人”

“這個……”

曹操也有些拿捏不準。

徵和二年,曹宗獲罪,封國廢除,曹氏子弟隨之四散,誰也說不清楚族人的下落。但聽郭嘉所言,似乎確有其事。如果曹汲真是曹氏子弟的話,那對於曹操來說,似乎也是樁好辜。

宗族爲大!

而曹汲也的礴是有本事,能造刀,還會鑄造農具。

其一家三口人,也都建立有功勳……,對曹氏而言,能收回昔日流落在外的子弟,無疑是好事。

當然了,如果曹汲父子一家沒什麼本領,曹操可能不會認同。

但問題去……,曹操沉吟良久之後,“此事暫放一旁,待返回許都之後,我再徹查此事。

若雋石真爲我宗族子弟,也是我曹氏一大幸事。”,荀攸聞聽,連連點頭。

歸宗認祖可不是一樁小事,的確需要謹慎。

畢竟,曹宗獲罪於徵和二年,也就是公元前叨年。距離現在,差不多近三百年時間,誰又能說得清楚?

十二月初八,曹朋於小帳中,坐立不安。

今天是他和呂布約定的時間,也是呂布表明態度的日子。所以,他一直不敢歇息,等待答案。

時間,一點點過去。

剛過四更天,夏侯蘭突然間興沖沖闖進小帳。

“公子,北門有火光出現…………呂布同意了!”

曹朋呼的一下子站起來,忙衝出小帳。往北門方向看去,只見火光沖天!他不由得長出一口氣!

第344章 喜事登門第670章 序幕第416章 河西第二彈(五)第397章 亂(二)第20章 橐(一)第426章 鳳雛初鳴(一)第67章 重逢第690章 推心置腹第280章 孰對孰錯第262章 危機將臨第506章 大丈夫當快意恩仇第567章 南陽之大賢第297章 風水輪流轉第343章 泰山駕臨第564章 相逢一笑泯恩仇第251章 吾家萬里侯第165章 初聞東城魯氏第21章 龐德公第361章 殺氣凜然第26章 拳名太極(二)第660章 荊南(一)第22章 龍形搜骨(二)第664章 紈絝女第683章 曹閻王第227章 親戚第624章 短歌行第225章 遙想奉先當年第202章 曲陽第554章 險死還生第492章 涼州大決戰(十一)第301章 官渡之延津第527章 初論江東第203章 論戰第294章 玄德何以證明?第235章 老嫗第532章 海外來客第339章 三字經第28章 荊襄豪門第604章 麋子方第332章 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第654章 野望(一)第369章 匈奴,匈奴(四)第252章 孔明先生第708章 何不深閨鎖大喬?第419章 黑眊出擊第285章 再會漢家犬第684章 嬸嬸,這樣不好吧!第27章 百鍊鋼刀(一)第268章 敵不動,我不動;敵一動,我亂動!第459章 涼州亂(七)第118章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一)第263章 曹公車第498章 涼州大決戰(十七)第595章 吾家幼麟初成長第434章 一夜築城第665章 益陽之戰(一)第587章 兄弟第487章 涼州大決戰(六)第105章 虎豹騎第312章 延津大撤退(六)第216章 狙擊張文遠第370章 胡笳十八拍第292章 偏離軌道的歷史第161章 鬱洲山第454章 涼州亂(二)第558章 南陽太守第158章 選擇第226章 生與死第322章 與五子良將同行第599章 奪宛城第658章 馬達是誰第109章 養成計劃第二彈第107章 三喜臨門(二)第663章 三十六計走爲上第702章 兵臨城下第6章 大丈夫當殺人(三)第97章 鬼才第347章 風雪遇故人第210章 百騎突擊第603章 氣倒張三爺第258章 陸渾山第217章 誰是誰非第587章 兄弟第576章 幽州之戰第558章 南陽太守第343章 泰山駕臨第85章 名,妙不可言(四)第562章 馬氏五常第584章 南陽之爭第一彈第260章 學做人第377章 獅虎獸第172章 丹陽一夜第443章 糉子美人(一)第381章 北中郎將第509章 穩定纔是大道理第242章 虎豹騎第229章 關雲長第236章 大有來頭第403章 師徒第493章 涼州大決戰(十二)
第344章 喜事登門第670章 序幕第416章 河西第二彈(五)第397章 亂(二)第20章 橐(一)第426章 鳳雛初鳴(一)第67章 重逢第690章 推心置腹第280章 孰對孰錯第262章 危機將臨第506章 大丈夫當快意恩仇第567章 南陽之大賢第297章 風水輪流轉第343章 泰山駕臨第564章 相逢一笑泯恩仇第251章 吾家萬里侯第165章 初聞東城魯氏第21章 龐德公第361章 殺氣凜然第26章 拳名太極(二)第660章 荊南(一)第22章 龍形搜骨(二)第664章 紈絝女第683章 曹閻王第227章 親戚第624章 短歌行第225章 遙想奉先當年第202章 曲陽第554章 險死還生第492章 涼州大決戰(十一)第301章 官渡之延津第527章 初論江東第203章 論戰第294章 玄德何以證明?第235章 老嫗第532章 海外來客第339章 三字經第28章 荊襄豪門第604章 麋子方第332章 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第654章 野望(一)第369章 匈奴,匈奴(四)第252章 孔明先生第708章 何不深閨鎖大喬?第419章 黑眊出擊第285章 再會漢家犬第684章 嬸嬸,這樣不好吧!第27章 百鍊鋼刀(一)第268章 敵不動,我不動;敵一動,我亂動!第459章 涼州亂(七)第118章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一)第263章 曹公車第498章 涼州大決戰(十七)第595章 吾家幼麟初成長第434章 一夜築城第665章 益陽之戰(一)第587章 兄弟第487章 涼州大決戰(六)第105章 虎豹騎第312章 延津大撤退(六)第216章 狙擊張文遠第370章 胡笳十八拍第292章 偏離軌道的歷史第161章 鬱洲山第454章 涼州亂(二)第558章 南陽太守第158章 選擇第226章 生與死第322章 與五子良將同行第599章 奪宛城第658章 馬達是誰第109章 養成計劃第二彈第107章 三喜臨門(二)第663章 三十六計走爲上第702章 兵臨城下第6章 大丈夫當殺人(三)第97章 鬼才第347章 風雪遇故人第210章 百騎突擊第603章 氣倒張三爺第258章 陸渾山第217章 誰是誰非第587章 兄弟第576章 幽州之戰第558章 南陽太守第343章 泰山駕臨第85章 名,妙不可言(四)第562章 馬氏五常第584章 南陽之爭第一彈第260章 學做人第377章 獅虎獸第172章 丹陽一夜第443章 糉子美人(一)第381章 北中郎將第509章 穩定纔是大道理第242章 虎豹騎第229章 關雲長第236章 大有來頭第403章 師徒第493章 涼州大決戰(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