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南陽太守

再臨許都,曹朋的心情卻很平靜。

這座東漢末年的都城,從最初的殘破,到而今的繁榮,卻無法引起他半點情緒的波瀾。而今的許都,和四年前的許都又是一番模樣。巍峨皇城,城牆似乎比四年前高了許多,面積也增加了許多。但在曹朋看來,那隻不過是一個被擴大了的牢籠,其性質並沒有太多的區別。

“去年陛下言,皇城太小,氣度不足。”

曹真臉上透出鄙薄之色,冷冷道:“於是那些老東西便一個個在朝堂上請命,叫囂着要擴建都城。父親不得已,只得應下請求。可是那些老東西卻不罷休,今年又提出許多非分之想。”

曹朋知道,曹真口中的‘老傢伙’,是那些東歸老臣。

說他們忠於漢室,但實際上又各有打算;說他們懷有私心,可一個個堅定的站在漢帝左右。

與其說是國家棟梁,倒不如說他們是一羣蛀蟲。

曹朋對這些人,其實並無好感。

“文舉公,可曾鬧過?”

曹真一怔,旋即搖搖頭,“孔融這兩年倒是非常安靜,很少出面,大多數時間在家中潛心學問。

年初,他和劉禎、阮瑀合著《文論》,倒是引起了不少人關注。

父親也非常讚賞,還稱讚他此舉,乃是功在社稷,利在千秋的偉業,並賜三百金,讓他們用於蒐集失傳的珍本,加以修編撰寫。這件事也是最近一段時間,許都議論最多的事情。不少人受孔融等人的影響,也開始加以修學。似陳琳王粲徐幹等人,都時常去向孔融求教。”

一個個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在曹朋耳邊迴響。

王粲、陳琳、徐幹、劉禎……

這不就是傳說中,那大名鼎鼎的‘建安七子’嗎?

不過,在曹朋的記憶中,建安七子好像沒幾個能有好下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恐怕就是孔融了。

在曹朋心裡,孔融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書生,文士。

他所要做的應該是潛心學問,而不是參與朝堂裡那些亂七八糟的事情。雖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每一個讀書人心中的抱負,但也要因人而異。孔融是個很純粹的文人,根本不懂得什麼朝堂上的權謀詭詐。若把他投入朝堂之中,早晚都會被撕成碎片,連骨頭渣子都不剩下。反倒是讓他潛心學問,有心情就去問兩句,沒心情就不理不睬。超然物外,方能保全其身。若孔融在歷史上真的能夠做到這般,恐怕老曹也不會下狠下,滅了他一家。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曹朋開始慶幸,從一開始交好孔融。

而在之後的歲月裡,更不斷把孔融從朝堂里拉扯出來。也正因此,纔會有今日的《文論》吧。

關於《文論》一書,曹朋沒什麼印象。

反正記憶中,孔融應該沒寫出這本書來……

而今,一本在歷史上從未出現過的著作問世,是否也代表着,一段新的歷史?

曹朋不知道,卻隱隱有些期待

“阿福,阿福?”

“啊?”

曹朋從沉思中醒來,發現自己已經在一座門第高深的府邸前駐足。

典府

“帶我來這兒幹嘛?”

曹朋詫異的問道。

這裡是典府,而且是典府的側門。

如今官拜虎威將軍,加城門校尉,關內侯的典韋,已另立府邸。不過這裡距離曹府並不算太遠,和司空府是背靠背而建。原來的典府,被司空府兼併了。但作爲補償,典韋獲得了一座更爲豪華的府邸,而且依舊是與司空府相連。如果不知道的話,會以爲這裡就是司空府的後門。

但實際上,典府和司空府,也的確是緊密相連,中間只隔着一條小巷。

出典府後門,就是司空府後門。

也可以看得出來,典韋在曹操眼中的地位,沒有絲毫的降低。

“父親讓我把你暫時安排在這裡,等他見過你之後,會另行安排住所。”

“不讓我回家嗎?”

曹真臉一板,“阿福,你是刑徒,焉能隨意返家?”

曹朋不由得,苦笑

他在許都也有住所,那奉車侯府,而今仍舊空置。只是,曹朋是刑徒,這身份的限制,註定他無法輕易拋頭露面。至少在目前的情況下,他出面來,總是會引起一幫子漢室老臣的喧囂。

典韋那廝,蠻不講理。

曹操和典韋又往來密切,曹朋住在這裡,倒也不會惹人注目。

這也是曹操爲什麼會派曹真,還帶着虎豹騎把曹朋接過來。曹朋此時的打扮,和虎豹騎的兵卒並無區別。黑盔黑甲,面帶猛虎黑鐵面具,混在人羣之中,根本就不會引起他人關注。

曹真領着曹朋,邁步走進了典府。

典韋也得到了消息,所以一直在家中等候。

看到曹朋,典韋咧開嘴笑了,“阿福,這幾年不見,你這小子,越發雄武了。”

“拜見叔父”

曹朋和典韋不是陌生人,但有些時候,還是要遵循禮數。

典韋哈哈大笑,上前拉住曹朋的手臂,“走走走,陪我喝酒去……子丹,沒甚事的話,你先走吧。”

曹真苦笑,和曹朋拱手道別。

他還有許多事情,不可能一直陪着曹朋,這一點,曹朋也可以理解。

典府中,牛剛,典弗,典存,還有典見,都在家中。見到曹朋之後,一個個興奮的叫嚷起來。

全賴牛剛的宣傳,和曹彰回來後,他就不斷和衆人炫耀,他和曹彰在西北所經歷的各種事情。其中不泛有誇張之處,卻聽得典家一衆小子如醉如癡,一個個羨慕的,恨不得立刻前往西北。

曹朋和典家諸子也不陌生,所以笑呵呵的一一招呼。

而後,典韋的妻子牛氏,也出來和曹朋見過。先是感謝了曹朋對牛剛的照顧,然後又慰問一番,便下去準備酒菜。

典韋帶着曹朋,在花園涼亭裡坐下。

立刻有家奴端來了酒罈子,擺在涼亭裡面。

而典家諸子則嘻嘻哈哈坐在一旁,一個個看着那酒罈子,只吞口水。

一羣小酒鬼

可這幫傢伙,最大的也不過十三四歲,居然……

曹朋哭笑不得,發現典韋並沒有阻攔。反而讓年紀最小的典見過來倒酒,還順便遞給了典見一碗酒水。

這老子,可真是極品。

但也正常

這年月裡,可沒有可口可樂這樣的飲料。

甚至,連飲茶的習慣都沒有。款待客人,無非酒湯兩種……酒,自然容易理解;湯卻並非是後世所理解的高湯老湯,而是一種經過簡單處理,烹製出來的飲料。典韋這等人,當然不會喜歡‘湯’這樣的物品,所以平日裡,多用酒水來代替。家中更存着無數的美酒玉漿。

“叔父,司空不是說一會兒要過來嗎?”

這大清早的就喝酒,曹朋實在是有點受不了。

哪知道典韋一擺手,笑道:“阿福莫擔心,司空今日公務繁忙,恐日間無法前來。他昨日已經告知,會在入夜前來。你只管歇着,莫要擔心。午後圓德會回來,到時候讓他陪你就是。”

“對了,二哥和三哥……”

曹朋神不知鬼不覺,推了一杯酒,疑惑問道。

圓德,就是典滿。

典韋道:“圓德和老三最近有些忙碌,正點檢兵馬,不日出徵。”

“出征?”

曹朋詫異道:“去河北嗎?”

典韋搖頭,“不是,去葉縣。”

“葉縣?”

“元讓,輸了……”

“啊?”

曹朋一下子沒能反應過來,詫異問道:“什麼元讓輸了?”

但他旋即反應過來,元讓不就是夏侯惇嗎?

此前,夏侯惇爲南陽太守,駐守宛城。他輸了?難道說,劉備對曹操,用兵了不成?

典韋突然大怒,厲聲吼道:“大耳賊恁狡詐,竟以詭計詐取宛城。元讓不察,竟被那大耳賊所乘,結果……若不是魏延和賈文和及時出兵,險些丟了性命。而今,他駐守葉縣,正是待罪之身。圓德和老三奉命,將前往葉縣。魏延將接掌葉縣防務,元讓也要返還許都問罪。”

曹朋,懵了

“這是什麼時候發生的事情?”

“十天前”

典韋苦笑一聲,“想元讓一世英雄,竟然栽到了大耳賊手中,我實在是爲他感到不值……不過,你說這宛城,也真他孃的邪門。當初主公兵伐宛城,結果折了子潃。若非是你,我險些死在那邊;後來張伯鸞也戰敗,死無全屍……而今,元讓也輸了,甚至連宛城,一併丟失。”

典韋罵了半晌,卻也沒有說到正題上。

曹朋越聽越糊塗,依舊不知道,夏侯惇是如何丟失了宛城。

還是牛剛看出了曹朋的疑惑,於是上前解釋道:“三月時,劉備在襄陽成親。當時元讓叔父以爲他不在,所以也就放鬆了警惕。不成想,月初,荊州突然興兵,在涅陽集結兵馬,意圖棘陽。元讓叔父聽說棘陽危險,於是領兵前往解救,哪知被張飛在夕陽聚伏擊,損兵折將。

最可恨,便是那大耳賊已經悄然返回新野,並親率兵馬,乘元讓叔父救援棘陽時,詐開了宛城城門。元讓叔父返回宛城時,又險些被一個叫做趙雲的傢伙所殺,身受重傷。若非賈太中看破了大耳賊奸計,命魏文長及時救援,恐怕……不過,宛城一失,卻是極爲嚴重。賈太中親自出鎮舞陰縣,又令魏延出鎮葉縣,總算是穩住了陣腳。主公之所以要晚一些過來,就是因爲這件事情。這兩天,許都鬧得挺厲害,不過大都被主公壓制,纔不至於動盪。”

不知爲何,曹朋腦海中,突然閃過了‘火燒博望’四個字。

歷史上,夏侯惇也曾被劉備所敗。

沒有想到,歷史在這時候,竟然再次上演了夏侯惇的慘敗,着實令曹朋,感到了幾分震驚。

原以爲,曹操把他找來,是爲呂氏漢國之事。

但如今看來,似乎並沒有這麼簡單。

曹朋不由得陷入了沉思,卻未留意到,典韋突然停止了破口大罵,而是饒有深意的看着曹朋。

那雙略顯渾濁的黃睛,閃過一抹精芒。

“如此說來,宛城已失?”

“正是。”

“那南陽郡,如今是何狀況?”

不等牛剛開口,就聽典韋道:“不太安靜。”

“哦?”

曹朋倒沒有注意到這一點,脫口問道:“那潁川呢?”

“潁川,倒是平靜。”

曹朋猛然擡頭,向典韋看去。

“叔父,你……”

“呵呵呵,你這傢伙,還真是聰慧。”典韋突然笑了,輕輕搖頭道:“若是圓德有你十分之一的聰慧,我也就能放心了。”

在曹朋的心目中,典韋一直是一個莽直之人。

甚至連後世三國演義裡,許多人喜歡典韋,就是因爲他那種直爽。

可如果你真的認爲,典韋是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人,可就是大錯特錯。能做到典韋這樣的位子,而且依舊甚得曹操信任,若真是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人,萬萬不可能……

典韋是曹操的護衛,同時又是曹操身邊,最後一道保障。

誰又敢說,中南海保鏢沒有腦子?

典韋充當的,就是這中南海保鏢的頭子。所以,更需要他膽大心細,並且有敏銳的直覺。

宛城之戰,他曾因貪酒誤事,險些令曹操喪命。

而後,典韋很少在辦公時飲酒。能夠控制住自己喜好的典韋,變得更加可怕。這也是曹操爲什麼手下那麼多猛士,偏偏看重典韋的原因。蓋因這個傢伙外表粗豪,卻有細膩的心思。

“奉孝舉薦,你爲南陽太守。”

“我?”

典韋點點頭,“元讓是待罪之身,就算躲過這次,恐怕也要受到責罰。

加之他身受重傷,司空已命華佗前往,不日將帶他返還。如此一來,南陽郡太守出空,就成了一個問題。而今南陽郡,人心惶惶,需要有一個有手段,有膽略的人前往。奉孝向主公舉薦你來接掌,也是出於多方面的考慮。對此,主公也在猶豫,所以才讓子丹把你接回來。”

典韋給自己滿上一爵酒,呵呵笑道:“若非有奉孝舉薦,我和仲康又怎可能願意圓德和老三,在這個時候,插足到那一灘渾水之中。如果是你前往南陽郡,我和仲康,都非常的放心。”

南陽郡太守?

曹朋這一次,可真的有些頭昏了……

第56章 張家桃園第204章 初戰結束感言第369章 匈奴,匈奴(四)第346章 劉備入荊州第539章 雒神賦第253章 葛仙翁第72章 養成計劃第一彈(一)第722章 葭萌關之初戰第729章 混亂之始第259章 冢虎第282章 李文成初獻策第197章 威懾第218章 兵困下邳第152章 大地震之商屯(五)第463章 涼州亂(十一)第27章 百鍊鋼刀(二)第262章 危機將臨第236章 大有來頭第535章 江水如龍第681章 暗渡陳倉第603章 氣倒張三爺第256章 脣槍舌劍第499章 涼州大決戰(十八)第343章 泰山駕臨第244章 西涼馬騰第334章 粉墨登場第298章 烈焰焚城第312章 延津大撤退第721章 葭萌關之藤甲兵第320章 絕地大反攻第168章 東陵亭第336章 二選一,選擇題第715章 遼東亂(上)第235章 老嫗第375章 叼羊第330章 欺人太甚第385章 河西攻略第一彈之奉義軍第150章 大地震之商屯(三)第233章 諸君,珍重!第271章 雪蓮,雪蓮(二)第533章 可知呂氏漢國乎?第28章 荊襄豪門第660章 荊南(一)第713章 上魏王治荊南策第386章 河西攻略第一彈之紅水集第619章 黃忠要避世第568章 南陽之訪客第711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第327章 衝冠一怒第280章 孰對孰錯第683章 曹閻王第238章 天車第626章 荊州變(二)第318章 延津大撤退(十二)第206章 我將帶你們赴死第369章 匈奴,匈奴(四)第521章 呂氏女虎第202章 曲陽第315章 延津大撤退(九)第464章 涼州亂(十二)關於這兩天斷更的原因第442章 大場面!!!第78章 初會第685章 曹朋家事第476章 雲動(三)第11章 我有凌雲志第304章 虓虎重生第84章 名,妙不可言第542章 杜伯侯第189章 慘案(四)第496章 涼州大決戰(十五)第256章 脣槍舌劍第302章 月黑殺人夜第693章 馬如風第595章 吾家幼麟初成長第729章 混亂之始第296章 都亭候足矣第538章 爾一輕浮子第678章 開府儀同三司第373章 尋釁第360章 男兒生世間,及壯當封侯!第422章 天軍威武第219章 燕人第712章 無當飛軍第382章 河西攻略第一彈第311章 延津大撤退(五)第28章 荊襄豪門第132章 夏蟲不可語冰第114章 馬賊胡班第213章 陳登出兵第146章 此仇不報非君子第303章 圍魏救趙第335章 活色生香第301章 官渡之延津第225章 遙想奉先當年第364章 瞞天過海第219章 燕人第273章 命案迭出第306章 以退爲進
第56章 張家桃園第204章 初戰結束感言第369章 匈奴,匈奴(四)第346章 劉備入荊州第539章 雒神賦第253章 葛仙翁第72章 養成計劃第一彈(一)第722章 葭萌關之初戰第729章 混亂之始第259章 冢虎第282章 李文成初獻策第197章 威懾第218章 兵困下邳第152章 大地震之商屯(五)第463章 涼州亂(十一)第27章 百鍊鋼刀(二)第262章 危機將臨第236章 大有來頭第535章 江水如龍第681章 暗渡陳倉第603章 氣倒張三爺第256章 脣槍舌劍第499章 涼州大決戰(十八)第343章 泰山駕臨第244章 西涼馬騰第334章 粉墨登場第298章 烈焰焚城第312章 延津大撤退第721章 葭萌關之藤甲兵第320章 絕地大反攻第168章 東陵亭第336章 二選一,選擇題第715章 遼東亂(上)第235章 老嫗第375章 叼羊第330章 欺人太甚第385章 河西攻略第一彈之奉義軍第150章 大地震之商屯(三)第233章 諸君,珍重!第271章 雪蓮,雪蓮(二)第533章 可知呂氏漢國乎?第28章 荊襄豪門第660章 荊南(一)第713章 上魏王治荊南策第386章 河西攻略第一彈之紅水集第619章 黃忠要避世第568章 南陽之訪客第711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第327章 衝冠一怒第280章 孰對孰錯第683章 曹閻王第238章 天車第626章 荊州變(二)第318章 延津大撤退(十二)第206章 我將帶你們赴死第369章 匈奴,匈奴(四)第521章 呂氏女虎第202章 曲陽第315章 延津大撤退(九)第464章 涼州亂(十二)關於這兩天斷更的原因第442章 大場面!!!第78章 初會第685章 曹朋家事第476章 雲動(三)第11章 我有凌雲志第304章 虓虎重生第84章 名,妙不可言第542章 杜伯侯第189章 慘案(四)第496章 涼州大決戰(十五)第256章 脣槍舌劍第302章 月黑殺人夜第693章 馬如風第595章 吾家幼麟初成長第729章 混亂之始第296章 都亭候足矣第538章 爾一輕浮子第678章 開府儀同三司第373章 尋釁第360章 男兒生世間,及壯當封侯!第422章 天軍威武第219章 燕人第712章 無當飛軍第382章 河西攻略第一彈第311章 延津大撤退(五)第28章 荊襄豪門第132章 夏蟲不可語冰第114章 馬賊胡班第213章 陳登出兵第146章 此仇不報非君子第303章 圍魏救趙第335章 活色生香第301章 官渡之延津第225章 遙想奉先當年第364章 瞞天過海第219章 燕人第273章 命案迭出第306章 以退爲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