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1章 葭萌關之藤甲兵

曹朋對孟達的感官,一直都不太好。

該怎麼說這個人呢?

鼠首兩端,反覆無常。也許能力的確是有一些,但相比之下,他的品性實在是太差。歷史上,他先反劉璋,後反劉備,最後又要反曹魏,卻被司馬懿所殺。而在這個時空裡,孟達的表現,同樣讓曹朋感到不滿。

劉璋死後,石韜就曾與他商議,讓孟達讓出白水關。

可孟達當時不知是出於什麼考慮,拒絕了石韜的提議,用‘尚非時機’拖延。

大體上,曹朋能夠明白孟達的心思。

無非是想要獲取更大的利益,所以遲遲不肯起事。

可如果他當時起事,石韜便可以趁機佔領白水關,爲曹朋征伐西川,架起一個支點。

但孟達卻沒有這樣做……

如今,諸葛亮親自坐鎮葭萌關,恐怕這白水關少不得一場惡戰。

“孝直,此非你之過,實子度不知天時,竟錯失良機,纔有今日之危險。

那孔明一旦抵達葭萌關,必會對子度下手。

你我現在就算出兵,也遠水不救近火……如今之計,唯有儘快完成兵馬整頓,他日攻取西川,殺了諸葛孔明,爲子度報仇雪恨。你莫太難過,我已讓廣元設法提醒子度……若子度聰明,說不得還有一線生機。”

法正也知此際沒有其他選擇。

只是一想到孟達將遭遇危險,這心裡終究有些恍惚。

他與孟達關係非常好。當初一同從關中投奔劉璋,若非孟達的照拂,說不得法正而今早已經餓死。法正也知道,孟達的品性有些問題,所以當他得知孟達拒絕讓出白水關的時候,也非常生氣,恨不得立刻出現在孟達面前,勸說孟達起事。但由於種種原因,法正未能與孟達取得聯繫。

但願得,子度能渡過這一關吧。

事到如今,法正也沒有太多辦法,因爲孟達的性命,如今已掌握在諸葛亮手中。

他只能期盼諸葛亮沒有太快發現破綻,這樣還有挽回餘地。

可一旦諸葛亮覺察到孟達的異動……

法正不敢去再往下去想!

西北而今,變化頗大。

與兩年前曹朋離開時,不禁是環境,最重要還是人事的變化。

陳羣依舊爲司隸校尉,沒有什麼變動。可是關中京兆尹,已變成了徐庶。

張遼接掌五軍都護府,使得幽州大都督出缺。

曹純代張遼,掌幽州大都督職。原京兆尹徐晃則返回鄴都,另有任用。

如此一來,隴西太守出缺。

孟建接徐庶職務,暫領隴西太守。

wωω✿ ttКan✿ c ○

不過這只是一個過渡性的職務,主要是爲了配合曹朋征伐益州而安排。

待益州之戰結束,孟建將擔任高句麗郡太守,駐守國內城。

早在曹朋出任徵西大將軍之前,曹操便已經交代清楚,對此孟建也沒有任何意見。

曹休,而今爲金城太守,加西部都尉,總領羌氐事務。

曹操意欲在今年,於金城設立大行府,都督羌氐。而這金城大行府的都督人選,便是曹休。之所以還未進行安排,更多是出於對益州戰事的考慮。

諸如此類的人事變動有很多,比如蘇則調往鄴都,爲魏郡太守,鄴城校尉……

兩年時間,整個涼州,變化之大,讓曹朋也有些目不暇接。

好在他根基猶在,並不需費心太多。

在曹朋抵達臨洮的第二天,武都太守賈星。還有南部都尉郝昭,以及副軍中郎將張郃,紛紛前來向曹朋報到。在一番商議之後,曹朋以張郃郝昭爲先鋒,各領三萬人馬,兵分兩路,進駐漢中。曹朋則親領四萬府兵爲中軍,在匯合了從武陵趕來的沙摩柯王平所部三千無當飛軍之後,向漢中挺進。除此之外,尚有五萬兵馬留駐武都,爲後軍,保證糧道通暢。

一切安排妥當之後,曹軍正式開拔,浩浩蕩蕩向漢中進發。

時建安十七年二月二日,就在曹軍開拔的同一天,漢中太守石韜,接到了來自白水關孟達的書信。

孟達同意,讓出白水關,正式歸降曹操。

這消息一傳來,石韜激動萬分。

他火速命典滿許儀自沔陽開拔,前往白水關交接。

卻不想,當典韋許儀二人抵達白水關的時候,遭遇蜀軍伏擊。典韋許儀拼死而戰,總算是從亂軍中殺出重圍,狼狽而走。蜀軍旋即,在白水關佈下了防線,坐等曹軍前來。大戰氣息,越發濃郁,似一觸即發。

“孟達狗賊反覆無常,累得典將軍和許將軍慘敗。”

當曹朋抵達南鄭的時候,曹軍已穩住了陣腳。

白水關一戰,曹軍雖損失慘重,但卻沒有傷到根本。典滿許儀在敗退沔陽之後,便整備軍馬,堅守不出。石韜負荊請罪,向曹朋彙報了戰況。

曹朋和法正相視一眼,不約而同的嘆息一聲。

“只怕此戰,非孟達反覆,而是諸葛亮所設一計。

孟達此時,怕已經成爲階下囚,甚至可能被諸葛亮所殺……可惜子度,早不決斷,竟累得身首異處。廣元,此戰非你之過,確是我疏忽了!”

孟達,必已被殺。

就算還沒死,怕也是階下囚,早晚難逃一死。

曹朋不由得眉頭緊蹙,陷入沉思當中。

而法正在經過短暫的失神之後,立刻恢復正常,將心中的悲慟強自壓下,仔細詢問前方戰況。

“你是說,諸葛亮的兵馬,刀槍不入?”

如果換一個人,說不得法正會懷疑他居心不軌,故意散播謠言,動搖軍心。

但石韜不同,他雖然不是最早跟隨曹朋的人,卻是曹朋手下老牌幕僚。石韜對曹朋的忠誠,自無需贅言。而且法正和石韜也有過接觸,對石韜爲人也非常瞭解。這是個實誠人,有一事一,絕不會無的放矢……

可這世上,怎可能有人刀槍不入?

石韜說:“圓德將軍派人回報,說那蜀軍裝備奇特,刀槍不入,難以抵擋。

以圓德將軍之能,要斬殺對方也頗爲困難。

而且這些人,好用短弩毒箭,行走如飛,極難對付。許將軍也派人說,對方竟然可以不借舟船之力,渡過白水,非常詭異,請大將軍定奪。”

短弩毒箭?

法正脫口而出道:“莫不是南中蠻兵?”

而曹朋則擡起頭來,看着石韜,彷彿自言自語道:“藤甲兵?難道說,這世上真有藤甲兵不成?”

雖然時間已經久遠,但記憶卻非常深刻。

曹朋猶記得,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七擒孟獲時,孟獲曾請來烏戈國國主兀突骨,率藤甲兵參戰,給蜀軍造成巨大傷亡。最後,是諸葛亮以火攻之術,將對方消滅,才達成了七擒孟獲的千古佳話。不過在正史裡,卻沒有關於藤甲兵的記載。所以當石韜講述戰況的時候,曹朋一開始並沒有往這方面去考慮……可石韜所言,分明就是藤甲兵的模樣。

而法正所說的南中蠻兵,更坐實了曹朋的想法。

難道說,真是藤甲兵?

法正在益州生活了一段時間,所以對南中蠻族,倒也有一些瞭解。

初聞曹朋言‘藤甲兵’三字,法正愣了一下,旋即點頭道:“藤甲兵三字,倒也恰當。我在益州的時候,曾聽人說,南中特產一種野藤,待生長百年後,極爲堅韌。有當地人採野藤支撐鎧甲,又使用特殊手段,進行製作,所成鎧甲,即輕且堅,善能防箭,可刀砍槍刺不入,遇水不沉。

但我也只是聽人說起,從未見過。

按照廣元所說,其作戰方式,必是出於南中蠻族。

難道說劉備在南中兩載,居然找到了這支蠻族?若真如此,卻麻煩了!”

曹朋聞聽,卻微微一笑。

“藤甲兵不足爲慮,我自有辦法破除。

關鍵是,諸葛亮這次屯兵葭萌關,請來南中蠻人,的確會造成不小麻煩。

廣元,你即刻派人前往沔陽,告之我兩位兄長,請他們堅守不出,待我前去觀戰。還有,務必要打聽清楚,諸葛亮手下蠻軍情況……我可不希望與之交鋒時,再有藤甲兵這樣的情況出現,當早作準備,方爲正道。”

曹朋可是記得,諸葛亮攻打南中的時候,可是遇到了許多麻煩。

當然了,這一次曹朋不必擔心遇到南中那極爲特殊的地形地貌,但一些必要的瞭解,還是要進行偵探。比如說,此次蠻軍中,可有那象兵出戰?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曹朋此次要面對的是諸葛亮,那個兩千年後,被世人稱之爲妖人的諸葛孔明。

雖然他知道,三國演義中的孔明有誇張成分。

可是要與之交鋒時,曹朋還是非常小心。

法正忍不住道:“可如此一來,大軍進度,必然放緩。”

曹朋大笑,“諸葛亮以爲我急於進軍,所以才屯重兵與葭萌關,更親自督戰。其實,我倒是一點也不着急。在我離開高句麗前,曾有人與我說,水滿則溢,過猶不及。他還告訴我,若益州戰事發生,不必過速推進。至少,我不可以第一個進入成都……所以,我倒是不介意,在這葭萌關下,和諸葛孔明周旋一番。傳我命令,左軍張郃,右軍郝昭,待命不得妄動。命黃忠爲先鋒,郭淮爲參軍,先行出發,趕赴沔陽。

我隨後督軍親往,正要會一會,那傳說之中的南中蠻兵,究竟有何厲害。”

最近生活亂七八糟,作息亂七八糟,思路也是亂七八糟……

第699章 小兵傳奇第648章 爲皇叔最後一謀第285章 再會漢家犬第589章 不欲戰,絕不畏戰第310章 延津大撤退(四)第244章 西涼馬騰第15章 誰比誰高貴(一)第719章 西川之亂第337章 擬蛇,刺殺!第611章 生死一線間第585章 羊衜第608章 老黃忠第219章 燕人第643章 子龍第136章 悶頭髮大財第96章 榮耀即吾命第17章 誰比誰高貴(五)第461章 涼州亂(九)第302章 月黑殺人夜第174章 情信第136章 悶頭髮大財第218章 兵困下邳第435章 河西第三彈(一)第414章 河西第二彈(三)第341章 一篇文章動天下第580章 祖宗法度第173章 樑上君子第239章 同宗第517章 荊州神童第12章 棘陽鄧村第246章 青梅煮酒(一)第204章 初戰第585章 羊衜第714章 亂點鴛鴦譜第18章 父子夜話(一)第311章 延津大撤退(五)第627章 荊州變(三)第593章 連環計第235章 老嫗第8章 籌謀未來第168章 東陵亭第233章 諸君,珍重!第424章 前所未有之強硬第730章 天罡第一劍,託孤!第161章 鬱洲山第503章 驚怒第152章 大地震之商屯(五)第232章 抉擇第203章 論戰第172章 丹陽一夜第523章 文化暴利第309章 延津大撤退(三)第364章 瞞天過海第304章 虓虎重生第464章 涼州亂(十二)第455章 涼州亂(三)第180章 綰青絲(一)第555章 人在做,天在看!第1章 下輩子別做英雄第378章 最後的刺客第273章 命案迭出第217章 誰是誰非第98章 謀劃前程第676章 殤(四)第585章 羊衜第332章 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第311章 延津大撤退(五)第211章 不眠之夜第238章 天車第39章 危機感第498章 涼州大決戰(十七)第319章 寧我負人,毋人負我?第195章 駐馬東陵亭第38章 農夫與蛇第453章 涼州亂(一)第101章 惡來鬥虎癡(一)第531章 幷州攻略第263章 曹公車第490章 涼州大決戰(九)第255章 拼‘師’有道第448章 洛神爲婢第416章 河西第二彈(五)第20章 橐(二)第315章 延津大撤退(九)第87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第576章 幽州之戰第629章 荊州變(完)第642章 虎豹如風第36章 義陽武卒(六)第35章 義陽武卒(五)第48章 宛城之高丘亭第700章 定風波第702章 兵臨城下第338章 五禽功第693章 馬如風第448章 洛神爲婢第74章 養成計劃第一彈(三)第611章 生死一線間第515章 父憑子貴第287章 一篇檄文引發的血案
第699章 小兵傳奇第648章 爲皇叔最後一謀第285章 再會漢家犬第589章 不欲戰,絕不畏戰第310章 延津大撤退(四)第244章 西涼馬騰第15章 誰比誰高貴(一)第719章 西川之亂第337章 擬蛇,刺殺!第611章 生死一線間第585章 羊衜第608章 老黃忠第219章 燕人第643章 子龍第136章 悶頭髮大財第96章 榮耀即吾命第17章 誰比誰高貴(五)第461章 涼州亂(九)第302章 月黑殺人夜第174章 情信第136章 悶頭髮大財第218章 兵困下邳第435章 河西第三彈(一)第414章 河西第二彈(三)第341章 一篇文章動天下第580章 祖宗法度第173章 樑上君子第239章 同宗第517章 荊州神童第12章 棘陽鄧村第246章 青梅煮酒(一)第204章 初戰第585章 羊衜第714章 亂點鴛鴦譜第18章 父子夜話(一)第311章 延津大撤退(五)第627章 荊州變(三)第593章 連環計第235章 老嫗第8章 籌謀未來第168章 東陵亭第233章 諸君,珍重!第424章 前所未有之強硬第730章 天罡第一劍,託孤!第161章 鬱洲山第503章 驚怒第152章 大地震之商屯(五)第232章 抉擇第203章 論戰第172章 丹陽一夜第523章 文化暴利第309章 延津大撤退(三)第364章 瞞天過海第304章 虓虎重生第464章 涼州亂(十二)第455章 涼州亂(三)第180章 綰青絲(一)第555章 人在做,天在看!第1章 下輩子別做英雄第378章 最後的刺客第273章 命案迭出第217章 誰是誰非第98章 謀劃前程第676章 殤(四)第585章 羊衜第332章 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第311章 延津大撤退(五)第211章 不眠之夜第238章 天車第39章 危機感第498章 涼州大決戰(十七)第319章 寧我負人,毋人負我?第195章 駐馬東陵亭第38章 農夫與蛇第453章 涼州亂(一)第101章 惡來鬥虎癡(一)第531章 幷州攻略第263章 曹公車第490章 涼州大決戰(九)第255章 拼‘師’有道第448章 洛神爲婢第416章 河西第二彈(五)第20章 橐(二)第315章 延津大撤退(九)第87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第576章 幽州之戰第629章 荊州變(完)第642章 虎豹如風第36章 義陽武卒(六)第35章 義陽武卒(五)第48章 宛城之高丘亭第700章 定風波第702章 兵臨城下第338章 五禽功第693章 馬如風第448章 洛神爲婢第74章 養成計劃第一彈(三)第611章 生死一線間第515章 父憑子貴第287章 一篇檄文引發的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