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 梳理(三)

曹朋手裡還有一封信,一封給王威的書信。

王威的職務不算特別高,而且聲名也不太響亮。至少在荊州體系當中,他的聲名遠比不得文聘。但如果因此而輕視此人,那可就大大的錯了!三國演義當中,王威沒有登場。可是在真實的歷史上,他卻差一點給了老曹致命一擊。當時荊州已經投降,但曹操尚未站穩腳跟。

王威曾建議,趁曹操立足未穩,出兵偷襲。

如若成功,那就是第二次宛之戰的翻版。與當時的情況而言,這個計劃執行起來,成功的希望很大。可惜蔡瑁不是張繡,也沒有張繡的那個膽略。最終,蔡瑁否決了王威的主意,也使得蔡氏錯失了最佳的一個機會。同時,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使得曹操對劉氏和蔡氏在荊襄的影響力,產生了猜忌。最終,曹操把劉琮趕出荊州,給了一個列侯封爵,徹底架空。

王威曾經是鄧稷的老上級。

在曹朋出仕南陽的時候,鄧稷曾寫了一封書信,拜託曹朋轉交王威。

只可惜,曹朋一直沒有找到機會……王威而今爲襄城統兵校尉,說起來並不是一個很顯赫的官職。但就荊州而言,這襄陽統兵校尉,就類似於衛將軍,執金吾的職務,負責襄陽治安。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職務,甚至連文聘都無法擔當。如果能夠說降王威,就能夠在極大程度上,促使蔡夫人下定決心。與曹朋而言,也可以通過王威,來加速他整合荊襄的腳步。當然了,一個王威還遠遠不夠,蒯越蒯良文聘這些人,都是極爲重要的角色,不可以有半點疏忽。不過,事有輕重,曹朋認爲,就目前而言,王威是最好的突破口。只因這王威是南陽人,與曹朋有同鄉之誼,更曾爲鄧稷的上官。有這兩層關係,可以有效的切入襄陽事務……最重要的是,王威手中有兵權!

入夜後,襄陽開始夜禁。

歷經晝間風波,劉表的頭七喪祭,倉促結束。

過了今天,荊州也就進入了後劉表時期。面對着荊襄紛亂局面,襄陽城看似平靜,實際上卻是暗流激涌。

從王威府中離開時,眼見就快到子時。

曹朋感到了莫名的疲憊,但心情卻非常愉悅。

和王威的見面,還算是愉快。

特別是當曹朋呈上了鄧稷的書信之後,也讓王威的態度,頓時緩和許多。王威是典型的荊襄系,卻又不同於蔡瑁張允這樣的投降派。更多時候,王威是屬於蒯越和蒯良一系,贊成荊州事,荊人治的主張。所以,他對曹朋的態度,在最初雖有些牴觸,但並不算特別敵視。

待看到了鄧稷的書信之後,王威頓時與曹朋親近許多。

“友學,叔孫而今可好?”

“家兄尚好……此前得到消息,朝廷已任家兄爲河東太守,年後就會赴任。他本打算回來探望故里,不想家姐懷了身孕,家兄只得留在滎陽。他還派人與我交代,見到王將軍,當執兄長之禮,不可怠慢。小弟早就想拜會將軍,可是……而今終有機會與將軍會面,總算是可以與家兄有一個交代。”

曹朋這一番話,說得是條理清楚,暗藏寓意。

你別擔心日後的前程,我姐夫可一直都記着你的好呢……以前之所以無法暢言,那是形勢所迫,而今劉表已經死了,荊州如果歸降了朝廷,我一家可以保你前程,遠勝於今日職務。

對於荊州是歸降曹操,還是聯合東吳自立,目前還有一些分歧。

不過總體而言,歸降曹操的聲音佔居了上風。只是很多人,擔心在歸降之後,身後事沒有保障。就比如王威,他也擔心這荊州歸附之後,會影響到他的前程。而鄧稷的書信,無疑給了王威一顆定心丸。與曹朋推杯換盞過後,王威雖然沒有明確表態,但隱隱透出了心思。

只要琮公子歸降,我這邊絕不會設置障礙!

有了這麼一個保證,於曹朋而言,已是極大的勝利。

離開王府,曹朋帶着陸瑁往官驛返回。夜色深沉,不知在何時,升起了一層輕霧,將襄陽城籠罩這輕霧之中,視線變得格外模糊。寂靜的長街上,不見人影。街道兩邊的店鋪房舍,在入夜之後,便關門落鎖。整個襄陽城,籠罩在這種奇詭的寂靜之中。偶然間,可以聽到遠處巡兵的腳步聲,以及從城門方向傳來的刁斗聲,更給這座古城,增添了許多莫名詭譎。

王威,已經表示願意配合。

接下來,就要看蒯越蒯良兄弟的態度……蒯氏的態度,基本上可以確定,他們也不會設置太多的障礙。只是,從蔡中蔡和那裡傳來的消息,蔡氏的態度,似乎仍在猶豫。這也使得曹朋的心情,變得有些沉重。蔡氏何以猶豫?

究其原因,恐怕還是壓力不夠啊!

曹朋想到這裡,不禁暗自長出一口氣。

也許,應該給蔡氏再增加一些壓力,否則讓他們這樣猶豫不決,終究不是一樁好事……“子璋,天亮之後,你即派人前往襄鄉。”

曹朋想了想,對陸瑁道:“持我令箭,轉告子丹兄長,請他務必在三日之內,給我拿下章陵。”

和蔡夫人交談過,曹朋知道,這位夫人其實並非什麼野心勃勃的女人。

她所做的一切,無非圍繞兩個點。一個是她的兒子劉琮,另一個則是她的家族。這兩點,曹朋都可以給予保證,爲何還遲遲拿不定主意?究其原因,不在蔡夫人身上,而是因爲蔡瑁。

蔡瑁希望憑藉手中的資本,獲取更多的利益。

而他是蔡夫人的兄長,同時又執掌荊州水軍,權柄之重,遠甚於蒯氏。

蔡夫人在很大程度上要受蔡瑁的影響!這一點,確是出乎曹朋的預料……原本以爲,問題是在蔡夫人身上。可是根據蔡和打探來的消息,根源確是在蔡瑁的身上。對此,曹朋在思忖良久之後,決定給蔡瑁一些教訓。最好的辦法,便是攻下章陵,徹底拔掉荊州在南陽的力量。

“公子,如此一來,會不會激怒蔡德珪?”

陸瑁有些擔心,提醒曹朋道。

畢竟,曹朋而今在荊州,深陷險境。

曹真若攻陷了章陵,會不會刺激到蔡瑁呢?

曹朋忍不住笑了,“劉虎乃劉琦臂膀,若子丹真能奪取了章陵,蔡瑁非但不會怪罪,反而會感到高興。這傢伙治理水軍,確有手段。只是野心太大,不曉時局……大勢所趨,又豈是他所能抗拒。早一日歸降,早一日解脫。若給他留有幻想,反而會讓他野心更大,更加麻煩。”

陸瑁想了想,覺得曹朋所言,也頗有道理。

於是,他不在勸說,拱手應諾而去。

送走了陸瑁,曹朋鬆了一口氣。解決了王威的麻煩,接下來就是蒯氏兄弟和文聘……這三個人不同於王威,一邊是荊襄名士,另一邊則是荊州有數的上將。若不得此三人點頭,恐怕蔡瑁還會有所反覆。

明日一早,拜訪文聘!

曹朋思忖半晌,決定了這先後順序。

蒯氏的態度已經很清楚,經過這些日子的交流,曹朋對他們的顧慮,也瞭然於胸。說到底,蒯氏的問題,就是一個鄉黨的問題。他們堅持‘荊州事,荊人治’的原則,要解決此二人心中顧慮,必須由曹操出馬。但在大方向上,蒯氏不會設置障礙,更多的是細節上問題。

真正麻煩的,還是文聘!

作爲荊襄第一名將,文聘在軍中,享有極高聲譽。

雖說蔡瑁是水軍大都督,可若以聲望論,卻遠遠比不得文聘。

曹朋和文聘,有過交集。

不過,那已經是十年前的事情了……十年前,曹朋在中陽鎮殺人,連夜逃離,夜宿羊冊鎮車馬驛,與文聘照過面。當時,王猛還與文聘交手,不十招便敗在文聘手中。文聘對王猛頗爲讚賞,還邀請王猛從軍,卻被王猛拒絕。除此之外,文聘和曹朋,再也沒有任何交集……這是個大麻煩!

如果不能讓文聘表明態度,終究會影響到蔡氏的判斷。

曹朋很清楚,文聘爲什麼遲遲不肯表態。

說到底,還是曹朋的聲望和地位,達不到那個程度。如果換做曹操,文聘很可能已經表明了立場。

曹朋雖然甚得曹操信賴,卻終究不是曹操。

在這種情況下,文聘不肯表態,似乎也可以說得過去。曹朋需要一個強有力的人物,來作爲橋樑。

這個強有力的人物,應該由誰來擔當?

這一夜,曹朋失眠了!

他躺在榻上,輾轉反側,眼見雞鳴五鼓,頭腦昏沉時,曹朋終於想到了一個人,精神頓時振奮起來。

司馬徽!

沒錯,就請司馬徽出面,來解決文聘這個麻煩……+++++++++++++++++++++++++++++++++++++++++++++++++++++心中的大石,總算放下。

在天快亮的時候,曹朋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公子,出事了,出大事了!”

一陣急促的呼喊聲,把曹朋驚醒。

他連忙翻身坐起,從榻上抓起一件大袍,披在身上快步走到房門旁邊,拉開了房門。

“子璋,出了什麼事?”

“章陵告破,章陵告破……”

“什麼?”

曹朋聞聽一怔,旋即驚喜萬分。

昨晚剛想着要曹真攻取章陵,沒想到曹真就已經取下了章陵。

陸瑁氣喘吁吁道:“昨日子丹將軍趁夜偷襲章陵,大敗劉虎……而今,劉虎率殘兵已敗退綠林山,向江夏逃亡。曹將軍已佔領了章陵,並率部挺進白水鄉。嘿嘿,蔡德珪這次怕要急了!”

曹朋嘿然冷笑。

“蔡德珪何止是着急?

他現在,怕已經坐不住了……子丹出兵,絕非個人行爲。此必是丞相所命,他纔會攻取章陵。

他這一動,只怕丞相馬上要有行動了!”

第663章 三十六計走爲上第275章 第三樁命案第251章 吾家萬里侯第245章 衣帶詔第78章 初會第95章 綿裡藏針第490章 涼州大決戰(九)第356章 最後一課第591章 鄧氏幼麟第219章 燕人第24章 鄰家有女(一)第270章 雪蓮,雪蓮第478章 雲動(五)第193章 長江三疊浪第57章 悲與喜第652章 兩個選擇第675章 殤(三)第576章 幽州之戰第313章 延津大撤退第324章 中陽村夫第595章 吾家幼麟初成長第493章 涼州大決戰(十二)第392章 命案第328章 漢家顏面第135章 誰贊成,誰反對(三)第182章 綰青絲(三)第703章 都是一家人第457章 涼州亂(五)第10章 雛鳥初啼第115章 偷馬賊胡班第346章 劉備入荊州第225章 遙想奉先當年第254章 漢時雒陽城第536章 見錢眼開郭奉孝第260章 學做人第275章 第三樁命案第314章 延津大撤退第608章 老黃忠第472章 趙偉章第141章 虓虎第667章 益陽之戰(三)第699章 小兵傳奇第303章 圍魏救趙第205章 下馬威第387章 病虎與惡狼第706章 建安十五年第232章 抉擇第19章 新家(二)第17章 誰比誰高貴(四)第263章 曹公車第231章 殺身之禍第518章 疏離第338章 五禽功第236章 大有來頭第213章 陳登出兵第318章 延津大撤退第267章 投毒之謎第332章 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第12章 棘陽鄧村第57章 悲與喜第580章 祖宗法度第211章 不眠之夜第650章 益州來使第24章 鄰家有女(二)第266章 出招第675章 殤(三)第435章 河西第三彈(一)第61章 龍潭第486章 涼州大決戰(五)第253章 葛仙翁第483章 涼州大決戰(二)第391章 無題第62章 惡來兇猛第278章 還沒有結束!第244章 西涼馬騰第689章 西北風雲再起第275章 第三樁命案第534章 南陽太守第585章 羊衜第259章 冢虎第109章 養成計劃第二彈第505章 願爲馬前卒第198章 出兵第467章 涼州亂(完)第722章 葭萌關之初戰第724章 不對稱之戰第190章 吹夢到西洲第608章 老黃忠第657章 赤壁不復第287章 一篇檄文引發的血案第312章 延津大撤退(六)第528章 臥龍吟(上)第260章 學做人第179章 指點迷津第10章 雛鳥初啼第28章 荊襄豪門第102章 惡來鬥虎癡(二)第688章 置身事外第216章 狙擊張文遠第455章 涼州亂(三)
第663章 三十六計走爲上第275章 第三樁命案第251章 吾家萬里侯第245章 衣帶詔第78章 初會第95章 綿裡藏針第490章 涼州大決戰(九)第356章 最後一課第591章 鄧氏幼麟第219章 燕人第24章 鄰家有女(一)第270章 雪蓮,雪蓮第478章 雲動(五)第193章 長江三疊浪第57章 悲與喜第652章 兩個選擇第675章 殤(三)第576章 幽州之戰第313章 延津大撤退第324章 中陽村夫第595章 吾家幼麟初成長第493章 涼州大決戰(十二)第392章 命案第328章 漢家顏面第135章 誰贊成,誰反對(三)第182章 綰青絲(三)第703章 都是一家人第457章 涼州亂(五)第10章 雛鳥初啼第115章 偷馬賊胡班第346章 劉備入荊州第225章 遙想奉先當年第254章 漢時雒陽城第536章 見錢眼開郭奉孝第260章 學做人第275章 第三樁命案第314章 延津大撤退第608章 老黃忠第472章 趙偉章第141章 虓虎第667章 益陽之戰(三)第699章 小兵傳奇第303章 圍魏救趙第205章 下馬威第387章 病虎與惡狼第706章 建安十五年第232章 抉擇第19章 新家(二)第17章 誰比誰高貴(四)第263章 曹公車第231章 殺身之禍第518章 疏離第338章 五禽功第236章 大有來頭第213章 陳登出兵第318章 延津大撤退第267章 投毒之謎第332章 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第12章 棘陽鄧村第57章 悲與喜第580章 祖宗法度第211章 不眠之夜第650章 益州來使第24章 鄰家有女(二)第266章 出招第675章 殤(三)第435章 河西第三彈(一)第61章 龍潭第486章 涼州大決戰(五)第253章 葛仙翁第483章 涼州大決戰(二)第391章 無題第62章 惡來兇猛第278章 還沒有結束!第244章 西涼馬騰第689章 西北風雲再起第275章 第三樁命案第534章 南陽太守第585章 羊衜第259章 冢虎第109章 養成計劃第二彈第505章 願爲馬前卒第198章 出兵第467章 涼州亂(完)第722章 葭萌關之初戰第724章 不對稱之戰第190章 吹夢到西洲第608章 老黃忠第657章 赤壁不復第287章 一篇檄文引發的血案第312章 延津大撤退(六)第528章 臥龍吟(上)第260章 學做人第179章 指點迷津第10章 雛鳥初啼第28章 荊襄豪門第102章 惡來鬥虎癡(二)第688章 置身事外第216章 狙擊張文遠第455章 涼州亂(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