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5章 益陽之戰(一)

,沒錯,曹操出兵了!

準確的說,不是曹操出兵,而是曹朋出兵……菖軍出擊,在諸葛亮而言,本應是一件好事。筆趣閣高品質更新畢竟,曹軍出動,勢必會讓江東緊張起來,對於諸葛亮遊說江東的計劃來說,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好事。偏偏,諸葛亮卻始終無法興奮起來。

因爲曹朋打得,是益陽!

益陽之得名,據東漢長沙太守應劭言:居益水之陽,故名益陽。

《尚書·禹貢》記載:早在遠古時期,益陽便屬古之九州的荊州。春秋時爲楚地,戰國時隸屬楚國黔中郡。公元刖221年,秦國滅楚,置長沙郡,下設益陽等九縣。到西漢時,郡縣和封國兩制並行,故而益陽又隸屬長沙國,武陵郡,統歸荊州刺史部。到了東漢,廢封國,而立郡縣,於是長沙國又改爲長沙郡,而益陽也就從武陵郡劃分出來,成爲長沙十一縣之——o然則,武陵郡和長沙郡對益陽的歸屬,一直爭論不休。

畢竟益陽縣曾歸屬武陵郡,但又同時在長沙國的治下。而今劃分出去,武陵郡自然不同意。

這個官司,從東漢初一直到東漢末,也沒能做出結論。

反正大家都知道,益陽歸屬長沙郡,但長沙郡對益陽的掌控力,又受到武陵郡影響,非常薄弱。

劉表進駐荊州,把益陽劃分長沙郡。

而且以其假子劉磐爲長沙郡太守,纔算是了結了這一殷公案。

益陽北近江水,東北便是煙波浩渺的八百里洞庭。西面和西南部,有延綿千里的雪峰山爲屏障,是進入長沙郡的咽喉鎖匙。一旦益陽攻破,則長沙郡門戶大開。,益陽也不好打,不僅僅是因爲其地勢不易於大軍征伐,更因其距離羅縣很近,使得難度隨之增加不少。

羅縣,而今爲江東所有。

孫權命太史慈屯紮羅縣,與泊羅淵水軍遙相呼應。

如果曹軍攻打益陽,勢必要驚動江東兵馬。而今江東和劉備雖然沒有達成統一戰線,可彼此間的協作,卻始終保持。這也是爲什麼說,攻打益陽難度較大的原因,牽扯到了方方面面。

諸葛亮對此,即欣喜,又有些緊張……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建安十三年二月中,在經歷了短暫的熟悉和休整之後,曹朋終於有所行動。

十三日,曹朋命龐德率本部出擊,逼近益陽。同時,由於杜畿率領水軍進駐洞庭湖,也使得曹朋心裡多了一分把握。杜畿在抵達洞庭湖後,立刻向東逼近,在距離泊羅淵百里之處,紮下三十里水軍營寨。水軍主帥周泰徐盛大驚,嚴陣以待,同時又與太史慈聯絡,以泊羅淵和羅縣爲防線,形成了一道防禦體系。太史慈更命人過洞庭湖,指責曹朋,輕啓戰端。

虞翻,字仲翔,年四十四歲。

會稽餘姚人,是日南太守虞歆之子。曾爲會稽太守王朗部下功曹,後歸降孫策,入仕江東。

此人是經學大家,又精通《易》。

此前,朝廷曾闢虞翻爲御史,卻被虞翻拒絕。

而今在孫權帳下,任騎都尉之職。此次隨同太史慈進駐羅縣,爲軍師祭酒,地位頗爲崇高。

他親赴漢壽,指責曹朋。

“今曹公頻繁出使江東,所爲者,兩下和平。

而大都督卻調動兵馬,莫非是要開啓戰端?若如此,江東上下,必不退縮,還請大都督三思。”

這也是一個留名青史白勺人物。

曹朋端坐於都督府大堂之上,上上下下打量這位江東名臣。

虞翻是典型的江東人氏,身材不高,大約在170公分上下,但卻生的頗有儀容,相貌不凡。

“仲翔先生此言差矣。”

曹朋笑眯眯道:“某何曾要與江東衝突?”

“呃?”

“此例行操演而已,先生又何必驚慌。筆趣閣高品質更新先生當知,今丞相收復荊楚,乃奉天而行……只是荊楚水軍混亂不堪,故而才命杜伯侯,進駐洞庭。既然是水軍,少不得要有些訓練。杜伯侯方入洞庭,對這裡的情況又不甚瞭解,所以纔有設立水寨之行爲,與子義並無任何惡意。”

子義,便是太史慈。

曹朋說的是合情合理,讓虞翻也不知如何指責。

人家只是訓練水軍,操演人馬,順帶着熟悉地形而已。曹軍並未攻擊江東兵馬,這輕啓戰端,挑起衝突,自然也就無從談起。可虞翻卻知道,曹朋那都是藉口,並不足以讓他相信。

虞翻沉吟片刻道:“可是,大都督當知,我江東水軍駐紮泊羅淵。

距離丞相水寨,百里之遙。我水軍亦需操演,萬一不小心引發衝突,豈不有不必要的麻煩?”

“那先生要我如何?”

“這個……”虞翻有些爲難了。

難不成他對首朋說,你們撤退吧……恐怕那樣一來,就激怒了曹朋。虞翻是經學大家,同樣也是江東名士。對於曹朋,他也做過了解。特別是當他聽說,十年前曹朋曾隨荀衍出使江東,更與張昭周瑜孫策等人有過接觸之後,就大爲後悔。若那時候幹掉曹朋,豈不是斷曹操一臂?

,他也知道,這種責備毫無道理。

十年前曹朋是個小孩子,默默無聞,甚至少有入聽說過他的名字。當時,菖朋以荀衍的書童身份而至江東,誰又能想到,十年後那個默默無聞的小書童,已成爲當今矚目之人。

三篇蒙文,令天下爲之讚歎。

兩篇文章,更使世人知曉其風骨卓絕。

涼州三年,使馬騰授首,羌胡歸附。而今西北之地,重現當年八百里秦川之富饒,令無數人爲之嚮往。而歸結其原因,卻是當年曹朋打下的基礎。乃至於曹汲赴任,數載延續曹朋之政策,開啓西域商路,連接關中世家,纔有而今之西北局面,更爲曹操打下了一個穩固後方。

面對這樣一個人,虞翻雖則年長許多,卻也不敢怠慢。

整個江東,八成書院取曹朋三篇蒙文而授。在去年,曹朋新著《三十六計》問世,就連周瑜這種傲氣非凡的人物,也稱讚曹朋,可爲當時兵法大家。虞翻名聲雖大,卻不得不小心翼翼。

這年月,你得罪了官員沒有關係,可你如果惹怒了名士,必然會被天下人指責。

哪怕雙方處於敵對,誰又敢輕易指責曹朋?

就算孫權,也是對曹朋稱讚不已,不敢開口冒犯。三篇蒙文,足以令天下讀書人,尊曹朋一聲‘先生’。

虞翻心裡暗自叫苦,卻不知該如何開口。

沒想到,曹朋卻突然道:”仲翔先生所言,也並非沒有道理。你我兩家,相距甚近,若有衝突,確是不美,會影響到你我兩家的情義。不如這樣,我兵退六十里,大家恪守規矩,你看如何?”

兵退六十里?

這他孃的和不退,又有什麼區別!

可是,人家給足了你面子,讓虞翻更難開口。

這洞庭,本就是曹操的地盤。而你江東屯紮泊羅淵,進駐羅縣,已經撈過界了。六十里,是給你們一個面子。如果真要開戰,只怕江東那邊未必贊同。這責任,誰也不敢去承擔……六十里的面子,你還要如何?

想當年,晉文公與楚王相約,退避三舍,也九十里而已。

曹朋這六十里就是兩舍之地,你我之間並無交情,我給你這六十里的面子,已經足夠……虞翻知道,不好再要求什麼。

他同時也清楚,所謂談判,就是還有商量。

於是沉吟片刻後,虞翻拱手道:“大都督之情義,翻記下了。此事,非翻可做主,待翻返還羅縣,與子義商議,再與大都督答覆。此次冒然前來,若有得罪,還請大都督見諒。”

曹朋給了你虞翻面子,那麼你虞翻也必須要有足夠的禮節。

曹朋微微一笑,“那,恕朋不遠送。”

“告辭!”

虞翻匆匆而來,又匆匆離去。曹朋在送走了虞翻之後,與法正和張鬆一起,登上了漢壽城頭。

蔣琬而今,駐紮沅水之北。

龐山民則留居臨沅,負責協助賴恭。身爲襄陽名士,又是荊州四大家之一的龐氏子弟,賴恭哪怕是再高傲,可對待龐山民,也是極爲尊敬。人家出身擺在那裡,又豈是他一個零陵名士可比?

這名士,又分三六九等。

有那種縣郡名士,比如賴恭劉先,都隸屬此類:有州郡名士,如蒯越蒯良龐山民這樣的人;在州郡之上,又有天下名士。似鍾繇荀或衛覬,皆歸屬此列。龐山民是州郡名士,而賴恭縣郡名士,檔次就低了一頭。有一個州郡名士爲他服務,賴恭還能有什麼不滿嗎?

張鬆問道:“公子,何以退讓?”

人前,張鬆法正,皆稱呼菖朋爲‘大都督’;人後,包括黃忠等人,則稱呼曹朋‘公子’。可不是什麼人都能尊曹朋‘公子’。這兩個字,也是一種身份的象徵,代表着你屬於曹朋這一系。

別看魏延和曹朋那麼熟悉,但大多數時候,還是要以大都督而稱呼。

同樣,王威倒是想要稱呼曹朋‘公子”卻不能得償所願。原因很簡單,…來王威曾是鄧稷的上官,曹朋對他存有一絲尊敬;二來,則是王威的荊州痕跡太重,曹朋不敢接納王威。不接納,卻不代表沒有照顧。如果按照遠近來區分,王威只能屬於曹朋系的外圍人物。

曹朋微微一笑,“永年,今日我之退讓,只爲來日大踏步前進。”

“哦?”

“八百里洞庭,終究是小了些。

總有一日,我會馬踏江東,到時候便是他們退讓……而今,我們要做的並非與江東計較,而是……”

曹朋說罷,突然笑了。

“想來令明,已經準備好了!”

十十十益陽城頭,劉磐面沉似水。

遠處,菖軍已紮下營寨。旌旗招展,刀槍林立,雖距離尚遠,卻能感受到那瀰漫着蒼穹的殺機。

“是何人領兵?”

“回稟將軍,曹軍主將,名叫龐德。”

“龐德?”

劉磐眉頭緊蹙,目光森冷。

“曹友學,欺我太甚!”

如果是菖朋率部前來,劉磐說不得會緊張一下。畢竟,菖朋的威名擺在那裡,自出世以來,未有敗績,可謂常勝將軍。劉磐也是個心高氣傲的主兒,一般人根本就不放在眼中。之前,他就有意和曹朋掰掰腕子,卻苦於沒有機會。而今,他駐守益陽,而曹朋都督荊南軍事,雙方總算是有照面的機會。劉磐摩拳擦掌,想要和曹朋分個高下,哪知道,卻來個無名之輩。

也難怪,而今的龐德,還真是一個無名之輩。

或許在西北涼州,他曾經有些名望,而在曹軍之中,除了少數人之外,更多人知曉龐德,是因爲當初龐德不惜放棄前程,隨同曹朋到滎陽服刑。所以,在大多數人眼裡,龐德是一個忠烈的好漢。也許武藝高強,但並不足以擔當重任。甚至在曹朋外放龐德出去的時候,樂進就有些顧慮。苴至烏林之戰,龐德立下戰功,才使得樂進對龐德有了瞭解,頗爲稱讚。

龐德本領究竟如何?

恐怕連曹操也說不清楚……更不要說劉磐了!他甚至沒有聽說過龐德的名字,更不要說,對龐德有什麼特殊的瞭解。

心高氣傲的劉磐,焉能不怒?

你曹朋派了一個無名之輩,就想要攻取益陽?未免也太看不起我劉磐了!

就在劉磐惱怒曹朋的‘無禮’之時,忽聽城外曹營之中,傳來一陣陣悠長的號角聲。緊跟着,隆隆戰鼓聲響起,迴盪於天地之間。一隊隊,一列列曹軍從營中殺出,瞬間在大營外,組成了一個雁行陣的陣勢。長兵在前,短兵在後,兩隊騎軍遊離於兩側,氣焰極爲囂張。

鼓聲止息,就見從曹軍旗門下,飛馳一員大將。

胯下一匹踏雪烏騅,掌中一口虎咆大刀,頂盔貫甲。

看年紀,在三旬左右。他在城下勒住了戰馬,橫刀厲聲道:“城上反賊聽真,某乃橫野將軍帳下大將龐德。今奉天討逆,征伐長沙。

若聰明的,立刻開城獻降。否則待城破之時,雞犬不留。”

好大的口氣!

劉磐勃然大怒:“無名之輩,焉敢張狂?

劉皇叔貴爲帝胄,乃天子親口所言。曹賊把持朝綱,挾天子以令諸侯,國賊也,何故顛倒黑白?

今狗賊犯我邊境,那休怪我心狠手辣。

來人,誰與我取那狗賊首級。””末將願往!”

劉磐話音未落,就見身後站出一人。

此人,名叫高沛,長沙人士。原本是肆虐於雪峰山的山賊,後爲劉磐所收服。掌中一口大環刀,縱橫荊南,少有人能敵。劉磐一見,頓時喜出望外,立刻命高沛出城迎戰。那高沛二話不說,走下城頭後,扳鞍認鐙,翻身跨坐馬上,領着八百健卒,在隆隆戰鼓聲中,衝出益陽縣城。

在劉磐看來,龐德無名小卒,高沛就算勝不得龐德,也足以抵擋一陣子。

他站在城頭上觀戰,就見高沛縱馬衝出縣城。

按照慣例,雙方應該通名報姓,而後纔會廝殺一處。哪知道,高沛剛擺好陣勢,走到陣前,連話都未來得及說出,龐德已催馬衝了過來。好一匹踏雪烏騅,就如同離弦之箭飛向高沛。

龐德跨坐馬上,身體微微向前傾,掌中大刀看似無力低垂,可是當他到了陣前時,猛然長身而起。雙腳猛的一蹬馬鐙,扭腰發力,輪刀就砍。那高沛嚇了一跳,連忙舉刀相迎。只聽鐺的一聲響,虎咆刀劈在高沛的大環刀上,巨大的力量,震得高沛兩臂發麻,耳根子嗡嗡直晌。

接着高沛這一崩之力,龐德身體微微後仰,旋即再次傾身揮刀。

“連山刀!”

口中傳來一聲如雷怒喝,龐德手中的虎咆刀,猶如閃電般劈出。交擊,收勁,再劈,再收勁……說時遲,那時快,龐德在瞬息間劈出了十三刀。可是在旁人眼中,卻猶如一刀而已。

一刀快似一刀,一刀強似一刀。

刀刀相連,勁力相合。龐德根本不打算和眼前這傢伙糾纏太久,決定要速戰速決。他也知道,自己聲名不顯,雖憑藉曹朋親信之名而爲荊南八校之一,可在曹軍之中,有不少人不服氣。

很多人都覺得,龐德是憑着曹朋的信賴,才能做到荊南八校的位子上。

只,曹朋都督荊南戰事,也就是荊南最高軍事統帥。他要用什麼人,根本不會和任何人商量,而且他也有這個資本,獨攬大權。

連荀或都問,誰又能夠過問。曹操?他敢委派年僅二十六歲的曹朋獨領荊南軍政大權,本身就已經表明了態度。如此情況,就算有人心裡不滿,也只能憋着。

“我就是要用龐德,其他人我不熟!”

菖朋毫不隱晦,直接說出了理由。

這也是他對龐德的力挺!雖說軍中沒有人說三道四,卻不能否認,有許多人心懷不滿。

龐德也很清楚這種狀況……可越是如此,他就越是要展現出足夠的本領,以證明曹朋的言語。

十三刀匯聚一刀,連山刀下,高沛慘叫一聲,被龐德一刀劈威了兩半。

那無主的戰馬拖着半截殘屍落荒而走,龐德走馬盤旋,刀指城頭,“逆賊劉磐,可敢與某一戰!”

益陽城上,劉磐面沉似水…

第581章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第627章 荊州變(三)第213章 陳登出兵第658章 馬達是誰第222章 翻手雲,覆手雨第415章 河西第二彈(四)第96章 榮耀即吾命第310章 延津大撤退(四)第349章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第55章 回家第589章 不欲戰,絕不畏戰第352章 孟德相召第406章 紅水縣第388章 紅水集外第702章 兵臨城下第576章 幽州之戰第369章 匈奴,匈奴(四)第348章 朱夏第247章 青梅煮酒第391章 無題第217章 誰是誰非第689章 西北風雲再起第459章 涼州亂(七)第440章 河西第三彈(完)第309章 延津大撤退(三)第18章 父子夜話(一)第643章 子龍第143章 老饕第230章 ?虎歸天第377章 獅虎獸第717章 遼東亂(下)第521章 呂氏女虎第435章 河西第三彈(一)第86章 名,妙不可言(五)第330章 欺人太甚第609章 虎老雄風在第568章 南陽之訪客第250章 天下文章一大抄第230章 ?虎歸天第383章 河西攻略第一彈之紅澤第490章 涼州大決戰(九)第582章 活字印刷第480章 雲動(完)第216章 狙擊張文遠第429章 鳳雛初鳴(四)第233章 諸君,珍重!第354章 自古紅顏多薄命第681章 暗渡陳倉第23章 火神歌(一)第30章 扈從第339章 三字經第386章 河西攻略第一彈之紅水集第394章 野心勃勃第645章 困獸猶鬥第276章 真相,初顯端倪第82章 名,妙不可言(一)第381章 北中郎將第320章 絕地大反攻第447章 糉子美人(完)第596章 間隙第466章 涼州亂(十四)第66章 歷史,還是演義第322章 與五子良將同行第99章 子廉不廉第654章 野望(一)第383章 河西攻略第一彈之紅澤第250章 天下文章一大抄第382章 河西攻略第一彈第360章 男兒生世間,及壯當封侯!第342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661章 荊南(二)第104章 河一工坊第369章 匈奴,匈奴(四)第209章 我只要曲陽第397章 亂(二)第700章 定風波第104章 河一工坊第616章 二十背花第428章 鳳雛初鳴(三)第217章 誰是誰非第156章 各取所需第341章 一篇文章動天下第175章 遙想當年,羽扇綸巾第517章 荊州神童第236章 大有來頭第135章 誰贊成,誰反對(三)第217章 誰是誰非第157章 徵辟第363章 割喉禮第593章 連環計第259章 冢虎第215章 奇兵第382章 河西攻略第一彈第639章 長阪坡(二)第392章 命案第129章 雷霆手段第527章 初論江東第231章 殺身之禍第23章 火神歌(一)第324章 中陽村夫
第581章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第627章 荊州變(三)第213章 陳登出兵第658章 馬達是誰第222章 翻手雲,覆手雨第415章 河西第二彈(四)第96章 榮耀即吾命第310章 延津大撤退(四)第349章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第55章 回家第589章 不欲戰,絕不畏戰第352章 孟德相召第406章 紅水縣第388章 紅水集外第702章 兵臨城下第576章 幽州之戰第369章 匈奴,匈奴(四)第348章 朱夏第247章 青梅煮酒第391章 無題第217章 誰是誰非第689章 西北風雲再起第459章 涼州亂(七)第440章 河西第三彈(完)第309章 延津大撤退(三)第18章 父子夜話(一)第643章 子龍第143章 老饕第230章 ?虎歸天第377章 獅虎獸第717章 遼東亂(下)第521章 呂氏女虎第435章 河西第三彈(一)第86章 名,妙不可言(五)第330章 欺人太甚第609章 虎老雄風在第568章 南陽之訪客第250章 天下文章一大抄第230章 ?虎歸天第383章 河西攻略第一彈之紅澤第490章 涼州大決戰(九)第582章 活字印刷第480章 雲動(完)第216章 狙擊張文遠第429章 鳳雛初鳴(四)第233章 諸君,珍重!第354章 自古紅顏多薄命第681章 暗渡陳倉第23章 火神歌(一)第30章 扈從第339章 三字經第386章 河西攻略第一彈之紅水集第394章 野心勃勃第645章 困獸猶鬥第276章 真相,初顯端倪第82章 名,妙不可言(一)第381章 北中郎將第320章 絕地大反攻第447章 糉子美人(完)第596章 間隙第466章 涼州亂(十四)第66章 歷史,還是演義第322章 與五子良將同行第99章 子廉不廉第654章 野望(一)第383章 河西攻略第一彈之紅澤第250章 天下文章一大抄第382章 河西攻略第一彈第360章 男兒生世間,及壯當封侯!第342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661章 荊南(二)第104章 河一工坊第369章 匈奴,匈奴(四)第209章 我只要曲陽第397章 亂(二)第700章 定風波第104章 河一工坊第616章 二十背花第428章 鳳雛初鳴(三)第217章 誰是誰非第156章 各取所需第341章 一篇文章動天下第175章 遙想當年,羽扇綸巾第517章 荊州神童第236章 大有來頭第135章 誰贊成,誰反對(三)第217章 誰是誰非第157章 徵辟第363章 割喉禮第593章 連環計第259章 冢虎第215章 奇兵第382章 河西攻略第一彈第639章 長阪坡(二)第392章 命案第129章 雷霆手段第527章 初論江東第231章 殺身之禍第23章 火神歌(一)第324章 中陽村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