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涼州亂(一)

高幹,出兵了!

這即在曹朋預料之內,同時也有些令他意外。

李儒果然不愧當年涼州第一謀主的稱號,竟然把袁氏的反應算得如此準確。

那麼接下來,馬騰就該出手了吧……

曹朋並沒有急於把這消息告訴其他人,而是在沉默片刻後,繼續讓大家開墾田地。

來就來吧,難不成,老子還他怕馬家父子嗎?

金城,郡廨。

韓遂也得到了高幹出兵的消息,在花廳中徘徊,猶豫不決。他不知道,是否該出兵呢?

馬騰來信,邀他聯手出兵。

可韓遂心裡,卻不願意和馬騰一起造反。

袁尚使者爲馬騰畫了一個大餅,令馬騰心醉。但在韓遂眼中,那計劃幾乎不可能實現。袁紹尚不是曹『操』的對手,更何況袁尚兄弟?如果這件事,是袁紹?一手策劃,那麼韓遂說不得會心動。但袁尚兄弟……不過志大才疏之輩,絕無可能。

馬騰,野心勃勃,且心高氣傲。

自恃伏波將軍馬援之後,總想着要做一番大事業。他在河西栽了一個大跟頭,雖說元氣未傷,卻讓他無法接受。而且,河西對武威而言,有着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馬援自然不會心甘情願的坐視河西被人佔居,隨時都可能威脅到武威。

他想要奪回武威!

這一點韓遂心裡很清楚。

可問題是,他能奪得回去嗎?

韓遂不是很瞭解曹朋,但也聽說過曹朋的名士。

從某種程度上而言,韓遂和曹朋屬於同一種人。曹朋是中原名士,韓遂是涼州名士。說起來,韓遂這輩子最希望的,就是能夠融入進中原士林的圈子裡面。可惜,涼州偏荒,又是胡漢錯居之所,在中原人的眼中,總是有那麼點不入流。

曹朋入主河西,韓遂就一直在關注曹朋。

從他一開始的隱忍,到後來的突然爆發,每一個舉措,都使得韓遂無比稱讚。

現在,馬騰讓他起兵反曹,韓遂真不願意點頭……

屋外傳來一陣腳步聲,韓遂轉身看去,就見一個青年將軍,邁大步從屋外走進來。

“彥明,你來的正好。”

韓遂看到這青年,頓時笑逐顏開。

來人,名叫閻行,字彥明,是韓遂的女婿。

他也就是那尹奉所說,真正的涼州第一武將。之前馬韓不合,交兵鏖戰。閻行曾與馬超鏖戰三百合,最後折槍差點要了馬超的『性』命。這其中,有運氣的成分,但也是閻行的本領高強。如果他沒有那麼高的武藝,恐怕也無法和馬超相爭。

那場大戰,發生於建安元年,距今已有八年。

昔日的莽撞少年,已變得沉穩有度。馬韓相安無事,其中有一部分原因,便是閻行的勇武,令馬氏父子感到心驚。韓遂膝下無子,只有一女,還嫁給了閻行。在韓遂眼中,閻行幾乎就等同於他的繼承人,平日裡自然是極爲倚重。不管大事小事,他都會與閻行商議,詢問閻行的意見。這次馬騰邀他出兵,韓遂自然要把閻行找來,詢問一下他的意見。

閻行,身高八尺有餘,細腰乍背,極爲英武。

“丈人,究竟是什麼事情,使丈人如此焦慮?”

“彥明啊,你且坐下。”

韓遂示意閻行落座,而後將馬騰的那封書信,遞給閻行。

閻行看罷,眉頭微微一蹙,“馬壽成欲反乎?”

“袁尚邀他出兵,並許以關中王之名。加之他去年在河西折了面子,自然有心討回。

今,高幹自幷州出擊,襲擾河東。

關中衛覬已調集兵馬,抵禦高幹……衛覬之前,還向我借兵!言共同禦敵……我藉口河湟羌胡有變,不敢抽調兵馬,推諉過去。現在馬騰也要我出兵,我着實有些猶豫。

馬騰勝了,他是關中王,我還是金城太守。

馬騰若是輸了,則家破人亡,而我也要面臨曹公報復。可如果我不答應,勢必要與馬騰反目,到時候金城少不得又要面臨刀柄之禍,實非我所願見到的結果。”

韓遂對閻行,倒是沒有半點隱瞞。

馬騰在信中寫的明白,若佔居關中,願與他平分涼州。

聽說去好大的一個誘『惑』!

可實際上,什麼叫做平分涼州。如今的形式,和平分涼州又有何區別?他坐擁金城,背後有河湟胡騎爲臂助,坐穩了一方諸侯之名。韋康見他,也很恭敬,涼州各郡,他出入自由。平分涼州?究竟怎麼個分法?了不起把隴西交給他而已。

可問題是,韓遂對隴西的興趣,還真不算太大……

閻行沒有立刻回答,而是認認真真,把書信看罷。

而後,他冷笑一聲,擡手三把兩把,就把那書信撕得粉碎。

“馬壽成打得好主意。”

“彥明這是何意?”

“丈人,馬家父子分明是對您不懷好意啊。”

“此話怎講?”

“他讓咱們攻打隴西,他自武威出兵,奪取河西后,渡河而擊安定和北地兩郡。

可您想過沒有,您若是攻打隴西,就必須在早期承受三郡之聯手夾擊。隴西乃涼州治所,屯紮駐兵。西部校尉王猛,戎丘都尉王買父子,皆虎狼之將,有萬夫不擋之勇。我曾見過那王買,也不是一個好對付的角『色』。況乎那臨洮令石韜,頗有能耐。在臨洮雖只一載,卻令百姓信服;武山氐何等囂張,被他兵不刃血收服。此人有遠謀,加上王猛王買父子,絕不可能一舉攻破。而安定張既,漢陽楊義山,非無能之輩。若連三郡之力,只怕不等馬騰出兵,金城已然危矣。”

閻行所說的楊義山,就是涼州別駕,參軍事,北地郡太守楊阜。

這楊阜本事天水郡冀縣(今甘肅甘谷東)人,建安四年,以涼州從事的身份,做涼州刺史韋端的使者出使許都,被任命爲安定長史。楊阜回涼州後,關中諸軍問袁紹曹『操』誰可獲勝,楊阜回答:袁紹寬厚而不果斷,好謀略而缺乏決策。不果斷就沒有威嚴,缺乏決策,就會誤事。雖然現在強大,卻不可能成就大業。

而曹公有雄才遠略,決斷應變毫不猶豫。法令統一,而軍隊精良。能使用不循常規之人,所任用的人,也都能各盡其力,是一個能夠成就大事的人,可以追隨。

也正是因爲他這番話,最終使得涼州諸將沒有行動。

不過,楊阜也很傲氣,不願意擔當一個副職,於是便辭去了安定長史的職務。

建安八年,張既出任安定太守後,想要徵辟楊阜。但涼州刺史韋端卻任命他爲涼州別駕,參軍事,令張既感到可惜。於是張既又通過鍾繇向曹『操』舉薦楊阜,幸好曹『操』對楊阜有印象,就對鍾繇說:“既然義山不願爲長史,那就做太守吧。”

於是,楊阜在建安八年冬,受漢陽郡太守。

同時韋端又不願意放棄此人,便讓他繼續兼任涼州別駕參軍事……

閻行點出張既楊阜兩個人,在關中頗有名望。韓遂一聽到這兩個名字,不由得眉頭緊蹙。楊阜和張既,一個謀略過人,一個能治理地方,都是關中的名士,與關中世族,有着千絲萬縷的關聯。這兩個人,再加上隴西……韓遂也有些頭疼。

“丈人,就算丈人可請來河湟精兵,就算最後能大獲全勝,只怕也會損失慘重。

到時候,他馬壽成渡河而擊,拿下了北地和安定之後,下一步會對誰出手?依我看,他未必會立刻攻擊關中,而回將金城掌控於手中。如此一來,他將一統涼州,就算將來司空派兵前來,他也能用擊殺叛逆的名頭推諉丈人,而後坐鎮涼州,做他的涼州王。司空有心對他用兵,也要考慮一下,這其中的利害得失。”

閻行一番話,說的韓遂冷汗淋漓。

他大聲道:“若非彥明所言,險些中了馬賊算計。”

搔搔頭,韓遂徘徊兩圈,“既然如此,我便不出兵,彥明以爲如何?”

“不可!”

閻行再次搖頭,“不出兵,勢必會激怒馬賊,弄不好他會立刻出兵攻打。丈人莫忘了,韋端老兒對我兩家一直有猜忌,若非馬韓聯手,他早就對咱們用兵了。

這時候,如果咱們相互攻擊,最後得益的人,必然是那韋端父子。”

韓遂深吸一口氣,苦笑道:“出兵不是,不出兵也不是……那我當如何爲之?”

“如今之計,丈人當將出而不出。”

“將出而不出?”

韓遂眉頭攢動,陷入沉思之中。

“我有一計,可使丈人無憂。

令河湟胡騎,攻佔河關,而丈人領兵奪取榆中、勇士之後,屯兵牧苑,便停止攻擊。如此一來,馬壽成必無話可說。他若能奪取河西,渡河攻擊安定,則丈人繼續進擊;若馬壽成失敗,丈人可以順勢收兵,出兵平叛,順勢奪取武威郡。

到時候,丈人坐擁金城武威,照樣是一方諸侯。

而且此後再也無需擔心馬騰衿肘,西域之利盡收丈人手中,丈人何樂而不爲呢?”

韓遂聽罷,不由得連連點頭。

閻行之計,就目前而言,的確是最好的辦法……

他眼睛不由得眯成了一條線,半晌後嶄『露』出笑容,“彥明所言極是,就這麼辦!”

建安九年二月,幷州刺史高幹自西河出兵,強渡通天山,攻佔了河東郡的蒲子縣。

河東太守曹仁大驚,忙下令中郎將甘寧,出兵迎敵。

同時,曹仁緊急向長安求取援兵,衛覬不敢耽擱,從關中抽調三萬兵馬,自龍門山入河東郡,馳援曹仁。一時間,河東郡烽火連天,局勢更變得格外緊張,戰事一觸即發。

建安七年才經歷過一場兵禍的河東百姓,都感受到了莫名的壓力。這好端端,怎地又要開戰?高幹前年才被趕走,怎麼今天又派兵前來,莫非又要有一場大戰?

適逢此時,從河西傳來消息:河西正在招納百姓移居……

河西郡的口號是:有田有牛有屋住!

並對外宣稱,河西絕不會遭受戰『亂』襲擾。我們會將戰事,阻隔於河西之外,令百姓安居樂業。

這聽上去,似乎有些玄幻!

河西郡在哪裡?

很多人聽都沒有聽說過河西郡的名字。

可有田有牛有屋住,着實令不少人感到心動。許多人開始打聽,這河西郡究竟是在什麼地方?這仔細一打聽,才知道河西原來是在大河以西,賀蘭山以南的廣闊牧原。那裡原本是武威郡治下,但年初時,朝廷已經下令,獨立置河西郡。

而河西郡的太守,居然就是那大名鼎鼎的曹三篇,曹朋。

河東不少人都聽說過曹朋的名字,畢竟那蒙學三篇,就出自於曹朋之手……

“我聽人說,那位曹公子很厲害。

河北四庭柱的顏良,就死在他的手中。據說當年他曾協助東郡太守鄧稷,把海西那麼一個偏僻的地方,治理的非常富庶。他在河西,半年中便打得那些羌胡歸附,統一了偌大地盤……你們說說看,到了河西,是不是真的會有田有牛呢?”

“很有可能……

我家小三現在讀的三字經,據說就是曹三篇所著,他對曹太守可是敬重的很呢。”

“有田,還有牛啊!”

東漢末年,豪門世族對土地的兼併,極其瘋狂。

許多人在失去了田地之後,不得不依附在那些豪強門下,世代勞作。後世人常說,土地情結,使華人對土地有着無法拒絕的吸引力。對於那些失去了土地的尋常百姓而言,土地和耕牛,無疑讓他們心動……如果真的有田有牛的話……

不少人,開始心動!

時間,就這樣在惶恐和戰火中,悄然流逝。

河東硝煙瀰漫,而河西,看上去卻極爲平靜……

春耕已經全面鋪開,首批的播種,主要集中在紅水以東,大河以西的廣袤土地上。

在原有的耕地開始播種的同時,紅水縣的建設,已經完成了大半。

與此同時,武堡、鳳鳴堡也都趨於竣工。胡堡的建設還在繼續,估計會在年中結束。

建安九年過去的三個月裡,曹朋通過蘇雙的渠道,陸續從漠北購來一萬多奴隸。其中,漢奴佔居了六成之多,胡奴不過四成。質量嘛,倒是說不上特別好,老弱病殘佔居多數。不過曹朋並沒有感到不滿,相反下令蘇雙,加大收購的力度。

同時,河西郡商會的六小行首成立,使得商會開始正常運轉起來。

第一筆生意,便是通過雒陽,購來大量的糧食,已填充河西郡的庫府。同時,蘇雙啓動了他多年的人脈,通過各種途徑,將河洛駐軍換裝下來的兵器,送來河西。隨之這些貨物商品源源不斷的從中原流入,河西郡商會組成的第一次商貿會,也拉開了帷幕。各部落首領,通過商會的溝通,得到了豐沛的利潤。這也使得河西郡的凝聚力,在悄然中提升了許多,促使更多部落,願意和官府合作。

而此時的曹朋,卻悄然離開紅水縣,來到了武堡……

第599章 奪宛城第334章 粉墨登場第18章 父子夜話(二)第21章 龐德公第104章 河一工坊第314章 延津大撤退第206章 我將帶你們赴死第362章 臨河刺殺第134章 誰贊成,誰反對(二)第714章 亂點鴛鴦譜第680章 東不羹第296章 都亭候足矣第187章 慘案(二)第387章 病虎與惡狼第365章 周良第204章 初戰第402章 爪黃飛電第121章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四)第16章 誰比誰高貴(三)第708章 何不深閨鎖大喬?第314章 延津大撤退(八)第339章 三字經第411章 謀臣猛將紛沓而來第648章 爲皇叔最後一謀第365章 周良第533章 可知呂氏漢國乎?第335章 活色生香第423章 明犯天威,皆可殺之第267章 投毒之謎第508章 曹公問策第141章 虓虎第24章 鄰家有女(二)第695章 拂曉刺殺第577章 無終第279章 李中郎第275章 第三樁命案第545章 不知天地,焉論天下?第27章 百鍊鋼刀(二)第176章 曲有誤,周郎顧第79章 虎賁第309章 延津大撤退(三)第368章 匈奴,匈奴(三)第316章 延津大撤退第290章 大幕開啓,白馬之圍第511章 美人卷珠簾第671章 白衣第224章 冤家路窄第381章 北中郎將第392章 命案第602章 欺人太甚第250章 天下文章一大抄第536章 見錢眼開郭奉孝第186章 慘案(一)第363章 割喉禮第487章 涼州大決戰(六)第145章 千古紅顏第77章 不簡單的一家人第285章 再會漢家犬第382章 河西攻略第一彈第441章 定紅澤第470章 馬文鷺第68章 郎陵第357章 副使原來是他第209章 我只要曲陽第464章 涼州亂(十二)第217章 誰是誰非第214 爭分奪秒第324章 中陽村夫第595章 吾家幼麟初成長第472章 趙偉章第349章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第351章 三年後第38章 農夫與蛇第385章 河西攻略第一彈之奉義軍第415章 河西第二彈(四)第242章 虎豹騎第315章 延津大撤退(九)第612章 曹黃初會第14章 鹿門弟子(一)第664章 紈絝女第154章 真兇第426章 鳳雛初鳴(一)第264章 臨危受命第355章 我有佳兒可成龍第499章 涼州大決戰(十八)第62章 惡來兇猛第205章 下馬威第295章 賈詡做得初一第64章 老君觀裡話前程第54章 同行第526章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第148章 大地震之商屯(一)第23章 火神歌(一)第245章 衣帶詔第247章 青梅煮酒(二)第369章 匈奴,匈奴(四)第264章 臨危受命第177章 孫家有女第175章 遙想當年,羽扇綸巾第270章 雪蓮,雪蓮(一)
第599章 奪宛城第334章 粉墨登場第18章 父子夜話(二)第21章 龐德公第104章 河一工坊第314章 延津大撤退第206章 我將帶你們赴死第362章 臨河刺殺第134章 誰贊成,誰反對(二)第714章 亂點鴛鴦譜第680章 東不羹第296章 都亭候足矣第187章 慘案(二)第387章 病虎與惡狼第365章 周良第204章 初戰第402章 爪黃飛電第121章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四)第16章 誰比誰高貴(三)第708章 何不深閨鎖大喬?第314章 延津大撤退(八)第339章 三字經第411章 謀臣猛將紛沓而來第648章 爲皇叔最後一謀第365章 周良第533章 可知呂氏漢國乎?第335章 活色生香第423章 明犯天威,皆可殺之第267章 投毒之謎第508章 曹公問策第141章 虓虎第24章 鄰家有女(二)第695章 拂曉刺殺第577章 無終第279章 李中郎第275章 第三樁命案第545章 不知天地,焉論天下?第27章 百鍊鋼刀(二)第176章 曲有誤,周郎顧第79章 虎賁第309章 延津大撤退(三)第368章 匈奴,匈奴(三)第316章 延津大撤退第290章 大幕開啓,白馬之圍第511章 美人卷珠簾第671章 白衣第224章 冤家路窄第381章 北中郎將第392章 命案第602章 欺人太甚第250章 天下文章一大抄第536章 見錢眼開郭奉孝第186章 慘案(一)第363章 割喉禮第487章 涼州大決戰(六)第145章 千古紅顏第77章 不簡單的一家人第285章 再會漢家犬第382章 河西攻略第一彈第441章 定紅澤第470章 馬文鷺第68章 郎陵第357章 副使原來是他第209章 我只要曲陽第464章 涼州亂(十二)第217章 誰是誰非第214 爭分奪秒第324章 中陽村夫第595章 吾家幼麟初成長第472章 趙偉章第349章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第351章 三年後第38章 農夫與蛇第385章 河西攻略第一彈之奉義軍第415章 河西第二彈(四)第242章 虎豹騎第315章 延津大撤退(九)第612章 曹黃初會第14章 鹿門弟子(一)第664章 紈絝女第154章 真兇第426章 鳳雛初鳴(一)第264章 臨危受命第355章 我有佳兒可成龍第499章 涼州大決戰(十八)第62章 惡來兇猛第205章 下馬威第295章 賈詡做得初一第64章 老君觀裡話前程第54章 同行第526章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第148章 大地震之商屯(一)第23章 火神歌(一)第245章 衣帶詔第247章 青梅煮酒(二)第369章 匈奴,匈奴(四)第264章 臨危受命第177章 孫家有女第175章 遙想當年,羽扇綸巾第270章 雪蓮,雪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