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攻心計成

就在曹植與曹操用膳之時,徐州境內各重要城池中,卻是流傳着這麼一條消息。爲報父仇,來勢洶洶殺來徐州的曹操並沒有屠城,反而還開倉派糧。

徐州上至官員,下至百姓初聽到此消息時,第一反應就是不可能。不過接下來的一條消息,卻是讓徐州百姓對曹操本人和曹家更多了幾分瞭解。消息大概內容就是說,曹操爲報父仇,本想屠城,不料最後卻被其年僅五歲的四子阻止並說服。而曹植勸說曹操那句“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也開始在徐州士人中廣爲流傳。不過大多數士人,都不太相信這句話乃是出自曹植之口。

與士人不同,百姓關心的更多乃是曹操有沒有屠城之事。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廣威、夏丘附近各城的一些行腳商和百姓,將曹操非但沒有屠城,還派糧之事傳出。爾後短短半月不到,這條消息就已經傳遍徐州各城池的大街小巷,基本上有些見識的百姓都知道,曹家四公子正是阻止屠城的最大功臣。而曹植所言那句“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也隨着這兩則消息廣爲流傳,一時之間徐州上下百姓都知道曹家四公子曹植文采非凡,乃是百年難得一見的神童,更仁德兼備,長大之後必成大器。

而如若說這兩條消息只是打響了曹植的名聲,那麼接下來的一條消息卻是使曹植平添了幾分神秘。

自佛教東傳以來,大漢各地都建了不少寺廟,其中以雒陽的白馬寺最爲著名。不過佛教只是初來乍道,並沒有後世那麼大行其道。然而這也有例外,徐州牧陶謙本人,卻是極爲信佛,中國本土最早的浮屠寺,可容納三千僧人講經的“九鏡塔”就是由其和笮融一同在下邳修建。加之徐州在黃巾之亂後到現在,也沒有受到太大的波及,承平之下佛教在徐州大肆發展。

恰好在曹植神童之名傳出之後,徐州佛寺中的僧人中竟然有人說曹植是佛的轉世,他的出現讓曹操放棄屠城之舉,是佛見世人苦難,轉世來打救世人。如若這話在大漢其他州,肯定沒有人相信,只是在徐州這個上下皆受佛教薰陶的地方,信的人竟然還真不小。而曹植乃是佛的轉世,也正好解釋了他爲何年紀輕輕就有如此高深莫測的智慧,能作千古名句以警後人,又可勸已經舉起屠刀的曹操棄惡從善。

一時之間,曹植成爲徐州境內風頭最勁之人,就連鄰近的青州、江東等地百姓也開始有所耳聞,曹植所言的那名句流傳更廣。曹植仁德之名在徐州已經完全蓋過了曹操的名聲,不過這並沒有削弱到曹操的威望,反而讓徐州百姓對曹操接受和認同程度急劇飆升。

那些信佛的徐州百姓是如此評價曹操的。原本那個即將要屠城的魔,在佛子的勸說下將屠刀放下,並開倉派糧以顯善心。曹操已然向善,又有佛子從旁引導,如若徐州在他的管治之下,百姓生活定會變得更好。相反,陶謙派人去殺佛子的祖父,方是佛的敵人!

……

短短半月時間,陶謙發現自己的民望竟然急劇下跌,嚇得大驚,將衆文武都叫到州牧府中商議。

徐州下邳,州牧府中。

已經年過六十的陶謙滿臉憂色,在主位上連連咳嗽。下首一衆徐州官員見到陶謙的模樣,更是憂心不已。

陶謙咳了約有一炷香時間,才停了下來,喘了幾口粗氣之後強打精神說道:“今日謙將各位喚來,相信各位亦心中有數。現在外有曹孟德大軍犯境,而徐州內亦流傳謙與佛爲敵之事。徐州不少百姓已經不再信任本官,如此下去只怕無需曹軍攻城,只要其大軍一到,百姓就會開城以迎曹軍。徐州情況堪憂啊!”陶謙短短數言已經將徐州此時的內憂外患道出,正廳之中一下子都陷入了沉默。

沉寂的氣氛讓陶謙的心變得更加不安,接連吸氣以緩解緊張的心情。未料到吸得太猛,卻是一下子岔了氣,又在“咳咳咳”地猛烈咳嗽起來。

下首,一名相貌俊朗的年輕文士和一名老者對視了一眼,俱看到雙方眼中閃爍的神采。原來這兩人乃是一對父子,年輕者姓陳名登,自元龍;老者則是其父名喚陳珪,字漢瑜,二人皆是徐州名士,頗受陶謙器重。

不過最先開口的並非這對父子,卻是一名身穿長袍的大漢,不過觀其相貌卻是與其衣着頗不相趁,只怕換上一套甲胃更適合他。只見這大漢出列奏道:“州牧大人何須擔憂,此等造謠伎倆必是曹軍所爲,我徐州丹陽兵以善戰而聞天下,區區曹軍又怎會是我丹陽兵對手。只要下官領徐州大軍一出,必能擊退曹軍,到時大人自可從容對付那等造謠生事的宵小之輩!”

說話此人乃是徐州世家曹家這代家主曹豹,同時也是掌管徐州軍事之人。曹豹此話雖然說得雄壯,但並沒有讓廳中衆人同意。當曹豹說完之後,徐州另外一重要世家,糜家家主糜竺卻是出列道:“曹將軍所言雖然有理,然而曹軍亦以善戰而聞天下,當初黃巾橫行青州,不時亦侵擾我徐州,若非有泰山之險,只怕黃巾已然爲禍徐州了。如今曹孟德手下青州兵,乃是兇悍的青州黃巾加以整編訓練而成,極爲善戰,曹將軍切不可輕敵。”

糜竺此話,立即將曹豹惹怒了,只見其怒哼一聲,以手指糜竺罵道:“糜子仲,你何以在此長他人志氣而滅自己微風,莫非你是曹孟德奸細不成?”

糜竺一聽,不由得爲之氣結,這曹豹確實對得起他的姓名,確確實實是草包一個。但糜竺畢竟是謙謙君子,心中雖怒,表面上還是畢恭畢敬地向陶謙行禮道:“下官對大人忠心耿耿,絕非忘恩負義之徒!”

陶謙見到二人爭吵,卻是有氣無力地擺了擺手道:“都別鬧了,老夫相信子仲爲人。元龍,汝可有退敵保徐州之法?”

陳登可算是徐州名氣最大,智謀最高之人,聽得陶謙問自己,陳登不慌不忙地長身而起,自信地陶謙拱手道:“大人,登並無退敵之法,然卻有保徐州之法。”

陶謙一聽,原本渾濁的雙眼忽然閃過一絲精光,驚喜道:“元龍有何法以保徐州?”

陳登笑道:“無他,只需大人向曹孟德投誠,自可保徐州上下平安!”

————————————————————————————————

新書上傳~~求票求點擊!!!!感謝感謝!!

第448章 司馬懿往淮南第50章 曹操的應對(上)第323章 科舉之議第310章 淡定的司馬懿第208章 樹上開花之計第261章 騎兵三寶第9章 箭囊與酸梅湯(上)第90章 伏擊(一)第353章 重傷顏良第228章 袁曹兩家的戰略第78章 陶謙應對(下)第388章 天下震動第421章 長驅蹈匈奴第105章 樂進VS張遼第365章 先收二將第205章 袁家長子第201章 甄家有女第100章 張遼來襲第236章 曹植習武之木樁陣第489章 最難消受美人恩第269章 經濟戰第395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453章 一石二鳥之計第314章 都是狠辣之輩第210章 司馬孚的猶豫第355章 沮授出手第253章 天子侍讀第40章 化腐朽爲神奇的下策第339章 防身暗器第504章 進攻新野第35章 夜襲彭城·破城第495章 劉備異動第448章 司馬懿往淮南第146章 鄄城世家的異動第510章 強攻上庸第294章 賈詡的毒計第105章 樂進VS張遼第21章 郭嬛第380章 瘋狂,奪取幽州計劃(下)第73章 戰書第377章 千里救美(上)第72章 放入城的原因第373章 雙雄再鬥第147章 選書第17章 淮南劉子揚第14章 徐州陳元龍(上)第156章 辯荀彧(上)第135章 “司馬八達”之首(下)第171章 司馬兄弟密談(中)第457章 袁紹病逝第351章 上將文丑第111章 放他離開第134章 “司馬八達”之首(上)第219章 晚宴前夕第110章 要張遼降,休想!第75章 算計陶謙第410章 抵達金城第212章 詩才第291章 臧霸來訪第79章 以人換糧第4章 百姓感恩第268章 五個同心圓理論第412章 涼州智者楊阜第12章 摺疊式箭囊第179章 成平的反應(上)第268章 五個同心圓理論第402章 兇悍的組合,呂布與趙雲第83章 交換(上)第65章 先聲奪人第13章 攻心計成第12章 摺疊式箭囊第31章 夜襲彭城·激戰第378章 千里救美(下)第五百十一三章 江東襲淮南第5章 對弈第98章 大旱(下)第297章 袁術覆亡第248章 再臨棲遲巖第223章 《靈芝篇》第306章 形勢又變第67章 白馬義從第156章 辯荀彧(上)第387章 曹植的謀算第246章 關羽,讓你傲?第237章 曹植習武之劍術第344章 曹植到前線第494章 水軍的訓練地點第351章 上將文丑第374章 甄宓危機第465章 徐庶到來第343章 曹操應對第311章 特種精兵訓練第458章 海船問題第446章 建設東西兩市第239章 車隊遇襲第394章 說降成功第474章 選址合肥,建設新城第469章 鄒氏玩謀第296章 虎豹騎換裝第253章 天子侍讀
第448章 司馬懿往淮南第50章 曹操的應對(上)第323章 科舉之議第310章 淡定的司馬懿第208章 樹上開花之計第261章 騎兵三寶第9章 箭囊與酸梅湯(上)第90章 伏擊(一)第353章 重傷顏良第228章 袁曹兩家的戰略第78章 陶謙應對(下)第388章 天下震動第421章 長驅蹈匈奴第105章 樂進VS張遼第365章 先收二將第205章 袁家長子第201章 甄家有女第100章 張遼來襲第236章 曹植習武之木樁陣第489章 最難消受美人恩第269章 經濟戰第395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453章 一石二鳥之計第314章 都是狠辣之輩第210章 司馬孚的猶豫第355章 沮授出手第253章 天子侍讀第40章 化腐朽爲神奇的下策第339章 防身暗器第504章 進攻新野第35章 夜襲彭城·破城第495章 劉備異動第448章 司馬懿往淮南第146章 鄄城世家的異動第510章 強攻上庸第294章 賈詡的毒計第105章 樂進VS張遼第21章 郭嬛第380章 瘋狂,奪取幽州計劃(下)第73章 戰書第377章 千里救美(上)第72章 放入城的原因第373章 雙雄再鬥第147章 選書第17章 淮南劉子揚第14章 徐州陳元龍(上)第156章 辯荀彧(上)第135章 “司馬八達”之首(下)第171章 司馬兄弟密談(中)第457章 袁紹病逝第351章 上將文丑第111章 放他離開第134章 “司馬八達”之首(上)第219章 晚宴前夕第110章 要張遼降,休想!第75章 算計陶謙第410章 抵達金城第212章 詩才第291章 臧霸來訪第79章 以人換糧第4章 百姓感恩第268章 五個同心圓理論第412章 涼州智者楊阜第12章 摺疊式箭囊第179章 成平的反應(上)第268章 五個同心圓理論第402章 兇悍的組合,呂布與趙雲第83章 交換(上)第65章 先聲奪人第13章 攻心計成第12章 摺疊式箭囊第31章 夜襲彭城·激戰第378章 千里救美(下)第五百十一三章 江東襲淮南第5章 對弈第98章 大旱(下)第297章 袁術覆亡第248章 再臨棲遲巖第223章 《靈芝篇》第306章 形勢又變第67章 白馬義從第156章 辯荀彧(上)第387章 曹植的謀算第246章 關羽,讓你傲?第237章 曹植習武之劍術第344章 曹植到前線第494章 水軍的訓練地點第351章 上將文丑第374章 甄宓危機第465章 徐庶到來第343章 曹操應對第311章 特種精兵訓練第458章 海船問題第446章 建設東西兩市第239章 車隊遇襲第394章 說降成功第474章 選址合肥,建設新城第469章 鄒氏玩謀第296章 虎豹騎換裝第253章 天子侍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