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派系立場

。Com

第二天,方纔是李道宗的生日。從清早起,果然有許多四州一帶的官員將佐,從四面八方趕來給他賀壽。車馬如流水絡繹不絕。粗略估算一下,至少有百八十人。中午開宴的時候,從正廳到外堂裡三層外三層圍了一個大圈,當真是熱鬧非凡。

值得注意的是,所有官員都沒有帶任何賀禮,顯然是李道宗反覆叮囑了的。

秦慕白與褚遂良推辭不掉,被當作貴賓與李道宗同坐在了上席,甚爲醒目。在座的人也都清楚秦、褚二人是皇帝近臣,受到這樣的禮遇也沒什麼值得他們嫉妒的。再者,這些地方官員也都有意在欽差面前留下個好印象,若能結交則是再好不過。京城有人好做官,大家都明白這樣的道理。

一場酒宴持續了若長的時間,秦慕白和褚遂良被官員們頻頻敬酒,已是有些醉意闌珊。酒至半酣時,李道宗拿着一杯酒走到堂中,大家都當是他又要來勸酒或是行酒令,因此紛紛起身舉杯來。

“本王賤辰,得蒙諸位同僚不棄特意前來相賀,本王不甚感激。”李道宗氣度很大方,面帶微笑聲如洪鐘的道,“其實本王知道,此刻諸們同僚當中有不少人,在爲一個問題而納悶。那就是,本王爲何反覆重申今日不收賀禮。大家也都知道,本王這一生別無所愛,就愛錢財。而且既不爲揮霍也不爲享受,專爲留給子孫,以免子孫將來不善經營,流落街頭衣食無靠。”

聽了李道宗這一番開場白,衆人這纔打起一點精神:要說正題了。接下他想要說的,恐怕纔是他今日生辰之宴的主題!

“前幾天本王進了一趟京城,與皇帝陛下敘談一番,聽了聖上一翻教誨,幡然醒悟。”李道宗舉起酒杯遙遙的對北方拜了一拜,說道,“聖上說,錢財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養子勝我,有錢何用?養子不肖,要錢又有何用?——我當時真是如同醍醐灌頂,瞬間明白了這個道理。陛下不愧是千古聖君,隨口一言皆是一針見血直刺要害。想想本王這些年來做的事情,那的確是迂腐可笑愚昧之極。聖上說得多好啊,倘若本王的子侄勝過我,他自能經營自己的家業,輪不到靠吃祖業爲生;倘若本王的子孫皆是不肖紈絝之輩,給他金山銀山那也能將家底敗光,而且還會仗勢欺人遺害社稷百姓。所以本王趁今天生辰之宴彙集衆同僚後宣佈,本王決定散盡家資救濟絳州洪澇災民,與其留着這些金銀去腐蝕我的子孫,還不如將它們捐出來爲社稷做點事情!諸位以爲如何?”

“大善!”頓時有無數人拍手稱快,一片歌功頌德聲響起。

秦慕白微然一笑沒有做聲,心中想道:李道宗這個秀做得不錯。看來他與皇帝談得還不錯,至少現在他既沒有被追究責任也沒有低落沉淪,只是做出了一個改頭換面的架式。散盡家資救濟災民,這的確是一個很有收效的做法。一來向皇帝表明以後他都不再貪財了,二來也有將功補過的意思。畢竟絳州一案,與他也是有着或多或少的關聯的。若非是他幫着張天賜等人張打旗號,他們行事哪能如此方便呢?

“王爺如此心胸寬廣,實非常人所能及。如今恩德加於絳州災民,我等皆爲感佩。我等雖然官職低微薪餉不濟,但也願效仿王爺爲絳州災民略盡綿薄之力!”許多人見風使舵的當衆說道,顯然,還是商量好了的來的。

今天來赴宴了的官員當中,有許多曾是與張天賜,成鬆年等人關係密切的。趁這個機會跟隨江夏王李道宗一起“洗心革面”“將功補過”,不失爲聰明之舉。

秦慕白輕挑了一下嘴角心中暗笑道:都是些老奸巨滑的傢伙。絳州一案爆發後,皇帝對此案採取了“既往不咎”的姑息政策,但仍有一些人心中忐忑,就怕皇帝給他們記着一筆帳將來再作清算。有了把柄在別人手裡,那晚上都難得睡好覺。現在好了,可以和江夏王一起悔過自新,有人當先自己只是隨波逐流,那可就安逸多了。

李道宗哈哈的大笑:“本王十餘歲從軍,殺人如麻沾滿鮮血無數,平生只殺人從沒有救過人。今次也做一回善事就當是爲子孫積點陰德吧!衆位同僚,本王可沒有遊說你們跟着一起捐款賑災的意思,大家全憑自願量力而行!”

“謹當遵命!”衆人一起拱手拜揖。

秦慕白和褚遂良對視一眼,都笑了。沒想到一場壽宴整成了慈善捐款會。

“現有主持絳州軍政要務的欽差大臣在此,衆位同僚不如就將自己想要捐贈的錢物寫下籤押,交予二位欽差。稍後回府之後再派人典送到絳州府即可。”李道宗便將秦慕白和褚遂良請了出來,對衆人當衆做了介紹。

秦慕白和褚遂良心裡都清楚,今天這場壽宴本就是李道宗的一場政治秀,他們兩個就是專門請來做見證的。現如今不如就做個順手人情幫他把這件事情辦得圓滿好了。

於是,秦慕白和褚遂良都大肆讚揚了李道宗一回,也收下了許多大小官員寫來的“白條”,便是捐贈錢糧衣物的憑證。

醉翁之意不在酒,本來大家都對李道宗舉辦壽宴的用意猜測不休,現在總算是明白了。這往後,估計也不會再有人向李道宗送錢行賄,因爲他都已經佈告訴天下自己的“不再貪財”了嘛!

李道宗的目的,達到了。

秦慕白也清楚,自己也總算是完成了這一次絳州之行的使命。這一次奉命而來,表面上的重任是賑災撫民,暗中卻揹負着皇帝賦予的重要政治使命——就是皇帝與李道宗之間的較量。

現在看來結局還不錯,至少皇帝和李道宗沒有撕破臉,李道宗也沒有因此而受到大的殃及,以後還是能當他的太平王爺,依舊是大唐天下受人敬仰的開國元勳。皇帝也得了好處,至少敲山震虎完全鎮住了李道宗,任他以後也不敢再胡作非爲了。而且,絳並晉蒲四州之地的官員將軍們,多半都受了皇帝的特赦之恩,從此必然攝於皇威感於聖恩,不敢再像以前那樣拉山頭、搞幫派,自成一國尾大不掉了。

這似乎是一個皆大歡喜的局面。

唯獨有一個人難以開心起來,那便是陳妍。

酒宴散後,秦慕白與褚遂良這一對快要“喝醉”的貴客,先被送去了客房歇息,李道宗仍留在前廳一一招呼那些親朋。

陳妍沒有參加酒宴,坐在秦慕白的房中等他回來。

秦慕白方纔坐定在桌邊,一碗醒酒湯就到遞到了手邊,陳妍卻是靜默不語,看似情緒有些低落。

“怎麼了,不開心?”秦慕白喝了一口醒酒湯,說道,“剛纔我也沒見你參加壽宴,在想什麼?”

“赴宴的都是些官員將軍,我去湊什麼熱鬧呢?雖說我是江夏王的義女了,但知道的人並不多,我與王爺也都沒有聲張傳揚的意思。今後,他依舊是王爺,我依舊行走我的江湖。”陳妍淡然的輕語道。

秦慕白沉默了片刻,說道:“你是想起了祝成文吧?”

陳妍的眼瞼略微一擡,輕嘆一口氣點了點頭:“我在想,倘若他此刻仍在活着,今日之宴會有他麼?一場暗流洶涌的巨大風波就這樣雷聲大雨點小的平息了,除了張天賜那幾個罪魁,看似所有人都平安無事,唯獨他不在了。如果他還活着,此刻能與王爺面談一番,該是什麼樣的情景?”

“死者已矣,不要想太多。”秦慕白麪帶微笑的勸慰道,“皇帝派御史前來徹查了絳州一案,查明瞭祝成文的死因,爲他在稷山縣衙前豎了恩德碑,追封他爲稷山縣男,子孫世襲罔替。從此他的後代都能得到朝廷的照顧,一世衣食無憂。”

“有什麼用?人都死了……”陳妍低語道,“如果可以,我願意用現在的一切換他活過來。”

“別傻了。你忘了你當初說過的,祝成文之死,對他自己而言也求嘗不是一種解脫。只是你看到了今日的‘皆大歡喜’局面,就爲他的死感到有些不值,對麼?你覺得,我們這些人都是因爲他的死而得了好處,他是爲我們而犧牲的,對麼?”秦慕白說道。

陳妍微微一怔,輕嘆一聲道:“你倒是聰明,能看透別人的想法。沒錯,我就是覺得祝成文是一個犧牲品,換來了許多人的太平無事。其實,今天來赴宴的人當中有許多都是有罪的吧?他們爲何不死,偏卻祝成文死了……我想不通,因此心情鬱結。”

“沒什麼想不通的。”秦慕白說道,“世上本就沒有公平可言。官場與江湖不同,江湖之上,一言不合拔刀而起,快意恩仇血濺五步。官場上錯宗迷離的事情太多,牽一髮而動全身。殺一個官員,就要牽扯出三五個。殺了這三五個官員,還有更多……官員全殺光了,誰來幫治管百姓?”

“那等昏官、貪官、惡吏,殺之也罷!”陳妍低聲斥道。

“當官的人往往挺複雜,不能簡單的、絕對的好官或者壞官來評判。”秦慕白說道,“比喻說江夏王,他一世英名功勳赫赫,卻也有貪財納賄的壞毛病。你就因爲評定他是個貪官污吏麼?”

“……”陳妍默而無語,半晌後才說道,“官場的事情我的確是不懂。關於祝成文,我也只是一時心結無法解開,過幾天就沒事了。你不必多說了。”

“好吧……”秦慕白微然笑道,“放輕鬆一點。如果祝成文泉下有知,肯定是希望你活得開心快樂一點,不要爲他的離去而過份糾結。你不是曾說過一句話麼?真正喜歡一個人未必就要擁有他,讓他過得更好就足矣。我想,祝成文也是這樣的想法吧?”

“好吧……我知道了。”陳妍輕輕的點頭,臉上總算露出了一絲微笑。

正當此時,門被敲響。

“秦將軍睡了麼?”是李道宗的聲音。

秦慕白連忙上前開門,李道宗看了屋內一眼就哈哈的笑:“看來本王打擾到你們了嘛,行,我走,等會兒再來。”

“王爺別走。”陳妍急忙上前將他叫住,“我沒事,先回房歇息了,你們聊吧。”說罷就一扭頭走了。

“呵呵……”李道宗看着陳妍的背影,饒有深意的微笑。

秦慕白將他請進房來倒上茶水,說道:“王爺正當百忙,怎麼還屈尊來看在下了?”

“不忙!宴席結束,賓客都已走了。”李道宗大馬金刀的坐下,一雙虎眼炯炯有神的上下打量了秦慕白一眼,哈哈的笑,“本王這纔將你從頭到腳看了個清楚,不錯,的確是個風流瀟灑的俏郎君,怪不得如此惹女人喜歡。”

“王爺別要取笑。”秦慕白尷尬的笑道。

“哈哈,這有何取笑的,本王年輕時跟你一樣!”李道宗大笑道,“人不風流枉少年,沒什麼不對。其實女人也是好色的,哪個不喜歡俊俏的男子,哪個不愛風流瀟灑的公子,又哪個不喜歡名揚天下的英雄人物。男人一輩子辛苦打拼建功立業,口上說得好聽是爲了社稷黎民,無非心裡都打着酒色財氣的主意。”

“哈哈!王爺果然是個爽直之人,說的都是些大實話。”秦慕白大笑道,“聖賢皆對酒色財氣嗤之以鼻,但他們自己卻又未嘗不喜歡。無錢寸步難行,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乃是天性罷了。”

“哈哈,說得好!”李道宗撫掌大笑,“本王一見到你,就知道能與你意氣相投。因爲我們都是實在人,不喜歡那些虛僞客套!——褚遂良我就不太喜歡,這個出身書香門第的才子,儒雅有餘而爽直不夠,心機太重時時便在算計琢磨。秦慕白,我問你,上一次你來我府上向我報信,是你的意思還是李恪的意思?”

秦慕白微然一笑,說道:“我想,陳妍應該都對王爺說了。”

“不,她什麼也沒說。”李道宗說道,“我也沒有去問她,我就等着你親口來告訴我。”

“那隻能說,既是吳王的意思,也是在下的意思。我與吳王不謀而合。”秦慕白如實說道。

李道宗一雙碩亮的眼睛直直的盯着秦慕白的眼睛看,這時哈哈的大笑:“我相信你沒有說謊!早知如此,那一日我就不會對你那麼無禮,將你轟走了。當時我擔心你是前來試探我底細,或者是你與李恪意見相佐並不統一,因此,我有意搪塞於你,以免你在李恪前面難以回話並背上泄密之罪。”

“王爺用心良苦,在下明白。”秦慕白拱手微笑。

“一看也知道你是個心胸寬廣之人,不會與本王計較。”李道宗呵呵的笑,說道,“其實本王與你父親,也曾是莫逆之交。早年南征北戰東征西討之時,也曾並肩浴血。只是這些年來我們因爲各種原因分道揚鑣,因此往來不多。沒想到,叔寶生了你這麼一個成器的聰明兒子,真是秦家之福!”

“王爺過譽了!”秦慕白笑道。

“這一次本王能夠平安無事,多虧了你從中周旋。”李道宗很誠肯的點頭微笑道,“本王一生愛憎愛明,有恩必報有仇必爽,本王欠了你的人情,就一定要還。那一日褚遂良在場,本王也沒有多言。只是簡單的提了一下舉薦你入李靖門下的事情,也有試探褚遂良口風的意思。當時他沒有多言,但本王看得出來他並不是十分贊成。雖然他只是一個小小的起居郎,但卻是皇帝的近臣,很多言行都與皇帝保持一致。因此本王覺得,如果真要舉薦你入李靖門下,須得先過皇帝這關。不知你自己意下如何?”

秦慕白輕擰了一下眉頭,認真的說道:“不瞞王爺,在下聽蒙家父教誨,一直都對李靖的兵法非常向往。若能拜入他門下學得一二,方能了卻平生之夙願。只是……如若多有不便,王爺就不必提起了。在下也不曾記得,何時何地曾施予了王爺什麼恩德,報恩之說也無從提起呀!”

“哈哈,施恩不忘報,好德性!”李道宗大笑道,“本王從不輕易答應別人任何事情,但只要開了口,必定會盡力而爲。我現在問明白了你的心意,那就可以放心去履行諾言了。現在我要叮囑你的是,回朝之後好生做官,莫要讓皇帝疏遠了你,那就行了。至於拜師李靖之事,那便包在本王身上了!”

“多謝王爺!”秦慕白感激的拱手而拜。

“不必言謝,其實你若能拜入李靖門下,於公於私本王都有好處,這個不必瞞你。”李道宗富有深意的呵呵笑道,“一來,本王看得起你是個可供雕琢的人才,若能成器,將來大唐便能多一員上將良帥,本王也多了一個並肩作戰的同袍,豈非美事?二來,這幾年來天下逐漸太平,以往因軍功而位鼎朝堂的一些開國元勳們,有漸漸被淡忘的趨勢,只剩長孫無忌、房玄齡那些文官們在頻頻現眼。國不重武,其勢必衰。是該給大唐多培養一些將武之人了。現在年輕一輩的將軍中,幾乎沒發現什麼特別出色的。打來打去還是以前的那些人。萬一我們都作了古,大唐社稷將會如何?”

“王爺此言差矣!”秦慕白說道,“便說王爺您,今年也不過青春四十;還是李茂公等人,也都正當壯年呀!”

“你還只有二十出頭呢,我們能活得過你?”李道宗說罷哈哈的笑,“其實本王的意思是,大唐現今有一點文盛武衰的架式了,有必要在軍方增加力量,尤其是你這種後起之秀。你可曾明白本王用意了?”

“在下明白了。”秦慕白點了點頭,心中暗道:原來李道宗的意思是……武將陣營稍顯薄弱,朝堂大權基本都旁落在了長孫無忌、房玄齡等人的手中。文武實力不均,的確不是什麼好事。他這就是在擺明了要拉籠我,加入他的陣營了!

加入便加入吧,我本就是將門出身,現在也是典了戎行。再者說了,我與房遺愛、長孫衝都多少有了過節,從而也不大可能與長孫無忌、房玄齡相處得多好了。站隊是遲早要站的,想要八面玲瓏的腳踏兩船根本就不現實,到時只會兩派人都厭棄我這個立場不堅定的傢伙。

與其這樣,那我還不如選擇軍方呢!

因爲,舞文弄墨我肯定比不上浸淫了大半輩子的長孫無忌那些人。有我父親這樣一個天然優勢在,我本身又是以戎武出身,現在又有了李道宗的引薦——除非我腦子壞掉,否則就會選擇去做個整天跟人勾心鬥角玩小心眼兒的文官!

[今天兩章並作一章發了].com??,!

第160章 回長安第339章 前無古人第319章 引爆長安第519章 絕不姑息第199章 盛世長安第201章 再會,長安第366章 弘文館,粉墨衆生相(上)第418章 仇人相見第421章 上兵伐謀第240章 尋寶第140章 四有新人第21章 瓦崗舊友第10章 技驚四座第440章 將者,軍之魂第308章 小惡魔的怪癖第234章 齊王李佑第310章 突發事件第560章 生是唐人,死是唐鬼第510章 大唐天兵第392章 把酒奉陪第520章 隻手遮天第403章 陰謀如鬼,陽謀如洪第474章 風雲突變第99章 天堂之音第151章 羨煞旁人第100章 新的去處第73章 臭丫頭第165章 爲你畫眉第79章 不虛此行第332章 一力壓百巧第140章 四有新人第27章 擇木而棲第230章 明修棧道第176章 龍爭虎鬥第342章 大英雄,大騙子第470章 西域大計第384章 梧桐第333章 公主捉姦第252章 小惡魔駕臨第440章 將者,軍之魂第26章 媚娘從商第172章 長安假日第258章 二女同臺第455章 天不絕人,忠不負義第390章 八方雷動(五)第42章 暗藏隱患第366章 弘文館,粉墨衆生相(上)第430章 暗戰第332章 一力壓百巧第155章 女諸葛第210章 強龍VS地頭蛇第134章 朝廷使者第351章 破東宮第244章 深入古墓第318章 蘭州鴻第507章 遍插茱萸少一人第467章 瘋狂的狼第349章 妖星跋扈第357章 如憶妖兒曲第87章 皇帝要嫁女第260章 齊王有請第516章 神蹟第219章 宣戰第25章 小小詭計第480章 輕狂依舊第159章 溫柔一刀第64章 暗香浮動第222章 魔高一丈第554章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第36章 殺雞儆猴第304章 扼其喉第241章 大出意料第485章 狼心如鐵第32章 大唐皇宮第427章 錦囊妙計第208章 明察暗訪第372章 登門化仇第547章 伊人猶在第299章 公主駕到第459章 大唐霸業第427章 錦囊妙計第79章 不虛此行第463章 玉門除夕第434章 彌天大謊第332章 一力壓百巧第299章 公主駕到第339章 前無古人第116章 女劍客第324章 疑竇第525章 天命所歸第343 鐵血,懷柔,推背第449 章 天威惶惶,莫可觸逆第262章 風波驟起第4章 秦府大院第155章 女諸葛第546章 帝王心術第138章 高陽的執着第450章 事在人爲第378章 無野心,不誅心第525章 天命所歸
第160章 回長安第339章 前無古人第319章 引爆長安第519章 絕不姑息第199章 盛世長安第201章 再會,長安第366章 弘文館,粉墨衆生相(上)第418章 仇人相見第421章 上兵伐謀第240章 尋寶第140章 四有新人第21章 瓦崗舊友第10章 技驚四座第440章 將者,軍之魂第308章 小惡魔的怪癖第234章 齊王李佑第310章 突發事件第560章 生是唐人,死是唐鬼第510章 大唐天兵第392章 把酒奉陪第520章 隻手遮天第403章 陰謀如鬼,陽謀如洪第474章 風雲突變第99章 天堂之音第151章 羨煞旁人第100章 新的去處第73章 臭丫頭第165章 爲你畫眉第79章 不虛此行第332章 一力壓百巧第140章 四有新人第27章 擇木而棲第230章 明修棧道第176章 龍爭虎鬥第342章 大英雄,大騙子第470章 西域大計第384章 梧桐第333章 公主捉姦第252章 小惡魔駕臨第440章 將者,軍之魂第26章 媚娘從商第172章 長安假日第258章 二女同臺第455章 天不絕人,忠不負義第390章 八方雷動(五)第42章 暗藏隱患第366章 弘文館,粉墨衆生相(上)第430章 暗戰第332章 一力壓百巧第155章 女諸葛第210章 強龍VS地頭蛇第134章 朝廷使者第351章 破東宮第244章 深入古墓第318章 蘭州鴻第507章 遍插茱萸少一人第467章 瘋狂的狼第349章 妖星跋扈第357章 如憶妖兒曲第87章 皇帝要嫁女第260章 齊王有請第516章 神蹟第219章 宣戰第25章 小小詭計第480章 輕狂依舊第159章 溫柔一刀第64章 暗香浮動第222章 魔高一丈第554章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第36章 殺雞儆猴第304章 扼其喉第241章 大出意料第485章 狼心如鐵第32章 大唐皇宮第427章 錦囊妙計第208章 明察暗訪第372章 登門化仇第547章 伊人猶在第299章 公主駕到第459章 大唐霸業第427章 錦囊妙計第79章 不虛此行第463章 玉門除夕第434章 彌天大謊第332章 一力壓百巧第299章 公主駕到第339章 前無古人第116章 女劍客第324章 疑竇第525章 天命所歸第343 鐵血,懷柔,推背第449 章 天威惶惶,莫可觸逆第262章 風波驟起第4章 秦府大院第155章 女諸葛第546章 帝王心術第138章 高陽的執着第450章 事在人爲第378章 無野心,不誅心第525章 天命所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