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風雲突變

長孫無忌一番高論轟暈了衆臣,也如同一根燒紅的鐵釺,直接刺進了李世民心中的軟肋。

連日來,李世民正爲戰爭與東宮這二者牽聯之事,憂心如焚。明面上這一仗是非打不可了;可是隻要這一仗打下去,軍方勢力的膨脹、文官集團的衰弱肯定是必然,大唐的未來國策也很有可能就此成形。

換句話說,他長孫無忌想在將來於朝堂之上位列頭班,也就不要麼容易了。

但長孫無忌的老辣與果決,讓李世民都有點出乎意料之外——連日糾結了皇帝的一個大問題,居然被他輕描淡寫的就給合着解決了!

仗要打,派皇子監軍——派的還是剛剛與長孫無忌聯盟的李泰!

“看來輔機是早已體察朕意,知道朕心中最爲難的是什麼。眼下,他這是多妙的一着棋啊!”李世民心中既驚且嘆,“朕要是依了他的派李泰監軍,那這個人是輔機舉薦的,同時李泰還是輔機的親外甥與政治盟友。如此,將來朝堂之上倒是可望平衡,以輔機爲首的文臣不會被軍方一力壓倒。可是這樣一來,泰兒的名望可就大大提升了。原本他只是文治出衆,現在再添武功……輔機,這分明是在給朕選太子啊!”

“前番你給朕選了治兒監國,現在又是泰兒……如此翻雲覆雨扭斡乾坤,這個朝廷究竟是朕的,還是你的呢?”

尋思至此,李世民的眼中閃過一道厲芒。

長孫無忌垂頭拱手而立並未看見,但只覺後背一涼心中微驚。

其實長孫無忌也清楚,他這番話說出來多少有點犯忌,衝撞了皇帝陛下的心中禁地。但是此情此景,他不得不說了——否則就是坐以待斃啊!

在場的衆臣都意識到了此時的厲害之處,紛紛屏氣凝神大氣都不敢出,誰還會多言?就連“蕭老牛”都乖乖的不吭聲了。

李世民收斂了眼中的那一抹利芒,轉頭看了一眼站在班列之中的魏王,說道:“李泰,你舅舅舉薦你去監軍,你行嗎?”

李泰早已是忐忑萬分心中七上八下,聽到他父皇這話就差當場跳起來了,急忙站將出來伏地而拜,“兒臣願爲父皇分憂解難、願爲國效力赴湯蹈火!”

“但你沒上過戰場,不懂軍事啊!”李世民不露機鋒淡然道,“戰爭可不是鬧着玩的,不是作賦吟詩、塗鴉鼓瑟,稍有差池,天誅地滅死傷無數。此一戰,更是關乎我大唐社稷的興亡衰榮。你若代替朕到了前線監軍,將士們心中顧忌就會放不開手腳。屆時你要是再不懂裝懂指手劃腳的瞎指揮,如何是好?”

李泰顯然是早有準備,這時忙道:“兒臣若蒙父皇不棄派往監軍,定與將士們同甘共苦相砥相磨。關於前線征戰的戰術安排兒臣一概不過問,全由將軍們說了算。唯有涉及我大唐國策的戰略方針時,兒臣謹記父皇教誨,會提醒前線的將軍。”

“嗯,你若當真這麼做,倒是一個合格的監軍。”說到這裡,李世民停頓了片刻,說道,“衆愛卿,司徒諫言讓魏王代替朕去往前線,可否?”

誰敢吱聲啊?這分明是長孫無忌聯合了李泰,在向皇帝較勁!——兩隻老虎打架,誰敢摻和呢?

“李泰你先起來吧!”李世民發了令,李泰只得乖乖的起了身站回班列。立於他身後的房玄齡等人,分明看到他粗肥的脖頸間已是冷汗潺潺,朝服的下襬也在輕微的發抖。

“司徒,你的提議,不錯。”李世民說道,“此戰,朕本待是御駕親征的,但出於各種原因,無法成行。派個皇子代朕前往,是個不錯的點子。但是,朕有這麼多皇子,你獨何只推薦魏王呢?”

這輕描淡寫的一問,恰也如同一柄刀子,冷冰冰亮堂堂的,架在了長孫無忌的脖子上。

朝臣皆知長孫無忌曾與李泰不和,新近突然又盡釋前嫌結同政治同盟,原因和理由大家都心知肚明,無非是弱弱聯合以抗強,目標直指東宮。現在在這緊要關頭,長孫無忌冒着大不韙的風險強項出頭要把李泰推出水面,身爲帝王的李世民怎麼可能聽之任之?

事關國運與儲君,就算帝王心中也是此念,那也不能表現爲完全依從了大臣之意。李世民心如明鏡何嘗不知長孫無忌和李泰這二人,現在在想什麼。他也料想到了後果。假如準了李泰去蘭州,此戰得勝,還有什麼理由不讓李泰做太子?

李泰繼承了江山,長孫無忌這個貞觀首相、李泰的親孃舅還有什麼理由不是未來的第一權臣?到那時候,李泰能駕馭得了他?以秦慕白爲代表軍方,能通過這一戰與李泰達成默契成爲他的股肱心腹嗎?不管能還是不能,軍方的人今後能與長孫無忌抗衡嗎?

一系列的重大問題,都從李世民的這一問當中,淋漓盡致的表達了出來。

長孫無忌頓時感覺如同一座大山壓來,氣都有些喘不順了。腦中飛快的盤算了一陣,長孫無忌答道:“回陛下,微臣剛纔其實已經回答過這個問題了。魏王李泰,德望素重人心所向,才學過人謙威得體,又值成年健壯堪能承受軍旅之苦,恰是最合適的人選!”

“呵呵,複述得一字不差呀!”李世民笑了。

長孫無忌心裡一堵,不敢多言。

“魏王是很出色,但仡今爲止僅限於文韜。而行軍征戰,則是武略。就算朕要培養他修煉一點武略,絕不是這種時候,也絕不能拿這一場關乎社稷存亡的大戰來當作試煉。”李世民說道,“就如同一個初學書法的孩童,只用廉價便宜的紙本即可,犯不着用上品的珍貴紙張吧?歷史上有許多有名的書法家,可都是在沙地上練的字。”

此言一出,長孫無忌和李泰不約而同的心中一涼——完了!被皇帝一眼看穿,然後攔腰給斬了!!!

“朕倒是同意派個皇子去關西監軍,但是魏王嘛,也許並非是最合適的人選。”李世民停頓了一下,俯視衆臣,朗聲道,“不如,就請衆卿在朕的兒子當中遴選傑出者,擔當此任如何?”

沒人敢說話。

這要是說出第二個名字來,不就是擺明了去扇長孫無忌的臉、拆李泰的臺嗎?

“怎麼,難道朕的兒子當中,就沒有一個具備此項能耐的?朕的兒子不是龍子,卻是酒囊飯袋?”李世民逼問。

還是沒人敢說話。這種時候,絕對的槍打出頭鳥。誰吭聲,誰倒大黴!

今日這看似平靜的朝會,實則冷槍暗箭危機四伏。只要有人表態,運氣好表得對了,他推薦的那個皇子將來做了皇帝,那麼好,他將來肯定要發達。但前提是在發達之前,沒有被長孫無忌和李泰給幹掉;反之,要是在這時候強出頭力挺李泰出任監軍,那就表明自己是長孫一黨,是在東宮之爭的敏感問題上聯合給李泰造勢、給皇帝施壓!——那不是找死麼!

現在的情況是,皇帝連長孫無忌的建議都沒有完全採納;長孫無忌尚且如此,他的一些黨徒門生們不禁暗忖——我又算哪顆蔥?還是別找死了!

“好吧,你們都不說,朕說。”李世民倒是不在着急,徐徐言道,“出任關西軍行軍長史的皇子,第一要點,就是必須品行、德操、名望三者兼而有之。朕的兒子當中的確有幾個,只識聲色犬馬不問國政軍務。這樣的皇子,派去只會是累贅,會讓天下人恥笑朕!二則,必須粗通軍事。常言道隔行如隔山,一個不懂軍事的人到了軍隊裡手握大權執掌喉舌,絕對是這一支軍隊的災難。朕,不敢拿國戰當兒戲,更不能拿前線將士的性命當玩笑。出於這兩點的考慮,朕給衆卿提個醒,說一個人。”

衆臣屏氣凝神,側耳傾聽。

“吳王,李恪。”

聽到這四個字,長孫無忌猛一擡頭,臉上豆顆大的汗;李泰則是雙眼一瞪,臉上頓時一片死灰。

“怎麼了?”李世民依舊八風不動語氣平平,看着長孫無忌與李泰說道,“朕舉薦的人,不合適嗎?”

沒人敢說話。

李世民笑了一笑,“司徒,魏王,你們是不想得太多了?”

聽到這話二人如遭鞭笞各自一驚,長孫無忌慌忙拱手答道:“微臣沒有多想!微臣無異議……”

“兒臣也覺得,三皇兄吳王,比兒臣更加合適出任關西軍行軍長史一職。”李泰面如死灰,出班奏答。

世人皆知,在李世民的兒子當中,若論文武才能綜合實力,李恪絕對是最爲出色的。也許他的文韜不如李泰這麼炫目出衆,但李恪一向勤學,而且博學。上至天文地理下到儒道法釋諸子百家,無不涉獵。雖然沒有一項是精鑽出衆了的,但是也沒有一塊明顯的短板——這與李泰的區別,就相當大了!對於軍事韜略,李泰絕對是一無所知!

再者,此前高麗半島上三國爭鬥請求大唐調停,在那種風險關頭,李恪自高奮勇前往兇險萬分的異邦他鄉,擔任大唐的使節出面調停三國紛亂,而且取得了圓滿的成功!

且不說功勞如何,光是這份膽魄,就已經讓李泰等人望其項背——而李泰呢?他只有文治之功,文治之名。於武功,他是一片空白!在李恪出使高句麗的時候,他還曾拍額相慶,暗暗歡喜終於少了一個頸敵,最好這個被父皇贊爲“英果類我”的三哥,死在高麗別回來了!

第三個理由,李恪接替了忙碌在蘭州的李道宗,正式出任幽州大都督。除了是皇子,他還是封疆大吏,和秦慕白一樣鎮戍邊疆上馬治軍下馬治民——他本就是一名統帥。而且他一直幹得還不錯,大唐的東北邊疆尚算寧定,契丹、靺鞨、高句麗等族國雖是早已蠢蠢欲動,但攝於幽州之威都一直不敢犯邊造次!

第四個理由,李恪與秦慕白本就是一對稱不離鉈鉈不離稱的老搭檔,有默契,有交情。出兵打仗可不是請客吃飯吵吵嚷嚷也無所謂,要是到了前線要是將帥不和見解不一,那便可能帶來滅頂之災。而這一點,李泰和其他皇子都未必敢保證。

出於這四個理由,還有比李恪更合適的人嗎?

因此,當李世民說出“李恪”的名字時,長孫無忌頓時絕望了;李泰,也當場認輸了。不服氣,不行。

而且現在又不是擺明了“競選太子”,長孫無忌都無法拿“血統”說事來進行阻撓——曾經,這就是他最有力的利器。李世民不是沒有提過立李恪爲儲的事情,可是長孫無忌一句“李恪身負前隋血統,且廢嫡立庶古來取禍之道”,就把李世民的嘴都給封死了。

事已至此,長孫無忌、李泰,還能有何話可說?此刻他們都只在心中祈禱:畢竟現在不是正式確定太子人選,但願是我想多了!——千萬別是那個遠離朝廷淡出爭奪、非是嫡出的三皇子李恪,漁翁得利後來者居上!——那可就真亂了!

“嗯……”李世民長嗯了一聲,不經意的嘴角輕輕一挑,露出一抹機鋒半露意味深長的微笑,馬上又道,“玄齡,你的意思呢?”

房玄齡不露聲色站了出來,拱手一拜,“微臣認爲,長孫司徒的提議,可行。陛下御點的皇子,也足以勝任。”

“臣等無異議!”

衆朝臣們大吁了一口氣,連忙一起應道。

這其中,也包括站班的監國晉王,李治!

“這麼說,這件事情,就這麼定了?”李世民故意發問一句,不經意的看向長孫無忌與李泰。

爲他人做嫁衣的感覺,終是不好。此刻,不管長孫無忌的城府如何精深,臉上的表情已是相當難看。李泰畢竟年輕一些,遭逢這樣的巨大變故與突如其來的打擊,嘴脣都快沒有血色了,都不知是怎麼站穩的。

“既然衆愛卿都無異議了,那好吧!——傳朕旨意。聖旨六百里加急下達幽州,命幽州都督李恪即刻火速回京覆命!暫由遼東道行軍總管程知節,接替大都督一職。”

“命左衛大將軍、百騎令李君羨暫卸其職,兼任檢校右龍武衛大將軍;與檢校左龍武衛大將軍秦通,即刻統領左右龍武衛十萬大軍出征。傳旨會州右衛大將軍李大亮,命其率軍匯合李君羨、秦通所部人馬,共計十五萬一同率部開往蘭州,共同聽命於秦慕白麾下!”

“戰情如火兵馬先行,不必等候吳王。”

“命,左龍武衛將軍尉遲寶琳,率朕御前羽林衛兵馬一萬,趕赴鬆州助戰尉遲敬德所部。命你父子二人統率川蜀兵馬渡越金川,助戰關西共伐吐蕃!”

“命,右龍武衛將軍程懷弼,率朕御前一萬羽林衛兵馬前往洮州,接替李大亮的職幹任檢校洮州都督,率領當地軍民,繼續追剿殘餘吐蕃匪衆,以保一方安寧!”

“命,原檢校右龍武衛大將軍秦斌爲百騎監副令,暫代李君羨行百騎令之全權,但不必每日到官署赴任。朕本當命你一同出征,但你兄弟三人身披孝重又有母親在堂,不可盡皆遠出,至少要留一子守孝侍奉高堂。就命秦斌留守長安丁憂守孝,以盡爲子人倫之道!”

“朕,正式下旨,命秦慕白統率三軍弔民伐罪征討高原,發動對吐蕃最後一戰!凡應敵戰術用兵之法,可便宜行事;關乎軍政國策,須與行軍長史李恪相商決定。若有難以裁決之事,報予朝廷定奪方可行事!”

“三日後,朕當親至軍營,祭祀天神壯軍賜行!犒賞三軍號令將士,開拔出徵!”

“臣等領旨——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

朝會散罷,衆文武魚貫離開武德殿。半空中陰雲密佈,寒風凜冽吹響宮闕。

衆文武,不約而同的縮緊了脖子快步而行。長孫無忌與李泰一言不發,各自走出了太極宮坐上轎子,徑直回家了。

房玄齡擰眉剪背緩步走在龍尾道長長的階梯上,擡起頭來雙眼微眯看了看天色,獨自暗忖道:“事世難料、君心難測啊!誰會想到,吳王會在此時歸來?……冷月邊關,烽火連天;廟堂之上,也是風雲突變啊!”

第197章 極品賢內助第94章 親情與霸業第6章 武無第二第177章 不速之客第458章 參天巨樹,終不過天第491章 義薄雲天,鐵心鐵血第542章 過河拆橋第293章 信任與博弈第511章 新月女王第237章 趙衝的秘密第239章 離別第433章 一石千層浪第18章 喜事盈門第434章 彌天大謊第319章 引爆長安第447章 大反擊!十萬生靈助妖焰第267章 我不傻第41章 媚娘東家第444章 如煎如熬第263章 大拯救行動第123章 東宮來客第9章 御駕親臨第274章 李恪的義氣第500章 天命,人願第241章 大出意料第475章 十三字遺言第372章 登門化仇第221章 離間計第6章 武無第二第133章 熱鍋烹魚第190章 等酒香醇第340章 陰差陽錯第301章 用兵之時第245章 受命於天第361章 與虎謀皮第80章 四人相聚第156章 水漲船高第251章 誤打誤撞第90章 失蹤的高陽第363章 其樂無窮第221章 離間計第441章 詭譎森森第516章 神蹟第128章 情義無雙第155章 女諸葛第321章 事有蹊蹺?第168章 權宜之計第470章 西域大計第105章 整裝出發第386章 五百火神第86章 與衆不同第459章 大唐霸業第177章 不速之客第133章 熱鍋烹魚第398章 莫失莫望,一如初見第564章 永不後悔第155章 女諸葛第36章 殺雞儆猴第562章 相見不如懷念第131章 真相大白第275章 阻礙第177章 不速之客第551章 夢裡長安第490章 不死不滅第234章 齊王李佑第403章 陰謀如鬼,陽謀如洪第37章 風波驟起第530章 非常手段第253章 故人重逢第368章 峰迴路轉第476章 大唐亮劍第266章 情與法第542章 過河拆橋第47章 賓至如歸第216章 完美一天第302章 奇謀妙計第186章 長安再聚第95章 絕地反擊第131章 真相大白第555章 變數,破局第550章 君心似鐵,父愛如山第273章 兵發鄧州第106章 天災人禍第117章 文佳皇帝第534章 蛛絲馬跡第153章 出遊射獵第179章 跳槽計劃第314章 狼多肉少第359章 晉王來訪第274章 李恪的義氣第87章 皇帝要嫁女第199章 盛世長安第492章 龍泉,殘書,烈酒第158章 戀愛假期第199章 盛世長安第271章 不動如山第361章 與虎謀皮第495章 天降神兵,火鳳焚城第309章 長安依舊第88章 小惡魔的眼淚
第197章 極品賢內助第94章 親情與霸業第6章 武無第二第177章 不速之客第458章 參天巨樹,終不過天第491章 義薄雲天,鐵心鐵血第542章 過河拆橋第293章 信任與博弈第511章 新月女王第237章 趙衝的秘密第239章 離別第433章 一石千層浪第18章 喜事盈門第434章 彌天大謊第319章 引爆長安第447章 大反擊!十萬生靈助妖焰第267章 我不傻第41章 媚娘東家第444章 如煎如熬第263章 大拯救行動第123章 東宮來客第9章 御駕親臨第274章 李恪的義氣第500章 天命,人願第241章 大出意料第475章 十三字遺言第372章 登門化仇第221章 離間計第6章 武無第二第133章 熱鍋烹魚第190章 等酒香醇第340章 陰差陽錯第301章 用兵之時第245章 受命於天第361章 與虎謀皮第80章 四人相聚第156章 水漲船高第251章 誤打誤撞第90章 失蹤的高陽第363章 其樂無窮第221章 離間計第441章 詭譎森森第516章 神蹟第128章 情義無雙第155章 女諸葛第321章 事有蹊蹺?第168章 權宜之計第470章 西域大計第105章 整裝出發第386章 五百火神第86章 與衆不同第459章 大唐霸業第177章 不速之客第133章 熱鍋烹魚第398章 莫失莫望,一如初見第564章 永不後悔第155章 女諸葛第36章 殺雞儆猴第562章 相見不如懷念第131章 真相大白第275章 阻礙第177章 不速之客第551章 夢裡長安第490章 不死不滅第234章 齊王李佑第403章 陰謀如鬼,陽謀如洪第37章 風波驟起第530章 非常手段第253章 故人重逢第368章 峰迴路轉第476章 大唐亮劍第266章 情與法第542章 過河拆橋第47章 賓至如歸第216章 完美一天第302章 奇謀妙計第186章 長安再聚第95章 絕地反擊第131章 真相大白第555章 變數,破局第550章 君心似鐵,父愛如山第273章 兵發鄧州第106章 天災人禍第117章 文佳皇帝第534章 蛛絲馬跡第153章 出遊射獵第179章 跳槽計劃第314章 狼多肉少第359章 晉王來訪第274章 李恪的義氣第87章 皇帝要嫁女第199章 盛世長安第492章 龍泉,殘書,烈酒第158章 戀愛假期第199章 盛世長安第271章 不動如山第361章 與虎謀皮第495章 天降神兵,火鳳焚城第309章 長安依舊第88章 小惡魔的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