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大唐霸業

有唐一代,華夏是個尚武的民族,大唐是個極爲重視軍功的王朝。秦慕白率關西軍立下如此赫赫奇功,皇帝與朝廷不予重賞,那是絕不可能的。

現在滿朝文武就在琢磨着,皇帝該會怎麼賞賜秦慕白呢?——這個近年來風波不斷飽受爭議,名聲鵲起紅得發紫的年輕人,同時也是他的半子之婿?

早在不久前,因爲秦叔寶的戰死,李世民大爲哀慟,不僅親自到府以兄弟之禮弔唁,事畢之命還按照慣例廢朝以祭,讓秦家嫡長子秦通,也就是他自己的親勳衛隊百騎的副使繼承了秦叔寶翼國公的爵位,並且將翼國公名下原來僅有的四百戶食邑加到了五百戶。同時,諡秦叔寶爲“武”,贈徐州都督,改封護國公。

古來中華對於帝王將相或是王公名人,死後都有追諡。其中,單諡字更顯得尊貴,因爲只有帝王才享有這樣的特權對臣屬賜予單字諡。《周書?諡法解》有云,“剛彊直理曰武,威彊敵德曰武,刑民克服曰武”,是一個極高的評價。

另外,又有秦叔寶的一些故友同袍與仰幕者們覺得,僅一個“武”諡不足以囊括秦叔寶的全部,於是又有了許多雙字“私諡”,其中最得到廣泛認可的是“貞武”。

“清白守節曰貞,大慮克就曰貞,不隱無屈曰貞”,意思是說,秦叔寶爲人坦蕩磊落大公無私,行俠仗義義薄雲天,是個人格魅力極高的蓋世英雄豪傑!

至於民間就更不說了,秦叔寶在生之日就已生受貢奉成了門神,英勇壯烈之後更加被尚武崇神的大唐百姓所神化,成了百姓心中正義守護神的象徵。

李世民,請匠人依照秦叔寶生前慣用的虎頭鏨金槍式樣,鑄造三倍大小銅鑄兵器一尊,立於武德殿前,以示大唐居安思危、太平而不忘武事,同時,也是對秦叔寶深深的懷念。至於以前朝廷就已經收藏的虎頭鏨金槍原品,則是當作了國寶一般珍藏於內延珍閣,一般人輕易都看不到。

其實李世民登基之後,曾經名揚天下的蓋世虎將開國功臣秦叔寶,隱淡了近十年之久。如今死後一夜殊榮莫可追及,許多人心知肚明,這一半是因爲秦叔寶近兩年的功績與英勇殉國,另一半,則是因爲他那個爭氣的兒子,如今正立下了天大的戰功。

因此衆人都在猜測,連亡父都如此專享殊榮,那皇帝該如何賞賜秦慕白呢?

有許多人習慣性的覺得,幻月谷與大非川兩場大捷,就足以讓年輕的駙馬爺秦慕白一飛沖天無人可及了。也有一些老辣城府的政客心中暗忖,如果皇帝厚賞秦慕白,那就表示這仗差不多打到頭了,該是到了偃戈息兵與吐蕃和談的時候了。畢竟,以戰謀和挾勝談判,對大唐極是有利。

反之,如果皇帝只是象徵性的表彰一下秦慕白與關西軍將士,那就表示,這仗當真還要打下去!皇帝之前所說的與吐蕃之間不存在妥協、停戰、和盟,那就不是唬人的。

因爲帝王就是這樣的心術,獐兔未滅,鷹犬不飽——猛的一下就將臣子賞到了頭,今後他不努力拼搏了怎麼辦?他今後再立大功怎麼辦?

果然!

李世民金口一開,當朝宣佈說,封駙馬都尉秦慕白爲藍田侯,勳雲麾將軍,食邑僅二百戶,賞黃金三百兩錢五千貫,南海上貢夜明珠十二顆,絹二百匹;仍領關西道行軍大總管一職,並將秦叔寶生前的封疆軍政要職——安西大都護由他接任。

其中,最不起眼最出人意料也恰恰最爲敏感的,是封的那個武勳官“雲麾將軍”。

勳官十二轉,武將勳官最高級別的是正二品的上柱國,秦叔寶生前就是享有這項殊榮。這項官職沒有實際職務不享有奉祿田產等特權,純粹是榮譽的象徵,(有點類似如今的“一等功”之類稱號)。而云麾將軍對應的勳級是“護軍”,僅僅是從三品。

這與關西大捷的軍功嚴重不對等。早年平定吐谷渾時,只是隨同出征的副將薛萬徹都得到了正三品鎮軍大將軍的勳官!

言下之意,李世民是在對秦慕白與衆臣說——你立的功勞還不夠!還要繼續拼、繼續擴大戰果!

這仗,還得繼續打下去!

秦慕白你要一飛沖天,那還早,現在纔剛剛展開翅膀!大唐開疆拓土威服四海的千秋霸業,纔剛剛邁開腳步!

這些豪言壯語,李世民沒有在朝堂之上說起一句,但,僅僅是這一份賞賜,就讓所有人清晰的感受到了,皇帝此刻的雄心壯志與遠大目標!

李世民,秦慕白,君臣二人早年私密默契達成的宏偉藍圖,終於迎來了大展拳腳的這一天。

至從李世民登基平定突厥之後,天下呈平十餘年的大唐帝國,也終於在沉睡羈年之後猛然甦醒,如同下山猛虎騰淵神龍,開啓了宏圖霸業的新篇章!

衆文武幾乎已經看到,大唐帝國的歷史畫卷上,即將添上如洪流駭浪般磅礴恢弘的一筆。

而執筆丹青者,正是當今聖上,與遠在千里之外不斷創造奇的那個弱冠新秀,秦慕白。

“假以時日,這小子的前途,何以見量?”

不知不覺的,有許多人開始將秦慕白與長孫無忌、李勣這些人暗相比較。近年來的頻發戰爭,讓沉寂許久的軍方將領們開始強勢復甦。這是否就可以料想,此前朝廷之上的文官執掌喉舌、氣勢一邊倒的局面,正在悄然發出逆轉?!

文武平衡勢均力敵,相互鉗制不豎權臣,這是否也正是皇帝想要的呢?

……

一場出人意料的大捷,一封並不豐厚的賞賜,讓朝廷之上再度暗流洶涌。文武博弈的政治格局,也在潛移默化之中,發生着某些微秒的改變。

對這一切,精明而富有城府而且對皇帝相當瞭解的長孫無忌,自然是看得通通透透,想得明明白白。他知道,朝廷之上正有強敵倔起,這既是時勢所造,也是皇帝暗中有意而爲之。但,這並不代表皇帝就不信任不重用他了,這一點自信長孫無忌還是有的。

因爲君王歷來就是如此,尤其是李世民這樣的雄霸明君,他是絕對不會允許手下出現權傾朝野一家獨大的權臣的。假以時日,若是秦慕白或是別的什麼人風頭太盛功高震主了,就算不被猜忌與削弱,也會有另外一人突然倔起,與之勢均力敵的相抗衡。

因此,就算所有朝臣都在暗中爲長孫無忌捏一把冷汗,或是在暗中嘲諷他的失勢與衰落,但長孫無忌自己卻是一直安之若素。他深信,無論如何,他長孫無忌在貞觀一朝是絕對不會倒下的。

至於貞觀之後?……拭目以待!

……

朝議之時,李世民說由於關西軍的功勞薄尚未呈上,因此“暫時”只賞秦慕白一人,待日後,再對關西軍衆將士一併論功行賞。

這也恰恰是更加應證了,李世民希望這戰爭繼續下去的猜測。

如此大捷,按慣例朝廷肯定是要設宴慶祝的。李世民當朝下旨,說今晚於太極宮麒德殿設宴以慶。朝會散後,李世民又將房玄齡私下叫到了御書房中。

“玄齡,朕今日的諸項決斷,可有不妥之處?”李世民問了一個十分冷幽默的問題,讓房玄齡極難回答。

“房謀杜斷”聞名於世,房玄齡歷來以善長謀略與思慮忠純而著稱。慣常之時,不管是軍政民務還是大小朝事,但有思之不周一時難決之事,李世民都會要問房玄齡的意見。可是今天,皇帝都已經當朝宣佈了,君無戲言,房玄齡縱然覺得有不妥之處,又還能如何?

因此房玄齡只是笑了一笑,拱手答道:“陛下既然已經決斷,就並無不妥。”

“哈哈!”李世民大笑,說道,“朕知道你想說什麼。是不是朕的決定太過草率了一點?還有就是,對秦慕白的賞賜太刻薄了一點?”

“陛下英明。”房玄齡直言不諱的承認。

“你是主管軍事的閣部宰相。”李世民說道,“朕叫你來,就是想問一問你,這城外的三十萬大軍如此區處?”

房玄齡略作尋思,答道:“微臣以爲,陛下既然已經失信過一次,不可再次。”

“哦,怎麼說?”李世民問道。

“陛下親著檄文號令天下,欲率三十萬大軍御駕親征;大軍準備妥當,卻突然又不去了。雖說事出有因,但畢竟是食言而肥有損君威。而且,天下仕民與城外將士的熱情已經被鼓動起來,如今陛下突然宣佈不出徵了,無異於是當頭潑了他們一盆冷水,易失人心。”房玄齡說道,“所以微臣以爲,陛下既然已經決定不御駕親征了,但,這剛剛徵募而來的三十萬大軍,不可以馬上拆散。一則有失軍心民心,二則朝廷已然花費了許多錢糧用以募兵,若是就這樣散了,便是平白的浪費。”

“此論倒是與朕不謀而合。”李世民呵呵的笑道,“你說得對,朕掏空了國庫連前隋的糧食都運來了新募這三十萬大軍,可不能說解散就解散了。加上關中原有的府兵,如今長安城外已有近六十萬大軍。朕打算以六選一的方式遴選精銳,組十萬大軍常駐關中鎮戍京城,直屬於朕的指揮。你覺得怎麼樣?”

房玄齡略微吃了一驚,“陛下的意思是說,今後這十萬兵馬,朝廷都一直養着?”

“對。”李世民說道,“這一兩年來頻發戰事給了朕一個教訓。除了關中諸軍府與上番的府兵,朕手上一定要握有另外一支常備野戰軍隊,以備不虞。免得又發生眼前的景況,臨時募兵。一則朝廷可能一時拿不出這麼多錢糧從而造成危機,二則,這臨時招募而來的兵馬,畢竟缺乏訓練戰鬥力有限。朕要確保朕手中除了鎮守皇宮的監門衛、金吾衛與牛千衛等御林軍外,還有一支能征慣戰的真正精銳之師,隨時能夠奔赴疆場上陣殺敵。而這一支野戰軍,全是資由朝廷供養的募兵。大將,由朕親征指派。連麾號朕都想好了——左右龍武衛!”

房玄齡眉梢一擡,吃驚的看着李世民……龍武衛,這是一個開唐之初曾經用過但廢如今棄了的麾號。曾經,秦叔寶與程知節,就是左右龍武衛大將軍!

李世民接着說道:“組建之初,龍武衛的軍官都只從朕的親勳百騎中挑選。就讓秦通和秦斌,暫任檢校左右龍武衛大將軍,行使實權代朕挑選軍士操練兵馬。待日後軍隊成形,朕再指派實際的大將軍統領他們。大唐已經有了左右衛、左右威衛、左右驍衛、左右監門衛、左右千牛衛、左右金吾衛這十二衛兵馬,如今朕要擴充到十六衛!除了增加左右龍武衛這兩支皇帝親勳的野戰衛戍大軍,還要增加‘左右羽林衛’這兩衛御林軍兵馬,專門負責鎮守皇宮。而這兩衛兵馬的核心,就是朕的百騎衛隊。也可以說,朕是要將原有的百騎擴充爲兩衛正規軍,人數均在一萬人左右。‘百騎’這一併不正規的麾號從此作廢,百騎使,也不再專門設置。但,原有百騎的軍官與軍士,一併留任在左右羽林衛中,組成軍樞核心。而且,百騎營地也要保留,繼續爲朕爲大唐,培養傑出的軍事人才。只是名稱上也要做一些更改罷了……就叫‘百騎監’,等同於國子監以及各府臺衙門的級別,最高長官仍叫百騎使,可由原來的百騎文職官員擔任。李君羨不是曾經在百騎幹過長史嗎?可由他先行兼任百騎使一職,將百騎監組建起來……”

李世民淘淘不絕的說了有一炷香的時間,房玄齡聽得是一驚一乍,他心中在想道:看來皇帝今天是當真高興。關西打了勝仗是一回事,最主要的,是他心中那一副早已勾畫好的霸業藍圖終於要展開了。首先就從軍事上着手進行改變,徵兵擴伍收攏兵權,看來,與吐蕃之間的戰爭,肯定會要曠日持久。皇帝仍未放棄御駕親征的可能想法,說不定什麼時候,他就要親率左右龍武衛,殺出關中……

想到此處,房玄齡又驚訝又好笑,暗道皇帝都隆登大寶這麼多年了,仍是未有磨去骨子裡的軍人血性與好戰性格,這或許,也正是他與秦慕白默契投緣的一個重要原因吧?二人,都有着同樣的好勇爭勝、積極進取之心。

“玄齡,朕說了半天,你覺得如何呢?”李世民的發問,打斷了房玄齡的沉思。

房玄齡拱手答道:“陛下剛剛說的這些,都是軍國之大事,既重大又繁冗,還須得匯合衆臣一併商議並分配執行。如今陛下,是否太心急了一點呢?”

“心急嗎?”李世民擺手,哈哈的大笑,“朕,已經思考了好多年了。朕都已經當了十幾年皇帝,軍隊編制這些還是沿用的武德朝、甚至是前隋的例子,這妥當麼?府兵有府兵的好處,募兵也有募兵的長處。眼前就見證了,皇帝的手中若是沒有一支常備的、穩定的精銳王師,真遇到什麼大事,那就捉荊見肘。朕意已決,新組四衛兵馬,分別是左右龍武衛與左右羽林衛。前者是兼顧京城衛戍與野戰出擊,每衛暫定人馬五萬;後者是皇宮衛戍,每衛暫定人馬一萬。他們都將隸屬朕的直接指揮。核心將領,就從百騎之中挑選,或由朕親自指派得力大將來擔任。”

房玄齡點了點頭,沒有多言。看來皇帝是早有籌謀並且心意已決,他多說已是無用。而且,新組的這四衛兵馬,職能明確作用巨大,對於鞏固帝尊維護京城也是有着莫大好處的,除了耗費一點錢糧,不見得是壞事。李世民是個馬上打天下的皇帝,對於軍事,他比任何人都要精熟。房玄齡,幾乎沒找到什麼可以建言更改的地方。

“朕還有一個想法,那就是,左右龍武衛組建完畢之後,先拉到戰場上,去打一打。”李世民說道,“任何形式的訓練,也比不上實戰的作用來得有效。朕要的是真正的精銳之師,因此,他們必須經過戰場的考驗。”

聽到這裡,房玄齡總算是聽出了一點譜……皇帝繞了這麼大一兜的圈子,難道是想增兵蘭州?

“朕也該給秦慕白一點實際上的幫助了。”李世民說道,“他奏摺中肯求朝廷幫助,要錢要糧要醫藥,這都是情理之中,唯獨不要兵馬。這是爲什麼,玄齡你想過麼?”

房玄齡怔了一怔,答道:“秦慕白興許是知道,關中已然沒有多少兵馬可調。”

“不是。他是不想讓朕爲難。”李世民嘆息了一聲,說道,“蘭州打了這麼久的仗,朕還沒派給過他們一兵一卒。秦慕白獨自率領蘭州軍民抵禦吐蕃、突厥諸國的全力攻殺,戰線萬里缺兵少將,太難了。每逢想及此處,朕感慨之餘,也頗爲自責與心酸哪!——現在朕既然已經徵來了三十萬大軍,錢糧也花進去了,那不用也是浪費!就從關中所有的六十萬大軍之中,挑選十萬精銳組成左右龍武衛十萬大軍,點選大將率領奔赴蘭州參戰,在秦慕白的麾下效力。因是與吐蕃、突厥等國作戰,就以騎兵爲主——玄齡,你看如何?”

“呃,這……”房玄齡,一時真不知該如何作答。十萬精銳騎兵,這可不是個小數目。誠然蘭州缺兵少將打得辛苦,但皇帝這一回,是否也真是太過大方了?連自己準備親自統領的兩衛親勳野戰軍,也給了秦慕白——雖然美其名曰是“拉到戰場上去歷練歷練”,但說白了不就是塞給秦慕白十萬大軍嗎?

再說白了,今後這左右龍武衛大將軍的職務,至少有一個必定落在秦慕白的肩上。本來,他父親就曾是左龍武衛大將軍!

關西大捷,噶爾欽陵三十萬大軍折損過半;與此同時,李世民給秦慕白增兵十萬……這意味着什麼?窮追猛打除惡務盡哪——難道皇帝,真想一舉踏平高原平定吐蕃?

想及此處,房玄齡看向皇帝的眼中精光閃逝;與此同時,李世民笑得高深莫測,正眯着眼睛等着房玄齡的答覆。君臣二人,已然是心照不宣!

“陛下,微臣以爲……”房玄齡甚至吸了一口涼氣,說道,“吐蕃不同於昔日之突厥……除了政治博弈與軍事較量,那裡還有一個極爲特殊的因素,就是連綿萬里的雪域高原!”

“那又怎麼樣?”李世民一掌拍到龍案上,“秦慕白只派幾百人就能翻越飛鳥不渡的崑崙大雪山,直搗格爾木一舉端了噶爾欽陵的老巢——朕再給他增兵十萬,他就拿不下邏些城、擒不來棄宗弄贊嗎?!”

第288章 踏征程第68章 英勇跳河第23章 程老妖精第173章 老實交待第131章 真相大白第189章 血濃於水第448章 天雪築京觀,萬骨爲我枯第208章 明察暗訪第220章 轅門立威第378章 無野心,不誅心第371章 終南山之巔第159章 溫柔一刀第292章 逼宮第317章 千年一嘆第80章 四人相聚第43章 長孫無忌第320章 不忍觸碰第445章 勢如壘卵第357章 如憶妖兒曲第91章 找尋第505章 西域真神第402章 勳門之戟,龍顏之怒第559章 將我埋葬第514章 雄徵萬里第561章 絃斷有誰聽第130章 江夏王第226章 失而復得第18章 喜事盈門第388章 八方雷動(二)第554章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第224章 狡兔三窟第45章 百騎軍魂第377章 誰,願死於無名?!第30章 智破鐵陣第48章 再見媚娘第297章 此消彼長第251章 誤打誤撞第106章 天災人禍第224章 狡兔三窟第274章 李恪的義氣第10章 技驚四座第19章 異變鬥生第368章 峰迴路轉第526章 物歸原主第416章 奇計鋪陳第362章 狐狸尾巴第250章 大腕駕到第459章 大唐霸業第495章 天降神兵,火鳳焚城第51章 壯心不已第351章 破東宮第483章 關西大點兵第121章 池中非物第385章 英雄志,梟雄膽第186章 長安再聚第412章 公事公辦第7章 拳法切磋第55章 李泰的用心第208章 明察暗訪第23章 程老妖精第3章 勳門立戟第360章 赤子之心第244章 深入古墓第437章 神佛之力第82章 神奇的妖兒第384章 梧桐第436章 無雙詐謀第566章 一起私奔第325章 妖孽紅杏第22章 校場比槍第220章 轅門立威第328章 一抹神韻第462章 帶刺奇芭第43章 長孫無忌第182章 玉帳經第446章 擂鼓,聚將!第307章 駙馬難當第160章 回長安第66章 小惡魔拜師第527章 長安風聲第551章 夢裡長安第10章 技驚四座第184章 難以取捨第42章 暗藏隱患第398章 莫失莫望,一如初見第247章 王妃的遺願第5章 將門虎子第513章 鳳翔西野第130章 江夏王第181章 大唐軍神第67章 妖孽鬥法第267章 我不傻第8章 吳王李恪第132章 使命第530章 非常手段第195章 挑戰命運第29章 龍旗之爭第559章 將我埋葬第29章 龍旗之爭第226章 失而復得
第288章 踏征程第68章 英勇跳河第23章 程老妖精第173章 老實交待第131章 真相大白第189章 血濃於水第448章 天雪築京觀,萬骨爲我枯第208章 明察暗訪第220章 轅門立威第378章 無野心,不誅心第371章 終南山之巔第159章 溫柔一刀第292章 逼宮第317章 千年一嘆第80章 四人相聚第43章 長孫無忌第320章 不忍觸碰第445章 勢如壘卵第357章 如憶妖兒曲第91章 找尋第505章 西域真神第402章 勳門之戟,龍顏之怒第559章 將我埋葬第514章 雄徵萬里第561章 絃斷有誰聽第130章 江夏王第226章 失而復得第18章 喜事盈門第388章 八方雷動(二)第554章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第224章 狡兔三窟第45章 百騎軍魂第377章 誰,願死於無名?!第30章 智破鐵陣第48章 再見媚娘第297章 此消彼長第251章 誤打誤撞第106章 天災人禍第224章 狡兔三窟第274章 李恪的義氣第10章 技驚四座第19章 異變鬥生第368章 峰迴路轉第526章 物歸原主第416章 奇計鋪陳第362章 狐狸尾巴第250章 大腕駕到第459章 大唐霸業第495章 天降神兵,火鳳焚城第51章 壯心不已第351章 破東宮第483章 關西大點兵第121章 池中非物第385章 英雄志,梟雄膽第186章 長安再聚第412章 公事公辦第7章 拳法切磋第55章 李泰的用心第208章 明察暗訪第23章 程老妖精第3章 勳門立戟第360章 赤子之心第244章 深入古墓第437章 神佛之力第82章 神奇的妖兒第384章 梧桐第436章 無雙詐謀第566章 一起私奔第325章 妖孽紅杏第22章 校場比槍第220章 轅門立威第328章 一抹神韻第462章 帶刺奇芭第43章 長孫無忌第182章 玉帳經第446章 擂鼓,聚將!第307章 駙馬難當第160章 回長安第66章 小惡魔拜師第527章 長安風聲第551章 夢裡長安第10章 技驚四座第184章 難以取捨第42章 暗藏隱患第398章 莫失莫望,一如初見第247章 王妃的遺願第5章 將門虎子第513章 鳳翔西野第130章 江夏王第181章 大唐軍神第67章 妖孽鬥法第267章 我不傻第8章 吳王李恪第132章 使命第530章 非常手段第195章 挑戰命運第29章 龍旗之爭第559章 將我埋葬第29章 龍旗之爭第226章 失而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