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煉蠱

老秦家擺起了家宴,有陰德妃這樣的人物造訪,全府上下受寵若驚。休說是秦家,就算是長孫無忌這樣的皇戚人家,也未得陰德妃光顧過,這不得不說是破天荒的事情。

陰德妃是個雍榮華貴又大方得體之人,高貴之餘並不讓人產生過多的距離感,十分親和。因此這頓家宴也吃得比較的輕鬆。只是今天是個比較特殊的日子,氣氛多少有些壓抑與沉悶。

飯罷,高陽公主留陰德妃住在駙馬府。陰德妃執意要回去,說如今皇帝病重,身爲皇妃豈可在外露宿?一語勾起高陽公主的憂思,她說父皇也真是,生了病也不讓我們去探望,都不知他病情如何了。不行,明日我非得要去看看。

秦慕白阻止她,說如今境況特殊,你就不要造次了。高陽公主也就沒堅持,只是心頭仍是不暢。

稍後秦慕白安排了衛隊與車馬,送高陽公主母女一同回了皇宮。李道宗父女居住在長安城中反倒自由,因而留了下來繼續飲茶。李雪雁是個聰明懂事的女子,知道父親與秦慕白有要事相商,便隨霜兒陪那些小孤女們去了。

不久,李勣果然登門,一身便裝,輕騎而來。

三人便坐在了靜室之中,煮茶論事,開門見山的直接討論正題。

李道宗說道:慕白,原本這樣的時候,我們不該與你討論這些煩心的事情。可是非常時期,還請你暫時拋開私念以國事爲重。

王爺不必多說,秦某自是省得輕重緩急。秦慕白說道,妖兒一事,事發突然令我始料不及。我心雖痛,但不至方寸大亂。大丈夫有所爲有所不爲,該做的事情,我一件不會落下。

嗯,這便好。李道宗讚賞的點了點頭,對李勣道,茂公,今日特意請你前來,是想聽一聽你的高見。本王已久不在朝堂雖被啓用仍遠在幽州,但國家大事不敢絲毫忽視。如今朝堂之上發生如此重大的變故,便是革新故鼎之時。這樣的關頭,既有大風險,也是大轉機。說不得,便是我大唐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因而,我們爲臣之人當殫精竭慮爲君分憂爲國謀事。

王爺所言甚是。李勣淡然的微笑,撫了撫鬍鬚說道,其實李某知道,王爺與慕白想與我討論什麼。王爺放心,今日不同往日,李某縱然平常是個膽小如鼠之人,但此刻斷然不會有所保留。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以報二位之信任。

呵呵!秦慕白笑道,世叔真會說笑。你若膽小如鼠,當年瓦崗寨裡十七歲統兵掛帥衝鋒陷陣的是何許人?我還聽父親說起過,當年李密降了大唐之後,前來招降於你。你以李密之臣的身份降唐,被高祖大讚忠義。我父親從不輕易贊人,但在他看來,世叔纔是真正的重情重義性情中人。只是,從不把這些掛在嘴邊,而是付諸於行動。世叔的人品道德,秦某向來最是敬仰。

哈哈!你父親有讚歎過我嗎?他不在背底裡罵我就不錯了吧!李勣大笑道,我那秦二哥啊,這麼多年來一直性如烈火剛正耿直,眼睛裡揉不下一點沙子。有時候,我還真是挺敬畏他的。沒得說,你比你父親智巧圓滑不少,但骨子裡也是一樣的熱血重情。否則,換作是我,今日這手上也許就不會纏上繃帶了。

在下慚愧。秦慕白自嘲的一笑拱了拱手,當時一時激憤,全然忘情。我只認得眼前便是我的切骨仇人,不記得他是誰家公子,也忘了國有國法了。

衝冠一怒,男兒熱血,又何必說?李道宗無所謂的一笑,說道,本王若年輕二十歲,也會如同你一般的行事。打便打了殺便殺了,又當如何?敢做敢當福禍一肩扛,方是男兒真本色。茂公你也休要胡言,你若在那種時候若還能思前想後畏手畏腳,當年就不會切下自己的一塊肉來給單雄信吃了。

哈哈,好,好,這等事情我們都不必提了。李勣擺手笑道,好吧,在場的都是熱血好漢,英雄俠氣,行了吧?吹捧可曾完了,我們該談正事了吧?

嗯,那必須是英雄好漢,才能坐到一起商議此等國家大事。秦慕白打趣的笑道,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與二位共勉。

哈哈!李道宗與李勣一同大笑,還誇秦慕白文武雙修出口成章,端的了得。

又幹了一回剽竊勾當的秦慕白暗自好笑,也就生受了這般吹捧。

茂公,你對長孫無忌力主罷去與吐蕃一戰,如何看待?氣氛活躍了一些,彼此的距離也拉近了,李道宗便切入了正題。

李勣點了點頭,說道:其實從大局上看,長孫無忌也算不得有錯。常言道知兵者不好戰,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戰爭,畢竟不是好事。尤其是現在,我大唐突生內患東宮傾倒,朝堂之上風聲鶴唳人心惶惶,陛下又臥病不能理事。若在此時悍然動武對外加兵,便是雪上加霜於國不利。

但是從長遠來考慮,此時若放棄戰機,對我大唐損耗巨大。秦慕白說道,吐蕃與我大唐已經爭鬥好幾年了,變了各種手法來與我抗爭,皆不得勝。如今他們求婚失敗帶着一口怨氣迴歸高原,策動高昌反叛,就是想從外圍封鎖我大唐,將我們的戰線拉長拉大。衆所周知,我大唐在西域的控制力一向薄弱。東起涼州西至蔥嶺,萬里疆域大小數十國,皆與我相鄰,對中原的富饒虎視眈眈。在那裡,雖有一些國家對我大唐稱臣,比喻說高昌,但實際上只是一個虛妄的名份。反而,吐蕃與西突厥對他們的控制力更加強大。原本,人家遠在千里之外,臣不臣服其實對我中原影響不大。但是,我大唐的絲綢之路可是一條源頭活水,就此被掐斷,非但是財富的損失,從長遠戰略上來考慮,也是極不安全。若高昌背反我等視而不見,其餘小國就敢效仿追隨。如此,大唐在西域的威信與控制力當喪失殆盡。從而,吐蕃就敢糾結這些盟友,一共對大唐發難。到那時候,羣蟻蝕象,再加上吐蕃這隻伏於臥榻之側的猛虎,我大唐如何應對?

慕白所言極是。李勣接過話來說道,看來皇帝陛下沒有看錯你,你的確有着長遠的戰略眼光。不錯,高昌反,在現在看來不過是疥癬之疾。可是放任其自由,就會成爲肘腑心腹之患。大唐失去一個每年送上些許牛羊器玩的臣屬國不可怕,損失絲綢之路的財富也不可怕,致命的是猛虎加上蟻羣,不出百年,中原必然大禍。蘭州,是大唐擺在西域的一對拳頭,這時若不打出去,將來就等着被人打得毫無反手之力了。從這一點上考慮,蘭州必須出兵,絕對不能坐視高昌反叛不理!

說到這裡,李勣頓了一頓,鏗鏘道:我的個人立場,支持蘭州出兵,西擊高昌!並藉此機會,襲捲西土製霸西域。但是,這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啊!豈不說那裡小國林立政治宗教都十分複雜,還有吐蕃、西突厥這樣的大勢力在背後撐腰。當是憑藉武力,我大唐肯定無法達到制霸西域的目的。攻城攻心伐兵治民,須得雙管齊下才行。不是我李某人背後說秦二哥的壞話。打仗,秦二哥絕對沒問題,當今天下罕有敵手;但是伐謀治民,他還離不開你這個兒子。

茂公說了句大實話。李道宗深以爲然的點頭,說道,高昌之戰,表面看來只是一場小型的平叛戰爭,但實際上,它是一場關乎大唐國策、中華千年大計的巨大戰役。指揮這樣的戰役,須得大手筆,大智慧,大能耐。放眼當今天下,大概有四人能做到。

哪四人?李勣啜着茶笑而問道。

李道宗笑道:你這不是明知故問嗎?其一,當然是鼎鼎軍神衛公藥師,不過他不大可能重披戎裝上陣殺敵了;其二,便是你英國公李茂公,但是,你身爲北疆長城,如何脫身到西域用兵?其三,便是很容易讓大家忽視的我朝另一名軍神,皇帝陛下本人。

我贊同。李勣點頭。

那第四個,自然就是衛公的關門弟子,秦慕白了。李道宗說道,雖然你師從衛公的時間最短,但最有天賦最得精髓。尤其是,除了在軍事上的長處,你還在政治民生上別人一套,蘭州這兩年來的轉變就是明證。

這並非是誇獎吹捧,秦慕白也不推卸否認,只是說道:如王爺所言,我恩師、世叔、陛下,三人都可以勝任,但都不可能親身前往,只剩下秦某一人。精明如長孫無忌與褚遂良,定然也能想到這些。不是嗎?

李道宗與李勣一起對視一眼,點頭。

可是他們堅決果斷的阻止蘭州用兵,除了從大局上的考慮,還會不會別有用意呢?秦慕白問道。

問得好。這便是我們今日話題的核心了。李道宗的表情嚴肅了一些,說道,皇帝病重,從未被人想到的晉王李治突然走上了檯面。據本王所知,皇帝當時是給長孫無忌下了一道十分活絡的口諭讓他,輔佐皇子監國,但沒說是哪年皇子。言下之意,是逼着長孫無忌表態,將他支持的皇子推上臺面。

皇帝這一手,也是無奈之舉。李勣說道,近年來儲君之爭幾乎就要亂了朝綱,大子失德,魏王銳起,但長孫無忌素與魏王不合。偏偏長孫無忌又是皇帝陛下最倚重最信任的宰相,雖然皇帝最近魏王,但若魏王上臺,他與長孫無忌不和,這又是一場比儲君之爭更大的災難。無奈之下,皇帝逼着長孫無忌表態。怎料長孫無忌也還真有點敢略,居然就敢將最幼的嫡子晉王李治推出來,這也算是徹底與魏王決裂,並在皇帝陛下那裡擺明立場了。

亂世多梟,不得不承認,長孫無忌這一次,也是逆流而上敢做敢爲了。秦慕白說道,其實,長孫無忌肯定明白皇帝的心意,就是要逼他在這節骨眼上與魏王握手言和,共治朝堂。可他居然敢拂逆皇帝之意,支持李治。這不得不讓我覺得突然與異訝。此番種種,不像是長孫無忌平常的爲人。在我的印象之中,長孫無忌就與敢於抗顏直諫的魏徵剛好相反,不管皇帝做什麼,他都鼎力支持並讚揚稱頌。他的這個特點,一直爲人所詬病。可現如今他一反常態與皇帝逆道而行,當真詭異。

這不詭異,慕白。李道宗說道,魏王是嫡子,晉王也是嫌子,同是長孫無忌的親外甥,手心手背都是肉,他奈何支持晉王?這樣的問題,皇帝肯定會去問長孫無忌,而長孫無忌也定然有自己充足的有說服力的理由。否則,皇帝爲何還一直安心的臥病在牀不理朝政?不就是想用一段時間來考驗考驗長孫無忌的選擇是否正確麼?

言之有理。李勣道,其實立儲,說到底是皇帝家事。家事一本帳,其中的彎彎繞繞不是我們這些外人所能想得清猜得透的。按皇帝個人的意願,魏王當然是最合適的人選。可是事不遂人願,就算他是皇帝,也不能什麼都說了算。選擇儲君,所謂的血統嫡庶其實只是一件外衣。真正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是看有誰站在這個皇子的背後現在好了,長孫無忌立場堅定的站在李治的背後,連皇帝都不得不正眼以看。因爲長孫無忌不僅僅是一個國舅,司徒,宰相,更是代表一個集團一股勢力,當今朝堂之上最大的一股勢力,足以扭轉整個王朝歷史的勢力!

一針見血!李道宗撫掌而贊,說道,我就說吧,茂公平常雖然言語不多,但智府深沉真知灼見,如今能說出這樣的大實話,也足以見得你對我二人已是剖肝瀝膽。

應該的。李勣拱了拱手微然一笑,說道,同乘一條船,自當齊心協力。

秦慕白點點以示贊可。李勣這話說得沒錯。常言道道不同不相爲謀,不是一家人不說一家話。如今,一條神秘的紐帶,已經將代表軍方勢力的李道宗、李勣與秦慕白綁在了一起。而以長孫無忌爲首的文官集團,則是牢牢抱作一團。

文武分野,從東宮事發之日起,已是漸露行藏。如今在蘭州一事上,則是分野清晰了。有些話秦慕白與李道宗、李勣都沒有挑明,那就是,除了公心,在這種事情上大家都有私心。

人不爲己,天誅地滅!

長孫無忌,不願蘭州開戰,除了出於國事朝廷的考慮,也有私利的考慮。其一,大唐尚武重視軍功,出將入相這樣的事情是常事。戰功卓著的將軍在外掛帥歸朝封相,李靖、李勣這些人都幹過,司空見慣。

如今,李靖隱退,李勣在外,朝堂之上的軍方代表,罕有人跡。能與長孫無忌相抗衡的,更是寡少。東宮倒臺晉王登場之後,長孫無忌火急火燎的開始清除異己培植黨羽,軍界中生代將領中的翹楚、吏部尚書侯君集瞬間被清洗,便是長孫無忌爲了削弱軍方在朝堂上的勢力的一記大手筆。

在這樣的前提之下,長孫無忌怎麼可能允許蘭州開戰,兵權、財富與軍功外放,再爲自己豎立勁敵?

而這個潛在的勁敵,就是秦慕白。

精明如長孫無忌,當然知道秦慕白的立場肯定不會與他一致,也不會甘居他之後,站在長孫無忌的陣營裡充任一個旗手爲他搖旗吶喊。再者,更深層更根淵的矛盾與分野,是長孫無忌矢志替李世民選擇一個守成之君,能夠將貞觀大唐的盛景延續下去不出大亂子,他長孫無忌就足以功秉千秋了;而秦慕白,則是想要一名雄心勃勃的開拓之君,將大唐的國威繼續發揚光大。

立場的分野,決定了秦慕白與長孫無忌,註定南轅比轍不可能站在同一陣營。

而在這時候,職權在手的長孫無忌最先下手了。拉攏秦家的兩位嫡長子秦通與秦斌,是他的第一步棋;凍結蘭州制止戰爭,是第二步旗。這第三步旗,就不知他該如何來下了。

秦慕白很清醒的知道,以今時今日自己的實力與能耐,絕對不是長孫無忌的對手。他需要得力的幫手,需要一飛沖天的機會。

而眼前的李道宗與李勣,則是與他同一陣營裡的戰友。李道宗坐鎮幽州防禦北狄與高句麗,李勣是漠北雄獅大唐的移動長城,二人都是獨擋一面立鼎江山的軍界巨梟。

他們當然希望蘭州能夠開戰,一來是出於軍人的報負與理想,二來,如果蘭州被凍結,那麼兔死狐悲,還有多久就要輪到長孫無忌對他們卸磨殺驢呢?

在利益上,三人是絕對統一的!

我們不能忽略了一個人物。李道宗突然說道。

誰?

褚遂良!李道宗說道,你們不覺得,此人的突然倔起十分詭異麼?原本,他只是皇帝陛下的一個起居郎,心腹記室。可是現在搖身一變,居然能與長孫無忌並駕齊驅鼎立朝堂了。他比長孫無忌更加年輕,也更加的內斂。往往,越是這樣的人物,才更有內才;如果危險起來,也更加危險。

褚遂良,的確是個謎團。秦慕白說道,我與之共事過幾場,此人大智若愚城府極深,剛柔並濟滴水不漏。比之風頭並進權欲極重的長孫無忌,他要低調內斂得多。在東宮事發的先後,他突然粉墨登場。一個重要的契機,就是他給長孫無忌捎去口諭。於是從那時候起,他與長孫無忌站在了一起,成了他的左膀右臂之一。可我總感覺,褚遂良與長孫無忌有些貌合神離。褚遂良的根,始終是在皇帝那裡。他是唯一獲准自由出入皇帝病室的人,因而我猜楊,此刻的褚遂良,其實就是皇帝在朝堂之上的一個化身!

這個比喻倒也貼切。李道宗微然一笑,說道,也許長孫無忌只是把褚遂良當作是他的一個黨友幫隨,但實際上,真正決定大事的,我猜還就是褚遂良,因爲他就是皇帝的手眼口舌。因此,慕白你若想在眼前這個危機之下尋找到轉機,還得從褚遂良那裡入手。若能見到皇帝陛下,則是最好。這種時候,除了皇帝陛下,沒人能力挽狂瀾一錘定音。你,我,茂公,就算再加上衛公李藥師,在朝堂之上都爭不過長孫無忌。而且越爭,越對我們不利。因爲長孫無忌已經掌握瞭如今朝堂之上的話語權,我們與之對立,就是與監國皇子李治對立,變相的,就是與朝堂、與皇帝對立。

王爺所言即是。李勣輕撫鬚髯,意味深長的對秦慕白道,慕白,此時,須用巧力。你是駙馬,亦是皇帝愛將,長孫無忌動是肯定不敢動你的,只能用拉攏、孤立、疏遠、排擠這樣的法子來對付你。反過來,你更不可以去與長孫無忌正面爭鋒。他現在巴不得你主動發難與他翻臉,然後名正言順的將你廢掉趕出朝堂。連侯君集那樣的人都在朝夕之間被他扳倒,何況他人?所以,你現在既安穩,又危險。這既是大唐的一個轉折點,也是你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好好把握,謹慎小心。充分利用你的身份與人際關係,去改變當前的局面,方是上策。

嗯世叔之言,小侄句句銘記在心。其實,我現在如何倒是不擔心。我反倒擔心我那性如烈火的父親。他若知道朝廷駁回了他的請戰書,該當如何?秦慕白皺眉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若我父親抗旨起兵西擊高昌,無論成敗,便已授人以柄。如此,我父子就會相當之被動,完全被長孫無忌搶得先機!

所慮甚是!李道宗一撫掌,說不得,你即刻休書,派親信之人八百里加急送往蘭州。就算跑死他幾個人、幾匹馬,此信也務必儘快送到你父親手中!否則,後果難料!

我即刻休書!秦慕白長身而起,請出文房四寶即刻揮筆休書,當時就派房外的幾名百騎衛士星夜出長安,徑往蘭州奔去。

幹完這些事情,秦慕白輕吁了一口氣。此刻,他總感覺有一雙眼睛就在身後死死的盯着他,盯着李道宗、李勣還有長孫無忌那羣人。

那雙眼睛,自然是屬於皇帝李世民的。

秦慕白感覺,現在他們這些人,就如同是傳說中的煉蠱,像毒蟲毒物一樣一同被關在了瓦罐裡,彼此廝咬博鬥,誰最後活下來,誰就成蠱!

李世民,不需要太多的毒物在眼前跳來跳去亂作一團。他只想要一條蠱,來輔佐他的兒子,來安定他的朝堂,來穩固他的江山,繼續他的霸業!

至於這個兒子是誰,反倒,沒有那條蠱那麼重要了.

第317章 千年一嘆第265章 冥頑不靈第194章 不忍離去第343 鐵血,懷柔,推背第77章 意外的想法第482章 恐狼之慌第270章 送瘟神,迎死神第420章 驚豔火神第352章 真小人,僞君子第483章 關西大點兵第504章 獨屬江山第308章 小惡魔的怪癖第449 章 天威惶惶,莫可觸逆第172章 長安假日第117章 文佳皇帝第32章 大唐皇宮第96章 連環計第394章 挑燈把酒,共赴黃泉第516章 神蹟第85章 皇宮急召第72章 小惡魔的妙計第255章 無淚第188章 皇帝與公主第41章 媚娘東家第509章 驚濤弄險第427章 錦囊妙計第372章 登門化仇第165章 爲你畫眉第434章 彌天大謊第101章 順坡下驢第326章 無理可講第141章 花前月下第24章 真的戰神第427章 錦囊妙計第490章 不死不滅第230章 明修棧道第302章 奇謀妙計第40章 親授曲藝第8章 吳王李恪第170章 麻煩人物第206章 跟我走第423章 妖刀出鞘第431章 布達拉宮第498章 瘋狂血戰第25章 小小詭計第426章 懂第549章 撫衣而去第273章 兵發鄧州第254章 王妃之死第145章 派系立場第504章 獨屬江山第135章 一波又起第115章 魅影妖姬第171章 四處逢源第313章 門庭若市第211章 百騎威武第68章 英勇跳河第60章 奶爸上任第320章 不忍觸碰第195章 挑戰命運第107章 迷霧重重第323章 臨家有子喚稚奴第428章 不見不散,莫失莫忘第566章 一起私奔第347章 引蛇出洞第297章 此消彼長第72章 小惡魔的妙計第221章 離間計第340章 陰差陽錯第361章 與虎謀皮第289章 鐵血浪漫第119章 亂認親戚第168章 權宜之計第25章 小小詭計第6章 武無第二第243章 若有來世第486章 梟雄歸來第365章 無把握的戰爭第393章 關西鐵軍第420章 驚豔火神第297章 此消彼長第330章 芳影無蹤第247章 王妃的遺願第210章 強龍VS地頭蛇第278章 領悟第314章 狼多肉少第152章 助人爲樂第502章 巍巍崑崙第39章 西市偶遇第361章 與虎謀皮第559章 將我埋葬第432章 天驚變第534章 蛛絲馬跡第8章 吳王李恪第65章 喜羊羊與灰太郎第485章 狼心如鐵第35章 收拾人心第431章 布達拉宮第137章 足智多謀第188章 皇帝與公主
第317章 千年一嘆第265章 冥頑不靈第194章 不忍離去第343 鐵血,懷柔,推背第77章 意外的想法第482章 恐狼之慌第270章 送瘟神,迎死神第420章 驚豔火神第352章 真小人,僞君子第483章 關西大點兵第504章 獨屬江山第308章 小惡魔的怪癖第449 章 天威惶惶,莫可觸逆第172章 長安假日第117章 文佳皇帝第32章 大唐皇宮第96章 連環計第394章 挑燈把酒,共赴黃泉第516章 神蹟第85章 皇宮急召第72章 小惡魔的妙計第255章 無淚第188章 皇帝與公主第41章 媚娘東家第509章 驚濤弄險第427章 錦囊妙計第372章 登門化仇第165章 爲你畫眉第434章 彌天大謊第101章 順坡下驢第326章 無理可講第141章 花前月下第24章 真的戰神第427章 錦囊妙計第490章 不死不滅第230章 明修棧道第302章 奇謀妙計第40章 親授曲藝第8章 吳王李恪第170章 麻煩人物第206章 跟我走第423章 妖刀出鞘第431章 布達拉宮第498章 瘋狂血戰第25章 小小詭計第426章 懂第549章 撫衣而去第273章 兵發鄧州第254章 王妃之死第145章 派系立場第504章 獨屬江山第135章 一波又起第115章 魅影妖姬第171章 四處逢源第313章 門庭若市第211章 百騎威武第68章 英勇跳河第60章 奶爸上任第320章 不忍觸碰第195章 挑戰命運第107章 迷霧重重第323章 臨家有子喚稚奴第428章 不見不散,莫失莫忘第566章 一起私奔第347章 引蛇出洞第297章 此消彼長第72章 小惡魔的妙計第221章 離間計第340章 陰差陽錯第361章 與虎謀皮第289章 鐵血浪漫第119章 亂認親戚第168章 權宜之計第25章 小小詭計第6章 武無第二第243章 若有來世第486章 梟雄歸來第365章 無把握的戰爭第393章 關西鐵軍第420章 驚豔火神第297章 此消彼長第330章 芳影無蹤第247章 王妃的遺願第210章 強龍VS地頭蛇第278章 領悟第314章 狼多肉少第152章 助人爲樂第502章 巍巍崑崙第39章 西市偶遇第361章 與虎謀皮第559章 將我埋葬第432章 天驚變第534章 蛛絲馬跡第8章 吳王李恪第65章 喜羊羊與灰太郎第485章 狼心如鐵第35章 收拾人心第431章 布達拉宮第137章 足智多謀第188章 皇帝與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