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招商引資

海滄縣政府在海滄石化基地的大門前,做了一條商業街,街的一頭是銀行,另一頭就是政府的服務大廳。

服務大廳包含了稅務、工商、安監、衛生、僑辦等二十幾個部門,端的是出門好辦事。

海滄縣早在幾天前,就完成了這些工作,縣裡還特意遷了些商戶過來,使得商業街上不僅有吃有喝有購物,而且種類繁多,達到了此時普通縣城的水平。

金書記摸着半光的腦袋,笑着說道:“大華實業集團的入駐,拉動了本地區的經濟啊。想到日後的石化基地將有五六萬人的規模,我也心潮澎湃了……”

蘇城笑了兩聲,心想,大華的甲醇工程都做了一年了,也沒見你說拉動地區經濟的。

市長也笑着讚揚道:“投資就是富地。我們做政府官員的,要全力做好服務,親商、安商和扶商是我們的主要工作。無論是職工生活方面,交通安全方面,大華都不用擔心。”

金書記連忙接上,道:“是的是的,我們縣委在聽說了大華實業接手海滄計劃的消息以後,立刻組織班子成員開會。對各項工作都做了具體的安排。對了,我們準備在石化基地建一個派出所,這裡也有100多平方公里呢,人口又超過了五萬,完全符合規定,過幾天,我叫幾個候選人來和蘇董見一面。您也給些意見。”

蘇城聽的頭頂冒汗。他在勝利油田工作的那段時間,也算是見識到了一些基層工作的風格。但還沒有見識過地方基層的行事風格。金書記請候選人來見蘇城,擺明了是讓他來挑選派出所所長。這樣一來,豈不是等於派出所就是企業開的了。

如果讓他選人,日後若有不滿,是不是也能再調換人手?蘇城頓時想到了國企裡的保衛科,那些牛氣哄哄的大國企,保衛科向來是支使着派出所團團轉。尤其是80年代早期的時候。派出所連油料都得計劃着用,國企的資源豐富,隨便手指縫裡露一點。就夠派出所吃飽喝足了,結果是派出所窮的叮噹響,只有跟着保衛科才能好過些。

現在招商引資的環境不也是如此。金書記是一門心思的要討好蘇城。對派出所之類的機構,那是完全顧不上了。

旁邊的縣長終於找到了話題,也在那裡說道:“我們縣最新購置了滅火車,也準備在大華實業放置一臺,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蘇董要是沒什麼忌諱的話,我們就安排下去了。”

“大華的廠區內,滅火裝置會統一安裝的。當然,縣裡要是有多餘的,安排給石化基地,那就太謝謝了。”蘇城知道。消防車是個大價錢的東西,縣裡不可能有多餘的。不過,他們的好意也有意義,至少有經驗的消防員比大華自己招募的好,也正規的多。最後的結果。很可能是大華實業捐款給縣裡和石化基地各幾臺消防車,以及相關設備。

霍昌聽着他們說話,輕輕的咳嗽一聲,道:“海滄石化基地在初期沒有5萬人,如果是大華的員工的話,估計連1萬人都沒有。”

“怎麼會?我們見到的文件上說。基地估計超過5萬人,最終也許要達到10萬人……”金書記驚訝壞了,他們還是比較在乎人數的,這是個容易吸引人的數據,雖然並不真的重要。

霍昌看看蘇城,然後低聲解釋道:“你看到的文件,也許是根據中石化的揚子乙烯工程分析的,他們用的設備是60年代的先進設備,安裝的太晚了。我們用的德國巴斯夫的最新產品,3年前定型的乙烯設備,降低了人工的使用,相應的維修和配套的要求也降低了。”

“從5萬降到1萬?”

“從3萬到1萬以下吧。具體的人數要安裝了設備以後才知道,每次設備安裝以後,都會有不同的問題。”霍昌接着又道:“配套工廠的人數估計也會有所浮動。他們如果使用先進的機器人的話,人數要求會很低,如果全部採用人的話,人數就會增加的很多。”

金書記眼睛睜大,問:“能採用人嗎?我的意思是,才用人不是會更便宜?”

蘇城和霍昌都做沉吟狀。

張超是海外留學回來的,在大華做了兩年,仍然沒有完全國產化,笑呵呵的解釋道:“像是大乙烯設備,必須要7*24小時的連續生產,讓工人也三班倒的話,人力成本會比較高,醫療保險的價格也會增加,再加上管理成本,不如儘量採用機器。”

“我們的人力成本很低的,你們如果覺得貴,我們可以出面幫你們降低。你們覺得一個月多少錢的工資能接受,150塊行不行?”縣長非常積極。

由於90年代初期的惡性通貨膨脹,職工工資已經大大落後於物價水平,即使如此,1991年的普通工人工資也在150元以上。縣長提出的可以說是最低工資標準了。

張超沒想到政府官員竟會幫着工人壓價,想說什麼,又忍住了,畢竟,工人的工資降低,對公司是有好處的。

見他不說話,縣長咬咬牙,道:“如果150元太多的話,我們能想辦法降低到120元,剛進廠的工人可以是100元。這樣的話,你們是不是可以大量採用人來操作機器?”

金書記看着大華諸人的表情,解釋道:“咱們縣歷史上是個農業縣,侍弄土地賺的錢太少了,縣裡以前還有幾個工廠,最近一些年全破產了,下崗的工人把財政險些吃窮。我們等石化基地都等了三四年了,現在好了,你們來了,我們就想,能不能幫我們解決一些工人。讓大家都有班上,有工資拿,大華也可以降低成本,多賺錢,多不對?”

他們的理由,蘇城是很不喜歡的。解決失業問題,卻用降低工人的工資的方式。等於又是吃大鍋飯的一套,到最後,拿着最低工資的工人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要麼放棄工廠的工作離開,要麼就混吃等死,很難迸發出學習的積極性的。

對於技術工種。二十歲可以吃青春飯,30歲以後再做普攻,不止不能養家餬口,而且也是身體很難支持的。無論從宏觀還是微觀的角度,以降低工資標準的形式來解決就業問題,根本是本末倒置。

如果只是讓人有一口飯吃,國家又何必搞國企下崗的措施呢。

不過,金書記他們的理由,總歸是一個理由,蘇城也沒有立場義正嚴詞的去駁斥。

因此。短暫的沉默後,蘇城開口道:“我們在招商的時候,會特意向臺商說明,請他們考慮多僱傭工人。而不是採購機器。”

“太好了。”縣長高興的不知所以,又道:“大華能不能也增加一些僱工?比如說。2萬人?”

“大華的人力資源體系,有不同的標準。”蘇城話止於此,不想多言。

縣長不依不饒的,笑道:“蘇董有什麼標準,我們儘量達成。您看這樣如何,如果大華能保證從海滄僱傭1萬人工人……”

“老瀘……”市長唐安科用手掩着嘴。咳嗽了一聲。

縣長好像明白了,忙道:“對,如果大華能保證從咱們廈*門僱傭1萬多人,我們就想辦法,給你們把工資降到100元。這樣如何?現在的下崗工人確實不少,農村的富餘勞動力也不能不管……”

“大華現在的最低工資標準,已經超過600元了。”蘇城打斷了縣長的話,免得他越說越離譜。

縣長驚訝壞了,道:“最低600的意思是,進到大華的工廠,就有600的工資?”

張超早就忍不住了,噼裡啪啦的道:“600元是我們一級工的工資,做到四級工有1000元了,加班期間的工資翻倍,另外還有各種獎勵補貼,一個普通的四級技術工,一個月拿2000元不稀奇。”

“那不是比鐵路職工還高了。”1991年的中國,薪酬最高的行業是鐵路。年均工資超過了3000元,幾乎人人都有月薪300的標準。相比之下,國家機關的年均工資只有2380元,月均不到200元。而且,90年代正是鐵路開始施行工效掛鉤和“百含量”工資包乾的開始階段,效果極好,一線職工甚至有拿薪超過4000元的,等於是公務員系統的兩倍,是名副其實的鐵飯碗。

在這個時間段,削尖腦袋往鐵路里鑽的人,根本是不計成本的投入。

這下聽到大華的工資標準,就連唐安科也淡定不能了,道:“這麼高的工資,肯定有較高的要求吧。”

蘇城微微一笑,道:“我們對職工的技能,態度等方面有較高的要求。大華每年都面向全社會公開招聘的。本地的下崗工人,如果有技能有活力,可以嘗試向大華應聘,我們今年的招聘計劃,也會向本地傾斜。但是,增加工人人數,恐怕不能滿足了,我們的設備已經在德國開始製造了,一些設備甚至裝船起運了,不能隨意更改。”

縣長再不好意思說話了,他現在算是聽明白了,大華在乎的並不是工資問題,而是工人水平的問題。

氣氛突然間有些僵硬。李琳適時的跳出來笑道:“我是大華公關事業部的負責人李琳,有些人可能認識我。我們部門是隸屬於大華集團總部的,薪資標準比照一線,平時工資稍微低一些,但經常有發獎金的機會,而且是坐辦公室的。各位家裡要是有親戚朋友,歡迎推薦到我們部門來。”

果然有位官員關心的問:“公關事業部,具體是做什麼的?”

李琳狐狸似的一笑,說道:“企業公關形象就是在社會上豎立大華的良好形象,主要就是三個方面,和大衆打好關係,和媒體打好關係,和政府打好關係。這是我的名片。”

衆人恍然大悟。大家要是把親戚朋友送到了大華的公關事業部,日後估計就是這些親戚朋友來公關自己了。

蘇城微笑的看着。大華的公關事業部是大華內的一個獨立部門,有自己的文化和特殊的制度,它們同化親戚朋友的速度,遠比被親戚朋友同化的速度快多了。

由於能夠實現個人價值,也沒少有玩膩了的中大級衙內加入大華公關事業部,而且是正正經經的上班。

當然,只要能夠實現企業公關的目標,他們是在晚宴上正正經經的上班,還是回家吃晚飯當正正經經的上班,李琳都是不管的。這也是大多數跨國企業做政府公關的方式,要是隨便招募一個大學剛畢業,什麼都不懂的年輕人做公關,妄想用誠懇來打動人心,那要麼是恐怖片,要麼就是日本電視劇,絕不會是現實。

相反,招募這些衙內們,只要給予恰當的管理和誘導,他們就能創造難以想象的價值。

在歐美國家,很多富二代官二代,富八代官八代經常會選擇做公關起家。他們在目標人羣中的信任度高,接觸面廣,配合公司的資源和戰略,完全是一種雙贏的局面。企業公關做成政治公關,政治公關做成白宮幕僚的人並不罕見。

還有更高級的企業公關,乾脆是高薪聘請退休的政府高官。例如軍火公司聘請五角大樓的將軍做防務顧問,順道攻關五角大樓。聘請日本防衛廳的高官做特別常務,順道攻關防衛廳,又好用又安全。

這種利用一代目做公關的方式,大華實業目前只能在學術界和國企中尋覓,蘇城對此非常謹慎。李琳也只能遺憾的在二代目中想辦法。

不過,比起國內許多企業自以爲是的錢權交易和權色交易,大華的方法自然更先進更乾淨。

隨着李琳的加入,話題很快發生了變化,縣長也悄悄的低頭道歉,不再多說招工問題。

唐市長則用教育的語氣,既說給縣長,也說給其他人,道:“來幫助我們吸引投資的是恩人,來投資我們的客商是親人,能打開招商引資局面的幹部是能人,影響投資環境的是罪人。我們一定要抓住歷史性的機遇,不驕不躁,勇往直前……”

震耳欲聾的掌聲,充分說明了關心石化基地的官員人數!

第65章 採油尖端領域第575章 高開高走第571章 標書製作第364章 物探隊第423章 汗流浹背第75章 大肥豬第133章 炫耀第431章 股份第323章 老闆放手放膽,政府撐腰壯膽第385章 液化天然氣船第363章 秋明市第249章 用工制度第374章 含油層第127章 井涌第613章 四面楚歌第252章 招聘完成第86章 中國企業家形象第638章 隱秘的利潤第420章 供應商們第607章 備份第284章 戰爭打響第95章 顧問第586章 副產品第204章 噴涌的石油第157章 知難而退第5章 辦公自動化第305章 殉道者第146章 團結力量第514章 挖空第546章 建房第298章 投入第一第267章 變動第324章 招商引資第276章 看大戲第471章 扶貧工程第372章 鑽井第402章 跳槽第313章 要來了第2章 另類招聘第314章 臺塑意向第90章 國家科技攻關計劃第379章 那些250們第67章 測井技術第66章 肥油星第601章 射孔第62章 分包第655章 肥肉與利爪第643章 收網第406章 步步緊逼第18章 升官第553章 作弊日第70章 大慶也要第81章 哪裡都有他第261章 波瀾微起第269章 兩個方案第369章 你不懂第391章 ……中國人自己的第533章 迷霧第538章 就怕他們有證據第328章 終南捷徑第604章 第三口油井第132章 技術方向第607章 備份第644章 三分之一第164章 簽約第563章 儲量報告第356章 亞洲人第142章 東京第124章 滴油不下海第458章 總統府第18章 升官第575章 高開高走第507章 馬革裹屍還第127章 井涌第531章 金錢雨第223章 三角債第426章 高樓大廈第649章 品嚐成功第528章 擊潰第615章 疑慮重重第582章 展團第25章 部門利益第440章 哪來的訂單第173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262章 爭取支持第636章 15美元第30章 採油機第587章 內部福利第453章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第174章 簡版平臺第397章 ……應對第325章 換一份工作?第419章 合作生產第62章 分包第136章 燃氣熱水器第407章 成噸的訂單第430章 還有什麼條件第306章 人情背書第163章 廣告第321章 勝利的空氣
第65章 採油尖端領域第575章 高開高走第571章 標書製作第364章 物探隊第423章 汗流浹背第75章 大肥豬第133章 炫耀第431章 股份第323章 老闆放手放膽,政府撐腰壯膽第385章 液化天然氣船第363章 秋明市第249章 用工制度第374章 含油層第127章 井涌第613章 四面楚歌第252章 招聘完成第86章 中國企業家形象第638章 隱秘的利潤第420章 供應商們第607章 備份第284章 戰爭打響第95章 顧問第586章 副產品第204章 噴涌的石油第157章 知難而退第5章 辦公自動化第305章 殉道者第146章 團結力量第514章 挖空第546章 建房第298章 投入第一第267章 變動第324章 招商引資第276章 看大戲第471章 扶貧工程第372章 鑽井第402章 跳槽第313章 要來了第2章 另類招聘第314章 臺塑意向第90章 國家科技攻關計劃第379章 那些250們第67章 測井技術第66章 肥油星第601章 射孔第62章 分包第655章 肥肉與利爪第643章 收網第406章 步步緊逼第18章 升官第553章 作弊日第70章 大慶也要第81章 哪裡都有他第261章 波瀾微起第269章 兩個方案第369章 你不懂第391章 ……中國人自己的第533章 迷霧第538章 就怕他們有證據第328章 終南捷徑第604章 第三口油井第132章 技術方向第607章 備份第644章 三分之一第164章 簽約第563章 儲量報告第356章 亞洲人第142章 東京第124章 滴油不下海第458章 總統府第18章 升官第575章 高開高走第507章 馬革裹屍還第127章 井涌第531章 金錢雨第223章 三角債第426章 高樓大廈第649章 品嚐成功第528章 擊潰第615章 疑慮重重第582章 展團第25章 部門利益第440章 哪來的訂單第173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262章 爭取支持第636章 15美元第30章 採油機第587章 內部福利第453章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第174章 簡版平臺第397章 ……應對第325章 換一份工作?第419章 合作生產第62章 分包第136章 燃氣熱水器第407章 成噸的訂單第430章 還有什麼條件第306章 人情背書第163章 廣告第321章 勝利的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