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 一“豆”成名(1)

“各位,這裡就是‘嘉豆13號’的主產區了……”嘉穀實驗室大佬陳建章,帶着浩浩蕩蕩的一行外國代表團,做起了參觀訪問之事。

這一次的大豆參觀代表團的規模,比以往任何時候更顯得龐大。

自從國家糧油信息中心正式公佈中國大豆產量預測報告後,申請前來嘉穀考察的團隊絡繹不絕。煩不勝煩的嘉穀實驗室乾脆組織了一次集體參觀活動。

於是,世界農民組織一行三十餘人,主要來自美國、巴西、阿根廷、歐盟等國家和地區的農業專家,出現在了東北黑省的大豆主產區。

站在田間,微風拂面,他們望着如海洋一般金燦燦的大豆田,目光爍爍。

秋收的季節將至,大豆也漸漸成熟。廣袤的農田中,地上佈置着傳感器,天上盤旋着無人飛機,它們把土壤中的水分、農作物的長勢、病蟲害等數據傳輸到嘉穀的數據中心,隨時進入聯合收割狀態。

“上帝,中國人的大豆生產水平,已經這麼高了嗎?”

“肯定是向我們展示最好的一面啊。”

“這有什麼奇怪的,我們國內也能達到這個水平,我關心的是中國人的產量是不是真的。”

“對,產量纔是重點。每公頃6噸啊,中國人放了一個響炮。”

“難以置信。”

開始是幾個人的低聲議論,漸漸地變成了一羣人的討論。

實在是此事太過於驚人,以至於大家的問題迭出。

說實話,要不是中國官方說的,而且中國人大大方方地開放參觀,他們是不信的。

身爲各國頂尖的農業專家,他們最基礎的能力,就是判斷一個作物研究方向,多久能夠看到曙光,多久能看到結果。

當然,這樣的判斷肯定是不準確的,但也是有一定的區間的。

譬如小麥從畝產300公斤提升到400公斤,應該在五年以上;大豆從畝產200公斤提升到300公斤,至少也應該在十年以上……

這只是舉個例子,但這樣的判斷不是開玩笑的。

一間實驗室要不要花費幾千萬美元,加入到這樣的競爭當中去,往往就是依照這樣的判斷來做決定的:大豆的增產突破快不過十年去,依據本實驗室的能力,我們有可能在未來五到十年間完成該項目,加入相關競爭有一定的勝率,可以考慮加入競爭。

但嘉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完成了大豆增產的研究突破,那就意味着全世界其他參與類似項目的實驗室,全部大虧特虧了。

中國人突破了,而且還是超出他們目標的突破,敢情他們此前都在白費工夫了?還有,後面的研究還要不要繼續,怎麼繼續下去?

想想都覺得殘忍。

然而,科研世界就是這麼殘忍的,覺得殘忍的都死在茫茫競爭中了,活下來的,也就只能咬牙堅持。

美國大豆育種學家潘德爾就正在承受這種殘忍。

大豆高產研究本就是一個坑。

畝產400公斤的小麥很常見,畝產400公斤的玉米甚至只能算一般,但畝產400公斤的大豆,他還沒想過。

從生理原因的角度來說,大豆中的蛋白質和脂肪相對較多,碳水化合物相對較少,而玉米、水稻和小麥則相反。而植物在合成蛋白質和脂肪需要消耗的能量明顯會多一些,因此,在整體能量相同的情況下,大豆的產量偏低就不以爲奇了。

潘德爾的研究方向,是挖掘關鍵高產基因,譬如控制光合作用的基因,通過提高大豆對能量的利用率以提高產量。

但大豆基因研究太難了。

大豆是由古四倍體演變而來的二倍體自交作物,基因組龐大,約有56000個基因,且75%的基因以同源基因的形式出現,種內遺傳變異程度低、豐富的重複序列使大豆基因組變得十分複雜,遺傳轉化困難,這羈絆着大豆基因功能研究的進展。

潘德爾的研究項目已經開展了三年,但有哪些基因在調控大豆光周期和開花、調控機制又是什麼,都還沒有徹底摸清。

具有革命性顛覆的“嘉豆13號”一出,潘德爾直接懵了——這還不是轉基因品種?中國人是怎麼做到的?

“中國人運氣太好了,他們肯定是發現了特殊的野生大豆品種。”這是潘德爾第一個能想到的。

有趣的是,同行代表團中贊同的人不在少數。

從生物多樣性的角度看,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一株野草也許能改變一個民族的命運。而地大物博的中國,在生物資源豐富上可謂是全球數一數二的國家。

譬如世界水稻生產曾有兩次大的飛躍,都與中國發現的野生水稻品種有關。

第一次發生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中國利用本土的矮杆野生水稻與栽培水稻進行雜交,培育出矮稈水稻,連同矮稈小麥的育成,帶動了全球糧食大面積增產,在世界農業領域引發了著名的“綠色革命”。

第二次突破是雜交水稻的育成,再次大幅度提高了水稻產量。其關鍵在於中國人在瓊省發現了一種極其難得的沒有花粉的野生水稻。

回到大豆上也不乏例子。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美國大豆發生大豆孢囊線蟲病,使得大豆生產瀕於毀滅,“救星”又是來自中國的“小黑豆”。美國農業部將其抗病基因轉育到當地栽培大豆中,育成新的高產抗病品種,使大豆生產迅速復甦。

現今轉基因大豆的藍本,也是美國所謂“植物專家團”訪問中國時,趁機採集回國的一株野生大豆。巧的是,當事人——美國大豆遺傳學家布爾納德,正好與潘德爾系出同門。

國際代表團中的歐美大豆育種學家也知道這一點,但都有意無意地忽視其中的“不道德”,只將其作爲中國人“運氣好”的佐證。

不得不說,運氣好,是技不如人的一個好藉口。

這樣面對投資者,也有話可說了——狗屎運戰勝辛辛苦苦的奮鬥,在歷史上發生過無數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但聽到這話的陳建章,內心一曬,運氣嗎?

就算是運氣好了。

我們歐皇附體又咋樣,只能說——有本事,你們也祈求運氣爆棚啊!

……

第559章 人家的沙漠,人家的牛(1/2)第416章 以併購始,以併購終(5/5)第132章 “圈地”不易(2/3)第89章 在不可能的地方創造可能(求收藏!)第697章 吃過豬肉第319章 天地一抖(2/3)第432章 嘉穀系的戰鬥基因(1/2)第650章 這是什麼開局(2/2)第300章 猛將必發於行伍(補更2/14)第335章 沙漠“人造”風場(4/4)第629章 高端地盤第188章 一座城市的決心(下)第288章 風雲再起第555章 動員(1/2)第258章 風起雲涌下的養豬同行第567章 “超級乾旱”來襲(3/3)第637章 逝去的金錢(2/3)第622章 一“豆”成名(4)第79章 啤酒這個江湖(求收藏!)第67章 利益糾葛(求收藏!)第78章 糖衣炮彈(求收藏!)第577章 狗大戶來了(1/2)第434章 敢開發就敢回去(1/2)第424章 “鮎魚”與“鹹魚”(1/3)第267章 作死之路第131章 最“高貴”的糧食(1/3 求訂閱)第219章 分歧第173章 當大豆遇上百草之王(1/3)第714章 使糧入庫,不如使糧入市第432章 嘉穀系的戰鬥基因(1/2)第476章 攻陷東南亞(1/2)第217章 有些氣不能忍第550章 “傻白甜們”(1/2)第459章 謎一樣的中國乳業(1/2)第651章 漸入高峰(1/2)第478章 驚天報價(1/2)第660章 成功的秘訣(3/3)第277章 唯有涅槃,方得新生第185章 嘉穀再整合(上)第252章 豬若安好,便是晴天第313章 爲作物加“營養餐”第48章 回國與警醒(求收藏!)第572章 爲我的開疆拓土開路(2/2)第315章 紅豆生南國(2/3)第541章 讓更多真金白銀“上山下鄉”(2/2)第597章 瘋狂的大豆(2/2)第405章 《舌尖上的大米》(3/4)第710章 酸味(1/2)第18章 令人欽佩的認真(求收藏!)第5章 大循環農業第166章 落後的焦慮(1/4)第726章 如科幻般的農業(2/2)第684章 無聲的報國(1/2)第444章 他們必將實現復興(2/2)第455章 嘉穀的“神仙牛”第547章 突如其來的“惡評”(2/2)第727章 挑戰心臟的開支(4K字)第134章 征服戈壁大漠的開端第119章 把最好的留給國人(1/3 求訂閱!)第37章 縱論(中)第126章 逆勢而行(2/3)第640章 坑的就是你(2/3)第410章 讓觀望者奮起(2/3)第468章 這將是我們的領域了(二合一)第710章 酸味(1/2)第632章 大國購買力,恐怖如斯第337章 沙漠裡的開荒牛(下)第377章 看上嘉穀土豆的百事公司(2/4)第6章 畢業回鄉第522章 嘉穀這樣,很好第144章 爲年輕交學費(2/3)第337章 沙漠裡的開荒牛(下)第564章 對內不作惡,對外不手軟(2/2)第252章 豬若安好,便是晴天第189章 花團錦簇(3/4)第375章 顛覆專家認知(2/2)第726章 如科幻般的農業(2/2)第375章 顛覆專家認知(2/2)第644章 一羣馬屁精(3/3)第665章 能源林計劃第253章 中草藥養豬第402章 老丈人的“驚嚇”(2/2)第229章 記仇與敲悶棍第401章 雙管齊下共“吸金”(1/2)第619章 一“豆”成名(1)第265章 奶粉火爆上市第100章 當前的霸主,未來的對手第514章 嘉穀實驗室的王旗(1/2)第665章 能源林計劃第140章 攀科技樹的奠基(上)第346章 收購!收購!(1/4)第130章 慘淡的國內大麥種植(3/3)第461章 孩子與未來!第51章 大牛加盟(求收藏!)第480章 餘波震盪(1/2)第433章 真的有點小期待呢(2/2)第143章 被套路(1/3 求訂閱)第171章 註定白費心機(2/3)第631章 顫抖吧(2/2)第496章 以身立法?(2/2)
第559章 人家的沙漠,人家的牛(1/2)第416章 以併購始,以併購終(5/5)第132章 “圈地”不易(2/3)第89章 在不可能的地方創造可能(求收藏!)第697章 吃過豬肉第319章 天地一抖(2/3)第432章 嘉穀系的戰鬥基因(1/2)第650章 這是什麼開局(2/2)第300章 猛將必發於行伍(補更2/14)第335章 沙漠“人造”風場(4/4)第629章 高端地盤第188章 一座城市的決心(下)第288章 風雲再起第555章 動員(1/2)第258章 風起雲涌下的養豬同行第567章 “超級乾旱”來襲(3/3)第637章 逝去的金錢(2/3)第622章 一“豆”成名(4)第79章 啤酒這個江湖(求收藏!)第67章 利益糾葛(求收藏!)第78章 糖衣炮彈(求收藏!)第577章 狗大戶來了(1/2)第434章 敢開發就敢回去(1/2)第424章 “鮎魚”與“鹹魚”(1/3)第267章 作死之路第131章 最“高貴”的糧食(1/3 求訂閱)第219章 分歧第173章 當大豆遇上百草之王(1/3)第714章 使糧入庫,不如使糧入市第432章 嘉穀系的戰鬥基因(1/2)第476章 攻陷東南亞(1/2)第217章 有些氣不能忍第550章 “傻白甜們”(1/2)第459章 謎一樣的中國乳業(1/2)第651章 漸入高峰(1/2)第478章 驚天報價(1/2)第660章 成功的秘訣(3/3)第277章 唯有涅槃,方得新生第185章 嘉穀再整合(上)第252章 豬若安好,便是晴天第313章 爲作物加“營養餐”第48章 回國與警醒(求收藏!)第572章 爲我的開疆拓土開路(2/2)第315章 紅豆生南國(2/3)第541章 讓更多真金白銀“上山下鄉”(2/2)第597章 瘋狂的大豆(2/2)第405章 《舌尖上的大米》(3/4)第710章 酸味(1/2)第18章 令人欽佩的認真(求收藏!)第5章 大循環農業第166章 落後的焦慮(1/4)第726章 如科幻般的農業(2/2)第684章 無聲的報國(1/2)第444章 他們必將實現復興(2/2)第455章 嘉穀的“神仙牛”第547章 突如其來的“惡評”(2/2)第727章 挑戰心臟的開支(4K字)第134章 征服戈壁大漠的開端第119章 把最好的留給國人(1/3 求訂閱!)第37章 縱論(中)第126章 逆勢而行(2/3)第640章 坑的就是你(2/3)第410章 讓觀望者奮起(2/3)第468章 這將是我們的領域了(二合一)第710章 酸味(1/2)第632章 大國購買力,恐怖如斯第337章 沙漠裡的開荒牛(下)第377章 看上嘉穀土豆的百事公司(2/4)第6章 畢業回鄉第522章 嘉穀這樣,很好第144章 爲年輕交學費(2/3)第337章 沙漠裡的開荒牛(下)第564章 對內不作惡,對外不手軟(2/2)第252章 豬若安好,便是晴天第189章 花團錦簇(3/4)第375章 顛覆專家認知(2/2)第726章 如科幻般的農業(2/2)第375章 顛覆專家認知(2/2)第644章 一羣馬屁精(3/3)第665章 能源林計劃第253章 中草藥養豬第402章 老丈人的“驚嚇”(2/2)第229章 記仇與敲悶棍第401章 雙管齊下共“吸金”(1/2)第619章 一“豆”成名(1)第265章 奶粉火爆上市第100章 當前的霸主,未來的對手第514章 嘉穀實驗室的王旗(1/2)第665章 能源林計劃第140章 攀科技樹的奠基(上)第346章 收購!收購!(1/4)第130章 慘淡的國內大麥種植(3/3)第461章 孩子與未來!第51章 大牛加盟(求收藏!)第480章 餘波震盪(1/2)第433章 真的有點小期待呢(2/2)第143章 被套路(1/3 求訂閱)第171章 註定白費心機(2/3)第631章 顫抖吧(2/2)第496章 以身立法?(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