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中國獨特的沙漠農業道路(1/3)

“中國人顯然是在走一條自己的道路。”對嘉穀開發的沙漠綠洲考察一番後,亞伯拉罕清晰地認識到這一點。

這讓他有些頹然。

他一個水管理、水技術專家,到處推廣先進的節水灌溉技術,自然不是爲了做慈善。

本想着,趁着拿下爲嘉穀設計灌溉管道網絡的單子,可以推廣以色列配套的技術服務。但如今看來,希望渺茫。

“教授,在我看來,他們不過是學習和借鑑我們的經驗而已,而且學得還不到位……”他的助手阿莫斯不太服氣地說道。

作爲硬生生在沙漠中化腐朽爲神奇,創造了聞名全球的“沙漠農業奇蹟”的國家的技術人員,阿莫斯很有自信,所有想要發展沙漠農業的人,都無法忽視以色列的經驗。

以色列的經驗說白了,其實就兩點:一是依託高度發達的現代化科學技術,對農業進行現代化裝備,研發出世界上最爲先進的灌溉技術,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二是調整種植業結構,積極發展耗水量低而附加值高的經濟作物。

阿莫斯不否認,這家叫嘉穀的中國公司確實是有兩把刷子,起碼在第一點上頗有亮點。

譬如他看到的嘉穀在沙漠裡種植的馬鈴薯、牧草還有小麥等作物,明顯是經過特殊培育的,對於乾旱、嚴寒的抗逆性好極好;

譬如他們生產的有機肥,品種多而量大,對於沙漠土壤的改造堪稱神效;

又譬如嘉穀應用的水肥一體化灌溉控制技術,聽說正打算與太陽能技術相結合,要實現自動監測、預警,溫度太低時能放熱,農作物不會結霜;溫度太高時,也會自動開閥噴霧降溫……

無論是生物育種,還是節水灌溉技術,都是以色列所擅長的。中國雖然在追趕,但就普及率和專業性來說與以色列的同類技術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儘管對中國人的勤奮態度很是欽佩,但在技術上,阿莫斯有足夠的自信藐視嘉穀。

“而且,教授,你不覺得嗎?他們犯了一個錯誤,那就是選擇在沙漠裡種植糧食作物,而我們的實踐證明這恰恰是不可取的。”阿莫斯指着剛剛經過的小麥田說道。

曾經,以色列也是採取糧食作物與經濟作物齊頭並舉的方針,但由於嚴酷自然條件的約束,無論是糧食作物還是經濟作物都需要大量的進口。此後,他們積極調整種植業的結構,大力培育和推廣蔬菜、水果、花卉等耗水量低而效益高的經濟作物,限制和減少小麥、玉米等耗水量高而效益低的大田作物,才造就了今天的沙漠農業奇蹟。

眼光更老辣的亞伯拉罕搖搖頭:“不,孩子,這就是我說的中國人自己的道路。”

“中國跟以色列不一樣。嚴酷的自然條件和地緣政治環境,迫使我們爲了生存迸發出最大的潛能。每一捧土每一滴水,我們都希望能得到最大的農業產出,多填飽一點肚子多養活一點人,所以追求土地最大的生產效益。”

“但中國人,他們開發沙漠,是服務於實現農產品自給的國家戰略。有句話說得沒錯,中國人能養活自己,就是對世界最大的貢獻了。開發沙漠主要用來種植糧食,恰好符合中國的國情。”

說着說着,亞伯拉罕也不禁流露出一絲震撼:“阿莫斯,有一點你可能還不知道,中國人是打算將這個沙漠,全部改造爲綠洲!”

“……”阿莫斯嘴巴張得能塞下一個雞蛋。

來之前他們就已經知道了,這個叫騰格里的大沙漠,面積四萬多平方公里,已經比以色列國土面積大陸0%。

數百萬畝的沙漠改造規模已經讓他爲之心驚了,將一個比以色列還大的沙漠全部改造爲綠洲?噢,這太瘋狂了!

他還不知道嘉穀是打算將隔壁的巴丹吉林沙漠一併開發——兩個沙漠面積加起來相當於4個以色列的國土面積。

但這個消息已經讓阿莫斯目瞪口呆了。

“中國人太瘋狂了!這不可能做得到!”阿莫斯喃喃自語道。

但亞伯拉罕再次搖搖頭:“不,我相信他們能做到。因爲,他們在沙漠底下發現了一個巨大的淡水儲水層!”

儘管中國農業面臨的問題很多: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低下;集約化、可持續發展進度緩慢;人地關係緊張以及環境問題……種種壓力日積月累,使農業發展面臨着巨大的挑戰。

但亞伯拉罕從不懷疑中國人的雄心,眼前的沙漠改造大工程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亞伯拉罕不由得想起了主導這一驚人的開發工程的企業家——齊政。

很難想象,這個身家在全世界都可以算得上是鉅富的“青年”富豪,會一心一意地在農業這個傳統領域摸爬滾打。

“世界級的企業家,世界級的資源稟賦,世界級的基建能力……這樣的組合,馴服區區一個沙漠,又有何難?”

世界級的基建——指的是中國人在沙漠裡修建的“兩漠水庫”,據說這是一個庫容量排行世界前十的大型水庫。

要設計灌溉管道網絡,這一點自然是隱瞞不了的。而對此,阿莫斯發現自己詞彙是如此匱乏,“……太瘋狂了!”

亞伯拉罕意味深長道:“所以說,千萬不要小看‘世界工廠’的力量!事實上,當我知道了地下有充足的淡水層後,我就對中國人能實現這一目標毫不懷疑。”

“農業歸根結底是對光、溫、水的利用,有了這三者,在工業化的基礎上,沙漠完全可以改良成肥田沃土。而中國有這樣的工業化能力!”

在工業化的基礎上,中國有強大的動員能力可以建成大量的大壩、渠道,無數的溝、池、井、窖,構成農田水利網絡來蓄洪濟旱。

在工業化的基礎上,中國有強大的工業提供廉價的塑料薄膜與塑料水管,廉價的肥料和農藥,廉價適用的農業機械。

在工業化的基礎上,中國有源源不斷的抗逆高產的新品種被育成,有層出不窮的新技術被研發,而且這些新品種新技術是完全適應於本地的農業生產的。

最關鍵的是,在工業化的基礎上,中國有高素質的農民,肥料和農藥、農機能被科學高效地使用,各種新品種新技術能被快速、有效、普遍地推廣!

亞伯拉罕苦笑道:“事實上,如果我們不是在節水管理技術——如流量調節和自動化等爲作物在正確的時間提供適量的水灌溉上面有獨到之處,中國人甚至不需要我們!”

“彈丸之地”出身的阿莫斯,一向對自家創造的沙漠農業奇蹟沾沾自喜,此刻彷彿重新認識了中國:“這,就是世界大國的底蘊嗎?”

……

第6章 畢業回鄉第437章 假農之名,圈地蓋房(2/2)第667章 羣衆的呼聲第543章 帶你賺錢可以,別嗶嗶(2/3)第151章 合作難道不香嗎(3/3)第596章 嘉穀的方案(1/2)第123章 農民收入倍增計劃(2/3)第595章 強勢地位與大豆外交第316章 聞風而至(3/3)第385章 養豬何苦爲難養豬?(1/4)第474章 總要有人付出(1/2)第381章 養豬場火了(2/3)第58章 情懷第617章 天要變了(2/2)第316章 聞風而至(3/3)第330章 一杯敬健兒,一杯敬觀衆第240章 比不上嗎第532章 海上養殖航母(2/2)第670章 着迷(2/2)第658章 勾人(1/3)第682章 系列報道(1/2)第348章 挺近澳大利亞(3/4)第62章 交通瓶頸第12章 雛苗入場第312章 利國利民的海上“草原”(1/3)第493章 嘉穀豬肉東征記第319章 天地一抖(2/3)第381章 養豬場火了(2/3)第450章 這是對定價權的爭奪(第一更)第562章 進化的牧草之王(2/2)第392章 鋒芒太露,聯合抵制(2/4)第612章 逮着日系糧商欺負(4000字)第696章 嘉穀的土味創業軍團(二合一)第506章 多一個選擇(2/3)第339章 “搗亂”的不速之客第306章 丹心照日,抗雪救災(3/3)第589章 嘉穀的“錦衣衛”第452章 廉價的原料市場,沒了(1/2)第578章 全球最受尊敬的公司(2/2)第653章 無人聲援第144章 爲年輕交學費(2/3)第17章 三顧茅廬(求支持!求收藏!)第626章 投資爭越山海關第570章 何至於單挑世界(3/3)第195章 多管齊下,技術攻勢(1/4)第164章 大單來了!(求票票)第173章 油脂黑馬(3/3)第255章 搖錢樹?妖樹?第243章 擁抱糧食大牛市第404章 難以撼動的領先優勢(2/4)第720章 國產小麥的契合(下)第153章 終於被改變的歷史(2/3)第40章 說服(上)(求收藏!)第157章 靈陣先行,技術跟上(3/3)第44章 加州農場(下)(求收藏!)第547章 突如其來的“惡評”(2/2)第372章 海底“森林”(2/3)第546章 無窮的潛力(1/2)第369章 大興土木(2/3)第414章 待我開大招(3/5)第144章 爲年輕交學費(2/3)第195章 多管齊下,技術攻勢(1/4)第301章 次貸危機:雪崩的來臨第30章 魄力(求支持!)第169章 國際友人島國人(4/4)第657章 誰傍誰大腿第429章 幹不過,就加入(3/3)第224章 牧場與藍莓之都第388章 我爲國家儲備豬肉(4/4)第187章 一座城市的決心(上)第305章 開年雪災來襲(2/3)第478章 驚天報價(1/2)第620章 一“豆”成名(2)第509章 嘉穀特色之路(二合一)第424章 “鮎魚”與“鹹魚”(1/3)第508章 鉅額營收,巨頭前行第20章 該收穫了(上)(求收藏!)第623章 我向前每邁進一腳第320章 震驚世界的奇蹟(3/3)第67章 利益糾葛(求收藏!)第579章 呵,怕死的資本家(4800字)第33章 生日之夜(中)第312章 利國利民的海上“草原”(1/3)第521章 名不虛傳大嘉穀(2/2)第319章 天地一抖(2/3)第513章 天上的太陽和人間的科學(4k章)第618章 體系之戰第101章 乳業的生意經第2章 來自異界大能的惡作劇第592章 利益動人(1/2)第376章 小土豆,大主糧(1/4)第652章 太張揚(2/2)第585章 趕超歐美的種子選手(1/2)第105章 這貨是誰(3/10)第245章 資本掌控遠東大豆第94章 憶往昔(求收藏!)第716章 家底有多豐厚(4K)第708章 散發着金光的合作社(1/2)
第6章 畢業回鄉第437章 假農之名,圈地蓋房(2/2)第667章 羣衆的呼聲第543章 帶你賺錢可以,別嗶嗶(2/3)第151章 合作難道不香嗎(3/3)第596章 嘉穀的方案(1/2)第123章 農民收入倍增計劃(2/3)第595章 強勢地位與大豆外交第316章 聞風而至(3/3)第385章 養豬何苦爲難養豬?(1/4)第474章 總要有人付出(1/2)第381章 養豬場火了(2/3)第58章 情懷第617章 天要變了(2/2)第316章 聞風而至(3/3)第330章 一杯敬健兒,一杯敬觀衆第240章 比不上嗎第532章 海上養殖航母(2/2)第670章 着迷(2/2)第658章 勾人(1/3)第682章 系列報道(1/2)第348章 挺近澳大利亞(3/4)第62章 交通瓶頸第12章 雛苗入場第312章 利國利民的海上“草原”(1/3)第493章 嘉穀豬肉東征記第319章 天地一抖(2/3)第381章 養豬場火了(2/3)第450章 這是對定價權的爭奪(第一更)第562章 進化的牧草之王(2/2)第392章 鋒芒太露,聯合抵制(2/4)第612章 逮着日系糧商欺負(4000字)第696章 嘉穀的土味創業軍團(二合一)第506章 多一個選擇(2/3)第339章 “搗亂”的不速之客第306章 丹心照日,抗雪救災(3/3)第589章 嘉穀的“錦衣衛”第452章 廉價的原料市場,沒了(1/2)第578章 全球最受尊敬的公司(2/2)第653章 無人聲援第144章 爲年輕交學費(2/3)第17章 三顧茅廬(求支持!求收藏!)第626章 投資爭越山海關第570章 何至於單挑世界(3/3)第195章 多管齊下,技術攻勢(1/4)第164章 大單來了!(求票票)第173章 油脂黑馬(3/3)第255章 搖錢樹?妖樹?第243章 擁抱糧食大牛市第404章 難以撼動的領先優勢(2/4)第720章 國產小麥的契合(下)第153章 終於被改變的歷史(2/3)第40章 說服(上)(求收藏!)第157章 靈陣先行,技術跟上(3/3)第44章 加州農場(下)(求收藏!)第547章 突如其來的“惡評”(2/2)第372章 海底“森林”(2/3)第546章 無窮的潛力(1/2)第369章 大興土木(2/3)第414章 待我開大招(3/5)第144章 爲年輕交學費(2/3)第195章 多管齊下,技術攻勢(1/4)第301章 次貸危機:雪崩的來臨第30章 魄力(求支持!)第169章 國際友人島國人(4/4)第657章 誰傍誰大腿第429章 幹不過,就加入(3/3)第224章 牧場與藍莓之都第388章 我爲國家儲備豬肉(4/4)第187章 一座城市的決心(上)第305章 開年雪災來襲(2/3)第478章 驚天報價(1/2)第620章 一“豆”成名(2)第509章 嘉穀特色之路(二合一)第424章 “鮎魚”與“鹹魚”(1/3)第508章 鉅額營收,巨頭前行第20章 該收穫了(上)(求收藏!)第623章 我向前每邁進一腳第320章 震驚世界的奇蹟(3/3)第67章 利益糾葛(求收藏!)第579章 呵,怕死的資本家(4800字)第33章 生日之夜(中)第312章 利國利民的海上“草原”(1/3)第521章 名不虛傳大嘉穀(2/2)第319章 天地一抖(2/3)第513章 天上的太陽和人間的科學(4k章)第618章 體系之戰第101章 乳業的生意經第2章 來自異界大能的惡作劇第592章 利益動人(1/2)第376章 小土豆,大主糧(1/4)第652章 太張揚(2/2)第585章 趕超歐美的種子選手(1/2)第105章 這貨是誰(3/10)第245章 資本掌控遠東大豆第94章 憶往昔(求收藏!)第716章 家底有多豐厚(4K)第708章 散發着金光的合作社(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