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雅將她在仙茶園研究歸納的飲茶八步在此時和盤推出——
第一步——洗茶:將沸水倒入壺中,又迅速倒出。
第二步——沖泡:沸水再次入壺,倒水過程中壺嘴“點頭”三次——即所謂“鳳凰三點頭”,向客人示敬. “春風拂面”:水要高出壺口,用壺蓋拂去茶末兒。
第三步——封壺:蓋上壺蓋,用沸水遍澆壺身。
第四步——分杯:用茶夾將聞香杯、品茗杯分組,放在茶托上。 “玉液回壺”:將壺中茶湯倒入公道杯,使每個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
第五步——分壺:將茶湯分別倒入聞香杯,茶斟七分滿。
第六步——奉茶:以茶奉客。
第七步——聞香:客人將茶湯倒入品茶杯,輕嗅聞香杯中的餘香。
第八步——品茗: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輕啜慢飲,在古箏的伴奏下,主泡火薰香。最後淨手,先引茶入荷,請來賓賞茶。
八步茶藝一出,引得大家熱烈掌聲,冬生興奮地將這些一一記載在冊。
大家又提了個別小意見,最後青頌認爲應該增加一步——那就是——賞茶具:品茶講究用美器。燙杯溫壺是將沸水傾入陶壺、公道杯、聞香杯、品茗杯中,潔具提溫。
這一點有些爭議,有人說跑題了,有人說茶離不開茶器,後來少數服從多數,大家同意茶藝八步改爲茶藝九步!
夏生和茉莉提出茶道要遵循一定的法則,兩人總結,最後由夏生提出三點:
第一點:天氣好爲一;
第二點:風流儒雅爲二
第三點:氣味相投的佳客爲三;
反之,是爲“三不點”。
茉莉提出喝茶應該有幾宜,八個人一人說一條,湊成了八條,後來又討論補充合成:“十三宜”爲:
一無事、二佳客、三獨坐、四詠詩、五揮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會心、十二鑑賞、十三文僮(指伶俐清秀捧甌奉客的茶童);
青頌對茶器很看重,經過她的提議將茶器分爲四大類,大家在四類下不斷的補充,最後成下面的完整分類:
一、置茶器
1、 茶則:由茶罐中取茶置入茶壺的用具。
2、 茶匙:將茶葉由茶則撥入茶壺的器具。
3、 茶倉:分裝茶葉的小茶罐。
二、理茶器
1、茶夾:將茶渣從壺中、杯中夾出;洗杯時可夾杯防手被燙。
2、茶匙:用以置茶、挖茶渣。
茶槳(簪):撇去茶沫的用具;尖端用於通壺嘴。
3、茶刀:取、倒茶葉。
三、分茶器
茶海(茶盅、母杯、公道杯):茶壺中的茶湯泡好後可倒入茶海,然後依人數多寡平均分配;
而人數少時則倒出茶水可避免因浸泡太久而產生苦澀味。茶海上放濾網可濾去倒茶時隨之流出的茶渣。
四、品茗器
1、茶杯(品茗杯):用於品啜茶湯。
2、聞香杯:藉以保留茶香用來嗅聞鑑別。
3、 杯託:承放茶杯的小托盤,可避免茶湯燙手,也起美觀作用。
經過這樣分類,茶器再也不會亂了!(後來茶器發展了更多品類,更加複雜,在此就不細說了。)
大家探討得十分熱烈、興奮,冬生、秋生一一整理好文字,一本教材雛形基本完成了。
幾位年輕人在一起,不僅開心快樂,並且加深了他們彼此的感情和友誼,彼此心心相惜、相印。
茉莉提出,由她帶回書院,給東方首、偃子等老師們提提意見再進一步的潤色。
這時玉葉從後院來到了前廳。
而此時所有人都沒有想到,危險正一步步在今晚接近御茶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