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七章 無可避免

魏、齊、燕,三家在渤海中,不時往楚國的臉上“滾”,楚國自然不會沒有察覺。

只是對於楚國來說,也是越晚開戰越好,尤其楚歷六年都快過去,甘寧卻還未能返航,也沒什麼消息傳回來,令楚國海軍的士氣也並不高亢。

相互顧忌之下,纔有了眼下的一幕——魏國不承認海寇和他有關,燕侯也不承認強奪礦產是他指使,輔漢諸侯也並沒有真的出兵,更多的是“裝腔作勢”。

而楚國……你們既然不承認,我也就先不實錘你們,重要的交易上卡一卡,並且在蜀侯那出出氣,不讓民間太憋屈,保持住強楚的“人設”也就罷了。

遼東年節時,公孫康也在燕侯府中,大宴羣臣——原本東漢末年的“新年”,並沒有這麼火,不過從揚州在當初將軍府的帶動下,開始“過年”,到屢次在元月一日,各方諸侯都有大事“鹹使知聞”,令“新年”在民間,也越發具有儀式感。

雖說除了楚國之外,其他諸侯治下百姓,大多沒什麼餘糧,但畢竟有楚國作爲“發動機”,商品經濟復甦之後,大量糧食也從楚國出口了出去,緩解了其他諸侯的需求,令治下百姓的日子也不至於太慘。

或許不能大魚大肉,不過過年小小的開個葷,分買幾兩肉餡還是大多都能做到的。

“楚國的‘楚學’雖然在德治方面,有不少偏頗,不過在務實生產上,的確有可稱道之處啊……”柳毅看着有些熱鬧的襄平街頭,像是自言自語,又像是在對身旁的涼茂在說。

此時燕侯的宴席已經散席,出門時柳毅特地拉住涼茂,沒有讓他上馬車,而是與自己一起步行,甚至讓僕人和親衛退後幾步,自己提着燈籠走在前面。

無論柳毅是不是問自己,反正涼茂只當他在自言自語,也不答話。

“伯方的兩個兒子,是在金陵大學吧?”柳毅在沉默片刻之後問道。

“還有一個女兒也在楚國求學。”涼茂間接的應下,並且作以補充。

柳毅被嗆了一下,之後感慨的說道:“看來……伯方很喜歡楚學。”

的確,涼茂刻意提起,被柳毅下意識忽略的女兒,顯然是想要提醒什麼,也就是間接的批駁,柳毅剛剛對楚學的非議。

“不過這次伯方居然力諫主公,與魏王、齊侯一起合擊強楚,着實有些出乎小弟所料,伯方兄可願意解惑?”柳毅一邊說着,一邊也沒有停下腳步,彷彿真的只是閒聊。

“首先,沒有力諫,其次,我只是說了一下,你們沒有注意到的事情。”涼茂言簡意賅,似乎是想說,合擊楚國的決定,與他毫無關係。

而且……我涼茂也不是楚國陣營的,你不要亂說!

然而這話顯然並不能令柳毅滿意。

柳毅漸漸放慢了腳步,最終在距離自家不遠的衚衕旁站定,後面的親衛這時也默契的停留在二十步之外,涼茂的隨從……自然也不敢逾越。

與柳毅不同,涼茂在襄平有名無權,府中也沒什麼親衛,只有些普通僕役。

“以伯方兄之才,若是真一心爲主公出謀劃策,小弟可以擔保說和、定讓主公與伯方兄盡去前嫌,今後伯方兄在燕國,也大有所爲。”柳毅扭頭嚴肅的對涼茂說道。

涼茂對此卻依舊看着前面,神色毫無動容的說道:“柳大人說笑了,燕侯坐鎮幽州,我本就爲其臣屬,有什麼前嫌?又或者說……柳大人覺得,某什麼時候有不懷好意的陷害了誰、誤導了誰?”說到後面,涼茂才扭頭看向柳毅。

柳毅聞言,面色再次恢復柔和,甚至和善的說道:“自是沒有此意,伯方多心了。”

“柳大人到家了。”涼茂提醒道。

“恩,來日有空,再煩伯方兄到府相敘吧。”柳毅說完,便徑直帶人回家。

涼茂也終於能上車緩和緩和……

襄平這地方,過年時還是很冷的,現在又沒有棉衣。

對於涼茂的兩子一女的事情,柳毅也沒有多提,畢竟名義上人家是正經去楚國學習的——在民間,這也沒有被禁止,甚至是鼓勵的。

燕國也同樣派了一些年輕學子去學習,包括柳毅的一個庶子也在其列。

雖說魏齊燕三家暗盟,但現在依舊只是漸漸清除楚國在渤海的影響力,並且繼續擴充實力的階段。

真的開戰,至少也是今年年末、甚至明年的事情!

以渤海海域的氣候,年末開戰的話,肯定也是以陸戰清理楚國的港口爲主。

畢竟以此時每年的天氣來說,北方唯一的不凍港就是楚國在遼東原沓津位置建立起來的遼東港。

也只有遼東港,在隆冬時還能夠進出大型戰船而不受影響。

這也是楚國能在渤海制霸的關鍵!

冬天要作戰,本身就是一件並不划算的事情,不過如果只是清理楚國港口的話,倒是可以“努力”一下……

畢竟楚國在渤海周圍,這幾個招人恨的港口,都是在魏齊燕三家的眼皮子底下,反而對於楚國來說是飛地、對各家來說並不存在“運輸成本”,這也就解決了冬天作戰的做大問題。

最多隻是冷得拿不住兵器的那一兩個月,肯定無法發起攻勢而已。

而且要說天氣對戰鬥力的影響的話,楚國的軍隊,兵源很不抗凍……

哪怕楚國對此也做過專門的訓練,並且嘗試以遷徙的北方人,單獨作爲兵源訓練,也的確起到了一些彌補作用,不過……楚軍在北方寒冷季節的陸戰能力,絕對是其最大的短板之一!

如果在冬天時候,陸戰爭奪港口的話,對於三家來說,應該算是天時地利人和。

至於要在年中時候,直接與楚國全面爭奪渤海?

且不說打不打得贏,至少……先拿掉楚國幾個渤海周圍的港口,才更有利吧?

而且要知道,在與楚國的貿易中,他們也是痛並快樂着——被楚國佔便宜的同時,也有很多楚貨,是他們所渴望的,更別說還有楚國大學……

現在還只是“矛盾”,如果真的切實分出敵我,即使楚國自重身份,不會下毒手,但必定也會逐出他們派遣的學子。

要知道從這些學子的回報來看,他們在金陵,可都是每時每刻都有重要收穫的。

當然,在楚國大學方面,各家也都有備選的計劃。

雖說越晚越好,但也不會完全被此事“綁架”,而不敢開戰。

比如……各地赴楚的學子,其實都是明面上一波、背地裡一波,後者是和民間學子混在一起的,除非楚國完全以“屬地”爲準則,否則只驅逐那些有官方代表頭銜的學子的話,還有是會有部分“漏網之魚”。

而如果真的楚國以屬地爲準則,比如“凡魏國出身學子,一率驅逐”,那麼對楚國的聲望同樣是一種打擊,畢竟很多民間自發前往楚國的學子,很多都是真的對楚國和楚學,有所認可、崇拜。

這些人也被驅逐的話,其實是楚國在驅逐自己的潛在人才,並且如果楚國將那些寒門、或是並非諸侯排遣的士族子弟驅逐,定會失去一部分人心。

甚至還有幽州涼茂這種情況……

總不能將其他人驅逐,唯獨留下涼茂這種,暗地裡與楚國有“合作”的士族的子弟吧?

那就不算暗地裡了吧!

因此魏、齊、燕的判斷,都是楚國會驅逐官方派遣的這部分,並且對民間學子也加大審查力度、隔離出核心學科,而不會一刀切。

畢竟楚國在“敵國”的路人緣,也是楚國的最大優勢之一……

此時在徐州彭城,今年沒有被宣到長安的劉備,也在和一名羽扇綸巾的年輕人,在討論……或者說是感慨楚國之事。

比襄平更加明顯,在彭城高聳的城樓上,更能夠看出今年街道的熱鬧。

畢竟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劉備是不願意太苛待百姓的。

看着這一幕,劉備心裡卻有些慚愧,畢竟他心裡清楚,眼前的“盛景”,並不是他締造的,而只是借了白圖的光兒。

“主公是在嘆息楚國?”年輕人……也正是白圖失之交臂的諸葛亮,這時輕搖羽扇的問道。

雖然就是爲了諸葛亮,劉備才特地生了火爐,但是該搖羽扇,還是要搖!

“不錯,想當初我與白公,也曾相談甚歡,如今漢民福祉,也有八分要歸功於白公,奈何、奈何。”劉備說着,無奈的搖了搖頭。

“主公既有此心,與其嘆息,不如準備好,等天下一統之後,做出九分、十分,乃至於更多,以奉天下。”諸葛亮在一旁半是開解、半是激勵的說道。

對於楚國的技術,諸葛亮很認可,對於白圖本人,諸葛亮也至少有七分是尊重,另外三分也並不是蔑視之類的情愫,只是單純的不認同。

主要是對於楚學……諸葛亮覺得要辯證,而且要大爲批判的來看!

無論劉備還是諸葛亮,倒是沒想過,能直接弄死白圖,而是想要盡最大的努力,將天下掰回到主旋律上來——漢室正統的主旋律。

在此基礎上,創造更多的福祉,也是他們的期望與願景。

對他們來說,現在要做的更像是前漢時的幾次削藩……

劉備也沒有在這感嘆上多深入,畢竟他如今也是一方雄主,並不是輕易就迷失目標、還需要別人開解的人,而是轉而問道:“楚國在渤海的種種爭端上,對魏國和燕國,甚至包括二弟的一些行動,都表現得很‘謙抑’,渤海一戰……真的無法避免?”

“僅僅拿回幾個港口的話,只要給楚國足夠的‘臺階’與震懾,說不定可以暫緩進入全面戰爭狀態,但最多也只是暫緩。而且無論如何,我們和魏王的目標,都不是區區幾個港口……”

第三百八十八章 戰術第三百七十二章 勤奮的楚王第九十四章 天書第四百三十三章 隔鍋飯香第三百二十七章 二十七萬換一第一百二十五章 誠實的迷惑第五百二十一章 小敗第二百零八章 我司馬朗一生……第二百五十三章 總督人選第二百五十一章 總督部第四章 建議第五十八章 神器第一百五十三章 好辦法第四百七十一章 奪城白帝第三百八十四章 水利人選第一百四十一章 討伐袁術第一百零三章 齟齬第四十三章 叫陣第五百零一章 你來的正是時候第九十九章 埋伏第二百七十章 黃雀在後第四百章 給孩子的第二百四十九章 夷姬第三百零一章 司馬朗:我太難了第一百七十六章 白馬之殤第五百九十九章 錯過吃雞套裝的司馬懿第三百二十九章 徵西大將軍第二百一十七章 反激第一百三十六章 甘寧上任第四百七十六章 夜戰第五十七章 荊淮議和第一百三十五章 儒林驚詫第二百七十章 黃雀在後第二百六十七章 望空與摩忽肯第四百三十四章 金銀宴第四百八十七章 第一條鐵路第二十七章 家宴第五百四十二章 郭淮第四百七十九章 出使第二百八十二章 要想學得會第一百九十二章 陰謀第四百九十章 黃天姬的真實身份第三百零八章 學霸第三百三十章 袁氏相疑(二合一)第五十三章 落荒而逃第四百六十四章?騎兵的榮耀第一百三十章 上半場第一百八十六章 龐統的野生大金魚第六百零八章 雨第三百四十二章 無雙第三百四十五章 父子相見第四百零八章 夫人小心,他是楚後的人!第三百二十四章 假威白馬第四百七十七章 陽光太刺眼第四百五十九章?時代變了第四百九十章 黃天姬的真實身份第三百六十六章 招聘廣告第二百八十六章 州胡第五百四十章 漢中之戰第七十章 孫策叫陣第一百四十九章 處置第九十四章 天書第五百一十五章 士燮的驚異第四百四十五章 漢中決議第五百八十一章 大捷第二百三十七章 舌劍連擊第九十四章 天書第五百九十章 隴西兵變第二百三十三章 步人甲第一百零六章 拆分豫章第三百六十一章 儀式第八十九章 臣擇君第四十四章 忍耐的呂布第四百二十二章 酒第一百四十五章 使者第五十六章 戰略目標第三十四章 招攬第一百三十三章 鹹使知聞第五百四十八章 炮!第三百一十六章 任性第四百八十二章 楚外變遷第五百九十六章 老當益壯?第五百八十三章 團聚第三百三十五章 匯合第一百零三章 齟齬第三百三十章 親事第一百九十七章 醫學院第三百九十六章 諸葛第一百四十七章 謠言與罪證第一百一十章 罪在人主第四百八十八章 黃天第二百三十二章 建安四第三百八十八章 戰術第二百四十五章 將軍,請自重第七十七章 奪烏江,三鬥孫伯符第五百一十七章 萬里之隔的“對話”第四百五十八章?楚炮!第七十四章 二斗孫伯符第三百九十五章 職銜第一百七十一章 “嘴”來了
第三百八十八章 戰術第三百七十二章 勤奮的楚王第九十四章 天書第四百三十三章 隔鍋飯香第三百二十七章 二十七萬換一第一百二十五章 誠實的迷惑第五百二十一章 小敗第二百零八章 我司馬朗一生……第二百五十三章 總督人選第二百五十一章 總督部第四章 建議第五十八章 神器第一百五十三章 好辦法第四百七十一章 奪城白帝第三百八十四章 水利人選第一百四十一章 討伐袁術第一百零三章 齟齬第四十三章 叫陣第五百零一章 你來的正是時候第九十九章 埋伏第二百七十章 黃雀在後第四百章 給孩子的第二百四十九章 夷姬第三百零一章 司馬朗:我太難了第一百七十六章 白馬之殤第五百九十九章 錯過吃雞套裝的司馬懿第三百二十九章 徵西大將軍第二百一十七章 反激第一百三十六章 甘寧上任第四百七十六章 夜戰第五十七章 荊淮議和第一百三十五章 儒林驚詫第二百七十章 黃雀在後第二百六十七章 望空與摩忽肯第四百三十四章 金銀宴第四百八十七章 第一條鐵路第二十七章 家宴第五百四十二章 郭淮第四百七十九章 出使第二百八十二章 要想學得會第一百九十二章 陰謀第四百九十章 黃天姬的真實身份第三百零八章 學霸第三百三十章 袁氏相疑(二合一)第五十三章 落荒而逃第四百六十四章?騎兵的榮耀第一百三十章 上半場第一百八十六章 龐統的野生大金魚第六百零八章 雨第三百四十二章 無雙第三百四十五章 父子相見第四百零八章 夫人小心,他是楚後的人!第三百二十四章 假威白馬第四百七十七章 陽光太刺眼第四百五十九章?時代變了第四百九十章 黃天姬的真實身份第三百六十六章 招聘廣告第二百八十六章 州胡第五百四十章 漢中之戰第七十章 孫策叫陣第一百四十九章 處置第九十四章 天書第五百一十五章 士燮的驚異第四百四十五章 漢中決議第五百八十一章 大捷第二百三十七章 舌劍連擊第九十四章 天書第五百九十章 隴西兵變第二百三十三章 步人甲第一百零六章 拆分豫章第三百六十一章 儀式第八十九章 臣擇君第四十四章 忍耐的呂布第四百二十二章 酒第一百四十五章 使者第五十六章 戰略目標第三十四章 招攬第一百三十三章 鹹使知聞第五百四十八章 炮!第三百一十六章 任性第四百八十二章 楚外變遷第五百九十六章 老當益壯?第五百八十三章 團聚第三百三十五章 匯合第一百零三章 齟齬第三百三十章 親事第一百九十七章 醫學院第三百九十六章 諸葛第一百四十七章 謠言與罪證第一百一十章 罪在人主第四百八十八章 黃天第二百三十二章 建安四第三百八十八章 戰術第二百四十五章 將軍,請自重第七十七章 奪烏江,三鬥孫伯符第五百一十七章 萬里之隔的“對話”第四百五十八章?楚炮!第七十四章 二斗孫伯符第三百九十五章 職銜第一百七十一章 “嘴”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