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 八策

簡雍打開白圖這一封至關重要的信箋,看了幾眼之後,臉色飛速的綠了起來。

如果不是白圖一副嚴肅的樣子,簡雍實在懷疑,白圖這是在故意給朝廷難堪——怎麼可能同意?

信箋上,林林總總,一共八條。

第一條是白圖自己的,也就是劃江而治——以江陵、壽春、廣陵爲界,白圖不會放棄將軍府在南部的管轄權,這不止是對白圖自己負責,也是對麾下文武、依附他的世家豪族負責。

雖說是列土封疆,但在簡雍看來,這是最正常、也幾乎是唯一能夠同意的條件!

畢竟相比於這方面的“底線”,白圖甚至主動歸還了南陽與江夏北部……

然而從第二條開始,就已經“扯淡”了起來!

第二條歸結起來就兩個字——科舉。

信箋上也寫了“科舉”的含義,甚至提出朝廷不明白的話,將軍府可以派專人指導。

不過……這是指導的事兒嗎?

唯纔是舉、考試做官?這在東漢,顯然是反朝廷式的政治不正確!

第三條與第二條一脈相承,總結起來就是——興辦官學。

也就是將郡學、縣學這一套推廣出去,打破知識壟斷……

當然,白圖並沒有說,要一步到宋時那種令科舉成爲幾乎唯一的選官制度,只是提出要科舉、察舉並行,與隋唐時類似。

只是相比於隋唐,白圖的科舉還提到了算學、機關學、自然學等等門類,不只是做官,還有些“考證”的萌芽。

畢竟過渡也需要時間!

“白公之心,可彰日月,但是這二、三……太急了吧?”簡雍有些語氣生硬的說道。

“不急,將軍府如今就在做,朝廷做不好,我可以出人指導。”白圖一聽,比簡雍的語氣更生硬。

顯然這唐太宗“賺得英雄盡白頭”的長策,如今在簡雍、或者說是在朝廷看來,反而是亂國之策,這令白圖也很無奈。

“那這科舉與察舉的比例……”簡雍還想掙扎一下,看看白圖有沒有留出餘地。

“總之將軍府今後,每三年都會有科舉,並且鼓勵外來學子效力,也鼓勵本地學子遠遊,推廣將軍府之策。”白圖直接說道。

翻譯過來就是,如果朝廷不重視科舉,你們的官學培養出的人才,就會流向將軍府,反之重視科舉,而不願意花錢扶持官學,將來楚地學子就要在朝中佔據半壁。

當然,也可以破罐子破摔、對兩者都不重視,但這些如果朝廷答應,是必須通傳天下、鹹使知聞的,做不到的話,不僅失信於將軍府、也失信於天下!

簡雍動了動嘴角,沒有說出什麼來——畢竟他也是寒門出身,雖然感覺白圖在難爲朝廷,但內心深處對此也有所期待。

第四條是要求朝廷扶持農業、放行工業,也就是和將軍府一樣,推廣神農精華等等舉措,同時放開對工業、工坊的抑制。

至於對純粹的商業,白圖的態度一向是“不管不顧”,各地有責任保證商路安寧,但商稅也一漲再漲,相比於工業,白圖對商人基本是既不抑制、也不扶持,只是……既能保證不拿他們宰豬,還清剿境內匪患,就已經令將軍府在“同行”的襯托下,很令商人喜歡。

只是這稅是真的肉疼,與農稅、工稅相比,商稅是最重的。

畢竟都是魯肅等人各方各面算到骨頭縫裡,令他們有賺頭、又不會暴富。

畢竟工業、農業的發展紅利,是將軍府各部和百姓拼出來的,商人也有權力享受,但不能讓中間商攫取大頭兒……

初看之下,雖說有些有違以農爲本的原則,但相比之前兩條似乎好些?

然而其中的一個小注釋,卻令簡雍想要吐白圖口水——承諾五年之內,將糧稅降到十稅一,十年之內,取消糧稅!

“白公這未免太曲高和寡了一些,沒有糧稅,朝廷以何供養、以何運轉?”簡雍強忍着沒有將口水噴出去。

“所以纔要拓展官田,如今關中凋敝,聽說朝廷正要重啓關中水利?我看這就是大好機會,萬萬趁着此時,將世家豪右放棄的土地,重新收歸官有,開發集體耕作,加之今後農業的繼續發展,產量也會大幅提升,工業只要發展起來,工稅與商稅足以令朝廷有餘力,徵購農戶多餘的糧食,來充塞府庫!”

白圖關心朝廷的樣子,令簡雍有些說不出反駁的話來,只是……糧稅爲本的概念,在東漢人心裡,是根深蒂固的。

而且看看第五點、第六點,簡雍感覺這第四點還不是最坑的。

第五點是皇族產業獨立,不可輕挪一分,後代不可無功而封……

白圖的目的很明確,那就是劍指皇族對朝廷的侵佔。

劉邦在一統天下之後,對他的父親說過,您老人家以前說我大哥勤勞肯幹,家裡有多少多少土地,而我卻遊手好閒……但是現在全天下的土地都是我的。

然而白圖想要告訴劉協,別聽你祖宗胡咧咧,天下是天下人的,不是你祖宗的、也不是你的。

其實漢代的老劉家,在這方面做的還算不錯,主要是七王之亂後,從漢武帝開始,老劉家對自己人都比較狠,藩王能削就削,不僅犯錯削、不犯錯也代代自動削。

像是劉備在起兵前,就是個編草鞋的……

相比於後世明清,漢代的宗室並沒有帶來那麼多困擾,因爲老劉家的宗室,是能夠隨着親緣的漸遠,最終削到成爲平民爲止。

而明代時老朱家再怎麼降也是六品將軍保底,雖說大多沒什麼實權,但是子子孫孫的數量,最終甚至令財政吃力,清代降到更低些,不過同樣有保底,而且不僅有宗室、還有八旗子弟的大爺們。

老劉家在這方面,其實還算不錯,白圖特地提出來,只是爲了防微杜漸,畢竟漢室如果再復興一次,怕是真要在華夏百姓心中,留下個“正統”的印象,搞不好也能像某島國的皇族一樣萬世不易,那對於宗親自然要更嚴苛些。

按照白圖畫的規矩,皇帝也沒有權力封自己的兒子爵位,能夠給子孫後代的獎賞,必須全部從皇族自己的內庫裡摳。

至於稅收中輸入內庫的比例,則不能有任何增加——相信這規矩只要定下來,將來的朝臣也會自發的看住皇帝。

主要是無功封爵也要制止,否則皇帝動輒給自己兒子封個郡王、縣王,則原本要入朝廷的稅收,豈不是被空手套白狼的給了皇族?

只是在簡雍看來,這皇帝給自己的兒子封個爵位都不行,您老這規矩畫的……都要畫到皇帝臉上了吧?

第六點是刑律,不僅廢連坐株連、重罪贖金,而且還隱隱有要“人人平等”的意思!

第七點是廢終身契、廢奴籍,無論官私,最高只有十年契。

第八點更是喪心病狂的強調,以上所有要求,對所有人等同而視,無論老幼、性別、是否爲罪籍奴籍……

八個條件,除了第一條,其他的與其說是在爭取利益,不如說是在給朝廷立規矩,這令簡雍並不看好這八策,只是白圖已經沒有談判的意思。

第四百三十四章 金銀宴第二百二十六章 金陵風采第三百一十一章 演技第三百三十七章 巴蛇姬第二百九十一章 談判的藝術第五十九章 特產鄔堡第四百七十八章 楚巴東郡第三百六十七章 方興未艾第四百七十二章 詐城第四百章 給孩子的第一百九十七章 醫學院第八十八章 袁術的迴應第四百四十一章 企劃第四百四十四章 漢水計劃第一百九十六章 反噬第五百三十一章 終將不眠第九十六章 內應第五百六十七章 遠洋損失第五章 原來你也是謀士?第一百三十二章 利弊第五百七十七章 曹魏動武第一百零一章 交換第三百九十七章 你爹還好吧第四百零六章 頭鐵第五百零五章 交州漸定第四百七十一章 奪城白帝第五百六十六章 興順七年第二十五章 呂布往事第三百五十九章 你的鎏金兵符歪了第四百三十九章 殿閣之議第一百六十章 代理商第二百八十三章 賬目第五百零二章 出海第三百零九章 適合過年的話題第三十六章 曲阿第三百六十四章 封官賜爵第七十六章 大愚若智第四百五十四章?魏國朝政第七十九章 項羽.冷漠.jpg第三百五十三章 八策第二百三十章 授九錫第五百八十六章 魏國應對第三百四十六章 沒白捱打第九十三章 魯肅:讖緯之事不可信!第四百三十四章 金銀宴第二百零三章 將軍與樵夫第六百零九章 差距第三百二十九章 徵西大將軍第一百四十三章 皖城無戰事第四百二十六章 殿試第二百零四章 蛇勁第四百零二章 出兵第四十章 水賊小將第四百九十九章 陸老的請求第四百二十八章 學考宣傳第二百六十四章 智者第一百八十二章 減兵增竈第二十三章 鐵骨錚錚白硬盤第三百二十九章 徵西大將軍第六百一十三章 西川歸降第二百九十七章 薄恩寡義?第四百二十三章 禮物第五百一十二章 意欲何爲第四百七十二章 詐城第六百一十章 襄陽第一百七十四章 漁獲第八十九章 臣擇君第五十二章 伏賓入場第二百九十六章 建安四年第三百零九章 適合過年的話題第五百七十九章 這是嘉最後的奇佐鬼謀第五百一十五章 士燮的驚異封推感言第四百七十三章 獻城第三百零四章 港口偶遇第四百四十九章 袁氏流亡第六十二章 京口第四百六十七章?動兵第二百五十七章 衆望所歸第四十八章 將計就計第三百七十一章 張鬆十分感動……第二百六十一章 缺陷第三百九十一章 槍第五百四十章 漢中之戰第五百七十七章 曹魏動武第二百一十章 悠悠蒼天,何薄於民第四百三十八章 準備開拓第五百二十九章 轉移注意第三百五十九章 你的鎏金兵符歪了第二百五十七章 衆望所歸第二百八十四章 兩摞第三百六十九章 使者第八十章 遺甲擇主第一百五十三章 好辦法第五百一十五章 士燮的驚異第一百八十四章 子龍去向第四百一十二章 殺猴儆雞第三百零七章 理想第一百八十九章 渡河封推感言
第四百三十四章 金銀宴第二百二十六章 金陵風采第三百一十一章 演技第三百三十七章 巴蛇姬第二百九十一章 談判的藝術第五十九章 特產鄔堡第四百七十八章 楚巴東郡第三百六十七章 方興未艾第四百七十二章 詐城第四百章 給孩子的第一百九十七章 醫學院第八十八章 袁術的迴應第四百四十一章 企劃第四百四十四章 漢水計劃第一百九十六章 反噬第五百三十一章 終將不眠第九十六章 內應第五百六十七章 遠洋損失第五章 原來你也是謀士?第一百三十二章 利弊第五百七十七章 曹魏動武第一百零一章 交換第三百九十七章 你爹還好吧第四百零六章 頭鐵第五百零五章 交州漸定第四百七十一章 奪城白帝第五百六十六章 興順七年第二十五章 呂布往事第三百五十九章 你的鎏金兵符歪了第四百三十九章 殿閣之議第一百六十章 代理商第二百八十三章 賬目第五百零二章 出海第三百零九章 適合過年的話題第三十六章 曲阿第三百六十四章 封官賜爵第七十六章 大愚若智第四百五十四章?魏國朝政第七十九章 項羽.冷漠.jpg第三百五十三章 八策第二百三十章 授九錫第五百八十六章 魏國應對第三百四十六章 沒白捱打第九十三章 魯肅:讖緯之事不可信!第四百三十四章 金銀宴第二百零三章 將軍與樵夫第六百零九章 差距第三百二十九章 徵西大將軍第一百四十三章 皖城無戰事第四百二十六章 殿試第二百零四章 蛇勁第四百零二章 出兵第四十章 水賊小將第四百九十九章 陸老的請求第四百二十八章 學考宣傳第二百六十四章 智者第一百八十二章 減兵增竈第二十三章 鐵骨錚錚白硬盤第三百二十九章 徵西大將軍第六百一十三章 西川歸降第二百九十七章 薄恩寡義?第四百二十三章 禮物第五百一十二章 意欲何爲第四百七十二章 詐城第六百一十章 襄陽第一百七十四章 漁獲第八十九章 臣擇君第五十二章 伏賓入場第二百九十六章 建安四年第三百零九章 適合過年的話題第五百七十九章 這是嘉最後的奇佐鬼謀第五百一十五章 士燮的驚異封推感言第四百七十三章 獻城第三百零四章 港口偶遇第四百四十九章 袁氏流亡第六十二章 京口第四百六十七章?動兵第二百五十七章 衆望所歸第四十八章 將計就計第三百七十一章 張鬆十分感動……第二百六十一章 缺陷第三百九十一章 槍第五百四十章 漢中之戰第五百七十七章 曹魏動武第二百一十章 悠悠蒼天,何薄於民第四百三十八章 準備開拓第五百二十九章 轉移注意第三百五十九章 你的鎏金兵符歪了第二百五十七章 衆望所歸第二百八十四章 兩摞第三百六十九章 使者第八十章 遺甲擇主第一百五十三章 好辦法第五百一十五章 士燮的驚異第一百八十四章 子龍去向第四百一十二章 殺猴儆雞第三百零七章 理想第一百八十九章 渡河封推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