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八章 各有劇本(大章)

在魏國與齊侯的挑釁中,楚國一直表現得十分“謙抑”,唯一堅決反擊的目標,也就只有海寇。

而對魏國和齊侯,依舊是以遣使問責爲主,表現得並不想開戰的樣子。

至於原因……大家普遍認爲,這是甘寧帶走的海軍主力還沒有回來,所以楚國也不願意在遠離本土後勤的海中決戰!

也正是因爲如此,所以公孫康纔有摻和這三家公分渤海的勇氣。

不過在想清楚,魏國和齊侯的關係後,公孫康決定向齊侯遣使……

劉備收到公孫康的來信之後,也與諸葛亮等人,商討了公孫氏的意圖結盟。

“看來公孫康也並不是完全信任魏國……不算蠢透。”微微蓄了些鬍鬚的張飛,輕佻的說道。

“翼德,不要輕視任何人。”劉備嚴肅的勸說道。

“沒輕視、沒輕視,要不是早知道軍師的壞主意,我說不定也和這公孫小子差不多,哈哈哈。”張飛聞言,爽朗的傻笑道。

劉備瞪了他一眼,之後歉意的看向諸葛亮,不過諸葛亮對此也只是搖搖扇子,並不在意的樣子。

的確。

從始至終,就只有公孫康,相信魏國和齊侯,只是爲了渤海、只是爲了幾個港口。

雖說不至於愚蠢的相信魏國,但也僅僅只是看穿了齊侯也參與其中的這一層,然而無論齊侯還是魏王,想的其實都不是幾個港口、沿海的幾個縣……

當然,能夠將遼東港、安東港、北平港、東萊東港、東萊西港……五個環渤海飛地港口,全部攻佔的話,其實理論上是可以不通過海戰,直接將楚國踢出渤海的。

畢竟所有港口都被攻陷的話,就只要小心楚國通過騷擾沿岸反撲就可以。

不過實際上這有一個最大的問題……

遼東港!

不僅是唯一的不凍港,而且地利上易守難攻,對於防守方來說,水陸聯動十分方便且高效。

想要單純憑藉陸戰攻陷,怕是燕國使出吃奶的勁兒也做不到,單純陸戰……遼東南部的半島都打不進去,尤其是到了南部,山地密集、騎兵也沒有太大的發揮空間。

公孫康現在也發現了這一點,對於當初父親和幕僚們,將沓津拱手相讓的決議,經常生悶氣……

至於魏國和齊侯,更是從一開始,就沒有將戰略目標,鎖定在港口上!

的確正如公孫康中人之姿的大腦,(在涼茂提醒後)所想到的那樣,魏王和齊侯之間,存在着盟約。

只是盟約的內容,和公孫康想象中有些區別。

終究燕侯這裡,還是缺乏頂級謀士來做智囊,柳毅放在楚國,怕是郎官都勉強,涼茂倒是有太守之才,但和公孫氏並不是一條心,只負責“蠢得恰到好處”,既令公孫康相信,又產生誤導,就算是功行圓滿。

魏王和齊侯的主要約定,是在漢中開戰後,魏國將全力進攻燕國,力圖在最短時間內,將後方這塊有些礙眼、還有些小肥的地盤吞併掉!

而這盟約能夠生效的基礎,正是西涼系的馬騰、韓遂,還有黃巾系的楊奉、張燕,已經分別平定涼州後方以及關中!

馬騰韓遂正準備合兵一處,進攻漢中,這時漢室諸侯自然不希望北方的魏國、或是南方的楚國,出來給自己找事情。

屆時楊奉、張燕負責南下逼近宛城,劉備負責提防魏國——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拖住兩者,直到漢中被拿下,令輔漢勢力連成一片,就是最大的功勞!

從這點來說,魏國與燕國開戰,符合漢室的利益,甚至有可能將楚國也捲進去,那就再好不過。

當然,這只是魏王和齊侯的“約定”。

實際上……曹操和劉備之間,能有什麼誠信可言?就算是去信山裡的老狐狸吃素,兩人也絕不會相信對方的那張嘴!立字據都沒用!

曹操的確正準備進攻燕國,但真的會“盡全力”?

如果漢室諸侯進攻漢中順利,那曹操的確會考慮,趁着漢中沒有被拿下,先將自己的後方掃平,然而一旦漢中戰局僵持住,曹操肯定直接放出“羣狼”撕咬燕國,同時自己的主力直接南下青徐、甚至南下進擊關中!

至於劉備……

說是約定各打各的,就真的各打各的?

只要漢中那邊一切順利,劉備絕對趁機北伐——魏國看似強大,然而卻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那就是曹魏真正的百戰精銳,兵源地都是青州或是中原,而現在其中很大一部分,兵源地已經不在曹操的掌握之中。

只能用其他兵源地的“人力”,來進行每年的充能,無疑將降低這部分百戰精銳的精銳程度,並且因爲兵源地不在治下,而士氣虛高……

也就是經過訓練與鼓舞、犒賞之後,這部分魏軍的士氣,可以保持在較高水準,不過……容易崩!

其實當初白圖的幷州狼騎、西涼鐵騎,也有一樣的困境,不過……在將軍府時代,白圖也迅速的發展出了真正的本土主力,繼而擺脫了對這些起家騎兵的依賴。

後來填充的騎兵,都是荊揚本土兵源。

至於曹魏現在的“主力”,都是來自於冀州——原本袁氏的地盤!

雖然很多地方,曹操已經經營了五六年,但畢竟沒有起家之地用着那麼順手。

這也是之所以曹操盯上了燕國的原因之一……

在原本的歷史上,公孫氏對於北方的超級霸主曹操來說,無疑只是弱小的地方軍閥,所以當他表現得順從、將袁氏兄弟的人頭送給曹操之後,曹操選擇暫時接納他作爲自己的附庸。

直到後來公孫氏主動作亂,司馬懿纔出馬平定了遼東。

然而現在情況顯然不同,魏國之前接納公孫氏作爲附庸,還爲其上表爲燕侯,更多的是因爲面對漢室的壓力,曹操着急想要拉幾個盟友——不再是因爲“弱”而成爲附庸,而是因爲“比較強”,值得成爲“附庸型盟友”!

這樣的關係,在漢末軍閥混戰時代,無疑是無法信任、尤其是曹操無法信任的。

畢竟當初他和袁紹就是這種關係。

而且對於現在的魏國來說,吞併公孫氏,對自己也有不小的補益。

尤其是公孫氏與楚國交易之後,積累日益強大,更重要的是,被人發現了遼東的潛力。

僅僅說那數千套板甲……那可是數千板甲騎兵!

哪怕這東西有其侷限性,容易被針對,不過在正面戰場上的威力,卻毋庸置疑。

對於魏國來說,燕國雖然遠沒有自己強大,但卻已經初步具有在背後捅刀子的能力!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

魏國明面上的打算,無非不就是搶佔渤海?

如果能滅掉燕國,之後魏國完全可以從陸路,攻取扶余、攻取炒海鮮半島,到時候渤海的歸屬,還需要海軍來決定嗎?

整個環渤海的大陸,都是魏國的,楚國對渤海還能有什麼念想?

而對於劉備來說,從始至終,他都將曹操當做是最大的敵人——白圖是實現他的理想路上的最大絆腳石,但不是最大的“敵人”。

曹操自然也知道這一點,所謂的盟約,不過是大家先定個調子,之後看看怎麼破壞盟約而已。

畢竟曹操和劉備之間,又沒有什麼必需品貿易,單純的一紙空文,哪有保障可言?

目前能空口白話的形成“可信力度”的諸侯,也只有白圖,畢竟人家還有些楚學包袱。

如果漢中之戰,漢室一切順利,劉備肯定會順勢北伐,無論能不能對魏國造成重創,至少不會讓曹操太好受!

劉備唯一擔心的是,漢中之戰是否真的會順利。

與此同時,劉備不知道的是,諸葛亮與關羽現在擔心的截然相反……

劉備收到燕侯的來信後,初步和大家一起認定了一下燕侯的智商,散會之後,簡雍特地找上了諸葛亮,甚至大大咧咧的邀請他同車——而且是自己去蹭諸葛亮的車!

對於簡雍這位以好感度著稱的“前輩”,諸葛亮自然不會嫌棄,算起來他這位所謂的軍師,論實權還未必比得上簡雍這位“老臣”。

“孔明之前在青州,和雲長倒是相處不錯,很是出乎我們的預料咯。”簡雍看似誇獎的說道。

之前諸葛亮的確去了青州一段時間,主要是爲了安撫關羽,撫平下他躁動的心——否則關羽很可能已經與呂蒙開戰。

“亮年少學淺,不過是以謙恭爲長罷了。”諸葛亮很謙虛的說道。

不過簡雍要說的,顯然不是這回事兒。

“不,孔明自然很好相處,不過關二哥……哈哈哈,連我都不大敢和他開玩笑的。”簡雍笑了笑說道。

“傲骨之人,自有傲氣。”諸葛亮捧了捧關羽。

見諸葛亮只是打官腔,簡雍也挑明道:“二哥平時和我也不苟言笑,不過……有什麼事情,還是會和我商量一下的……恩,雖然基本不會聽我的意見就是了。”

諸葛亮這才停下搖扇說道:“哦?那看來憲和老兄,應該是關將軍所信任之人了……憲和老兄覺得如何?”

簡雍見諸葛亮絲毫沒有慌張的樣子,彷彿篤定自己不會告訴劉備一樣,不由得無奈的說道:“孔明之謀,倒是夠險、也夠精,只是不告訴主公,這不大好吧?”

“憲和覺得主公會同意?”諸葛亮反問道。

“這個……”

“如果憲和沒有說服主公的把握,還一定要去稟報的話,那日後錯失良機,便都是憲和的錯!將來輪到魏國或者楚國的史官,來記錄歷史,亮一定告訴他們,將今日的對話寫進去。”諸葛亮有些兒戲、半是玩笑的威脅道。

簡雍聞言也翻了個白眼,只好攤手道:“罷了罷了,不知道你們的事情。”

沒錯,劉備和曹操有自己的“劇本”,然而連諸葛亮,也有一部劉備都不知道的劇本……

那就是一旦漢中之戰,還是陷入苦戰,尤其是如果楚國橫插一槓,令局面危及的話,關羽到時可以堅定的自薦前往支援,到時諸葛亮也會請從,至於目的……並不是爲了漢中,而是藉機奪取馬騰、韓遂的兵權!

經過這幾年的朝堂觀察,諸葛亮也已經深切的感覺到,目前輔漢六侯的局勢,對“匡扶漢室”來說,很是拖累。

唯一有希望匡扶漢室的自家主公,在輔漢諸侯中雖然最強,但影響力卻有限。

就像是現在,劉備之所以被“分配”了一個看住魏國的任務,也是馬騰和韓遂表奏的結果——西涼系的兩位,本身也在提防其他輔漢諸侯!

如果張燕、楊奉、劉備沒事兒乾的話,他們也不敢去磕漢中。

否則不說是被盟友捅刀子,哪怕某位盟友“突發奇想”,要承擔更多責任,將朝廷控制住什麼的,不也是不小的麻煩?

更令諸葛亮感覺緊迫的是,漢天子現在思路也很模糊,即使真的要對各家諸侯都有所防備,至少也應該更傾向於自家主公、還有益州的那位吧?

現在這樣的分配,不是將吃肉的機會給馬騰、韓遂,而將劉備限制住了嗎?

因此諸葛亮覺得,要匡扶漢室,首先要加大自家主公,在漢室內的發言權,哪怕……出現些紛爭也是值得的。

當初幾位皇親,想要立劉備爲帝的事情,劉備沒有和其他人說過,不過諸葛亮卻能夠猜到一些。

雖說諸葛亮不會主動在這方面推動什麼,但是加強劉備在漢室內的影響力,諸葛亮卻做得無愧於心。

當然,可以去和關羽“密謀”,卻不能和劉備明說。

簡雍其實也理解這一點,所以他也只是來點一點諸葛亮,讓他不要做得太過火,而沒有將此事攪黃的意思。

諸葛亮的“威脅”只是戲言,不過正如諸葛亮所說,自己主公再不加把勁兒,今後怕是就輪到楚國、魏國的史官是正統了!

……

而此時白圖,也一連收到了魏王和齊侯兩家的來信。

曹操是通知白圖,劉備和公孫康對楚國圖謀不軌,劉備是通知白圖,曹操和公孫康對楚國圖謀不軌……

對於越來越風雲悸動的局面,白圖十分冷靜,當即決定再給罪魁禍首的蜀侯施施壓。

現在唯一令白圖擔憂的,其實只有甘寧和遠航軍的境況……

第五百四十章 漢中之戰第一百一十章 罪在人主第五百八十六章 魏國應對第四百二十三章 禮物第三百六十三章 立國八策第一百九十三章 寫詩第二百三十六章 弋陽軍情第四百四十三章 新劇目第一百四十五章 使者第三百六十二章 只取萬一第一百六十一章 夏侯惇第一百零七章 名士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制推行第五百二十三章 啓蒙第六十一章 手撕第一百八十三章 名將第四百二十七章 好人壞人第三百二十四章 東萊之議第九十六章 內應第四百七十二章 詐城第三百零七章 理想第三百八十二章 費氏第二章 我看到你的機甲了第五百七十一章 真金不怕火煉第二百九十二章 分港第五百六十章 最真實的楚學第三百九十一章 槍第七十二章 民勇第三十四章 招攬第五百八十八章 佔據第一百七十二章 鹽的魔術第一百九十四章 還是要匡扶漢室的第一百二十章 陪你吃豬!第五百零七章 北方變故第三百九十二章 單福第二百七十三章 後方的忙碌(二合一)第五十六章 戰略目標第九章 劉關張第一百八十八章 刺殺第五百三十六章 陽平關第二百八十五章 拜師第二百零七章 清廉儉樸第二百四十二章 破冥阨第五百七十九章 這是嘉最後的奇佐鬼謀第一百二十五章 誠實的迷惑第三百五十五章 襄陽事變第四百七十二章 詐城第一百六十五章 辛苦你了第二百二十五章 定江夏第四百零六章 頭鐵第三百八十二章 費氏第二百零五章 賈文和第四百四十四章 漢水計劃第三百七十章 張鬆第一百九十七章 醫學院第二百八十二章 要想學得會第一百二十六章 亂紀第九十一章 活蹦亂跳陸季寧第二百三十八章 常山趙子龍第三百七十二章 勤奮的楚王第一百七十七章 壽春驚變第三百二十四章 假威白馬第四百零一章 老了?第三百五十二章 其實我真的想中興漢室第四百九十九章 陸老的請求第五百七十一章 真金不怕火煉第二百二十五章 定江夏第四百零六章 頭鐵第三百四十五章 父子相見第二百六十九章 荊南第二百九十七章 薄恩寡義?第二百七十七章 條件第二百一十九章 人形船錨第一百一十二章 細嚼慢嚥第四百三十七章 夷州榜樣第一百六十章 代理商第三百一十四章 今年過節不收禮第二百四十五章 將軍,請自重第三百三十六章 消息第五百一十九章 風雲變幻(大章)第一百九十六章 反噬第四百三十二章 五味雜陳的榜首第四十一章 高朋滿座袁公路第五百九十五章司馬懿的籌碼第二百九十二章 分港第五百二十三章 啓蒙第三百七十二章 勤奮的楚王第一百三十一章 審判第三百六十三章 立國八策第三百零九章 適合過年的話題第一百三十五章 儒林驚詫第三百三十章 袁氏相疑(二合一)第三章 開會第七十七章 奪烏江,三鬥孫伯符第五百章 楚國的祭禮第二百三十七章 舌劍連擊第二百九十六章 建安四年第三百八十七章 修牆修路第六百零五章 理想幻滅的孔明第七十一章 一斗孫伯符
第五百四十章 漢中之戰第一百一十章 罪在人主第五百八十六章 魏國應對第四百二十三章 禮物第三百六十三章 立國八策第一百九十三章 寫詩第二百三十六章 弋陽軍情第四百四十三章 新劇目第一百四十五章 使者第三百六十二章 只取萬一第一百六十一章 夏侯惇第一百零七章 名士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制推行第五百二十三章 啓蒙第六十一章 手撕第一百八十三章 名將第四百二十七章 好人壞人第三百二十四章 東萊之議第九十六章 內應第四百七十二章 詐城第三百零七章 理想第三百八十二章 費氏第二章 我看到你的機甲了第五百七十一章 真金不怕火煉第二百九十二章 分港第五百六十章 最真實的楚學第三百九十一章 槍第七十二章 民勇第三十四章 招攬第五百八十八章 佔據第一百七十二章 鹽的魔術第一百九十四章 還是要匡扶漢室的第一百二十章 陪你吃豬!第五百零七章 北方變故第三百九十二章 單福第二百七十三章 後方的忙碌(二合一)第五十六章 戰略目標第九章 劉關張第一百八十八章 刺殺第五百三十六章 陽平關第二百八十五章 拜師第二百零七章 清廉儉樸第二百四十二章 破冥阨第五百七十九章 這是嘉最後的奇佐鬼謀第一百二十五章 誠實的迷惑第三百五十五章 襄陽事變第四百七十二章 詐城第一百六十五章 辛苦你了第二百二十五章 定江夏第四百零六章 頭鐵第三百八十二章 費氏第二百零五章 賈文和第四百四十四章 漢水計劃第三百七十章 張鬆第一百九十七章 醫學院第二百八十二章 要想學得會第一百二十六章 亂紀第九十一章 活蹦亂跳陸季寧第二百三十八章 常山趙子龍第三百七十二章 勤奮的楚王第一百七十七章 壽春驚變第三百二十四章 假威白馬第四百零一章 老了?第三百五十二章 其實我真的想中興漢室第四百九十九章 陸老的請求第五百七十一章 真金不怕火煉第二百二十五章 定江夏第四百零六章 頭鐵第三百四十五章 父子相見第二百六十九章 荊南第二百九十七章 薄恩寡義?第二百七十七章 條件第二百一十九章 人形船錨第一百一十二章 細嚼慢嚥第四百三十七章 夷州榜樣第一百六十章 代理商第三百一十四章 今年過節不收禮第二百四十五章 將軍,請自重第三百三十六章 消息第五百一十九章 風雲變幻(大章)第一百九十六章 反噬第四百三十二章 五味雜陳的榜首第四十一章 高朋滿座袁公路第五百九十五章司馬懿的籌碼第二百九十二章 分港第五百二十三章 啓蒙第三百七十二章 勤奮的楚王第一百三十一章 審判第三百六十三章 立國八策第三百零九章 適合過年的話題第一百三十五章 儒林驚詫第三百三十章 袁氏相疑(二合一)第三章 開會第七十七章 奪烏江,三鬥孫伯符第五百章 楚國的祭禮第二百三十七章 舌劍連擊第二百九十六章 建安四年第三百八十七章 修牆修路第六百零五章 理想幻滅的孔明第七十一章 一斗孫伯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