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好人壞人

老實人看着工部的試卷怔怔出神,而簡雍和劉曄,已經點了點頭、面露讚許的微笑,並且默默將工部試卷放到一邊……

其實工部的試卷,應該是除了刑部之外,白圖把握最高的——選擇題以幾何運算爲主,間或有些粗淺的實用向化學題,以及……大量的主觀題,都是各種模擬“難題”的解決方式。

如果是有經驗的老道鐵匠、木匠,應該能在其中答出自己熟悉領域的一些問題。

龐統也向白圖反應過,工部其實不適合用“科舉”的方式來篩選人才,更希望“降格”到之後的“學考”中。

現在楚國的鄉學、縣學,前者是適齡者免費、還有些許補貼,也的確沒什麼內容,基本只是開蒙。

後者則是“鄉學推薦”與“自主招生”結合,需要繳納一定的學費,不過對於優異者有縣禮司補貼——這也是禮部的縣級部門“禮司”的主要職能,評判名額、評判標準每年有吏部監察。

其中“鄉學推薦”的學員,一般都是寒得不能更寒、快凍死的那種門的出身——普通“寒門”也都是有自己在家開蒙的條件的,少有去鄉學開蒙!

因此只要有“鄉學推薦”,縣學必須無條件接收,另外一些寒門豪族子弟,爲了貼近朝廷局勢,也會將自家學童送到縣學,他們也都有一定的基礎,縣學可以自主接納。

雖說需要一定的學費,但戶部對各縣縣學都有基於生員數量的補貼,同時各縣也可以從縣戶司出錢額外補貼,只是補貼比例涉及到縣民司、也就是縣令,與縣戶司之間的協調,反正縣學的“傳道受業”,也關係到縣令和縣禮司的業績。

白圖最近就聽說,有幾個不適合大量開設工坊的縣,正在走精於辦學的路線,就靠優質縣學拿分露臉。

至於郡學、也就是現在所說的“大學”,則是通過“學考”以及“千石以上官員推薦”來招生。

雖有推薦之權,但卻限制在和科舉一樣的標準……

也就是說,哪怕簪纓之家,想要有大量子弟進入大學,其中大部分也只能自己考——畢竟大士族的年輕子弟也很多,一個千石官員每年也推薦不了幾位,除非是直系後裔、家族嫡系,否則根本排不上。

縣學的話,不少大士族其實也看不上,現在比較積極,多半還是想派人去“取長補短”,之後更新自己的家學。

這是成百上千年養成的老傳統,沒那麼容易改變觀念。

的確鄉學、縣學要超過“家學”,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不過大學的話,就已經是另外的性質,大部分屬於真正的實用向教學,並且有地域特徵……

造紙工坊多的地方,郡學就會有很多造紙相關的內容——不是教你一線的搗紙漿,而是各種涉及到的化學領域內容。

冶煉工坊多的地方,郡學就是以各種金屬冶煉原理、金屬性質爲主;大型民生工程所在的地方,會傳授橋樑設計、水利設計的內容;集團耕作的農業大區,像是鄱陽大學,就是以耕作類的知識,比如育苗、神農精華配比知識等等爲主。

當然,受制於“教授”數量,只有最頂級一部分大學,真正各領域的“大師”,而且基本都是工部下派出來的“教授”,至於其他大部分這類大學,都還是照本宣科,全靠天賦。

反而精於賬目統計、刑律分析、經義解讀、人力規劃等等,直指科舉科目的大學,不僅教學資源更豐富、而且也更受歡迎……

畢竟這些纔是“文人”最容易轉型的方向,而且一看就是和“出仕”有關,隨着科舉的出現,學考也漸漸被楚國重視。

龐統的意思,就是將工部的“補員”,下放到學考中、或者下放到大學中,而不是和科舉混在一起,難爲科舉、也難爲工部。

也就是將工部,置於“大學之上”的位置,而不僅僅楚國朝廷的一個部門。

白圖也已經理解龐統的意思,正在與六部商議此事……

不過這時看了看科舉試卷之後,柳毅有些爲難的問道:“楚王殿下,我家將軍也一直想要效仿強楚,只是……外臣稍有不解,不知楚王殿下可願屈尊解惑?”

“若是科舉之事,但問無妨!此舉利在千秋,衆位若是能夠說服自家,本王也是樂見其成的。”白圖一副很仗義的樣子。

之後楚國肯定也會四處宣傳,今後如果中原、北方也有科舉,相信由此入仕的學子,也會對白圖在心裡留下感激的種子。

“楚國的科舉,似乎……過於追求才能,而對德行很少考量,甚至並沒有限制報考者的身份,楚王殿下就不擔心,將來楚國官場會……走樣嗎?”柳毅的語氣沒什麼嘲諷,而是真的不明白的樣子,還一直斟酌用詞。

“柳先生這就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楚國的科舉,的確宣揚的是有教無類,然而之所以楚國敢讓所有人報考,卻是刑部的功勞、或者說是刑部所擔的風險……如果真是作奸犯科之人,未被發現罪行、未被通緝,還能夠參加科舉,又怎麼會是科舉的錯?當是刑部之過!若是沒有作奸犯科者,又何必需要人舉薦?

至於中舉入仕之後,行事有悖《楚律》、有悖楚官之道,也自有吏部查訪,若是行奸佞之事而未被發現,同樣是吏部之過,而不是科舉之過。科舉本身,只是公平、公正的選拔手段而已。”白圖長篇大論的解釋起來。

其實也是因爲楚國的情況,已經和其他地區不同……

漢代對於民間的犯罪很“謙抑”,因爲他順應了宗族制,將基層的裁定權交給宗族自身,只要不是鬧到官面上,“些許小事”宗族自行裁定就是。

也就是朝廷根本不知道誰是“壞人”。

那麼需要“好人”的時候怎麼辦?

自然就是找有驗證的“好人”,來推薦其他“好人”,這種對基層宗族制的倚重,也符合儒家的道德觀。

“謙抑”是律法的原則性之一,《楚律》也講“謙抑”,不過刑部改革卻極力要將民間的審判權拿回來,不允許任何人染指。

故而楚國的情況不同,楚國不是要好人互相推薦,而是要將壞人統統找出來……

能在外面溜達的,除了逃犯就是“好人”,如果有“壞人”躲過了朝廷的耳目,那說明刑部的工作有問題!

至於逃犯……有戶籍制度跟着,想要隱藏逃犯身份,在楚國可沒那麼容易。

之所以問這個的是柳毅,也是因爲遼東之前被“名士”們忽悠瘸了。

第二百二十八章 不戰而屈人之禰第九章 劉關張第四百七十四章 拒戰第五百一十三章 蓄電池第三百八十三章 薅兩嘬第三百七十八章 法正第一百零二章 重逢後的尷尬第四百八十四章 大訂單第四百章 給孩子的第九十章 考教第四百五十二章?聰明反被聰明誤第四百一十七章 共情封推感言第二十六章 六親不認孔文舉第四百二十八章 學考宣傳第一百二十九章 榮譽與利益第二百五十四章 真氣機第二百七十七章 條件第五百五十五章 南鄭之戰第一百六十二章 我們不合適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制推行第四百六十一章?通過幾炮的瞭解,我已經掌握了“炮”的精髓!第三百二十三章 大事第三百二十二章 克容陵第五百四十九章 漢中之危第四百九十二章 人選第三十八章 馬其頓第五百七十七章 曹魏動武第五百五十四章 三三第五百四十章 漢中之戰第一百二十二章 白公肉第六百一十二章 蜀地動作第一百零八章 隨和第五百一十六章 交州入楚第五百八十九章 鎮魏大將軍第一百六十八章 威武門之戰第七十章 孫策叫陣第二百七十九章 上蒼的明示第五百四十八章 炮!第四百六十九章 瞿塘關第一百一十二章 細嚼慢嚥第三百九十章 拜訪第五百二十七章 無可避免第五百六十三章 陽平關第二百五十一章 總督部第一百七十四章 漁獲第一百五十三章 好辦法第四百六十八 無中生有第四百零九章 晚上算賬第三百二十九章 包在爲父身上!第三百三十三章 “又”捱打第四百五十一章 條件第四百七十一章 奪城白帝第四百三十八章 準備開拓第二百五十二章 爭論第五百六十章 最真實的楚學第三百八十三章 薅兩嘬第三百一十六章 任性第二百九十九章 歲旦宴第三百七十九章 好人白圖第一百九十九章 質子與檢閱第一百四十八章 似曾相識第一百六十九章 耗糧之計封推感言第三百三十九章 江陵城第五百三十章 呂布很心冷第五百二十四章 開闢南疆(大章)第四百零三章 大型宮廷魔幻倫理戲第三百八十六章 南郡第二百九十八章 容易第五百三十七章 錦馬超第五百四十七章 鳳翼天翔第四百三十二章 五味雜陳的榜首第二百二十章 連弩第四十六章 狼牙懟第五百八十七章 奇襲第五百九十六章 老當益壯?第一百六十二章 我們不合適第五十六章 戰略目標第二百七十五章 冬天來了第五百三十九章 楚兵之動第二百九十二章 分港第五百零七章 北方變故第三百四十九章 急報第四百八十七章 第一條鐵路第一百二十五章 誠實的迷惑第三百零六章 我于吉從不拍馬屁!第九十八章 暴雨第三百七十六章 狠與毒第五百七十九章 這是嘉最後的奇佐鬼謀第二百一十二章 名醫薈萃第二十九章 陳家的生意第二百六十八章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第四百八十二章 楚外變遷第一百三十五章 儒林驚詫第二百零五章 賈文和第三百一十四章 今年過節不收禮第二百一十四章 第三路軍第九十二章 “溢價”收購第五十二章 伏賓入場
第二百二十八章 不戰而屈人之禰第九章 劉關張第四百七十四章 拒戰第五百一十三章 蓄電池第三百八十三章 薅兩嘬第三百七十八章 法正第一百零二章 重逢後的尷尬第四百八十四章 大訂單第四百章 給孩子的第九十章 考教第四百五十二章?聰明反被聰明誤第四百一十七章 共情封推感言第二十六章 六親不認孔文舉第四百二十八章 學考宣傳第一百二十九章 榮譽與利益第二百五十四章 真氣機第二百七十七章 條件第五百五十五章 南鄭之戰第一百六十二章 我們不合適第四百九十三章 新制推行第四百六十一章?通過幾炮的瞭解,我已經掌握了“炮”的精髓!第三百二十三章 大事第三百二十二章 克容陵第五百四十九章 漢中之危第四百九十二章 人選第三十八章 馬其頓第五百七十七章 曹魏動武第五百五十四章 三三第五百四十章 漢中之戰第一百二十二章 白公肉第六百一十二章 蜀地動作第一百零八章 隨和第五百一十六章 交州入楚第五百八十九章 鎮魏大將軍第一百六十八章 威武門之戰第七十章 孫策叫陣第二百七十九章 上蒼的明示第五百四十八章 炮!第四百六十九章 瞿塘關第一百一十二章 細嚼慢嚥第三百九十章 拜訪第五百二十七章 無可避免第五百六十三章 陽平關第二百五十一章 總督部第一百七十四章 漁獲第一百五十三章 好辦法第四百六十八 無中生有第四百零九章 晚上算賬第三百二十九章 包在爲父身上!第三百三十三章 “又”捱打第四百五十一章 條件第四百七十一章 奪城白帝第四百三十八章 準備開拓第二百五十二章 爭論第五百六十章 最真實的楚學第三百八十三章 薅兩嘬第三百一十六章 任性第二百九十九章 歲旦宴第三百七十九章 好人白圖第一百九十九章 質子與檢閱第一百四十八章 似曾相識第一百六十九章 耗糧之計封推感言第三百三十九章 江陵城第五百三十章 呂布很心冷第五百二十四章 開闢南疆(大章)第四百零三章 大型宮廷魔幻倫理戲第三百八十六章 南郡第二百九十八章 容易第五百三十七章 錦馬超第五百四十七章 鳳翼天翔第四百三十二章 五味雜陳的榜首第二百二十章 連弩第四十六章 狼牙懟第五百八十七章 奇襲第五百九十六章 老當益壯?第一百六十二章 我們不合適第五十六章 戰略目標第二百七十五章 冬天來了第五百三十九章 楚兵之動第二百九十二章 分港第五百零七章 北方變故第三百四十九章 急報第四百八十七章 第一條鐵路第一百二十五章 誠實的迷惑第三百零六章 我于吉從不拍馬屁!第九十八章 暴雨第三百七十六章 狠與毒第五百七十九章 這是嘉最後的奇佐鬼謀第二百一十二章 名醫薈萃第二十九章 陳家的生意第二百六十八章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第四百八十二章 楚外變遷第一百三十五章 儒林驚詫第二百零五章 賈文和第三百一十四章 今年過節不收禮第二百一十四章 第三路軍第九十二章 “溢價”收購第五十二章 伏賓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