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殘局

眼見柳楓帶着兩個內侍上前“恭請”皇后回坤寧宮,皇后雖說面色變幻連連,最終還是強自鎮定地轉身而去,裕妃這才收起剛剛那張揚的做派,凜冽的氣勢,垂下眉眼,重新變成了往日裡那個內斂溫和的宮妃。

而永平公主親眼看到母親三言兩語將皇后逼得進退失據,而後又信口雌黃鑄成大錯,她只覺得一顆心怦怦直跳,可皇帝開口說出來的話,卻讓她一顆心再次提到了嗓子眼。

“要抓皇后的錯處,以你的聰明,能想出一千個一萬個法子,何苦這樣殺敵一千,自損八百?讓她把當初那血淋淋的舊事重新揭出來,你難道就好過,明月難道就好過?你不爲自己着想,也爲明月想一想!不忿她興風作浪,你大可以來找朕又或者太后要公道!”

“皇上言重了,臣妾乃是永和宮之主,富貴已極,並不在乎別人的詆譭,但明月雲英未嫁,臣妾卻看不得被人質疑身世之後,又誹謗她的終身大事!更何況,宮外瑩瑩和張壽何其無辜,居然連那樁已經快要水到渠成的婚事也要被人拿來非議!”

“臣妾忍了十六年,本來今天想要豁出去出了這口惡氣,但既然被明月攔住,我不是不能繼續忍下去,但既然如此,至少要嚇一嚇她!如果皇上來得再晚一些,我也許會真的把劍架在她脖子上,讓她自己承認是外頭那些事的主使!”

永平公主終於倒吸一口涼氣。她再也不敢讓裕妃繼續說下去了,慌忙上前擋在了母親跟前,低頭謝罪道:“父皇,母妃只是一時氣急,所以才行事衝動,她都是爲了我。至於母妃引得皇后指斥當年舊事,那也是因爲皇后一直都是這麼在後頭誹謗我們的!”

皇帝看看裕妃,再看看永平公主,忍不住嘆了一口氣:“母爲子則強。朕不想多說什麼。張壽是個不錯的兒郎,但不論有沒有婚書,既然是瑩瑩……”

沒等皇帝把話說完,永平公主就斬釘截鐵地說:“張壽和朱家有沒有婚約,那是他和朱家的事情,和母妃和我都沒有半點關係!別說我是不想嫁,就算我真的嫁不出去,卻也不會無恥到去搶朱瑩的男人!”

見永平公主把自己說的話給說了,皇帝有些尷尬地揪了揪他那整整齊齊的一撮鬍鬚,隨即苦笑道:“好,好,朕既然答應過你,你就自己選吧,無論是文武狀元,還是民間才俊,總之你自己好好看一看。但是,十八歲之前,你得把自己嫁出去,否則太后那朕擋不住。”

裕妃情知皇帝暗指只能拖延這一年,但還是不禁心中釋然。

能給出這樣的寬限和這樣的條件,皇帝確實已經是仁至義盡了。可接下來皇帝說出來的話,卻讓她着實哭笑不得。

“如果實在挑不出人選,那你不妨考慮一下秦國公之子……就是張琛那小子。當初他在朕面前放豪言說想要娶你,爲此還要學寫八股文。朕挑了個老翰林去教他,聽說他是叫苦連天,硬着頭皮在那學。”

皇帝彷彿沒看到裕妃那不以爲然的表情,自顧自地說:“雖說他是愛慕你那絕色容貌和特立獨行,談不上真瞭解你,情投意合更是一點都沒有,但至少是個人選。當然,你也許能選中比這小子更優秀的。朕也就是那麼一說。大冷天的,御花園沒什麼好逛,你們也回去吧!”

眼見皇帝就這麼轉身揚長而去,永平公主心頭又是羞怒,又是不忿,但更忍不住替母親抱不平,當扶着裕妃回永和宮時,她就低聲說道:“這種時候,父皇也不陪你回去……”

“他要去太后那裡收拾殘局。”裕妃哂然一笑,淡淡地說,“太后一直不太喜歡我,大概是覺着皇上當年就是太偏向了我,這才以至於帝后失和,宮中不太平。幸好明月你是個女兒,如果你是個兒子,那我這個裕妃就不是麻煩,而是禍害了。”

永平公主忍不住一顆心狠狠悸動了一下,隨即再三告誡自己不要胡思亂想,這才強笑道:“娘說的是……父皇剛剛應該是聽到消息特意趕過來的,如果不是他來,事情要收場起來恐怕更加麻煩……”

裕妃笑了笑,沒有去接永平公主這明顯偏向皇帝的話。但是,今天永平公主一直都沒有稱呼她爲母親又或者母妃,而是直接叫她娘,這卻是從前不多見的,她心中自是不無欣慰。

她何嘗不知道皇帝確實是爲了她們母女而來?所以,她並沒有不滿意,而是已經很感謝皇帝這些年來對她們母女的偏愛。其實到現在,她想起進宮舊事,仍然覺得那是命中註定。

明明已經想方設法希望落選,明明太后也談不上如何中意她,可她竟然從初選一路走到終選,竟然和其他幾個女人一塊,最終被選進了宮。

最初那兩三年帝后和睦,她一個小小的美人,當然樂得關門自己過日子,誰知道後來皇后連生兩個兒子卻性情大變,皇帝一怒之下轉向幾個妃嬪,她方纔發現,皇帝和她想象中截然不同。既不是獨斷專行的君王,也不是城府深沉的至尊,而是一個很真實的男人。

既有喜怒哀樂,也有頹唐無奈,是人,不是神,因此她很快就丟掉了惶恐,做回了自己。也正因爲如此,她成了那時候最得寵的宮妃。那把未開鋒的鈍劍,便是皇帝得知她擅長舞劍之後賜給她的,兩人甚至還在永和宮院中舞劍自娛,直到她確證懷孕。

那段日子,真的是她進宮後最愉快的一段日子。

而且,因爲皇帝的縱容,她的閨中密友,嫁給趙國公朱涇的九娘也常常往來永和宮,當發現彼此都身懷六甲,日子居然還差不多的時候,便開玩笑地約爲婚姻,之後又軟磨硬泡求了皇帝鬆口,讓她們倆一塊去祈福。

說是祈福,其實更多的是自從進宮後就沒出過那狹窄院子的她希望去透口氣。所以,當發現皇帝和趙國公朱涇竟突然出現,陪她和九娘一塊去的時候,她簡直高興到了極點。

而那之後,便是樂極生悲。她和九娘知道事情緊急,執意攆走了兩個男人和那些侍衛,又聯手平生第一次殺人突圍……再接着,她們便遇到了命中註定的那個貴人,那個手持鐮刀,和渾身浴血的她們一樣殺氣騰騰,而且也一樣身懷六甲的張寡婦。

她們是如何彼此扶助從側門逃開,又是如何回到張寡婦家裡,更是如何將血衣脫下,有些情景她至今還記得,有些情景卻有些記不清了。她只知道,強撐着到了張寡婦家,她便已經有了臨盆之兆,九娘亦然。

而這一次,又是張寡婦不顧自己也同樣腹痛難忍,叫了吳氏去隔壁穩婆家,砸開門把那個醉醺醺的婆娘硬是拖了過來……

那時候,她就和九娘暗自發誓,如果能夠母子平安,將來便把張寡婦當成親生姐姐,她們的孩子互爲同性就義結金蘭,爲異性便約爲婚姻。只是沒想到,最終事情會變成那個樣子。

恍惚之中,裕妃彷彿看到了那個奄奄一息的人影,耳畔又響起了她那託孤的話。而後當從吳氏口中得知張寡婦坎坷一生的時候,她的那種負疚感就更強了。

比起她和九娘,那纔是一個真正命運多舛的女人。

直到耳畔傳來了永平公主的叫聲,裕妃纔回神,卻是對旁邊的女兒微微一笑。

“你不用多想。你父皇爲人素來有擔當,這件事太后縱然責備申飭我,也不至於太過。至於皇后……她自己把兩個兒子養成了那個樣子,最近這些天更是如同瘋狗一樣,如果真的被查實,她那璽綬也許就保不住了!”

此話一出,永平公主雖然有些不可置信,可看到裕妃那張冷冽的臉,她不禁下意識地認真琢磨父皇真正的心思。等她們母女二人回到了永和宮,幾個宮人慌忙迎了上來,爲首的大宮女連聲唸了好幾句阿彌陀佛,這才帶頭跪了下來。

“娘娘,是奴婢攔着大夥兒呆在永和宮,又去了乾清宮報信。我們若是跟着您和公主去了御花園,不但沒用,說不定還會被皇后娘娘拿來挾制您。但不管怎麼說,都是我們這些做下人的無能……”

沒等她把話說完,裕妃就淡淡地說道:“都起來吧,不用再說了。你們呆在永和宮是對的,否則我之前和皇后針鋒相對的時候,卻也沒辦法顧得上你們,說不定到時候真的對她動了劍,那就麻煩了。今天的事情到此爲止,關上宮門,讓小廚房預備晚飯吧!”

太祖年間,東西六宮和坤寧宮就都設有自己的小廚房,但後來變故頻起,後宮妃嬪中擁有小廚房的就越來越少了,這也被視爲嬪妃在宮中地位的標誌。而如今裕妃吩咐預備晚飯,這並不出奇,可居然吩咐關閉宮門,這言下之意卻讓衆人不得不惶恐。

難道出了這麼大的事情,今天晚上皇帝竟然不會來嗎?

永平公主見裕妃徑直往裡走去,她卻是心思細膩的人,當下慢走一步,招手叫了那大宮女和其他幾個宮人過來,言簡意賅地講了講今天御花園那件事。反正此事遲早都會傳揚開來,與其讓人瞎猜瞎打聽,還不如她說個清楚。

當講完整件事,見衆人面色各異,她就沉聲說道:“娘這次是爲了我討公道,這才一反常態,和皇后硬頂了一場。但事情已經過去了,你們接下來安分一點,別再惹事!”

聞聽此言,永和宮衆人唯有苦笑。裕妃鬧出這麼大的事,他們恨不得縮起腦袋裝透明人,誰還敢去惹事?他們又不是那不知天高地厚的二皇子!

當永和宮忙着關門消化自家娘娘大發雌威的一幕時,皇帝正在清寧宮太后面前努力消弭這件事的影響。當然,皇帝也沒忘了派人出宮,把這事告知了太夫人和九娘。畢竟,當時御花園人不少,皇后詆譭朱瑩和張壽的話,估摸着也瞞不住。

當柳楓如實告知皇后被裕妃氣得進退失據,後來又對永平公主和朱瑩張壽的身世口出惡言,而裕妃拿着一把沒開封的鈍劍把皇后嚇得大叫行刺,太夫人一邊聽一邊轉動着手中佛珠,最終哂然一笑,搖了搖頭。

而九娘則是在聽到皇后竟然聲稱什麼奪夫的時候,忍不住痛罵了一聲信口雌黃。

奉命傳話的柳楓卻不敢提醒九娘,她罵的人畢竟如今還是一國之母,既然他帶的話都已經帶到了,當下就準備提出告退。可就在這時候,他聽到外間傳來了一個清脆的笑聲。

“阿壽,在紫煙閣裡和我二哥對牛彈琴了這麼久,累了吧?你快進來!”

隨着這聲音,門簾高高打起,先進來的朱瑩側身一讓,等張壽進來,她這才笑着放下了簾子。而柳楓看到這位小姑奶奶來了,哪敢多留,立刻乾笑告辭。他這一走,朱瑩方纔皺眉道:“這柳公公怎麼瞧着有點怕我,一見我就躲?祖母,娘,出什麼事了?”

張壽見太夫人依舊笑得慈和,九娘卻是一副餘怒未消的樣子,他就知道宮中肯定是又發生了什麼事。果然,在朱瑩的軟磨硬泡之下,九娘到底還是說出了實情,這下子,朱瑩頓時氣得發昏,來來回回轉了一圈就大發脾氣。

“她還像是個國母嗎!改名叫三姑六婆算了,竟然連這種不着邊際的瞎話也敢說出來……等等,那幾個御史背後的人不會是她吧?她是不是瘋了,我還以爲是大皇子又或者二皇子給他們撐腰,她一個皇后竟然比我還沒腦子嗎?”

張壽聽到朱瑩連自己都罵進去了,忍不住啞然失笑。

果然,下一刻大小姐旋即如夢初醒,可也就是懊惱了片刻,隨即就發狠地說:“做得多錯得多,我就不信這次她還能安安穩穩過這一關!阿壽,你之前不是說,阿六讓人去追查那幾樁御史被人告的案子了嗎?就沒個結果?”

張壽頓時想到了葛雍對阿六那番舉動的猜測,鬧得他之前看見那小子就犯嘀咕,心想這到底是假悶騷真腹黑,還是簡單粗暴效果好……就在他猶豫時,突然聽到了阿六的聲音:“少爺,你和大小姐有空出門溜達一圈嗎?”

第三百二十五章 禮賢下士?第兩百一十七章 選婿之後第七百零七章 夜無瀾而晨驚第六百二十一章 兄友弟恭第六百二十三章 名實相符第三百八十八章 光明正大!第十七章 牛嚼牡丹第四百七十五章 負荊請罪?第一百七十一章 易如反掌第四百零五章 君子行徑第三百二十六章 明悟第二百九十章 舉一反三第三百三十三章 自誇,鄉音第六百七十五章 故事裡的事第三百七十五章 吃貨和意外第二百七十一章 兒女親家第八百七十七章 出人意料第八十六章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第二百八十八章 喬遷見聞第四百零三章 小……師孃?第六百零一章 貴人年年有,今日偏最多第四百四十二章 堵不如疏第六百二十章 教訓第二百八十章 師生反目第七百七十六章 姜太公釣魚第一章 田頭偶遇第七百六十章 分歧第二百五十六章 家人第五百四十七章 腹有數理氣自華第三百三十三章 頂尖的吃貨第三百七十四章 本是同根生,性情各不同第一百七十三章 驚走第二百六十九章 教不嚴,師之惰第六百二十二章 決意第四百七十五章 負荊請罪?第四百一十四章 此心安處是吾鄉第五百九十五章 瓜熟蒂落第七百一十章 有其妹必有其兄第五百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第二百八十二章 郎舅(下)第二百六十四章 花開時節動京城第五百章 今夕何夕第八百零一章 同情和詞典第七十一章 公主的邀約第九十一章 太祖題匾藏密卷?第一百七十八章 都是護短的第七百六十四章 透心涼第四百一十一章 風景這邊獨好第五百五十八章 有所求第三百二十六章 耀武揚威第兩百零六章 終非同路人第三十章 欺世盜名之徒第三百二十四章 泄憤和蹭飯第四百一十九章 弄巧易成拙第五百九十七章 真性情和平常心第一百八十五章 太祖手札第一百零四章 自投羅網的陸尚書第一百一十八章 司禮監的底子,紛爭的源頭第八百五十八章 善後第六百二十四章 賣好,將軍第八百零三章 暗渡陳倉,閒人大叔第二百五十四章 遣將不如激將第五百一十六章 祥瑞和奇葩第四百七十二章 錄取和升留級第八百五十九章 心大的熊孩子第七百二十九章 同去湊熱鬧第三百二十八章 孝子分杖第四百五十三章 規則是用來歪的第四百六十七章 九章堂聚賢第四百零五章 君子行徑第八百六十七章 準女婿登門第七百零八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第一百一十五章 世間運行之理第一百二十五章 天子激學官第三百零四章 微妙的舞弊事件第二百四十五章 讓轎第六百零七章 沒錢沒勢,思路清奇第五百七十六章 妖法……第二十八章 激將第一百二十七章 情難自禁第四百零二章 祖制就是屁!第七十四章 葛氏語錄新編(上)第二百八十六章 不如辭京去?第八百七十九章 意外的援兵第五十九章 鄉下小郎君進城第三百二十六章 耀武揚威第二百六十章 局中局第六百七十九章 探視第三百八十八章 光明正大!第四百一十三章 君子不爭?第三百四十二章 誰人不解風情?第五百六十二章 嚮往天空的燕雀第七章 三個人,兩張牀第二百九十五章 葡萄架子倒了第四百八十四章 鄭鎔和齋長第六百五十七章 排名大殺器第三百九十六章 二人轉?第八百三十八章 不亂第一百四十二章 母親第四百零八章 鐵公雞
第三百二十五章 禮賢下士?第兩百一十七章 選婿之後第七百零七章 夜無瀾而晨驚第六百二十一章 兄友弟恭第六百二十三章 名實相符第三百八十八章 光明正大!第十七章 牛嚼牡丹第四百七十五章 負荊請罪?第一百七十一章 易如反掌第四百零五章 君子行徑第三百二十六章 明悟第二百九十章 舉一反三第三百三十三章 自誇,鄉音第六百七十五章 故事裡的事第三百七十五章 吃貨和意外第二百七十一章 兒女親家第八百七十七章 出人意料第八十六章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第二百八十八章 喬遷見聞第四百零三章 小……師孃?第六百零一章 貴人年年有,今日偏最多第四百四十二章 堵不如疏第六百二十章 教訓第二百八十章 師生反目第七百七十六章 姜太公釣魚第一章 田頭偶遇第七百六十章 分歧第二百五十六章 家人第五百四十七章 腹有數理氣自華第三百三十三章 頂尖的吃貨第三百七十四章 本是同根生,性情各不同第一百七十三章 驚走第二百六十九章 教不嚴,師之惰第六百二十二章 決意第四百七十五章 負荊請罪?第四百一十四章 此心安處是吾鄉第五百九十五章 瓜熟蒂落第七百一十章 有其妹必有其兄第五百八十二章 不速之客第二百八十二章 郎舅(下)第二百六十四章 花開時節動京城第五百章 今夕何夕第八百零一章 同情和詞典第七十一章 公主的邀約第九十一章 太祖題匾藏密卷?第一百七十八章 都是護短的第七百六十四章 透心涼第四百一十一章 風景這邊獨好第五百五十八章 有所求第三百二十六章 耀武揚威第兩百零六章 終非同路人第三十章 欺世盜名之徒第三百二十四章 泄憤和蹭飯第四百一十九章 弄巧易成拙第五百九十七章 真性情和平常心第一百八十五章 太祖手札第一百零四章 自投羅網的陸尚書第一百一十八章 司禮監的底子,紛爭的源頭第八百五十八章 善後第六百二十四章 賣好,將軍第八百零三章 暗渡陳倉,閒人大叔第二百五十四章 遣將不如激將第五百一十六章 祥瑞和奇葩第四百七十二章 錄取和升留級第八百五十九章 心大的熊孩子第七百二十九章 同去湊熱鬧第三百二十八章 孝子分杖第四百五十三章 規則是用來歪的第四百六十七章 九章堂聚賢第四百零五章 君子行徑第八百六十七章 準女婿登門第七百零八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第一百一十五章 世間運行之理第一百二十五章 天子激學官第三百零四章 微妙的舞弊事件第二百四十五章 讓轎第六百零七章 沒錢沒勢,思路清奇第五百七十六章 妖法……第二十八章 激將第一百二十七章 情難自禁第四百零二章 祖制就是屁!第七十四章 葛氏語錄新編(上)第二百八十六章 不如辭京去?第八百七十九章 意外的援兵第五十九章 鄉下小郎君進城第三百二十六章 耀武揚威第二百六十章 局中局第六百七十九章 探視第三百八十八章 光明正大!第四百一十三章 君子不爭?第三百四十二章 誰人不解風情?第五百六十二章 嚮往天空的燕雀第七章 三個人,兩張牀第二百九十五章 葡萄架子倒了第四百八十四章 鄭鎔和齋長第六百五十七章 排名大殺器第三百九十六章 二人轉?第八百三十八章 不亂第一百四十二章 母親第四百零八章 鐵公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