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忠烈堂見

很顯然,建虜偷城的主攻方向,就在這裡,攻城力度最爲兇猛。

城頭遠處,還有城下的明軍預備隊,此時紛紛往這邊擁過來。可是,他們過來還有一點距離,如果讓建虜在城頭站住腳的話,源源不斷地建虜登上城頭,那後果就難以預料了。

此時,圍着建虜,試圖把建虜趕下城的明軍也就三十來人了,比建虜稍微多點人。但是,雙方的戰鬥力卻不可同日而語。

不要說城頭這些明軍守卒只是京營中普通的士卒,多未經訓練,守守城頭還可以,這面對面的廝殺,就算是最爲精銳的那些明軍家丁,怕也不是刻意挑選出來的建虜對手。

如果不是明軍的士氣正高,光是建虜衝上城頭,就能嚇得他們放下抵抗,四散而逃了。

這塊城頭,一邊是想極力把建虜趕下城頭的明軍士卒,另一邊是要趁明軍援軍趕來之前站穩腳跟,掩護更多的同夥衝上城頭的建虜,就短短一會的時間,地上已是死傷一片。當然,死傷最多的是明軍士卒了。

黃道玄眼看着同袍被建虜殺得越來越少,弓箭的支援效果越來越弱,忽然猛地想起一事,轉頭一看,卻發現城頭虎蹲炮所在位置的明軍士卒被建虜的飛斧所中,早已戰死了。

他當即二話不說,猛地衝了過來,從戰死士卒的身上搜出火折,抱起那虎蹲炮便衝了過去,同時大聲喊道:“快讓開,讓開,要開炮了!”

此時正在戰鬥的明軍已經沒剩多少了,建虜放開手腳,大殺特殺,正要擴大戰線的時候,忽然看到一名明軍士卒喊着衝過來,火摺子湊着一門虎蹲炮時,都嚇得一激靈。

他們的鐵甲還有盾牌,防禦普通刀槍弓箭還可以,可面對這種火炮,在近距離的開炮,這些建虜的老手都明白,是無論如何都擋不住的。

“快,纏住這些明狗,讓他不敢開炮。”一名建虜頭目用滿語大喊着指揮道。

那些和建虜廝殺的明軍士卒幾次想脫離戰鬥,可都被建虜纏得死死地,壓根就沒法讓路。

這時,又有兩名明軍士卒抱着虎蹲炮衝過來了,到了黃道玄身邊,看到眼前的情況,一時也猶豫了。

和黃道玄說笑的矮個子明軍士卒身上已經受傷,要不是建虜有顧忌不下死手,估計此時已戰死了。

他看到面前建虜的背後,還有源源不斷地建虜冒上來,再看到遠處城牆的同袍,過來支援還要一會時間,不由得睚眥欲裂,大聲喊道:“不要管我們了,再讓建虜上來,城就破了!”

“你們快跑開!”黃道玄看得同樣睚眥欲裂,焦急地大聲喊道。

建虜聽見,一邊往外壓,一邊故意留手,就是不殺死眼前這十來個明軍士卒。而在裡側的建虜,則開始騰出手來,準備用飛斧之類武器攻擊外面拿虎蹲炮的明軍士卒了。

矮個子士卒看在眼裡,知道無法倖免了,忽然大喊一聲道:“開炮,老子戰死了也是在忠烈堂的!”

喊着這話,他同時丟掉了長槍,縱身一躍,和身撲向了面前的那個女真韃子。

其他十來個明軍士卒見了,血衝腦門,紛紛大喊着:“忠烈堂見!開炮!”

而後,他們義無反顧,一個個都丟了或者扔了手中兵刃,紛紛縱身撲向他們面前的女真韃子,要和他們同歸於盡。

他們的這番英勇舉動,讓這些攻上城頭的建虜都微微一愣。在他們的印象中,這些明軍士卒在攻上來的時候沒有逃走,已經算是超常發揮了。今天是怎麼了,不但超常發揮,還不要命了,竟然用了同歸於盡的打法,這還是印象中的那些明軍,還是不堪一戰的京營士卒麼?

黃道玄眼見這一幕,大聲吼道:“殺虜報仇!”

在這撕心地喊聲中,手中火折往引線上一點,懷中抱着的虎蹲炮口平放。只聽“轟”地一聲,一片彈雨灑向面前正在廝殺中的人羣,同時他自己也被震得往後倒去,虎蹲炮脫手。

其他幾名抱着虎蹲炮衝過來的明軍士卒,也和黃道玄一般,怒吼着點火開炮了。

“轟轟轟”地聲音連續響起,硝煙過後,這一段城頭,不管是明軍士卒,還是攻城建虜,不管是穿着鐵甲,還是用盾牌護着,全都無一倖免。城頭上,再沒有一個人能站着了。

援軍終於趕到,來不及去扶黃道玄他們這幾個被虎蹲炮震翻的同袍,而是越過他們,端着長槍刺向又開始冒頭的建虜。

城外面,不知道什麼時候冒出無數的建虜,紛紛往這段城牆兩端射箭,試圖阻止增援的明軍,想再努力努力,重新攻上城頭。

然而,建虜很快便失望了,城頭上的明軍一個個藉助盾牌等防禦工具,源源不斷地向這段城牆增援。

更讓建虜吃驚地是,在聽到城頭有人大聲喊什麼“開花彈”之後,不知道怎麼回事,在城牆下面的死角,炮擊無法射到的地方,竟然響起了“轟轟轟”地聲音。

亮光一閃,濃煙冒出,隨後就聽到這段城牆下的建虜全都在哭爹喊娘了。開花彈的威力,不足以致命,可只要在爆炸範圍之內,基本上沒有人不受傷的。

五六個開花彈一丟,城頭上的守軍壓力頓時就小了,基本上沒見建虜再有冒頭。趁着這個功夫,滾木礌石箭雨,狼牙拍什麼的,就開始有條不絮地展開了。

這段城牆的喊殺聲,火炮轟鳴聲,響徹京師城頭,驚醒了已經入睡的胡廣。夜色之下激戰如此激烈,他有點擔心,便登上了紫禁城鐘鼓樓高處遙望。

他看着那戰局激烈的地方,不由得心中暗自詫異。這皇太極看似因爲昌黎之戰,軍心受到影響而準備撤軍,沒想到他實際上卻還是在打京師的主意。

看皇太極所選攻城方向,竟然還是在德勝門那邊大營的相反方向,還真夠狡猾的。

“陛下,聽聲音,戰局似乎是穩住了。”陪駕的宦官護衛方正化心中鬆口氣,向胡廣稟告道。

胡廣點點頭,略微感嘆道:“建虜果然不可小覷啊!”

同時,他的心中也有點遺憾,要是高應元在建虜大營的話,說不定能提前得知建虜動向。

1230 這肯定是湊巧826 心不在焉396 朕要微服私訪34 我是羣主683 應對之策1132 海外明人的悲劇30 先打了廷杖再說1308 誘捕16 園嶠176 京營初整頓362 誰纔是大明最強軍19 原來是他274 要想富先修路人心齊泰山移1194 大明威脅論757 看傻了1152 你也不配當這國子監祭酒(加更)237 呂宋島總督的建議書789 另類的清理土地兼併(第三更)679 范文程的出謀劃策657 御前會議定對策230 賜尚方寶劍(第五更)853 還想動手打人?1219 天上掉餡餅630 趁火打劫1307 遷都1298 陰魂不散1140 第一戰1264 幸福的煩惱766 惆悵195 重點1218 鷸蚌不相爭,大明怎麼來得利?444 精忠報國百死不悔647 兄弟們,今天給你們報仇了(第四更)330 小屁孩初露猙獰231 文字模式竟然坑爹714 這可怎麼辦啊772 吟詩作賦932 就不如你的意605 消息22 成就值的終極用途292 親自巡查安排新軍事項331 輿論要掌控849 暴露的風險104 昌黎危急539 林丹汗猶豫了646 殺虜(第三更)340 你說反了6 平臺召對769 大清的黴運1063 到底是誰?807 國士606 下馬威673 敵人的敵人208 絕密對話(第五更)87 線下見面420 歧視(第五更)148 報復367 集合1327 圍魏不是救趙1201 倭國局勢1135 南洋局勢511 今非昔比1310 虎狼之國716 盧象升的決定121 一條好狗194 水泥出世1244 婚書45 各有算計224 關鍵所在129 突如其來1310 虎狼之國276 都很熱鬧90 死無對證37 奴婢遵命1044 期待的一戰785 消息104 昌黎危急911 瘟疫論(第三更)11 太祖太宗之才1123 又是一年66 蘇鬆重賦1318 賴皮戰術391 踢走豪格1232 南洋是大明的了504 真當大明是病貓(第三更)191 特種部隊798 全都在掌握之中(第四更)193 黔驢技窮803 切記不可故步自封163 妖魔鬼怪都出來了(第四更)446 我不嫁1112 摔杯359 海蘭珠的約會145 利用資源836 小目標961 說明身份167 培養巾幗英雄73 兵臨城下830 啓動A計劃219 既往不咎
1230 這肯定是湊巧826 心不在焉396 朕要微服私訪34 我是羣主683 應對之策1132 海外明人的悲劇30 先打了廷杖再說1308 誘捕16 園嶠176 京營初整頓362 誰纔是大明最強軍19 原來是他274 要想富先修路人心齊泰山移1194 大明威脅論757 看傻了1152 你也不配當這國子監祭酒(加更)237 呂宋島總督的建議書789 另類的清理土地兼併(第三更)679 范文程的出謀劃策657 御前會議定對策230 賜尚方寶劍(第五更)853 還想動手打人?1219 天上掉餡餅630 趁火打劫1307 遷都1298 陰魂不散1140 第一戰1264 幸福的煩惱766 惆悵195 重點1218 鷸蚌不相爭,大明怎麼來得利?444 精忠報國百死不悔647 兄弟們,今天給你們報仇了(第四更)330 小屁孩初露猙獰231 文字模式竟然坑爹714 這可怎麼辦啊772 吟詩作賦932 就不如你的意605 消息22 成就值的終極用途292 親自巡查安排新軍事項331 輿論要掌控849 暴露的風險104 昌黎危急539 林丹汗猶豫了646 殺虜(第三更)340 你說反了6 平臺召對769 大清的黴運1063 到底是誰?807 國士606 下馬威673 敵人的敵人208 絕密對話(第五更)87 線下見面420 歧視(第五更)148 報復367 集合1327 圍魏不是救趙1201 倭國局勢1135 南洋局勢511 今非昔比1310 虎狼之國716 盧象升的決定121 一條好狗194 水泥出世1244 婚書45 各有算計224 關鍵所在129 突如其來1310 虎狼之國276 都很熱鬧90 死無對證37 奴婢遵命1044 期待的一戰785 消息104 昌黎危急911 瘟疫論(第三更)11 太祖太宗之才1123 又是一年66 蘇鬆重賦1318 賴皮戰術391 踢走豪格1232 南洋是大明的了504 真當大明是病貓(第三更)191 特種部隊798 全都在掌握之中(第四更)193 黔驢技窮803 切記不可故步自封163 妖魔鬼怪都出來了(第四更)446 我不嫁1112 摔杯359 海蘭珠的約會145 利用資源836 小目標961 說明身份167 培養巾幗英雄73 兵臨城下830 啓動A計劃219 既往不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