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1 真是爽啊(第三更)

明軍打得頑強,鎮外的多鐸就鬱悶了。明明就這麼一個鎮子而已,圍牆又不高,甚至連明國的縣城都比不上。手下的攻擊不可謂不強,畢竟這可是族人上陣打頭陣的,明明有的地方都攻上圍牆,可爲什麼又轉眼被明軍趕下來,遲遲攻不進去?

再看了一會後,多鐸臉色陰沉,叫過前鋒營將領問道:“你確信登萊巡撫是被你們措手不及,堵在鎮子裡的?”

前鋒營將領聽了,心中咯噔一聲,連忙回答道:“奴才一路疾馳,到這鎮子上時,剛好看到明軍騎軍想要出鎮。他們看到奴才領軍過來,就慌忙退回了鎮子。”

多鐸一聽,臉上帶着狐疑,再轉頭看看鎮子方向,喃喃自語道:“該不會,東江軍主力是在鎮子上,不止是那些騎軍吧!他們的主力在這裡,是想打伏擊?”

說到這裡,他立刻又搖搖頭,自己否定了這個疑惑:東江軍不可能會不知道自己領軍來了朝鮮。可既然這樣,登萊巡撫應該知道,就憑他的東江軍,哪怕全部兵馬都來了,也不會是大清的對手啊!

想不明白,實在想不明白,這讓多鐸感覺有點煩躁起來。看他這個樣子,那個前鋒營將領忽然帶着點底氣不足地說道:“主子,該不會是明國皇帝下了嚴旨吧?”

一聽這話,多鐸恍然大悟。對啊,那明國皇帝之前的時候讓關寧軍和東江騎軍一起出動去毀壞大清的糧食,就肯定不會讓朝鮮的糧食運入遼東的!所以最大的可能性,就是下了嚴旨,要登萊巡撫來阻止了!

“主子,那些明國皇帝和那些大臣,不就是經常這麼要求他們的軍隊,咱們遇見也不是一次,兩次了!”前鋒營將領見到多鐸的臉色,便追加了一句道。

多鐸聽了不由得點頭,確實如此,明國皇帝經常是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以前的時候,欠着軍餉,軍資不足,還常督促軍隊出征。估計這一次也一樣,不顧東江軍就那麼大一點實力,卻要求東江軍做超出能力範圍之內的事情。

呵呵,多鐸想到這裡,不由得笑了。他記得很清楚,多爾袞之前給他分析局勢的時候,就是提到過這點,說明國皇帝和朝廷好大喜功,不切實際,不瞭解前方軍情卻橫加干涉,這就是大清從白山黑水間崛起的原因之一!

這麼一想,多鐸對鎮裡的明軍情況心裡有點數,倒也不急了,便對身邊親衛下令道:“鳴金收兵!”

攻打金樸鎮的手下,雖然打了這麼久,受傷的很多,可大多也只是受傷而已,戰死的就沒多少人。不過那些受傷的手下還是要儘快撤下來,包紮下傷口才好。

“鐺鐺鐺”地聲音在建虜後方響了起來。軍令如山,攻打圍牆的建虜雖然不甘心,卻也開始撤退,有盾牌的掩護,其他人則去扶傷員,擡死屍,準備撤回去。

圍牆上的盧象升一見,卻是一聲冷笑,轉身就下了圍牆。

“主子,不好,明軍好像要出來了!”一名眼尖的建虜看到圍牆後面影影倬倬的動靜,忽然大聲說道。

多鐸一聽,有點意外,便連忙擡頭望去。果然,鎮子裡明軍有騎馬,不時就能看到有騎軍沒有被圍牆擋住的身影,似乎是往鎮門那而去。

看到這個,多鐸再一看戰場上,自己的手下都只是在防守圍牆上明軍的弓箭勁弩,並沒有注意到其他,便知道要糟了。

他正想下令時,卻看到了金樸鎮鎮門被打開,一股鐵甲洪流涌了出來。爲首那人,高頭大馬,一把長長的斬馬刀,猶如猛虎出山,撲向剛走沒多遠的建虜。

那些斷後舉着盾牌擋箭的建虜忽然看到明國騎軍攻了出來,頓時嚇得魂飛魄散,就算他們戰場紀律再嚴,可此時此刻,也已經顧不得了,當即掉頭撒腿就跑。

然而,一切都已經晚了,兩條腿又怎麼可能跑得過四條腿,鐵騎衝過,一路上全是建虜的屍體。

“快,快,快去接應!”多鐸暴跳如雷,揮着手讓手下騎軍趕緊去接應。

可事先誰會想到明軍還敢攻出城來,建虜騎軍的馬都圈在那裡,並不在身邊的。等他們跑回去,手忙腳亂地騎馬衝上戰場時,明國騎軍已經肆虐了一陣,繞了個圈,從另外一個鎮門回去了。

騎軍只是出鎮繞了一圈,殺死殺傷的建虜比起之前攻鎮死傷的建虜還要多。就見鎮外這片戰場上,躺了一地的建虜屍體。

盧象升領軍殺出和領軍退回的照片被高應元發到聊天羣中,崇禎皇帝一看,不由得連連讚賞,盧象升這個怪胎,一個進士出身的文官,竟然如此勇猛,身爲士卒,奮勇殺敵,真是爽啊!好像在中國的歷史上,他這樣的人也就這麼一個吧!進士出身,卻喜武事,勇冠三軍,能把弱旅帶成強軍的!

和崇禎皇帝的高興不同,多鐸看到那一地的屍體,是惱羞成怒地又要全軍進攻,只是被他的手下將領苦苦勸住,纔沒有如願。

只這一戰,就至少五百建虜精銳死在了金樸鎮前。多鐸紅着眼睛盯着金樸鎮內那杆迎風飄揚的“盧”字旗,他心中明白,自己還是低估了盧象升的悍勇。以前的明軍對手,從來沒有過像盧象升這樣,被大清軍隊圍住的時候,不思加固城防躲在牆後,竟然還敢領軍出來衝殺,真是措不及防之下,吃了個大虧!

“主子,沒想到明軍沒有把鎮門堵死!”他的一名手下上前提議道,“奴才以爲,下次進攻,當以鎮門爲主!”

多鐸聽了,恨聲喝道:“把那鎮門給本貝勒撞了,還有那些圍牆,多造幾個撞木,一起撞了!”

吸取了這一次的教訓,多鐸心中有了決定。等會的時候,讓剩下的朝鮮官軍和漢軍八旗上前幹這些破壞圍牆和鎮門的苦活,精銳則等鎮子防禦被攻破之時再一舉殺入。

他猙獰着臉,大聲喝道:“快去!本貝勒說過,今晚要在鎮子裡過夜的!”

感謝大明隱修,中年難人的打賞!推薦票多400,加一更,剛好抵消這更,那就還有7個欠更。

643 自知之明(第五更)1166 誰扯1144 王師到了985 從被動到主動708 人心之策292 親自巡查安排新軍事項262 可惜了白杆軍302 瀋陽的八卦1126 莫臥兒帝國152 糧價1 我是崇禎21 大明有救了338 新軍炮營(第四更)246 反轉1140 第一戰381 朝鮮鉅變537 推演預防(第三更)588 檢閱第二個單章1336 空軍首戰763 五年平遼585 心事54 朕要一塊算賬1271 說曹操,曹操到!(爲風蹤影的萬賞加更)1030 叛變土司的下場569 不能是戚大帥和倭寇的版本626 同袍的含義923 都是爲皇上辦差(第四更)159 廢祖制741 這一仗還怎麼打1336 空軍首戰742 密謀905 震驚天下的聖旨(第三更)371 新軍配屬223 主子心裡苦啊412 冷血595 就是這麼容易解決了(第四更)603 強硬411 柳暗花明1336 空軍首戰313 優越感(第三更)149 再薦輔臣884 皆在此183 這筆賬划算1115 朝中有嚴嵩459 撤退的話難說啊1073 代善的怒喝1117 新的誓言903 誰敢亂來!301 要挾錢富貴681 我們來一起做個遊戲384 孫傳庭416 李過的發現920 分析1317 震撼829 全都悄然出行591 互利共贏?(第五更)902 藉機摟錢罷了(第三更)810 主場304 蝴蝶效應之減輕兵災1118 崇禎皇帝的心願1080 魂兮歸來兮522 李定國(第三更)449 漢人的身份823 莫名其妙42 國庫充盈7 皇帝發飆815 各懷目的485 謠言滿天飛(第三更)622 復社934 氣勢(第三更)180 道上混的1301 聞風喪膽1204 皇上在行動895 服舍違式1079 榮耀510 熊文燦的打算715 福至心靈(第三更)470 攻打海州726 自以爲是844 長江後浪推前浪(第三更)1321 蝴蝶翅膀扇啊扇1182 當野人滅了654 八百里加急556 結束87 線下見面1230 這肯定是湊巧47 試用期結束330 小屁孩初露猙獰1324 風雨欲來1210 衍聖公的奏對1202 海軍陸戰隊603 強硬402 同性相斥是個僞命題(第三更)492 傷卒安排1091 折騰得好625 還暈船,能行麼?660 西線戰事的隱憂852 山上的風景1142 人不自救孰能救之
643 自知之明(第五更)1166 誰扯1144 王師到了985 從被動到主動708 人心之策292 親自巡查安排新軍事項262 可惜了白杆軍302 瀋陽的八卦1126 莫臥兒帝國152 糧價1 我是崇禎21 大明有救了338 新軍炮營(第四更)246 反轉1140 第一戰381 朝鮮鉅變537 推演預防(第三更)588 檢閱第二個單章1336 空軍首戰763 五年平遼585 心事54 朕要一塊算賬1271 說曹操,曹操到!(爲風蹤影的萬賞加更)1030 叛變土司的下場569 不能是戚大帥和倭寇的版本626 同袍的含義923 都是爲皇上辦差(第四更)159 廢祖制741 這一仗還怎麼打1336 空軍首戰742 密謀905 震驚天下的聖旨(第三更)371 新軍配屬223 主子心裡苦啊412 冷血595 就是這麼容易解決了(第四更)603 強硬411 柳暗花明1336 空軍首戰313 優越感(第三更)149 再薦輔臣884 皆在此183 這筆賬划算1115 朝中有嚴嵩459 撤退的話難說啊1073 代善的怒喝1117 新的誓言903 誰敢亂來!301 要挾錢富貴681 我們來一起做個遊戲384 孫傳庭416 李過的發現920 分析1317 震撼829 全都悄然出行591 互利共贏?(第五更)902 藉機摟錢罷了(第三更)810 主場304 蝴蝶效應之減輕兵災1118 崇禎皇帝的心願1080 魂兮歸來兮522 李定國(第三更)449 漢人的身份823 莫名其妙42 國庫充盈7 皇帝發飆815 各懷目的485 謠言滿天飛(第三更)622 復社934 氣勢(第三更)180 道上混的1301 聞風喪膽1204 皇上在行動895 服舍違式1079 榮耀510 熊文燦的打算715 福至心靈(第三更)470 攻打海州726 自以爲是844 長江後浪推前浪(第三更)1321 蝴蝶翅膀扇啊扇1182 當野人滅了654 八百里加急556 結束87 線下見面1230 這肯定是湊巧47 試用期結束330 小屁孩初露猙獰1324 風雨欲來1210 衍聖公的奏對1202 海軍陸戰隊603 強硬402 同性相斥是個僞命題(第三更)492 傷卒安排1091 折騰得好625 還暈船,能行麼?660 西線戰事的隱憂852 山上的風景1142 人不自救孰能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