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 水泥出世

一夜之後,似乎泥瓦匠皇帝的稱號,越來越多地被京師上下所認可。爲此,有的人擔心,有的人暗自竊喜,有的人則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等等不一而足。

午後,在一間茶館,一些人在喝茶聊天。按理來說,這個冬天,京師發生了這麼多事情,能談得事情不要太多。

可就有一名矮個子,看看茶館裡面換了一撥人,就會扯到泥瓦匠的話題上,他一臉很惋惜的樣子,似乎崇禎皇帝已經是沉迷在泥瓦匠的活計中不能自拔了一樣。讓別人也跟着討論這個話題,都被他帶去了溝裡,無不擔心皇帝這事。

“要我說啊,那三個泥瓦匠真是該死,竟然敢勾引皇帝沉迷於此。我知道,其中有一人叫做……”

這人的話還沒說完,忽然從外面衝進來一個人。壓根不理小二的問候,一臉驚喜地大聲說道:“不要在這聊了,快去,快去天安門廣場看看……”

矮個子認得這人是走了沒多久的一名茶客,被自己說了後很是感慨皇帝之事的一人。他有點好奇,當即打斷問道:“去看什麼,有什麼好看的,那邊還正在搞地基吧!”

那人見他打斷了自己說話,也不惱,臉上那驚喜地表情不變,就是多了點什麼,好像恨不得讓在場所有人都能明白他此時的心情:“我們都誤會皇上了,快去看看吧,皇上爲了大明忠烈堂的修建,專門花了幾天時間,是發明了一種叫做水泥的東西。哇,那東西真是不錯!你們快去……”

“什麼?皇上是爲了大明忠烈堂的修建,纔去召集泥瓦匠發明東西?”有人驚訝了,“那水泥是什麼東西?”

沒多久,一大夥人都擁出了茶館,那矮個子也在其中,趁機跑了,連茶錢都省了。

街道上,不時看到有人往天安門廣場那邊趕過去,就猶如溪流在往江河裡匯聚。沒多少時間,廣場上就聚集了很多人。他們一個個都驚訝地看着眼前的一切,感覺有點不可思議。

一根根的鐵條插在地基上,工匠們往裡面傾倒着砂石混合起來的混凝土。似乎那裡面還有什麼東西,不是普通的那種混合。不需要其他東西,就往地基上澆灌着。

有一段地方已經露出了地面,就看着一堵牆,由砂石堆積起來的,裡面還插有鐵條。按理來說,這東西堆不起來,該散了纔對,可看着卻一點不像。

早之前就來的人,或者是顯示自己的博學,或者是想從別人那獲得成就感,紛紛向身邊的人介紹着那邊建築工地的情況。

“你們瞧,那就是水泥,他們用來粘合砂石的那種,對,那邊磚塊的粘合也是水泥。我告訴你們,這種東西堪比三合土,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很多好處的。”

“你們知道這是怎麼來的麼?要不是我一個親戚是在裡頭做事,剛好知道,你們絕對猜不出來!”

“什麼,你覺得這水泥差?好,那我好好和你嘮叨嘮叨這水泥的好處!”

“你們應該知道皇上對這大明忠烈堂是非常重視的,這點沒有疑問吧?然後皇上考慮到這忠烈堂可是讓我大明百姓都能來上香瞻仰的,這其中最重要的是什麼?防火!對,就是要小心走水!”

“皇上擔心用木頭不可靠,琢磨了幾天,就有了這水泥。你們想想,這整個忠烈堂都是砂石所修建,能不防火麼?皇上可謂是用心良苦啊!”

“……”

這種激動地宣傳出現在忠烈堂修建工地的四周,一傳十,十傳百,而後來天安門廣場的百姓都知道了這個情況。

一開始,不少人對水泥這個新生事物有點擔心,怕不好,一修高後便會垮塌。可看着看着,他們發現,用了這個水泥,不但更爲牢固,而且修建速度簡直可以用飛速來形容。

這一下,這些圍觀的人就爆了,這水泥竟然真得這麼好!一直到天黑,圍觀的人才因爲要宵禁而不得不散去。隨着他們的離去,有一種神奇的建築材料叫做水泥的事兒,也隨之擴散開去。

這一次,要是有人再敢說當今皇上可能會和先皇一樣,立刻就有人會上去懟了。畢竟這和先皇是完全不一樣的。

先皇是自己喜歡做木工,爲了他一個人喜歡的事情而置國事於不顧。可當今皇上是爲了大明忠烈堂而去研究泥瓦匠的活,特意發明了一種非常好用的水泥出來,這中間差別大了去。

可以預見,這種水泥將會給大明帶來很大的改變。或者歸根結底地說,皇上所做的事情,不是爲他自己而做。這做出來的東西,不是隻藏於皇宮大內,而是會惠及天下人的。

第二天一早,那些聞訊趕去一觀究竟的人,更是被驚到了。他們那見過有這麼快的修建速度,只是一個晚上,這大明忠烈堂前殿部分的雛形已經豎起來了。

這些圍觀人羣中的商人,更是看得眼睛發亮,他們明銳地察覺到了其中的商機。開始打聽這種水泥是怎麼做的,成本大概是多少等等。

然而,他們很快就失望了,因爲一無所獲。也正是因爲這樣,讓這水泥變得更爲神秘,連帶着發明這種水泥的皇帝,也在京師百姓心中多了一份敬仰。

不過在中午時分,又有勤王軍陸續到達。多少吸引了京師百姓的注意。

這些勤王軍都是之前奉旨已到山海關那邊,聽從孫承宗調遣的那些。基本上在這次京畿之戰中沒多大貢獻,只是表了個忠心而已。因此,他們的到來,並沒有像盧象升這支勤王軍般引起轟動。

這時候,到達京師的勤王軍人數已經快兩萬了。如果不是駐守通州的勤王軍全軍覆沒,可能到京師的軍隊就更多了。

接下來幾天,預計勤王軍將雲集京師,這讓京師那些閒得蛋疼得一些人開始評頭論足,點評起那些勤王軍,焦點最終集中到了三支勤王軍身上。

946 緊張583 明軍打了一個大勝仗(第三更)627 軍紀848 擔心(第四更)970 豪格大鬧崇政殿302 瀋陽的八卦1281 哪位神醫478 誠意1195 契約精神901 嚴峻律法1121 鹽政之議816 絕望230 賜尚方寶劍(第五更)360 寧錦一線的過招836 小目標160 高興地往坑裡跳131 豈會言而無信1038 最後一批糧食1269 和這些矮矬子拼了1270 我投降(爲凌煥煥萬賞加更)885 好狠312 物資匱乏149 再薦輔臣1118 崇禎皇帝的心願828 不可同日而語781 上中下三策352 太祖的又一坑(第四更)354 開洋海議133 宣傳型人才1003 機會屬於有準備的人348 皇太極的圖謀7 皇帝發飆607 合約(第三更)938762 此戰禍根40 任重道遠913 期待討價還價559 高峰299 阿敏佈局408 追賊742 密謀1085 朕之子民朕護之!468 鞍山驛堡(第三更)842 不好806 相信皇上(第三更)376 張定國的問題1181 首戰497 鄭芝豹的消息12 內閣的反撲973 禍害南洋去吧1071 皇帝的打算270 吳達濟的見聞(第三更)368 曹變蛟之秀(第三更)676 要錘子幹啥488 這是我二叔1222 聊天羣的快捷1291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1082 反常的豪格1323 農科伯717 集中全力637 堵在了金樸鎮738 泡湯了1152 你也不配當這國子監祭酒(加更)433 和張獻忠的比較906 遭遇(第四更)689 千金市骨(第三更)761 雖遠必誅啊(第四更)243 反常好多920 分析244 下馬威1045 晚了335 對付賊人的簡單法子843 陛下都看着呢!237 呂宋島總督的建議書448 拔除東江這釘子663 爲了肥沃的土默川,幹1102 監軍問題68 殺駱斬袁1075 城破1181 首戰520 爲了秦地百姓184 人手不足598 離間計458 大決戰還太早了點443 最堅實的依靠(第三更)1061 陰差陽錯817 皇恩浩蕩(第三更)361 報到1016 范文程要活的124 想吃肉也得有那本事196 密商921 誤會1192 該是能逃過這一劫了吧557 我敢賭(第三更)977 返老還童284 游擊戰1081 遼東安排447 灌了什麼迷魂湯413 擔心不已419 任由薛國觀折騰去(第四更)
946 緊張583 明軍打了一個大勝仗(第三更)627 軍紀848 擔心(第四更)970 豪格大鬧崇政殿302 瀋陽的八卦1281 哪位神醫478 誠意1195 契約精神901 嚴峻律法1121 鹽政之議816 絕望230 賜尚方寶劍(第五更)360 寧錦一線的過招836 小目標160 高興地往坑裡跳131 豈會言而無信1038 最後一批糧食1269 和這些矮矬子拼了1270 我投降(爲凌煥煥萬賞加更)885 好狠312 物資匱乏149 再薦輔臣1118 崇禎皇帝的心願828 不可同日而語781 上中下三策352 太祖的又一坑(第四更)354 開洋海議133 宣傳型人才1003 機會屬於有準備的人348 皇太極的圖謀7 皇帝發飆607 合約(第三更)938762 此戰禍根40 任重道遠913 期待討價還價559 高峰299 阿敏佈局408 追賊742 密謀1085 朕之子民朕護之!468 鞍山驛堡(第三更)842 不好806 相信皇上(第三更)376 張定國的問題1181 首戰497 鄭芝豹的消息12 內閣的反撲973 禍害南洋去吧1071 皇帝的打算270 吳達濟的見聞(第三更)368 曹變蛟之秀(第三更)676 要錘子幹啥488 這是我二叔1222 聊天羣的快捷1291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1082 反常的豪格1323 農科伯717 集中全力637 堵在了金樸鎮738 泡湯了1152 你也不配當這國子監祭酒(加更)433 和張獻忠的比較906 遭遇(第四更)689 千金市骨(第三更)761 雖遠必誅啊(第四更)243 反常好多920 分析244 下馬威1045 晚了335 對付賊人的簡單法子843 陛下都看着呢!237 呂宋島總督的建議書448 拔除東江這釘子663 爲了肥沃的土默川,幹1102 監軍問題68 殺駱斬袁1075 城破1181 首戰520 爲了秦地百姓184 人手不足598 離間計458 大決戰還太早了點443 最堅實的依靠(第三更)1061 陰差陽錯817 皇恩浩蕩(第三更)361 報到1016 范文程要活的124 想吃肉也得有那本事196 密商921 誤會1192 該是能逃過這一劫了吧557 我敢賭(第三更)977 返老還童284 游擊戰1081 遼東安排447 灌了什麼迷魂湯413 擔心不已419 任由薛國觀折騰去(第四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