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1 左應選的奏章(第三更)

只見仁祖看到後來,先是皺眉,而後臉色有點難看了。這讓吳達濟等人心中更是想知道內容。

“王上,不知上國中丞大人有何事吩咐?”吳達濟終於忍不住問道。

仁祖放下信,看着他回答道:“說是建虜又增兵了,恐怕會有大動作。”

吳達濟等人一聽,臉色都變了變。不過他們還沒有反應,就見陳繼盛有點不耐地催促道:“中丞大人有交代,要你們提供船隻的事,怎麼樣?”

朝鮮是有水師的,不過到此時,國事糜爛,那水師也早就爛了。仁祖聽了後,猶豫了下問道:“不知上國要戰船是有什麼用處?”

陳繼盛一聽,他也不知道中丞大人要船的意思,具體是要幹什麼,眉頭一皺,正琢磨着怎麼回答時,吳達濟卻是面色一喜,插嘴道:“可是用來運更多的明軍偷襲建虜?”

陳繼盛一聽,連忙點了下頭,不過回答卻是:“應該吧,具體的事情,本將也不知道。”

仁祖一聽大喜,連忙對他的臣子命令道:“如此,可也!諸卿且看着辦,儘量多撥些戰船過去。”

陳繼盛一聽心喜,沒想到中丞大人交代下來的事情,竟然如此容易就完成了。不過他記起盧象升的交代,便開口提醒道:“建虜此次增兵,顯然志在朝鮮。我大明皇帝已經下旨出兵牽制,貴國務必小心。”

仁祖沒有說話,吳達濟卻是笑着說道:“下官在京師的時候,上國皇帝陛下已有交代,和建虜的戰事起起伏伏,如今便是艱難困苦的時候了。下官相信他日皇帝陛下御駕親征時,必能光復遼東。到時候,我朝鮮小國也必定呼應。”

仁祖聽得連連點頭,那原本有點慘白的臉色也恢復了不少血氣。他也恭維了一番大明,便讓人好生款待招待陳繼盛,就等戰船調撥到位後便一起出發。

等陳繼盛一走,吳達濟等三人便一起向仁祖建議,要整頓戰備,做好建虜攻打都城的準備。只要堅持住,有大明在側方牽制,必能讓建虜無功而返。

他們正在商議着,卻有人來報,說派往建虜處的朝鮮使節有要事派人回來了。

“王上,建虜又降低條件了。還說只要我朝鮮不和明國有任何往來,他們願意撤兵,以後也不會再來搶奪糧食……”

仁祖沒想到好消息一個接一個,頓時,他哈哈大笑,當即吩咐道:“痛快,痛快,來呀,擺宴助興。寡人要好生招待下陳副將!”

“對對對,肯定是建虜怕了大明,不敢再得罪我朝鮮了!”吳達濟等人也是高興,連聲附和。

建虜就那麼多人,能有多少個千人隊可以滅,雖然增兵朝鮮,肯定是想以此逼迫朝鮮不倒向大明。只要答應了他們,肯定就退兵了。

於是,未修完的王宮中,便又傳出了歌舞之音。但他們卻不知道,那使節派回來的人,退下後卻偷偷地聯繫某些人了。

此時,遠在大明的錦州,一支上萬人的軍隊,正在開進寧遠城內。在城頭上,山海關總兵何可綱領着衆將正向他面前的一名文官見禮:“下官奉閣老之命進駐寧遠,給左大人添麻煩了!”

這名文官,原是昌黎縣令,因昌黎之戰的功勞,一躍而成爲寧前兵備僉事,負責管理寧前衛所兵馬、錢糧和屯田,巡視江湖防禦,監督官兵,問理刑名,禁革奸弊等。原本管着兵事,又是文官,因此,哪怕何可綱是總兵,也照樣得放低姿態。

左應選卻也沒有架子,連忙微笑着說道:“本官已收到孫閣老的命令,糧草物資已儘量籌備。”

說到這裡,他稍微一側身,對站他身邊的一員武將道:“李守備,你帶何大帥前去安頓吧!”

李守備,就是昌黎民壯頭領李士奇,同樣死守昌黎有功,從一介草民被提拔爲寧遠守備。他聽了左應選的話,當即抱拳,而後伸手示意道:“大帥這邊請!”

何可綱知道這兩人的出身,知道他們兩人都在皇帝那邊掛上號的,倒也不敢怠慢,連忙微笑着走了。

左應選看到他們遠去,轉回身子,看着城外蜿蜒而來的軍隊,眉頭不由得皺了起來。

他從昌黎來到寧遠就任後,發現這裡的情況很複雜。幸虧是有李士奇當守備幫着他,否則他根本就無所作爲,被底下那些武將架空。

這邊是有地,可大都荒廢着。不是說人懶不去種,而是建虜不知道何時會出現,種了也是白種。臨近城池的田地倒是有人種,可都是城中各家將領的地,其中有不少是吳祖兩家的地。

左應選越級提拔,深感皇帝的器重,雖有如此種種困難,但也儘量恪盡職守,但總歸纔來寧遠幾個月,不要說接觸兵事了,連錢糧也籌備得有限。如今戰事一起,糧草卻是不多,實在是有點發愁。

不過有一點讓他比較放鬆地是,何可綱的軍隊,會很苦再趕往錦州。兩個總兵的人馬齊聚前線,並不是真要進攻建虜,只是擺出這樣一個姿態,要消耗的糧草就不會太多。

如果要是錦州那邊能守住,不讓建虜越過大淩河,那樣從錦州到山海關的大批良田就能安排種植,那就太好了!

左應選心中想着,心中暗自決定,雖然目前還看不到希望,但還是有必要把那些荒廢的良田登記造冊,以待將來才行!

他站在城頭上,想了好長一會後,決定給皇帝爲此寫份奏章,必須未雨綢繆才行!

左應選沒有劉王氏這樣的渠道,不過快馬急遞,也要不了幾日,那奏章便送到了皇帝手中。

崇禎皇帝看到是左應選的奏章,倒也很是有興趣,立刻便打開看了起來。

他看完之後,又再看了一遍,而後,放下奏章,深思了起來。過了好久後,他神情一動,似乎是想到了一個好辦法。

“傳旨,令內閣首輔溫體仁覲見!”崇禎皇帝決定就這事,好好和溫體仁聊一聊,先行給個章程出來。

下一章估計要四五點的樣子了。

772 吟詩作賦824 居心叵測(第三更)1176 對比188 補丁262 可惜了白杆軍609 搶糧925 宜早不宜遲911 瘟疫論(第三更)1132 海外明人的悲劇1210 衍聖公的奏對827 妾身自然是支持的835 膽小如鼠198 封爵257 作繭自縛1323 農科伯984 貢生都有454 夜深人靜809 交鋒559 高峰140 等着攤牌836 小目標125 犯大金天威者必誅114 宋之楊再興195 重點621 線膛槍(第三更)4 第一個任務908 皇太極的轉變192 唐玄宗第二麼331 輿論要掌控999 洞吾大戰將起1167 冷眼旁觀321 全新的新軍434 煮酒論英雄1205 發配他去和錢謙益作伴120 士氣高漲318 漢奸之計(第三更)681 我們來一起做個遊戲177 磨刀(第三更)818 就應該殺個狗官祭旗(第四更)1035 福王770 懷念晉商了1062 小不忍則亂大謀327 鬼畫符480 我大金野戰無敵670 放縱1317 震撼276 都很熱鬧1048 他隆王的蹤跡671 救救我(第三更)1146 世風日下815 各懷目的548 梟雄的下場36 娶媳婦必須謹慎88 年輕毛躁的性子沒變725 不打你打誰?254 頭疼656 過家家1144 王師到了1315 和翼騎兵的對決214 算術835 膽小如鼠349353 開海禁345 榜樣1309 亮相188 補丁925 宜早不宜遲459 撤退的話難說啊229 徐光啓的激辯(第四更)70 廷推抓鬮都滾一邊去248 皇太極是你爹還是你娘1174 北方突變46 你我皆演員184 人手不足987 大展拳腳347 保德州陷493 回(第三更)331 輿論要掌控694 不戰而屈人之兵1034 天下譁然192 唐玄宗第二麼351 左應選的奏章(第三更)287 開舊有學識體系的口1108 刺探1085 朕之子民朕護之!988 聊天羣的又一功能37 奴婢遵命1161 雜學怎麼了921 誤會797 參觀(第三更)833 慎之78 南居益312 物資匱乏430 身份暴露1164 海上是我荷蘭人的天下1124 相愛相殺1025 決戰476 胡言亂語?112 勝利176 京營初整頓
772 吟詩作賦824 居心叵測(第三更)1176 對比188 補丁262 可惜了白杆軍609 搶糧925 宜早不宜遲911 瘟疫論(第三更)1132 海外明人的悲劇1210 衍聖公的奏對827 妾身自然是支持的835 膽小如鼠198 封爵257 作繭自縛1323 農科伯984 貢生都有454 夜深人靜809 交鋒559 高峰140 等着攤牌836 小目標125 犯大金天威者必誅114 宋之楊再興195 重點621 線膛槍(第三更)4 第一個任務908 皇太極的轉變192 唐玄宗第二麼331 輿論要掌控999 洞吾大戰將起1167 冷眼旁觀321 全新的新軍434 煮酒論英雄1205 發配他去和錢謙益作伴120 士氣高漲318 漢奸之計(第三更)681 我們來一起做個遊戲177 磨刀(第三更)818 就應該殺個狗官祭旗(第四更)1035 福王770 懷念晉商了1062 小不忍則亂大謀327 鬼畫符480 我大金野戰無敵670 放縱1317 震撼276 都很熱鬧1048 他隆王的蹤跡671 救救我(第三更)1146 世風日下815 各懷目的548 梟雄的下場36 娶媳婦必須謹慎88 年輕毛躁的性子沒變725 不打你打誰?254 頭疼656 過家家1144 王師到了1315 和翼騎兵的對決214 算術835 膽小如鼠349353 開海禁345 榜樣1309 亮相188 補丁925 宜早不宜遲459 撤退的話難說啊229 徐光啓的激辯(第四更)70 廷推抓鬮都滾一邊去248 皇太極是你爹還是你娘1174 北方突變46 你我皆演員184 人手不足987 大展拳腳347 保德州陷493 回(第三更)331 輿論要掌控694 不戰而屈人之兵1034 天下譁然192 唐玄宗第二麼351 左應選的奏章(第三更)287 開舊有學識體系的口1108 刺探1085 朕之子民朕護之!988 聊天羣的又一功能37 奴婢遵命1161 雜學怎麼了921 誤會797 參觀(第三更)833 慎之78 南居益312 物資匱乏430 身份暴露1164 海上是我荷蘭人的天下1124 相愛相殺1025 決戰476 胡言亂語?112 勝利176 京營初整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