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明末不是沒有人才

大概兩個月之前,由吏部擬定的內閣輔臣名單,交上了白卷,爲此,崇禎皇帝震怒,讓首輔薛國觀擬旨明發天下,只要德才兼備之士,或者雖有小過錯卻能爲國立大功,就可以來京報備,一旦覈查屬實,朝廷立刻擇優錄用而不用再沿用以前那套做官之法。

這不,在這份旨意的影響下,應天府巡撫張國維進呈《吳中水利全書》二十八卷。書上繪有蘇州、松江、常州、鎮江等府的水利總圖,及各府屬州縣水種圖共五十三幅,另外還分別輯錄了水源、水名,詔、敕、章、奏和論、議、序、記及歌謠。

這本書可以說是把歷代以來對江南地區的水利修築進行了一個全面的總結,並且把張國維自己的經驗也都總結在了裡面。他曾主持修健了九里石塘,平望內外塘,長洲至和等塘,修松江捍海,提浚鎮江及江陰漕渠。可以說,在水利方面,是真正做到了理論和實踐結合,擁有豐富的水利方面的經驗。

原本這本《吳中水利全書》要到七月份纔會上呈。不過如今在蝴蝶效應之下,提前到了五月份。崇禎皇帝看完之後,又仔細看了有關張國維的資料,不由得大喜。

這個張國維,是應天巡撫,手握軍政大權。但在軍事上並不擅長,以至於左良玉在他面前都囂張跋扈,對他的命令愛聽不聽,根本不聽調遣,壓根就不在意他。而他,也奈何不了左良玉,只能是向朝廷告狀而已。

不過他在水利方面,那就是真正的專家了。要想對抗天災,一個最好的辦法,就是興修水利,減少天災的影響。如今,這個人出現了。

可以說,張國維這次進呈《吳中水利全書》,確實是個好時候。崇禎皇帝剛抄家了不少大戶,手頭有錢;而求賢旨意發出去後,他又是第一個響應,還是崇禎皇帝喜歡的那種。因此,哪怕是要千金市骨,崇禎皇帝都要給予優待。

於是,一份旨意立刻發出,封張國維爲工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內閣總領天下水利,並賜“水利大師”爵位。就此,薛國觀終於結束了一個月的獨相,終於有伴了。

從資格上來說,這也不算特別提拔。畢竟張國維已經是巡撫,是封疆大吏了。更上一步,就是六部尚書之類的職務,能入閣,也不是沒有先例的。

不過在原本的歷史上,他並沒有入閣的機會。原因無他,雖然他進獻了《吳中水利全書》,可是,崇禎皇帝沒錢啊!於是,在南明朝廷上,卻是去當了兵部尚書。滿清軍隊南下後勢如破竹,不能力挽狂瀾之下,作絕命詞三章,即《負國》、《念母》、《誡兒》,赴水死,年五十有二。

可以說,張國維在明末那麼多大臣中,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有氣節文官。只是他所擅長的才華沒有得以施展,如果不是在亂世,而是在太平年間,說不定更能造福百姓。

崇禎皇帝很高興,因爲他太需要像張國維這樣的水利方面的專家了。這個時候,處於小冰河時期,如果水利興修得當的話,就能最大程度的減少小冰河對農業的影響。

讓他沒想到的是,有的時候,運氣來了,就怎麼樣都擋不住。

崇禎皇帝正在高興着呢,有內侍來稟告,說候選官員陳子龍,呈已故大學士徐光啓的農學鉅著《農政全書》。

聽到這話,他當即楞了下,隨後就回想起來了。這《農政全書》,哪怕在後世,也都是有名氣的。不過他穿越過來之後,一直在忙於兵事,加上從原有崇禎皇帝的記憶中,也沒這《農政全書》的印象,就沒去多想。可這突然之間聽說,他又如何會不高興。於是,他連忙下旨召陳子龍覲見。

陳子龍,崇禎十年進士,原本是外放廣東惠州府司理。但他還沒有赴任,其母病故,就回鄉奔喪了。在這兩年期間,就一直在整理書稿。聽聞了胡正言之名,趕來京師想要讓胡正言出版他整理的東西。沒想到剛到京師,就看到了崇禎皇帝新頒佈的爵位公告,聯想之前皇帝的求賢令,就果斷以徐光啓的名義上奏了。

文華殿內,陳子龍覲見,此時,他才三十出頭,正當壯年時候。由內侍代爲轉呈的《農政全書》六十卷,就擺在了御案上,崇禎皇帝立刻粗粗翻了下,發現這《農政全書》分農本、田制、農事、水利、農器、樹藝、蠶桑、蠶桑廣類、種植、牧養、製造和荒政等十二篇。不但總結並保留了中國古代農業技術經驗,也吸收發展了當下新技術,如對剛剛傳入大明的甘薯,就作了很詳細說明加以推廣。

看到這裡,崇禎皇帝終於想起來了。徐光啓曾經就上過《甘薯疏》,但當時不少人對此持有異議,覺得這種東西沒用。於是,崇禎皇帝不讓徐光啓去負責農事,反而讓他去練兵,還不給軍餉,白白折騰徐光啓,到死都沒讓徐光啓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想到這些,崇禎皇帝不由得很是感慨,在原本的歷史上,大明最終滅亡,和崇禎皇帝的識人不明有很大關係。大明帝國這麼大的國家,哪怕有被後世詬病的八股取士,可照樣能涌現出各種各樣的人才。只是這些人才,往往不會得到合理地發揮,就淹沒在歷史長河中了。

試想一下,要是原來的崇禎皇帝重用徐光啓,讓他在農事上好好發揮的話,大明就不會有那麼多鋌而走險的流賊了。要是讓張國維致力於水利,那天災的影響,又不知道會減少多少!

幸好是自己穿越了,歷史還能重來一次。

崇禎皇帝想着這些,臉上露出抑制不住地笑容,親切地問起陳子龍有關這《農政全書》的事情,又得到了更多的消息。

徐光啓在世之時太忙,他一直潛心而寫的《農學》一書,並沒有完成,且大都只是草稿。陳子龍聽聞之後,就從徐光啓次孫徐爾爵那拿到這些草稿,重新整理補充,最終纔有了這本《農政全書》的問世。

在原本的歷史上,也是在崇禎十二年刊發的,這一點,倒是沒改變。有改變的是,這《農政全書》一刊發出來後的第一時間,便到了崇禎皇帝的御案上。

聽完了這個《農政全書》刊發的經過之後,崇禎皇帝微笑着感慨道:“要是徐卿知道他的心血得以傳世,朕相信他的在天之靈也當滿足了。”

“陛下,微臣不敢苟同。”誰知陳子龍卻說出了意料之外的話,讓崇禎皇帝不由得爲之一愣,看着他不知道他爲什麼這麼說,“陛下,微臣以爲,如果先師知道這些能造福百姓,如此或能得償所願也!”

說到這裡,他見皇帝似乎愣在那裡,就正色又奏道:“先師生平所學,博究天人,而皆主於實用。至於農事,尤所用心。蓋以爲生民率育之源,國家富強之本。只可惜,壯志未酬身先死!”

崇禎皇帝聽得點點頭,收了笑容,嚴肅地點點頭道:“不錯,是朕之前沒做好,如今,卿可願秉承徐卿之遺志,爲我大明國強民富而努力之?”

這是背了原本崇禎皇帝的鍋,不過對他來說,無所謂,背了也就背了。

陳子龍沒想到皇帝竟然會當面認錯,這有點超出他的想象。回過神來,他不由得很是激動,立刻躬身行禮道:“此,微臣之願也!”

崇禎皇帝聽了,滿意地再次點點頭,這個陳子龍,可用!

他正想着,卻見陳子龍又激動地慷慨激昂起來,帶着年輕人的熱血,向崇禎皇帝奏道:“陛下,如今之大明,俗儒是古而非今,文士擷華而捨實,夫抱殘守缺,尋聲設色,皆是空談之輩。世務所急,是非得失之際,未之用心,以微臣所見,如今之士,多無實學。故微臣同友人合著一書,名《皇明經世文編》,共五百零四卷,分兵餉、馬政、邊防、邊情、火器、貢市、番舶、災荒、農事、治沙、水利、海運、漕運、財政、鹽法、刑法、錢法、稅法、役沒、科舉等,欲獻於陛下。”

崇禎皇帝聽得大喜,連忙要求道:“此書何在?速速呈於朕一觀!”

對於他來說,正覺得手中可用人才太少了。此時聽說,竟然有這麼一羣讀書人,覺得大明的酸儒太多,而且多是空談之輩,自己整理實用書籍,不管怎麼樣,這些人都算是有志氣的一羣人。他一聽之下,自然是高興了。

陳子龍向崇禎皇帝提這事,自然是有所準備的。書籍他帶了,就在紫禁城外的僕人那邊。因此,這套《皇明經世文編》,很快就呈送到了御前,崇禎皇帝立刻快速瀏覽了起來。

事實上,這個《皇明經世文編》,主要是收集了大明兩百多年來的文章合集,就是陳子龍這些編輯覺得對當下治國有用的,就摘錄編輯起來的。這本的價值,當然不及《農政全書》,其中有不少,其實只是泛泛而談,也有道聽途說,但不可否認,這個對於如今這個亂世,確實是有用的。如果有人從事這方面的研究,並去實踐的,肯定會有成果。

粗略瀏覽一遍之後,崇禎皇帝便對一臉期待地陳子龍,微笑着地說道:“朕很欣賞有志之士,看來,卿皆其餘人等,也是有心了。如此,就由卿去把他們都找來,朕打算見見。”

陳子龍就盼着這句話,此時一聽皇帝許諾一見,頓時大喜,連忙答應下來。

他的這些朋友,在原本的歷史上,也是有好有壞,有的爲抗清而死,有的投降滿清,其中還有後世比較有名氣的。至於陳子龍自己,也是抗清不屈投水而死,就這,滿清也不放過,撈起來再凌遲。由此可見,滿清對他的恨意。

這些事情,崇禎皇帝並不清楚,不過這不妨礙他對陳子龍的封賞。考慮到陳子龍本身就是崇禎十年的進士,因此崇禎皇帝決定在戶部十三司之外,另外再設農司,專職全國農業生產,主官爲正六品的員外郎。而陳子龍,就是第一任農司員外郎了。

對此,陳子龍又是喜出望外。由此可見,皇帝對這個農事是非常重視了。陳子龍知道,只要自己能幹好,那以後必將前途無量。才三十出頭的他,頓時豪情萬丈,心中打定了主意,必不負皇上所託。

崇禎皇帝隨後又發佈了一道旨意,追封徐光啓爲農事宗師,是爲大明第一個稱號“宗師”。當然,如果他活着,那可能就只有“農事大師”稱號了。

這第二道旨意一出發,頓時又向全國各地傳遞了一個信號。就是皇帝非常重視各行各業的人才,只要有才能,爵位就不是問題。比如眼下,就已經有了軍器大師、水利大師、農事宗師;這極大地刺激了那些有專長的匠人、士子等等。

崇禎皇帝都有理由相信,估計在不久的將來,應該還會有更多有才能的人才站到前臺來,爲自己所用。就希望大明各行各業都能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重現大明科技的輝煌。

只是,讓崇禎皇帝沒有想到的是,他還沒來得及把心思轉到河套地區去,一封奏章就打破了他的愉快心情。

這個奏章是谷城知縣阮之鈿經過好多波折,才呈送御前的。他在奏章中奏明,說張獻忠在谷城表面上跪拜有禮節,實際上卻訓卒治甲杖,不放兵、不應調、不入見制府,驕不奉法。

阮之鈿斷定,此賊必反。因此,他上報六省總督熊文燦,結果卻是被熊文燦嚴詞訓斥了一番。於是,他就直接上奏朝廷,希望朝廷儘快採取行動,鎮壓張獻忠造反。

崇禎皇帝看看時間,這份奏章在路上至少耽擱了一個月時間。從他奏章上所言,似乎張獻忠地反意非常明顯。這都一個月過去了,谷城那邊到底怎麼樣了?

他想着這個,不由得擔心了起來。

293 失足落水795 開眼界145 真香82 朕陪你走一趟715 瘋了945 得意地笑726 實錘了559 炸毛的母老虎98 牛皮糖81 良心被狗吃了754 說複雜了346 要被豬隊友坑死了890 不光彩的事情530 掌舵913 希望767 高興的太早了點708 結盟957 巴黎會議276 祖家軍255 爲了太平,殺!363 軍隊精銳與否的體現301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747 當這個總督太難了863 誰笨蛋309 滿清水師479 作死的倭國759 賦詩一首645 暗度陳倉88 嘉定伯府300 東廠發飆713 真沒見過世面590 釜山海戰(爲掌門風起葉落V加更4/5)892 最後一戰961 後悔啊202 都察院改制(爲推薦票5000加更)426 誰讓他血多340 到此一遊680 還是那句老話了411 賀瘋子378 不計傷亡578 大清真亡了608 西南羣魔978 怕他個啥182 不給銀子就鬧了980 什麼纔是真正的糜爛162 狼煙起(爲老衲欲成魔長老加更3/4)287 仙人跳57 真香690 豁出去了776 明軍必死287 仙人跳683 見識907 死得意外891 隱憂715 瘋了409 留人留成仇(爲書友20190203025737197堂主加更)332 死不悔改646 以夷制夷733 嚇到了110 勃然大怒592 不對勁啊514 內訌1 太祖託夢254 懵了275 好像算好了一樣675 發動人民戰爭182 不給銀子就鬧了924 打怕了778 母老虎回來了253 潰散916 敗了180 大明金融危機爆發(爲韓樂宇堂主加更2/2)809 狗急跳牆的意思641 選了就別後悔460 將計就計604 解決問題371 戰爭就是這麼殘酷132 良心呢?(爲韓樂宇萬賞加更)490 對豐收的喜悅762 誰都不是善茬26 掩護和突圍958 東方戰法937 盧象升來了307 龍顏大怒359 神算子崇禎348 負隅頑抗928 否極泰來623 本官還是先睡了!501 兩策對之235 十八子主神器(爲五月月票七百加更)490 對豐收的喜悅324 滿清後宮慘案781 爭辯55 換帥了麼?630 雞血來了400 千萬堅持住876 快成了210 陳奇瑜543 不辱使命794 蒸汽船
293 失足落水795 開眼界145 真香82 朕陪你走一趟715 瘋了945 得意地笑726 實錘了559 炸毛的母老虎98 牛皮糖81 良心被狗吃了754 說複雜了346 要被豬隊友坑死了890 不光彩的事情530 掌舵913 希望767 高興的太早了點708 結盟957 巴黎會議276 祖家軍255 爲了太平,殺!363 軍隊精銳與否的體現301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747 當這個總督太難了863 誰笨蛋309 滿清水師479 作死的倭國759 賦詩一首645 暗度陳倉88 嘉定伯府300 東廠發飆713 真沒見過世面590 釜山海戰(爲掌門風起葉落V加更4/5)892 最後一戰961 後悔啊202 都察院改制(爲推薦票5000加更)426 誰讓他血多340 到此一遊680 還是那句老話了411 賀瘋子378 不計傷亡578 大清真亡了608 西南羣魔978 怕他個啥182 不給銀子就鬧了980 什麼纔是真正的糜爛162 狼煙起(爲老衲欲成魔長老加更3/4)287 仙人跳57 真香690 豁出去了776 明軍必死287 仙人跳683 見識907 死得意外891 隱憂715 瘋了409 留人留成仇(爲書友20190203025737197堂主加更)332 死不悔改646 以夷制夷733 嚇到了110 勃然大怒592 不對勁啊514 內訌1 太祖託夢254 懵了275 好像算好了一樣675 發動人民戰爭182 不給銀子就鬧了924 打怕了778 母老虎回來了253 潰散916 敗了180 大明金融危機爆發(爲韓樂宇堂主加更2/2)809 狗急跳牆的意思641 選了就別後悔460 將計就計604 解決問題371 戰爭就是這麼殘酷132 良心呢?(爲韓樂宇萬賞加更)490 對豐收的喜悅762 誰都不是善茬26 掩護和突圍958 東方戰法937 盧象升來了307 龍顏大怒359 神算子崇禎348 負隅頑抗928 否極泰來623 本官還是先睡了!501 兩策對之235 十八子主神器(爲五月月票七百加更)490 對豐收的喜悅324 滿清後宮慘案781 爭辯55 換帥了麼?630 雞血來了400 千萬堅持住876 快成了210 陳奇瑜543 不辱使命794 蒸汽船